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遮陽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一些店鋪門前經(jīng)常可以看見用于遮擋陽光的遮陽裝置,傳統(tǒng)的遮陽裝置一般都是一體式設計,不可伸縮的,由于遮陽裝置的受力面積較大,在遇到大風天氣,極易發(fā)生損毀,給人們的經(jīng)濟造成嚴重的損失,同時,由于一天中太陽光照射角度不斷的發(fā)生變化,而傳統(tǒng)的遮陽裝置不具備角度調節(jié)的功能,所以導致遮陽效果較差,存在較大的弊端,雖然現(xiàn)有技術中也有較多的能自行調節(jié)遮陽角度的遮陽裝置,但其價格較為昂貴,操作較為繁瑣,不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包括基體以及設置在所述基體左側端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的右側端面與所述基體的左側端面固定設置,所述固定板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設有固定螺栓,所述基體內設有容腔,所述容腔右側設有口部,所述容腔上下內壁相稱設有第一滑行槽,每個所述第一滑行槽內均設有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的外殼體上設置有散熱裝置,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一電動機的外部固連的散熱翅片以及設置在所述散熱翅片上的散熱風扇,所述容腔內設有滑架,所述滑架上下兩側相稱設有限位塊,所述滑架右側設有遮陽板,所述滑架右側上端與所述遮陽板左側上端之間通過活動件配合連接,所述滑架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有抵靠塊,靠近所述抵靠塊上端一側的所述滑架上設有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內設有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上設有螺旋紋配合連接的滑行塊,所述第二螺旋桿頂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所述滑行塊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長的橫桿,所述第二滑行槽對向的所述遮陽板上設有通連槽,所述通連槽右側所述遮陽板內設有頂端向右傾斜的第三滑行槽,所述第三滑行槽內設有滑導塊,所述橫桿右側延長段貫穿所述通連槽且右側端與所述滑導塊固連。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電動機設于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側的所述基體內且固連,所述第二電動機設于所述第二滑行槽頂端的所述滑架內且固連。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上下兩側的所述限位塊進入各自所述第一滑行槽內且滑行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貫穿所述限位塊且螺旋紋配合連接。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抵靠塊右側端設有橡膠墊。
作為優(yōu)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散熱風扇與所述散熱翅片固連,所述散熱翅片設置有四片以上,所述散熱翅片均勻縱向分布在所述第一電動機的外殼體上,所述散熱翅片用以吸收并散發(fā)所述第一電動機在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所述散熱風扇產(chǎn)風用以將所述散熱翅片吸收的熱量加速散發(fā)掉,以防止所述第一電動機在運行時因溫度過高而燒毀,所述第二電動機的外殼體上也設置有所述散熱裝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容腔上下內壁相稱設第一滑行槽,每個第一滑行槽內均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連接,容腔內設滑架,滑架上下兩側相稱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第一螺旋桿螺旋紋配合連接,從而實現(xiàn)滑架和遮陽板的伸縮移動。
2.通過第一滑行槽內均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連接,第二滑行槽內設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頂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減少人員勞動力,提高運行穩(wěn)定性。
3.通過容腔內設滑架,滑架右側設遮陽板,滑架右側上端與遮陽板左側上端之間設活動件配合連接,滑架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抵靠塊,靠近抵靠塊上端一側的滑架上設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內設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上設螺旋紋配合連接的滑行塊,所述第二螺旋桿頂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滑行塊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長的橫桿,第二滑行槽對向的遮陽板上設通連槽,通連槽右側遮陽板內設頂端向右傾斜的第三滑行槽,第三滑行槽內設滑導塊,橫桿右側延長段貫穿通連槽且右側端與滑導塊固連,從而實現(xiàn)不同角度的調節(jié),達到不同角度遮陽效果。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多角度調節(jié),遮陽效果較好且具有防護功能,使用壽命較長。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基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調節(jié)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調節(jié)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固定板的左視放大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第一電動機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收縮方便的遮陽裝置,包括基體6,以及設置在所述基體6左側端面的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的右側端面與所述基體6的左側端面固定設置,所述固定板7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固定孔71,所述固定孔71內設有固定螺栓72,所述基體6內設有容腔61,所述容腔61右側設有口部,所述容腔61上下內壁相稱設有第一滑行槽62,每個所述第一滑行槽62內均設有第一螺旋桿621,所述第一螺旋桿621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622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622的外殼體上設置有散熱裝置,所述散熱裝置包括與所述第一電動機622的外部固連的散熱翅片201以及設置在所述散熱翅片201上的散熱風扇202,所述容腔61內設有滑架63,所述滑架63上下兩側相稱設有限位塊631,所述滑架63右側設有遮陽板64,所述滑架63右側上端與所述遮陽板64左側上端之間通過活動件634配合連接,所述滑架63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有抵靠塊633,靠近所述抵靠塊633上端一側的所述滑架63上設有第二滑行槽632,所述第二滑行槽632內設有第二螺旋桿6321,所述第二螺旋桿6321上設有螺旋紋配合連接的滑行塊6322,所述第二螺旋桿6321頂端與第二電動機6323連接,所述滑行塊6322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長的橫桿6324,所述第二滑行槽632對向的所述遮陽板64上設有通連槽642,所述通連槽642右側所述遮陽板64內設有頂端向右傾斜的第三滑行槽641,所述第三滑行槽641內設有滑導塊6325,所述橫桿6324右側延長段貫穿所述通連槽642且右側端與所述滑導塊6325固連。
其中,所述第一電動機622設于所述第一滑行槽62左側的所述基體6內且固連,所述第二電動機6323設于所述第二滑行槽632頂端的所述滑架63內且固連,從而提高第一電動機622和第二電動機6323運行穩(wěn)定性。
其中,上下兩側的所述限位塊631進入各自所述第一滑行槽62內且滑行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621貫穿所述限位塊631且螺旋紋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抵靠塊633右側端設有橡膠墊6331,從而提高使用壽命。
其中,所述散熱風扇202與所述散熱翅片201固連,所述散熱翅片201設置有四片以上,所述散熱翅片201均勻縱向分布在所述第一電動機622的外殼體上,所述散熱翅片201用以吸收并散發(fā)所述第一電動機622在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所述散熱風扇202產(chǎn)風用以將所述散熱翅片201吸收的熱量加速散發(fā)掉,以防止所述第一電動機622在運行時因溫度過高而燒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翅片201設置有四片,所述第二電動機6323的外殼體上也設置有所述散熱裝置。
初始狀態(tài)時,滑架63左側端面與容腔61左側內壁相抵接,同時,限位塊631位于第一滑行槽62的最左側位置,此時,遮陽板64位于容腔61內且與滑架63平行設置,滑行塊6322位于第二滑行槽632的最頂端位置,同時,滑行塊6322上的橫桿6324以及滑導塊6325分別位于通連槽642以及第三滑行槽641的最頂側,此時遮陽板64左側底部端面與抵靠塊633上的橡膠墊6331相抵接。
當需要安裝使用時,首先通過固定螺栓72將固定板固定于門框上端的墻體上,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622控制限位塊631帶動滑架63以及遮陽板64朝右側移動,使得遮陽板64逐漸伸出基體6外,直至如圖3所示,當限位塊631與第一滑行槽62右側內壁相抵接時,此時,控制第一電動機622停止轉動,然后控制第二電動機6323帶動滑行塊6322逐漸向下移動,同時,滑行塊6322帶動橫桿6324以及滑導塊6325分別沿著通連槽642以及第三滑行槽641向下移動,此時,遮陽板64通過滑行塊6322帶動橫桿6324以及滑導塊6325的向下移動,使遮陽板64底部逐漸向右側傾斜移動,通過第二電動機6323控制滑行塊6322上下移動從而現(xiàn)實遮陽板64的多種角度調節(jié),達到各種不同角度遮陽效果,直至如圖4所示,當滑導塊6325移動到第三滑行槽641的最底部位置時,此時為可調節(jié)的最大傾斜角度。
當遇到大風天氣需要縮回時,通過第二電動機6323控制滑行塊6322向上移動,直至滑行塊6322移動到第二滑行槽632內的最頂端位置,此時如圖3所示,遮陽板64與滑架63處于平行狀態(tài),然后通過第一電動機622反轉控制限位塊631帶動滑架63以及遮陽板64朝左側移動,直至滑架63左側端面與容腔61左側內壁相抵接,此時,限位塊631位于第一滑行槽62的最左側位置,同時,遮陽板64位于容腔61內,然后控制第一電動機622停止轉動即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容腔上下內壁相稱設第一滑行槽,每個第一滑行槽內均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連接,容腔內設滑架,滑架上下兩側相稱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第一螺旋桿螺旋紋配合連接,從而實現(xiàn)滑架和遮陽板的伸縮移動。
2.通過第一滑行槽內均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端側與第一電動機連接,第二滑行槽內設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頂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減少人員勞動力,提高運行穩(wěn)定性。
3.通過容腔內設滑架,滑架右側設遮陽板,滑架右側上端與遮陽板左側上端之間設活動件配合連接,滑架右側底部邊沿處設抵靠塊,靠近抵靠塊上端一側的滑架上設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內設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上設螺旋紋配合連接的滑行塊,所述第二螺旋桿頂端與第二電動機連接,滑行塊右側端面設有向右側延長的橫桿,第二滑行槽對向的遮陽板上設通連槽,通連槽右側遮陽板內設頂端向右傾斜的第三滑行槽,第三滑行槽內設滑導塊,橫桿右側延長段貫穿通連槽且右側端與滑導塊固連,從而實現(xiàn)不同角度的調節(jié),達到不同角度遮陽效果。
4.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多角度調節(jié),遮陽效果較好且具有防護功能,使用壽命較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