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墻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隔墻及其施工方法,該隔墻包括:間隔設置的至少二立架,每一立架包含第一面板、對應于第一面板的第二面板及連接于第一、二面板之間的側板;至少一內(nèi)板,其二邊分別固定于二立架之間;以及二外板,分別固定于各立架的第一面板之間和各立架的第二面板之間,二外板與內(nèi)板之間分別形成有二間隔空間。使利用內(nèi)板隔開的二間隔空間能彼此完全阻隔,從而具有優(yōu)于習知的隔音效果,并具有方便組立施工的功效。
【專利說明】
隔墻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隔墻,特別是指應用于建筑的一種隔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關于隔墻,例如建物內(nèi)部的隔間墻、天花板或樓板等,或是建筑物外部的外墻等皆屬于隔墻,以下將以隔間墻為例進行說明。
[0003]習知在施工時先在天花板和地板上設置相對應的天軌和地軌,再將多個U形立架立設于天軌和地軌之間,接著在這些立架的一側封合第一外板,并待水電工程施工完成后,在天軌、地軌、立架和第一外板之間設置隔音材料,最后則于這些立架的另一側封合第二外板。
[0004]惟,習知在進行水電工程施工時,會因為水電管路的配置而導致隔音材料的兩相對面之間彼此連通,造成隔音效果不佳的問題。
[0005]再者,習知還具有施工不易的問題:(I)在設置隔音材料時,由于必須以相當多的螺鎖組件來鎖固,而造成施工上頗為麻煩的的缺失;(2)在進行水電管路的配置時,由于必須破壞隔音材料而進行了二次加工作業(yè),導致多一次施工,除拉長工時,也突顯了習知不易于施工的問題。
[0006]此外,習知橫桿的兩端會經(jīng)由所述穿孔而凸出于最外側的二立架之外,導致施工者必須再將之切除,顯見麻煩與不便;且施工者又無法讓橫桿的兩端懸空,因為如此一來將使最外側的立架未與任何橫桿連接,導致結構強度偏弱而有易于損壞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隔墻及其施工方法,借由隔墻的特殊結構及其特殊的施工方法,以使利用內(nèi)板所區(qū)隔開來的兩間隔空間能彼此完全阻隔,從而具有優(yōu)于習知的隔音效果;并具有方便組立施工的功效。
[0008]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墻,其中包括:
至少二立架,為間隔設置,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
至少一內(nèi)板,其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以及
二外板,分別固定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和各該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二外板與該內(nèi)板之間分別形成有二間隔空間。
[0009]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
[0010]更包括至少一橫桿,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以該溝槽區(qū)隔出一第一側板和一第二側板,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側板開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二側板則開設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該橫桿選擇性穿插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穿孔之間或各該立架的該第二穿孔之間。
[0011]配置有水電管路,該橫桿開設有供所述水電管路穿繞的至少一管線孔。
[0012]該二間隔空間分別為一第一間隔空間和一第二間隔空間,所述水電管路分別配置于該第一間隔空間和該第二間隔空間內(nèi),并穿繞于該橫桿的該管線孔。
[0013]該彎折部開設有至少一插孔,每一該立架的該延伸板包含至少一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以平行于該側板的該側向而插接于各該立架的該插孔內(nèi),該內(nèi)板的二邊則分別夾掣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與該定位件之間。
[0014]每一該立架的該彎折部設置有至少一彈片,該彈片突出于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則彈性夾掣于該彎折部與該彈片之間。
[0015]該內(nèi)板為隔音材料或防火材料或發(fā)泡材料所制成。
[0016]進一步包括一橫桿結構,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面板、該第二面板與該側板之間形成一凹陷槽,該橫桿結構包含一橫桿和設置于該橫桿兩端的二卡掣件,各該卡掣件包含具有摩擦力的一卡掣板體,該卡掣板體的至少兩邊以摩擦方式卡掣于各該立架的該凹陷槽內(nèi)而固定。
[0017]一種隔墻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組立至少二立架,該二立架間隔設置于一天軌和一地軌之間,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固定一外板,將該外板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
配置一水電管路,在該二立架與該外板的內(nèi)面之間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
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該內(nèi)板的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該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一面之間形成有供收容該第一水電管路的一間隔空間;
配置另一水電管路,在該二立架與該內(nèi)板的另一面之間配置有一第二水電管路;以及固定另一外板,將該另一外板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另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面之間則形成有供收容該第二水電管路的另一間隔空間。
[0018]更包括一安裝橫桿步驟于該固定一外板步驟之前,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以該溝槽區(qū)隔出一第一側板和一第二側板,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側板開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二側板則開設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該橫桿選擇性穿插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穿孔之間或各該立架的該第二穿孔之間。
[0019]該安裝橫桿步驟中,其中橫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皆為多個設置,該些橫桿中的一部分橫桿分別穿插于各該立架的各該些第一穿孔之間,該些橫桿中的另一部分橫桿則分別穿插于各該立架的各該些第二穿孔之間。
[0020]更包括一填入填充材料步驟于該固定另一外板步驟之后,該填充材料填入于該二間隔空間內(nèi)。
[0021]一種隔墻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組立至少二立架,該二立架間隔設置于一天軌和一地軌之間,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該內(nèi)板的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 配置二水電管路,在該內(nèi)板的二面分別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和一第二水電管路;以及
固定二外板,將該二外板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和該二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一面之間形成有收容該第一水電管路的一間隔空間,該另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面之間則形成有收容該第二水電管路的另一間隔空間。
[0022]該組立至少二立架步驟中,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
[0023]該組立至少二立架步驟中,該彎折部開設有至少一插孔,每一該立架的該延伸板包含至少一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以平行于該側板的該側向而插接于各該立架的該插孔內(nèi),該內(nèi)板的二邊則分別夾掣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與該定位件之間。
[0024]采用上述方案后,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功效:具有優(yōu)于習知的隔音效果,且具有方便組立施工的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立架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立架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二立架的第一面板之間固定一外板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二立架之間組立一內(nèi)板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4的組合后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4的內(nèi)板組立后的剖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在二立架的第二面板之間固定另一外板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7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fā)明中的另一種立架的剖視圖;
圖10為本發(fā)明中的再一種立架的剖視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的橫桿的立體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于組立完成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12的剖視圖;
圖14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于組立完成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14的剖視圖;
圖16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的橫桿及其卡掣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17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16的組合后剖視圖;
圖18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的橫桿利用其卡掣件卡掣于立架的立體分解圖;
圖19為本發(fā)明依據(jù)圖18于組合后的剖面示意圖;
圖20為本發(fā)明中的又一種立架的剖視圖;
圖21為本發(fā)明施工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22為本發(fā)明施工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0026]【符號說明】 1-立架;Ia-中間立架;
11-第一面板;12-第二面板;
13-側板;131-第一側板;
132-第二側板;14-彎折部;
141-溝槽;142-延伸板;
143、143a_ 插孔;144、144a-定位件;
145-另一延伸板;15-穿孔;
151-第一穿孔;152-第二穿孔;
16-凹陷槽;161-第一凹陷槽;
162-第二凹陷槽;17、17a-彈片;
2-橫桿;201-側翼;
202-腹板;203-管線孔;
21-第一橫桿;22-第二橫桿;
23-卡掣件;231-卡掣板體;
232-夾板;233-連接體;
234-夾持部;3-內(nèi)板;
4-第一外板;5-第二外板;
6-第一間隔空間;7-第二間隔空間;
W1、W2-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特點和技術內(nèi)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0028]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墻及其施工方法,如圖7、圖8所示本發(fā)明隔墻的立體圖及俯視示意圖,為應用于建筑物內(nèi)部的隔間墻、天花板或樓板等,或應用于建筑物外部的外墻等,本發(fā)明并未限制,以下將以隔間墻為例進行說明。
[0029]如圖廣圖8所示的本發(fā)明隔墻第一實施例,包括:多個立架1、多個內(nèi)板3以及二外板(包含一第一外板4和第二外板5),于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多個橫桿2。為便于說明,以下將以二立架1、一第一橫桿21 (或一第二橫桿22)、一內(nèi)板3、一第一外板4以及一第二外板5為例進行說明。
[0030]二立架I間隔設置于圖中未示的一天軌和一地軌之間,所述天軌和地軌分別固定于一建筑物的天花板和地板上(圖中未示)。每一立架I包含一第一面板11、對應于第一面板11的一第二面板12及連接于第一面板11與第二面板12之間的一側板13,側板13的一側向突出(如圖2所示指朝左突出)有一彎折部14,使側板13能對應彎折部14而形成有一溝槽141,側板13的所述側向并自彎折部14延伸有一延伸板142。
[0031]于本實施例中,每一立架I的側板13以溝槽141而區(qū)隔出一第一側板131和一第二側板132,第一側板131開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151 (見圖1、圖4),第二側板132開設有至少一第二穿孔152,橫桿2則選擇性穿插于二立架I之間,例如將第一橫桿21穿插于二立架I的第一穿孔151之間(見圖4),或將第二橫桿22穿插于二立架I的第二穿孔152之間(圖中未示),又或如圖7所示分別將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彼此交錯穿插于第一穿孔151之間和第二穿孔152之間,甚或亦可同時將第一橫桿21穿插于第一穿孔151之間,以及將第二橫桿22穿插于第二穿孔152之間(圖中未示)。借由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除可穩(wěn)固二立架1,并可讓各立架I的第一面板11呈齊平狀,且各立架I的第二面板12亦呈齊平狀,以利于固定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
[0032]內(nèi)板3具有左、右二相對邊,內(nèi)板3的左邊插入于一立架I的溝槽141內(nèi),內(nèi)板3的右邊則定位于另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每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包含有至少一定位件144,定位件144可為螺固于彎折部14與內(nèi)板3之間的螺接組件(圖中未示),亦可為如圖所示的插銷,于本實施例中將以插銷為例進行說明。
[0033]每一立架I的彎折部14開設有至少一插孔143(見圖5),以利于插接定位件144。定位件144以平行于側板13的所述側向而插接于立架I的插孔143內(nèi),使內(nèi)板3的左邊夾掣于一立架I (位于左側)的溝槽141與一定位件144之間,內(nèi)板3的右邊則夾掣于另一立架I (位于右側)的延伸板142與另一定位件144之間。
[0034]如圖6所示,詳細而言,安裝內(nèi)板3時,先將內(nèi)板3的左邊插入于左側立架I的溝槽141內(nèi),再將內(nèi)板3的右邊憑靠于右側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接著則利用定位件144插接于二立架I的插孔143內(nèi),以將內(nèi)板3的二邊分別如上述那樣被夾掣固定。同一定位件144能同時對單一立架I的溝槽141和延伸板142產(chǎn)生作用,也就是能如圖6所示的左側立架I那樣,同時夾掣住左側內(nèi)板3的右邊以及右側內(nèi)板3的左邊。
[0035]第一外板4固定于各立架I的第一面板11之間,第二外板5固定于各立架I的第二面板12之間,如此以使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之間分別形成有二間隔空間,詳細而言:第一外板4與內(nèi)板3之間形成一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之間則形成一第二間隔空間7,在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乃能提供水電管路(圖中未示)配置,且不須破壞內(nèi)板3就能配置水電管路,換言之,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完全互不連通;再者,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有內(nèi)板3予以完全阻隔,因此具有優(yōu)于習知的較佳隔音效果,特別是當內(nèi)板3以隔音材料制成時,本發(fā)明隔墻的二相對面之間將具有最佳的隔音效果。當然,內(nèi)板3還可為防火材料或發(fā)泡材料所制成,本發(fā)明并未限制。
[0036]此外,本發(fā)明隔墻還進一步包括一填充材料(圖中未示),填充材料可為發(fā)泡材料或其它任何可填入的材料皆可,本發(fā)明并未限制。此等填充材料在前述水電管路配置完成后,才填入于前述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
[0037]如圖9、圖10所示分別為另一種立架I和再一種立架1,每一立架I的彎折部14設置有至少一彈片17或彈片17a,彈片17、17a突出于溝槽141內(nèi),如此以使內(nèi)板3能彈性夾掣于彎折部14與彈片17或彈片17a之間。于圖9中,彈片17 —部分固定于側板13,而另一部分則伸入于溝漕141內(nèi);而于圖10中,彈片17a自彎折部14所一體沖制而成。此外,圖9、圖10所示彈片17、17a皆可為多個設置,插孔143a開設于延伸板142的另一延伸處,使定位件144a能插接于插孔143a并能與延伸板142 —起夾掣住另一內(nèi)板3。
[0038]如圖11?圖13所示的本發(fā)明隔墻第二實施例,配置有圖未示的水電管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圖所示,不同處僅在橫桿2增設有供所述水電管路穿繞的管線孔203。
[0039]如圖11和圖12所示,橫桿2包含有二側翼201和一腹板202而形成倒U形桿體,二側翼201彼此對應,腹板202則連接于二側翼201的一邊之間,且腹板202還開設有前述的管線孔203而利于水電管路穿繞。橫桿2亦可包含一第一橫桿21和一第二橫桿22,且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皆開設有供水電管路穿繞的前述管線孔203。
[0040]如圖13所不,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之間亦分別形成有一第一間隔空間6和一第二間隔空間7,于第一間隔空間6內(nèi)可配置第一水電管路(圖中未示),第一水電管路并穿繞于第一橫桿21的管線孔203 ;于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則可配置第二水電管路(圖中未示),第二水電管路并穿繞于第二橫桿22的管線孔203。因此,即使配置了第一水電管路、第二水電管路,亦完全不須破壞內(nèi)板3,使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完全互不連通。
[0041]如圖14?圖19所示的本發(fā)明隔墻第三實施例,其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圖所示,不同處僅在橫桿2兩端增設有卡掣件23而形成一橫桿結構(未標示符號)。其中,各圖中位于最外側者為二立架1,位于二立架I之間者則為多個中間立架la,且于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與側板13之間形成有一凹陷槽16。
[0042]橫桿結構包含一橫桿2和設置于橫桿2兩端的二卡掣件23,各卡掣件23包含具有摩擦力的一卡掣板體231 (參考圖16所示),卡掣板體231的至少兩邊則以摩擦方式卡掣于各立架I的凹陷槽16內(nèi)而固定。
[0043]于本實施例中,橫桿2如圖16所示為倒U形桿體,其包含二側翼201和一腹板202,二側翼201彼此對應,腹板202則連接于二側翼201的一邊之間。且借由橫桿2可讓各立架I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皆呈齊平狀,以利于固定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
[0044]每一卡掣件23可為一塑料卡掣件。如圖16所示,每一卡掣件23還包含間隔相鄰于卡掣板體231 —側的一夾板232以及連接于卡掣板體231與夾板232的同一邊的一連接體233,如圖17所示,卡掣板體231與夾板232之間則形成有一夾持部234,各卡掣件23的夾持部234可組卸地夾持于橫桿2各端的腹板202上。
[0045]如圖15并搭配圖18、圖19所示,每一立架I的凹陷槽16包含被彎折部14所區(qū)隔的一第一凹陷槽161和一第二凹陷槽162,橫桿2兩端的二卡掣件23則選擇性卡掣于各立架I的第一凹陷槽161內(nèi)或各立架I的第二凹陷槽162內(nèi)。此時,卡掣板體231的彼此對應的二邊分別摩擦于各立架I的第一面板11和彎折部14或分別摩擦于彎折部14和第二面板12。較佳者,卡掣件23的連接體233亦具有摩擦力,連接體233則亦以摩擦方式卡掣于第一凹陷槽161內(nèi)或第二凹陷槽162內(nèi),以使連接體233的外側能摩擦于各立架I的側板13的內(nèi)偵彳。如圖19所示,第一凹陷槽161或第二凹陷槽162的寬度W2小于立架I的一半寬度Wl而利于緊配合摩擦。
[0046]再如圖14和圖15所示,本發(fā)明隔墻中的前述多個中間立架Ia (設置于上述二立架I之間)亦彼此間隔設置,各中間立架Ia的結構與立架I完全相同,僅額外增設穿孔15,以供上述橫桿2穿插于各中間立架Ia的穿孔15。各中間立架Ia的上述第一側板131、第二側板132上分別開設有第一穿孔151、第二穿孔152,橫桿2則選擇性穿插于二中間立架Ia之間。
[0047]此外,如圖14和圖15所示,內(nèi)板3的一邊定位于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內(nèi)板3的另一邊則定位于另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當然,若此二立架I的其中之一改為反向設置時(圖中未示),則能讓內(nèi)板3的一邊插入一立架I的溝槽141內(nèi),而另一邊則定位于另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
[0048]如圖20所示的本發(fā)明又一種立架的剖視圖,其不同于前述幾種剖視概呈E字形的立架1,本發(fā)明的又一種立架I的剖視圖(如圖20所示)概呈彼此背對背結合的雙E字形,且其還增加有另一延伸板145而形成前述的溝槽141。本發(fā)明的又一種立架I的作用和功效皆與前述各種立架I相同,故不再贅述。
[0049]如圖21并搭配前述圖f圖10所示,圖21在揭示本發(fā)明的隔墻的施工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包括步驟如下:組立至少二立架S901、固定一外板S903、配置一水電管路S905、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S907、配置另一水電管路S909以及固定另一外板S911。于本實施例中則進一步包括:安裝橫桿步驟以及填入填充材料步驟(圖21和圖22皆未示)。必須注意的是,本發(fā)明隔墻雖如同前述包括有多個立架1、多個橫桿2、多個內(nèi)板3以及二外板(包含一第一外板4和第二外板5),惟為便于說明,以下關于本發(fā)明隔墻的施工方法亦將以二立架1、一第一橫桿21 (或一第二橫桿22)、一內(nèi)板3、一第一外板4以及一第二外板5為例進行說明。
[0050]組立至少二立架S901步驟,二立架I間隔設置于圖中未示的天軌和地軌之間,立架I的結構則同前所述。
[0051]安裝橫桿步驟,橫桿2選擇性穿插于各立架I的第一穿孔151之間或各立架I的第二穿孔152之間,例如將第一橫桿21穿插于二立架I的第一穿孔151之間,或將第二橫桿22穿插于二立架I的第二穿孔152之間,又或分別將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彼此交錯穿插于第一穿孔151之間和第二穿孔152之間,甚或亦可同時將第一橫桿21穿插于第一穿孔151之間及將第二橫桿22穿插于第二穿孔152之間,本發(fā)明并未限制。
[0052]固定一外板S903步驟,將第一外板4固定于二立架I的第一面板11之間。
[0053]配置一水電管路S905步驟,在二立架I與第一外板4的內(nèi)面之間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圖中未示)。
[0054]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S907步驟,內(nèi)板3 (與前述的內(nèi)板3相同)的左邊插入于左側立架I的溝槽141內(nèi),內(nèi)板3的右邊則定位于右側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使第一外板4與內(nèi)板3的一面之間形成有供收容第一水電管路的第一間隔空間6。
[0055]配置另一水電管路S909步驟,在二立架I與內(nèi)板3的另一面之間則配置有第二水電管路(圖中未示)。
[0056]固定另一外板S911步驟,將第二外板5固定于二立架I的第二面板12之間,使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的另一面之間形成有供收容第二水電管路的第二間隔空間7。
[0057]填入填充材料步驟,為將相同于前述的填充材料填入于前述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借由上述施工步驟以組立完成本發(fā)明的隔墻(參考圖7、圖8所示)。
[0058]于本實施例的組立至少二立架S901步驟中,彎折部14開設有插孔143且延伸板142包含有定位件144,各定位件144以平行于側板13的前述側向而插接于各立架I的插孔143內(nèi),內(nèi)板3的二邊乃分別夾掣于一立架I的溝槽141與定位件144之間以及另一立架I的延伸板142與定位件144之間。
[0059]如圖22所示則在揭示本發(fā)明的隔墻的施工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施工方法第二實施例僅在步驟方面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其余皆大致相同。本發(fā)明施工方法第二實施例包括步驟如下:組立至少二立架S902,立架I的結構與前述相同;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S904,內(nèi)板3的二邊分別固定于二立架I之間,詳細而言將內(nèi)板3的左邊插入于左側立架I的溝槽141內(nèi),右邊則定位于右側立架I的延伸板142上;配置二水電管路S906,在內(nèi)板3的二面分別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和一第二水電管路;以及固定二外板S908,將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分別固定于二立架I的第一面板11之間和二立架I的第二面板12之間,第一外板4與內(nèi)板3的一面之間形成有收容該第一水電管路的一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的另一面之間則形成有收容該第二水電管路的第二間隔空間7。
[006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相較于先前技術具有以下功效:
一、能分別在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配置第一水電管路、第二水電管路,因此完全不須破壞內(nèi)板3,使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完全互不連通,更因為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以內(nèi)板3完全阻隔于其間,因而有較佳的隔音效果,特別是內(nèi)板3以隔音材料制成時將具有最佳的隔音效果。
[0061]二、內(nèi)板3在組立時并不須螺鎖組件來鎖固也不須二次加工,只要將內(nèi)板3的一邊插入溝槽141內(nèi),再將另一邊憑靠于延伸板142,最后再插接定位件144即可,因此在施工上較為容易;再加上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與內(nèi)板3之間分別具有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以更利于施工的進行。
[0062]三、借由彎折部14和延伸板142以構成類似E形的立架1,相較于習知的U形立架,本發(fā)明E形立架I能將結構強度大幅強化。
[0063]四、借由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以具有較大的施工空間;借由內(nèi)板3并不以螺鎖組件來固定,因而具有方便更換的功效,例如更換為隔音、防火或發(fā)泡材料等的內(nèi)板3,并能依需要而調整內(nèi)板3的大小,具有較大的變化性。
[0064]五、橫桿2(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可視需要而僅安裝第一橫桿21、或僅安裝第二橫桿22、或交錯安裝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又或同時安裝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
[0065]六、配置于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內(nèi)的第一水電管路、第二水電管路,能分別穿繞于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的管線孔203,因此,完全不須破壞習知隔音材料或本發(fā)明內(nèi)板3,就能配置第一水電管路、第二水電管路,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乃完全互不連通,更因為第一間隔空間6、第二間隔空間7之間以內(nèi)板3完全阻隔于其間,因而有較佳的隔音效果,特別是內(nèi)板3以隔音材料制成時將具有最佳的隔音效果,相對而言則具有易于施工的功效。
[0066]七、借由第一橫桿21、第二橫桿22可讓各立架I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皆呈齊平狀,從而利于固定第一外板4、第二外板5。
[0067]八、借由在橫桿2的兩端各設置一卡掣件23,使橫桿2的兩端即使不穿插于立架I的第一穿孔151、第二穿孔152,仍能利用摩擦方式而卡掣固定于立架I的第一凹陷槽161、第二凹陷槽162內(nèi),并因此而使橫桿2不會凸出于立架I。
[006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舉凡運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圖式內(nèi)容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范圍內(nèi),合予陳明。
【權利要求】
1.一種隔墻,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立架,為間隔設置,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 至少一內(nèi)板,其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以及 二外板,分別固定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和各該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二外板與該內(nèi)板之間分別形成有二間隔空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橫桿,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以該溝槽區(qū)隔出一第一側板和一第二側板,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側板開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二側板則開設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該橫桿選擇性穿插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穿孔之間或各該立架的該第二穿孔之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配置有水電管路,該橫桿開設有供所述水電管路穿繞的至少一管線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該二間隔空間分別為一第一間隔空間和一第二間隔空間,所述水電管路分別配置于該第一間隔空間和該第二間隔空間內(nèi),并穿繞于該橫桿的該管線孔。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該彎折部開設有至少一插孔,每一該立架的該延伸板包含至少一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以平行于該側板的該側向而插接于各該立架的該插孔內(nèi),該內(nèi)板的二邊則分別夾掣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與該定位件之間。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立架的該彎折部設置有至少一彈片,該彈片突出于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則彈性夾掣于該彎折部與該彈片之間。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該內(nèi)板為隔音材料或防火材料或發(fā)泡材料所制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墻,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橫桿結構,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面板、該第二面板與該側板之間形成一凹陷槽,該橫桿結構包含一橫桿和設置于該橫桿兩端的二卡掣件,各該卡掣件包含具有摩擦力的一卡掣板體,該卡掣板體的至少兩邊以摩擦方式卡掣于各該立架的該凹陷槽內(nèi)而固定。
10.一種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組立至少二立架,該二立架間隔設置于一天軌和一地軌之間,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 固定一外板,將該外板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 配置一水電管路,在該二立架與該外板的內(nèi)面之間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 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該內(nèi)板的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該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一面之間形成有供收容該第一水電管路的一間隔空間; 配置另一水電管路,在該二立架與該內(nèi)板的另一面之間配置有一第二水電管路;以及 固定另一外板,將該另一外板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另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面之間則形成有供收容該第二水電管路的另一間隔空間。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安裝橫桿步驟于該固定一外板步驟之前,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以該溝槽區(qū)隔出一第一側板和一第二側板,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一側板開設有至少一第一穿孔,每一該立架的該第二側板則開設有至少一第二穿孔,該橫桿選擇性穿插于各該立架的該第一穿孔之間或各該立架的該第二穿孔之間。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安裝橫桿步驟中,其中橫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皆為多個設置,該些橫桿中的一部分橫桿分別穿插于各該立架的各該些第一穿孔之間,該些橫桿中的另一部分橫桿則分別穿插于各該立架的各該些第二穿孔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填入填充材料步驟于該固定另一外板步驟之后,該填充材料填入于該二間隔空間內(nèi)。
14.一種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組立至少二立架,該二立架間隔設置于一天軌和一地軌之間,每一該立架包含一第一面板、對應于該第一面板的一第二面板及連接于該第一面板與該第二面板之間的一側板; 固定至少一內(nèi)板,該內(nèi)板的二邊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之間; 配置二水電管路,在該內(nèi)板的二面分別配置有一第一水電管路和一第二水電管路;以及 固定二外板,將該二外板分別固定于該二立架的該第一面板之間和該二立架的該第二面板之間,該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一面之間形成有收容該第一水電管路的一間隔空間,該另一外板與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面之間則形成有收容該第二水電管路的另一間隔空間。
15.如權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組立至少二立架步驟中,每一該立架的該側板的一側向突出有一彎折部,該彎折部形成有一溝槽,該側板的該側向并自該彎折部延伸有一延伸板,該內(nèi)板的該一邊插入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內(nèi),該內(nèi)板的該另一邊則定位于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上。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隔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組立至少二立架步驟中,該彎折部開設有至少一插孔,每一該立架的該延伸板包含至少一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以平行于該側板的該側向而插接于各該立架的該插孔內(nèi),該內(nèi)板的二邊則分別夾掣于該一立架的該溝槽與該定位件之間以及該另一立架的該延伸板與該定位件之間。
【文檔編號】E04B2/82GK104343200SQ20141038835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fā)明者】郭恒盛, 郭宥鋒 申請人:郭恒盛, 郭宥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