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的止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限制梭子的空轉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具有完成一系列的縫制動作之后,基于操作員的指示,自動切斷面線與底線的自動切線裝置的縫紉機中,在通過自動切線裝置切斷面線與底線時,纏有底線的梭子會空轉,由于底線從梭子被過于拉出,而不能如規(guī)定那樣切斷其面線或底線,或者使該底線繞在梭子或梭殼等上。因此,為了防止底線被過于拉出,公知一種限制梭子的空轉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
如圖3所示,在上述專利文獻中記載的止轉裝置由以下構件構成一端部連結螺線管101的柱塞的螺線管連桿102、被支軸103a支持可以旋轉并與該螺線管連桿102連結的基部連桿103、與該基部連桿103連結的止轉鉤連桿104、被支軸105a支持可以旋轉并與該止轉鉤連桿104連結且呈L字形的止轉鉤臂105、一端部被固定于該止轉鉤臂105上并大致呈U字形的止轉鉤軸106以及被彈性連結于該止轉鉤軸106的前端部的止轉鉤107等。
止轉鉤107是細筒狀部件,在該筒狀部件中插通有螺旋彈簧(圖中未示出),通過該螺旋彈簧被彈性地連接于止轉鉤軸106上。
而且,如果驅動螺線管101,則通過螺線管連桿102及基部連桿103,止轉鉤連桿104也向螺線管101一側移動。隨著止轉鉤連桿104的移動,止轉鉤臂105、止轉鉤軸106及止轉鉤107一體轉動,止轉鉤107與安裝于縫紉機的旋梭108的梭子109抵接,抑制梭子109的空轉。此時,通過止轉鉤107內部的螺旋彈簧收縮,吸收隨著止轉鉤107與梭子109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
專利文獻1特開平9-056954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中有如下問題,由于止轉鉤是細筒狀部件,形成了在筒狀部件中插通螺旋彈簧的結構,所以強度弱,在將止轉鉤的前端部按壓在梭子的側面時,由于止轉鉤對于梭子過于接近,隨著接近時的勢頭的慣性力變強,止轉鉤變得容易惡化損壞,另外,還會對梭子造成損傷。
另外,由于止轉鉤的結構復雜,所以制造止轉裝置的成本較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耐久性良好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只更換現(xiàn)有的裝置的一部分的部件,而形成耐久性良好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會對梭子造成損傷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技術方案1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連桿,其在中心被一根軸支持并可旋轉;止轉鉤臂,其在中心被一根軸支持并可旋轉,呈L字形;止轉鉤連桿,其連結所述基部連桿與止轉鉤臂;抵接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止轉鉤臂上,前端部與梭子相抵接,大致呈U字形;第一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從所述梭子離開的方向上,付與使所述止轉鉤連桿轉動的推壓力;第二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推壓力弱的力,付與使所述止轉鉤臂轉動的推壓力;驅動機構,其連結所述基部連桿,使該基部連桿在與所述第一推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長孔,其在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的連結部,被設置于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的任意的一方上;配合部件,其插通所述長孔,連結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并且可沿著所述長孔滑動,在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所述配合部件位于從所述長孔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離開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2,是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1所述的止轉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由受扭螺旋彈簧構成。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3,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止轉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抵接的抵接部,由比所述梭子軟的軟質材料形成。
(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1,通過驅動機構,減小了使止轉鉤連桿向與第一推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的第一推壓力,增強了第二推壓力,所以,止轉鉤臂在抵接部件與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轉動,抵接部件成為與梭子相抵接的狀態(tài)。在抵接部件與梭子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由于配合部件位于從長孔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離開的位置,所以,通過配合部件在長孔內滑動,能夠吸收隨著抵接部件與梭子相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因此,即使不使抵接部件為筒狀部件并在該筒狀部件中不設置螺旋彈簧,也能夠吸收隨著抵接部件與梭子相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可以使抵接部件的結構簡單,能夠提高該抵接部件的耐久性。即,能夠提供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耐久性良好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
另外,由于可以使抵接部件的結構簡單,所以可抑制止轉裝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通過改變替換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的一部分的部件,可以成為本申請的止轉裝置,所以,可以不花多少成本地實現(xiàn)將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替換成本申請的止轉裝置。
根據(jù)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當然可以得到與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同樣的效果,尤其是由于第二施力部件是通過在支點上具有的受扭螺旋彈簧而構成的,所以,可以使第二施力部件的結構簡單,能夠實現(xiàn)簡單結構的止轉裝置。
根據(jù)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當然可以得到與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發(fā)明同樣的效果,特別地,由于抵接部件抵接梭子的抵接部是由比梭子軟的軟質材料形成的,所以即使抵接部件與梭子抵接,也可以防止對梭子造成損傷。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止轉裝置的切線前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止轉裝置的切線時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中1—止轉裝置,2—螺線管(驅動機構),5—止轉鉤連桿,5A—第二長孔(長孔),5D—內側面部,6—止轉鉤臂,6A—第二支點(支點),7—止轉鉤(抵接部件),7A—抵接部,8—第一受扭螺旋彈簧(第一施力部件),9—第二受扭螺旋彈簧(第二施力部件、受扭螺旋彈簧),10—梭子,B2—分段螺釘(配合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對于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最佳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1,包括作為驅動機構的螺線管2、與該螺線管2的柱塞2B連結的螺線管連桿3、與該螺線管連桿3連結的基部連桿4、與該基部連桿4連結的止轉鉤連桿5、與該止轉鉤連桿5連結并呈L字形的止轉鉤臂6以及與該止轉鉤臂6連結并大致呈U字形的作為抵接部件的止轉鉤7等。
螺線管2具有螺線管本體2A與柱塞2B等。而且,螺線管本體2A,通過被供給電流,向螺線管本體2A側牽引柱塞2B。即,隨著對螺線管本體2A的電流的供給、供給停止,柱塞2B相對于螺線管本體2A進行往復運動。
螺線管連桿3的一方的端部3A與柱塞2B連結,并且另一端部3B與基部連桿4的一方的端部4C側連結。而且,螺線管連桿3,將隨著對螺線管本體2A的電流的供給、供給停止的柱塞2B的往復運動傳遞給基部連桿4。
基部連桿4,以該基部連桿4的中間位置作為第一支點4A并可以轉動。而且,螺線管2的柱塞2B的往復運動,通過螺線管連桿3被傳遞到一方的端部4C一側,由此,基部連桿4以第一支點4A為中心轉動。
另外,在基部連桿4的一方的端部4C上,在比與螺線管連桿3的連結位置靠近端側的位置,連接有止轉鉤連桿5的一方的端部5B。更具體地說,在基部連桿4的一方的端部4C,設有第一長孔4B,另外,在止轉鉤連桿5的一方的端部5B上設有與螺栓B1配合的第一配合孔(圖示省略),通過使螺栓B1插通該第一長孔4B,使之與該第一配合孔相配合,可連結固定基部連桿4與止轉鉤連桿5。通過設置第一長孔4B,可對應因每個部件的細小的尺寸誤差而產(chǎn)生的偏差,在第一長孔4B內的適當?shù)奈恢霉潭菟˙1,消除因細小的尺寸誤差而產(chǎn)生的偏差。
另外,基部連桿4的另一方的端部4D與自動切線裝置(圖示省略)相連結。即,螺線管2的柱塞2B的往復運動被基部連桿4分配,使止轉裝置1與自動切線裝置連動作動。
另外,在第一支點4A上,通過作為第一施力部件的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在止轉鉤連桿5向止轉鉤臂6一側移動的方向上,基部連桿4被第一推壓力推壓。
而且,在不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該螺線管本體2A不牽引柱塞2B時,基部連桿4被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推壓并轉動,止轉鉤連桿5成為向止轉鉤臂6一側移動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如果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則由于螺線管本體2A牽引柱塞2B及螺線管連桿3,所以成為了以下狀態(tài)被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推壓而轉動的基部連桿4也向反方向轉動,止轉鉤連桿5也強制地向螺線管2一側移動。
在止轉鉤連桿5的另一方的端部5C上,連結有止轉鉤臂6。更具體地說,在止轉鉤連桿5的另一方的端部5C上設有第二長孔5A,另外,在止轉鉤臂6的彎曲部6B上設有與作為配合部件的分段螺釘B2進行配合的第二配合孔(圖示省略)。而且,通過使分段螺釘B2插通該第二長孔5A,使之與該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可連結止轉鉤連桿5與止轉鉤臂6。此時,通過分段螺釘B2沿著第二長孔5A的長軸滑動,止轉鉤臂6可以移動。
另外,在不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止轉鉤連桿5向止轉鉤臂6移動的狀態(tài)下,與止轉鉤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釘B2,與第二長孔5A的長軸方向的基部連桿4側的內側面部5D相抵接。另一方面,在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止轉鉤連桿5向螺線管2一側移動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釘B2,變成位于從第二長孔5A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5D、5D離開的位置的狀態(tài)。
止轉鉤臂6,以該止轉鉤臂6的一方的端部6C作為第二支點6A可以轉動。另外,該止轉鉤臂6的另一方的端部6D與止轉鉤7相連結。
另外,止轉鉤臂6,在第二支點6A上,通過作為第二施力部件的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而被第二推壓力推壓,使得該止轉鉤臂6在使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轉動。
此處,由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施加的第二推壓力比由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施加的第一推壓力小。
因此,在不驅動螺線管本體2A而通過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的第一推壓力使基部連桿4轉動的情況下,由于止轉鉤連桿5成為向止轉鉤臂6一側移動的狀態(tài),所以與止轉鉤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釘B2,與止轉鉤連桿5的第二長孔5A的基部連桿4一側的內側面部5D相抵接,止轉鉤連桿5按壓止轉鉤臂6,抑制了隨著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的第二推壓力的止轉鉤臂6的轉動,所以止轉鉤7從梭子10處離開。
另一方面,驅動螺線管本體2A,在由于通過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的第一推壓力而轉動的基部連桿4向反方向轉動的情況下,由于止轉鉤連桿5成為向螺線管2一側移動的狀態(tài),所以分段螺釘B2移動至從第二長孔5A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5D、5D離開的位置,止轉鉤連桿5對止轉鉤臂6的按壓消失,所以止轉鉤臂6因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的第二推壓力而轉動,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
止轉鉤7是金屬等的桿材被成形為近似U字形的部件,一方的端部7B與止轉鉤臂6相連結,另一方的端部7C為與梭子10相抵接的抵接部7A。另外,由比梭子10軟的軟質材料形成抵接部7A。具體地說,例如,在梭子10是由鐵或被鋁陽極化處理的鋁等金屬形成的情況下,作為抵接部7A的材料,使用比鋼鐵材料軟質的黃銅或者合成樹脂等。
梭子10,例如是由鐵或被鋁陽極化處理的鋁等金屬形成并纏有底線。而且,梭子10在被收容于梭殼11內的狀態(tài)下,被設置于縫紉機旋梭(圖示省略)中。梭殼11,具有可以插通止轉鉤7的槽口部11A。而且,隨著止轉鉤臂6的轉動,止轉鉤7接近于梭子10,并插通設置于梭殼11的槽口部11A中,成為與梭子10相抵接的狀態(tài)。
下面,對于具有上述的結構的止轉裝置1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在縫制作業(yè)中,不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如圖1所示,由于螺線管本體2A不牽引柱塞2B,所以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推壓基部連桿4,止轉鉤連桿5向止轉鉤臂6一側移動。此時,由于止轉鉤臂6被止轉鉤連桿5按壓,所以抑制了從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施加的第二推壓力所引起的止轉鉤臂6的轉動,止轉鉤7從梭子10離開。
接著,在一系列的縫制作業(yè)完成時,對螺線管本體2A供給電流,如圖2所示,由于螺線管本體2A牽引柱塞2B、螺線管連桿3,所以通過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的推壓而轉動的基部連桿4也向反方向轉動,止轉鉤連桿5也強制地向螺線管2一側移動。因此,由于止轉鉤連桿5對止轉鉤臂6的按壓消失,所以止轉鉤臂6因從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施加的第二推壓力而轉動,隨著該轉動,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可以抑制梭子10的空轉。
此時,在第二長孔5A內,通過止轉鉤臂6與和該止轉鉤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的分段螺釘B2向螺線管2一側滑動,隨著止轉鉤7與梭子10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被吸收。
另外,隨著螺線管2的驅動的柱塞2B向螺線管本體2A一側的移動,通過螺線管連桿3、基部連桿4,也被傳遞到自動切線裝置,通過自動切線裝置來進行面線及底線的切斷。
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發(fā)明的止轉裝置1,由于通過螺線管2使止轉鉤連桿5向與第一推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減小了第一推壓力,增強了第二推壓力,所以止轉鉤臂6在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轉動,使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在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由于分段螺釘B2處于從第二長孔5A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5D、5D離開的位置,所以通過分段螺釘B2在第二長孔5A內滑動,能夠吸收伴隨著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因此,即使不像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那樣使止轉鉤7為筒狀部件,并在該筒狀部件中設置螺旋彈簧,也能夠吸收伴隨著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時的勢頭的慣性力??梢允怪罐D鉤7的結構簡單,能夠提高該止轉鉤7的耐久性。即,能夠提供具有簡單的結構且耐久性良好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1。
另外,由于能夠使止轉鉤7的結構簡單,所以,能夠抑制止轉裝置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中,通過將止轉鉤連桿替換成設有本發(fā)明的第二長孔5A的止轉鉤連桿5,設置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將止轉鉤與止轉鉤軸替換成本發(fā)明的止轉鉤7,可以形成本發(fā)明的止轉裝置1,所以,可以不花多少成本地實現(xiàn)從現(xiàn)有的止轉裝置替換成本申請的止轉裝置1。
另外,由于通過在第二支點6A具有的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構成了推壓止轉鉤臂6的施力部件,所以能夠使推壓止轉鉤臂6的施力部件的結構簡單,可以實現(xiàn)簡單結構的止轉裝置1。
另外,由于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的抵接部7A是由比梭子10軟的軟質材料形成的,所以,即使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也可以防止對梭子10造成損傷。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止轉鉤連桿5上設置第二長孔5A,而在該第二長孔5A中插通分段螺釘B2,并且該分段螺釘B2與止轉鉤臂6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可以使止轉鉤連桿5與止轉鉤臂6滑動地連結,但是,也可以通過在止轉鉤臂6上設置第二長孔,而在止轉鉤連桿5上設置第二配合孔,將分段螺釘B2插通在設置于止轉鉤臂6的第二長孔中,并且該分段螺釘B2與設置于止轉鉤連桿5上的第二配合孔相配合,則可滑動地連結止轉鉤連桿5與止轉鉤臂6。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梭子10是由鐵或被鋁陽極化處理的鋁等金屬形成,止轉鉤7的抵接部7A是由黃銅或者合成樹脂形成,但是止轉鉤7的抵接部7A也可以由比梭子10軟的材料來形成,也可以用其它的組合方式而對梭子10與止轉鉤7的抵接部7A的材料進行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的止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連桿,其在中心被一根軸支持并可旋轉;止轉鉤臂,其在中心被一根軸支持并可旋轉,呈L字形;止轉鉤連桿,其連結所述基部連桿與止轉鉤臂;抵接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止轉鉤臂上,前端部與梭子相抵接,大致呈U字形;第一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從所述梭子離開的方向上,付與使所述止轉鉤連桿轉動的推壓力;第二施力部件,其在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相抵接的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推壓力弱的力,付與使所述止轉鉤臂轉動的推壓力;驅動機構,其連結所述基部連桿,使該基部連桿在與所述第一推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長孔,其在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的連結部,被設置于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的任意的一方上;配合部件,其插通所述長孔,連結所述基部連桿與所述止轉鉤臂,并且可沿著所述長孔滑動,在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所述配合部件位于從所述長孔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離開的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由受扭螺旋彈簧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與所述梭子抵接的抵接部,由比所述梭子軟的軟質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簡單結構且耐久性良好的縫紉機的止轉裝置,包括對止轉鉤連桿(5)付與使其在與止轉鉤(7)和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轉動的第一推壓力的第一受扭螺旋彈簧(8);對止轉鉤臂(6)付與以比第一推壓力弱的力并使其在止轉鉤(7)與梭子(10)相抵接的方向上轉動的第二推壓力的第二受扭螺旋彈簧(9);使止轉鉤連桿(5)在與第一推壓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動的螺線管(2);設置在止轉鉤連桿上的第二長孔(5A);插通第二長孔并可滑動地連結止轉鉤連桿與止轉鉤臂(6)的分段螺釘(B2),在止轉鉤與梭子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分段螺釘(B2)位于從第二長孔(5A)的長軸方向的內側面部(5D、5D)離開的位置。
文檔編號D05B57/00GK1834327SQ20061005917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巖田壽之, 佐佐木義行 申請人:重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