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工地用具,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
背景技術:
建筑工地一般涉及建筑材料很多,而且占地面積大,當建筑物高于4米后要求安裝防護網,同時需要安裝大量的腳手架,建筑場地周邊需要設置圍欄等等,當遇到大風甚至臺風天氣,各類建筑設施會受到風力的影響,目前建筑工地很少備用用于抗風的支柱來臨時支撐建筑設施,預防或者抵御大風的侵襲?;蛘哂行┲е彩桥R時用鋼管代替,頂端和所支撐物的接觸面積小,受力不夠分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支柱的頭部通過支架之間銷軸連接可以折疊,撐開后可形成較大的支撐面積,能使受力面積廣,支撐效果好。不使用的時候,可以合起來,操作靈活,使用方便。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包括固定連接的桿頭和桿體;
所述桿頭包括支座、兩個支撐梁和兩個頂梁,所述支座的一端和桿體固定連接,兩個所述支撐梁的一端重疊,與所述支座的頂端通過銷軸連接,所述支撐梁的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在所述頂梁的底面,兩個所述頂梁之間通過一個180度的合頁連接;
其中,兩個所述支撐梁固定在所述支座頂端上的一端,可以分別圍繞所述銷軸活動,兩個所述支撐梁與兩個所述頂梁鉸接處可以圍繞所述銷軸活動,兩個所述頂梁可以通過相連接的所述合頁活動,所有所述支撐梁和所述頂梁可以同時收攏或者展開。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桿頭上的所述支撐梁的一端和所述頂梁底面中間位置鉸接。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桿頭上的所述頂梁通過所述180度合頁可以向上折疊,不能向下折疊。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桿頭的所述支座的所述頂端為半球形凸起,中央下凹為方槽。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桿體包括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所述第一支桿和所述第二支桿為中空管體,所述第一支桿的管體內圓周大于所述第二支桿的管體外圓周,所述第一支桿與所述第二支桿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制動扳手和透孔,所述第二支桿的表面有若干按第二支桿長度方向排列的透孔,所述制動扳手同時穿過所述第一支桿的透孔和任意一個所述第二支桿的透孔。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桿體上設置的所述制動扳手通過桿體的支耳與銷軸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桿上,所述制動扳手包括按柄、彈簧和制動柱。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桿上的所述透孔可以使所述制動扳手上的所述制動柱的末端通過,并且所述第一支桿上的所述透孔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支桿上的所述透孔大小相同。
本發(fā)明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這種抗風支柱的桿頭部分有支撐梁和頂梁,通過鉸接可以收攏或者展開,展開后可形成一個較大的支撐面積,在建筑工地起風的時候,可以為建筑物提供抗風的良好支撐,使支撐受力均勻分布。不用的時候,桿部和頭部可以收縮折疊,操作靈活,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頭視圖;
圖2為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頭折疊視圖;
圖3為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體正面視圖;
圖4為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體側面視圖;
圖5為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體收縮視圖;
圖6位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桿體收縮桿頭折疊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yōu)點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風的支柱,包括固定連接的桿頭1和桿體2。
參照圖1所示,抗風支柱的桿頭1包括支架座11、兩個支撐梁12和兩個頂梁15,支座11用于固定支撐梁12,兩個支撐梁12的一端重疊,與支座11的頂端111通過銷軸13連接在一起,銷軸13位于兩個支撐梁12的鉸接處,構成鉸鏈連接,鉸接的兩個支撐梁12相互之間可以圍繞銷軸13活動。兩個支撐梁12的另一端通過銷軸14分別鉸接在兩個頂梁15的底面,這里的鉸接相同于銷軸13的連接,是可以活動的,即支撐梁12和頂梁15可以圍繞鉸接處轉動一定的角度。兩個頂梁15之間通過一個180度的合頁16相連成一條直線,這個180度合頁16可以向支柱桿部的方向閉合,不能反向閉合,這樣可以使兩個頂梁15的鉸接處在展開的時候不能向支柱桿部方向閉合,保證了支架展開后的穩(wěn)定性。
參照圖1所示,桿頭1上的支撐梁12的一端和頂梁15中間位置底面鉸接,這樣使得支撐梁12受力平衡,增加了穩(wěn)定性。桿頭1的支座11的頂端111為半球形凸起,中央下凹為方槽,這樣有利于支撐梁12在撐開的時候卡在方槽里,不容易晃動。當支撐梁12和頂梁15收起來的時候,支撐梁12和支座11頂端111連接的底部只可在方槽里輕微的晃動,收起來的時候這種晃動不影響使用。
參照圖2所示,通過鉸接連接的支撐梁12和頂梁15可以圍繞銷軸13、銷軸14或者180度合頁16活動,可以收縮折疊起來。
參照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抗風的支柱的桿體2部分,桿體2包括第一支桿21和第二支桿22,兩個支柱都是中空的鋼管,并且第一支桿21的內圓周大于第二支桿22的外圓周。第一支桿21的管內部可以容納第二支桿22通過,和第二支桿22套在一起。第一支桿21和第二支桿22相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制動扳手211和透孔212,透孔212位于制動扳手211可穿過的位置。第二支桿22的桿部表面也有若干按第二支桿22長度方向依次排列的透孔221,和第一支桿21上的透孔212大小相等,并且重疊后,可使制動扳手211一起卡住。
參照圖4所示,桿體2上設置的制動扳手211,通過第一支桿21上的支耳2112與銷軸2113連接在第一支桿21上面。制動扳手211包括按柄2111、彈簧2114和制動柱2115,彈簧2114位于按柄2111和第一支桿21之間,并固定連接。按柄2111和制動柱2115連為一體。通過按動按柄2111,使彈簧2114被動收縮,同時制動柱2115抬起,放下按柄2111,制動柱2115就返回到原來位置的透孔212里,保持可制動狀態(tài)。通過調節(jié)使第二支桿22上不同位置的透孔221和第一支桿21上的透孔212重合,使制動柱穿透固定,可以調節(jié)桿體2的長度。
參照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桿21可以連接第二支桿22,依同理,第二支桿22可以連接第三支柱23,使得桿體2的長度更長,可以滿足更廣的支撐高度范圍。支柱的桿部可以是圓柱形或者方柱形。
參照圖6所示,第一支桿21和第二支桿22通過制動扳手211和不同的透孔221相交,可以使兩個支桿收縮重合套在一起,甚至第三支桿23也收縮套在一起。這種設計可以使不同的支桿相互套接,收縮起來。并且桿頭1可以折疊起來,這樣不用的時候,通過收縮,整個支柱體積會縮小。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特別指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