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房屋鋼結構,特別涉及樓房及其可快速裝配的鋼構件。
背景技術:
目前的房屋的鋼構件如圖1所示,包括鋼柱1、固定在鋼柱1外與鋼柱1一體成型的連接部2,該連接部2具有四個對接梁21,鋼梁3與對接梁21對接后,通過鋼片4連接,鋼片4通過固定螺栓5固定。
這種方式鋼梁3吊運與對接梁21對接時對接困難,操作時間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快速裝配的鋼構件,方便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可快速裝配的鋼構件,包括鋼柱、固定在鋼柱外與鋼柱一體成型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包括至少兩個對接梁,每個所述對接梁上滑動套接有連接套,所述連接套遠離鋼柱一端具有一外擴的引導口,所述連接套可滑動至連接套部分伸出對接梁,所述連接套上螺紋連接有調節(jié)螺栓且調節(jié)螺栓穿過連接套抵接對接梁。
當鋼梁需要與對接梁連接的時候,滑動連接套使連接套一部分伸出對接梁,通過調節(jié)螺栓固定連接套,此時鋼梁可以通過引導口進入連接套與對接梁完成快速對接,之后將連接套移開,通過鋼片和固定螺栓將對接梁和鋼梁連接在一起,最后滑動連接套至滑動套一部分套在對接梁上,另一部分套在鋼梁上,擰緊調節(jié)螺栓,如此連接套還能進一步增強對接梁與鋼梁的連接強度。
進一步的,所述對接梁包括與鋼柱連接的對接柱、固定在對接柱上端的上蓋板、固定在對接柱下端的下蓋板,所述連接套的內壁上固定有與上蓋板下端面抵接的上限位塊、與下蓋板上端面抵接的下限位塊。
上限位塊和下限位塊的設置進一步增加了對接梁與連接套的接觸面積,受力更分散,連接更可靠。
進一步的,所述上蓋板通過上連板連接且所述上連板與鋼柱固定連接,所述下蓋板通過下連板連接且所述下連板與鋼柱固定連接。
對接梁通過上連板和下連板連接在一起,如此單個對接梁受力的時候會傳遞至其他對接梁,避免受力集中。
進一步的,所述對接梁的底部固定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同時與鋼柱連接。
通過支撐塊增強對接梁的承重能力。
進一步的,所述對接梁遠離鋼柱的端部開設凹槽。
鋼梁會具有與凹槽配合的凸起,該凸起會比凹槽小,主要起到連接套移開后,避免鋼梁發(fā)生大距離偏移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快速安裝,且連接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中連接套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1、鋼柱;2、連接部;21、對接梁;211、對接柱;2111、凹槽;212、上蓋板;213、下蓋板;3、鋼梁;4、鋼片;5、固定螺栓;6、上連板;7、下連板;8、連接套;81、引導口;82、上限位塊;83、下限位塊;84、進油通孔;9、調節(jié)螺栓;10、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可快速裝配的鋼構件,如圖2-3,包括鋼柱1、固定在鋼柱1外與鋼柱1一體成型的連接部2,連接部2包括沿鋼柱1周向均勻間隔設置的四個對接梁21;每個對接梁21均包括與鋼柱1連接的對接柱211、固定在對接柱211上端的上蓋板212、固定在對接柱211下端的下蓋板213,對接柱211背離鋼柱1的端部開設凹槽2111;所有上蓋板212通過上連板6連接且所述上連板6與鋼柱1固定連接,所有下蓋板213通過下連板7連接且所述下連板7與鋼柱1固定連接。
每個對接梁21上均滑動套接一連接套8,連接套8遠離鋼柱1一端具有一外擴的引導口81,該引導口81的內徑自外向內逐漸縮小至與對接梁21貼合;連接套8的內壁上固定有與上蓋板212下端面抵接的上限位塊82、與下蓋板213上端面抵接的下限位塊83,上限位塊82和下限位塊83均設置兩個;連接套8的上端開設螺紋通孔,調節(jié)螺栓9與螺紋通孔連接并與上蓋板212抵接。連接套8的上端還開設有進油通孔84,連接套8長時間與對接梁21抵接,會生銹,通過進油通孔84進油可以方便連接套8滑動。
為增強對接梁21的承重能力,下連板7上還固定支撐塊10,支撐塊10大致呈直角三角形,其兩條直角邊分別與下連板7和鋼柱1固定,支撐塊10沿鋼柱1周向均勻間隔分布多個。
使用的時候:滑動連接套8使連接套8一部分伸出對接梁21,通過調節(jié)螺栓9固定連接套8,鋼梁3可以通過引導口81進入連接套8與對接梁21完成快速對接(鋼梁3上的凸起伸入凹槽2111內),之后將連接套8移開,通過鋼片4和固定螺栓5將對接梁21和鋼梁3連接在一起,最后滑動連接套8至滑動套一部分套在對接梁21上,另一部分套在鋼梁3上,擰緊調節(jié)螺栓9。
實施例2:一種樓房,包括實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