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攀登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提高,電力登桿器以及機械技術和電氣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登桿器的適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電力登桿器是電網的工作人員在維修或檢修時,通過使用電力登桿器而能夠攀登上電桿對輸電線路進行維修或檢修。在目前的現有技術中,電力登桿器可通過一定的機械結構,從而實現在攀登時,能夠因為人腿部的作用力而使其自身的抓鉤越來緊的嵌住電桿,從而有效提高工作人員在攀登時的安全性。再者,目前的現有技術中,電力登桿器也可通過在抓鉤或腳踏板處設置防滑部件,從而增加電力登桿器和電桿,以及電力登桿器和工作人員之間的摩擦系數,從而也可提高工作人員在攀登時的安全性。但由于目前的電力登桿器絕大多數均由金屬材料制成,其自重較大,工作人員在使用時較為費勁。當工作人員長時間使用電力登桿器進行攀爬作業(yè)時,會給工作人員造成極大的體能消耗,從而導致工作人員出現透支體能,進而使得工作人員因為體能透支而帶來更為嚴重的安全隱患。
因此,如何有效的減小使用電力登桿器給工作人員帶來的體能消耗,以提高工作人員進行攀爬作業(yè)的安全性是目前業(yè)界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及控制方法,其能夠有效的減小使用智能電力登桿器給工作人員帶來的體能消耗,以提高工作人員進行攀爬作業(yè)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所述智能電力登桿器包括:弧形抓鉤、腳踏板、伸縮部件、多個電磁閥門、動作感應裝置和控制裝置。所述弧形抓鉤的一端和所述腳踏板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腳踏板的底端設有限位部件,所述伸縮部件的一端和所述弧形抓鉤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伸縮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腳踏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腳踏板的底端設有容納腔體,所述腳踏板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通孔,每個所述電磁閥門均嵌入所述通孔,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動作感應裝置均安裝在所述腳踏板上,所述動作感應裝置和所述控制裝置耦合,每個所述電磁閥門均和所述控制裝置耦合。所述動作感應裝置,用于感應攀登動作,并根據所述攀登動作生成動作信息至所述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根據獲取到的所述動作信息而生成控制指令至安裝在所述腳踏板底面或側面的所述電磁閥門。所述電磁閥門,用于根據所述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以使所述容納腔體中的惰性氣體在所述預設時長內噴出。
進一步的,所述智能電力登桿器包括還包括:氣壓檢測裝置和顯示設備,所述氣壓檢測裝置安裝在所述容納腔體中,所述顯示設備安裝在所述腳踏板上,所述氣壓檢測裝置和所述控制裝置耦合,所述控制裝置和所述顯示設備耦合。所述氣壓檢測裝置,用于獲取所述容納腔體中惰性氣體的氣壓值,并將所述氣壓值發(fā)送至所述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用于將獲取的所述氣壓值和所述控制裝置內的預設氣壓閾值比對后通過所述顯示設備顯示,其中,若所述氣壓值低于所述預設氣壓閾值時,所述控制裝置改變所述顯示設備顯示模式。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部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和所述弧形抓鉤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和所述腳踏板的頂端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抓鉤設有多個支撐架,每個所述支撐架的一端和所述弧形抓鉤固定連接,每個所述支撐架的另一端向所述弧形抓鉤的開口處延伸。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支撐架的另一端均設有耐磨橡膠墊。
進一步的,所述腳踏板的底面設置的所述通孔為多個,所述腳踏板的側面設置的所述通孔也為多個。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抓鉤的一端和所述腳踏板的一端通過鉸鏈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腳踏板的踏板設有多個防滑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抓鉤和所述腳踏板均由鋁合金材料制成。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方法,應用于所述智能電力登桿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動作感應裝置感應攀登動作,并根據所述攀登動作生成動作信息至所述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根據獲取到的所述動作信息而生成控制指令至安裝在所述腳踏板底面或側面的所述電磁閥門。所述電磁閥門根據所述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以使所述容納腔體中的惰性氣體在所述預設時長內噴出。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弧形抓鉤的一端和腳踏板的一端轉動連接,從而弧形抓鉤能夠相對于腳踏板在豎直的水平面進行轉動。而腳踏板的底端設有限位部件,從而當弧形抓鉤轉動到和腳踏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時,由于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弧形抓鉤能夠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時,而和腳踏板保持相對固定。伸縮部件的一端和弧形抓鉤的一端固定連接,伸縮部件的另一端和腳踏板的頂端固定連接。由于伸縮部件的拉伸作用,弧形抓鉤能夠相對于腳踏板順時針轉動。工作人員使用智能電力登桿器攀爬時,由于抬腳的過程中,腳背和腿部的夾角會大于90°,從而伸縮部件的縮短使得弧形抓鉤順時針轉動,并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進而在工作人員抬腳攀爬時,由于弧形抓鉤自動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無需工作人員通過腳背的提拉動作使弧形抓鉤保持水平而卡住電桿,故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
再者,腳踏板的底端設有容納腔體,容納腔體中能夠裝載處于高壓狀態(tài)的惰性氣體。腳踏板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通孔,通過每個電磁閥門均嵌入所述通孔,便能夠將容納腔體中的惰性氣密封??刂蒲b置和動作感應裝置均安裝在所述腳踏板上,且動作感應裝置和控制裝置耦合。從而動作感應裝置能夠感應到工作人員攀登時的腳部攀登動作,并根據所攀登動作而生成動作信息,并通過和控制裝置的耦合而將動作信息發(fā)送至控制裝置。通過電磁閥門也和控制裝置耦合,控制裝置根據獲取到的動作信息而生成控制指令,并將控制指令發(fā)送到安裝在腳踏板底面或側面的電磁閥門。對應位置的電磁閥門能夠根據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以使容納腔體中的惰性氣體在預設時長內噴出。由于惰性氣體噴出所帶來的反作用力能夠作用在工作人員的腳上。根據工作人員攀爬時腳部的不同動作,控制裝置控制噴射惰性氣體的電磁閥門的位置也不同,從而能夠根據腳部的移動方向而產生對應移動方向的反作用力,進而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
因此,通過伸縮部件的拉伸使得弧形抓鉤在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時保持水平,以及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時,通過惰性氣體的噴射產生反作用力,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故能夠有效的減小使用智能電力登桿器給工作人員帶來的體能消耗,以提高工作人員進行攀爬作業(yè)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fā)明實施例而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通過附圖所示,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放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fā)明的主旨。
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的第一視角結構圖;
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的第二視角結構圖;
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的結構框圖;
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標:100-智能電力登桿器;110-弧形抓鉤;111-支撐架;112-耐磨橡膠墊;120-伸縮部件;121-彈簧;130-腳踏板;131-踏板;132-防滑凸起;133-限位部件;1331-凸塊;134-容納腔體;135-通孔;140-電磁閥門;150-動作感應裝置;160-氣壓檢測裝置;170-顯示設備;180-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頂”、“底”、“豎直”、“水平”、“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fā)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懸垂”等術語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連接”、“耦合”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100,該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包括:弧形抓鉤110、伸縮部件120、腳踏板130、電磁閥門140、動作感應裝置150、氣壓檢測裝置160、顯示設備170和控制裝置180。
請參閱圖2,弧形抓鉤110為由鋁合金材料制成的具有開口的圓弧狀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弧形抓鉤110的尺寸大于一般電桿的直徑,且弧形抓鉤110弧度大于180°,以便于在實際使用時,弧形抓鉤110能夠穩(wěn)定的卡扣住電桿?;⌒巫ャ^110的內弧面設有多個支撐架111,而每個支撐架111的一端和弧形抓鉤110的內弧面固定連接,每個支撐架111的另一端向弧形抓鉤110的開口處延伸。通設置的多個支撐架111,每個支撐架111能夠為弧形抓鉤110相對固定在電桿上時起到支撐的作用,從而使得弧形抓鉤110相對電桿的固定更為穩(wěn)固。每個支撐架111的另一端均設有耐磨橡膠墊112,且每個支撐架111的另一端均和耐磨橡膠墊112固定連接。而設置的耐磨橡膠墊112不僅能夠使得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在實際使用時更為耐磨。且設置的耐磨橡膠墊112還能夠有效減小弧形抓鉤110在實際使用時和電桿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弧形抓鉤110卡扣住電桿時的摩擦力,以使弧形抓鉤110相對電桿的固定更為穩(wěn)固。
弧形抓鉤110為弧狀結構,從而弧形抓鉤110可以具有兩端,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和腳踏板130的一端轉動連接。作為一種方式,弧形抓鉤110通過鉸鏈和腳踏板130轉動連接,從而弧形抓鉤110能夠相對于腳踏板130在豎直方向轉動。
伸縮部件120為長條狀結構,相對于自身的基本狀態(tài),其可以伸長,也可以壓縮。作為另一種方式,伸縮部件120為彈簧121,彈簧121也為長條狀結構,從而彈簧121也可以具有兩端。彈簧121的一端和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固定連接,而彈簧121的另一端和腳踏板130的頂端固定連接。彈簧121通過兩端分別與弧形抓鉤110和腳踏板130固定連接后,彈簧121能夠通過自身的彈性而對弧形抓鉤110相對腳踏板130的轉動形成限定。
腳踏板130由鋁合金材料制成,腳踏板130能夠使工作人員的腳部蹬踏在其踏板131上,并對工作人員的腳部形成相對的固定。而腳踏板130的踏板131上還設有多個防滑凸起132,設有的多個防滑凸起132均和腳踏板130的踏板131為一體成型的結構。每個設置的防滑凸起132能夠有效減小腳踏板130在實際使用時和工作人員腳部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工作人員腳部和腳踏板130的踏板131的摩擦力,以使工作人員腳部踏入腳踏板130后和腳踏板130的相對固定更為穩(wěn)固。
腳踏板130的底端靠近弧形抓鉤110和腳踏板130的鉸接出設有限位部件133,限位部件133和腳踏板130固定連接,其中,固定連接為限位部件133和腳踏板130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限位部件133為凸塊1331,限位部件133設置在腳踏板130的底端,從而能夠和彈簧121共同對弧形抓鉤110相對于腳踏板130在豎直方向的轉動形成限定。
具體的,在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的實際使用中,當工作人員的第一支腳部踏入腳踏板130的踏板131,并將弧形抓鉤110卡住電桿而向上攀爬時,踏板131收到豎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腳踏板130相對弧形抓鉤110在豎直方向順時針轉動。而腳踏板130轉動到和弧形抓鉤110處于同一水平面時,由于限位部件133的限位作用,此時腳踏板130和弧形抓鉤110處于同一水平面,并在向下的作用力下形成相對的固定。而工作人員便能夠以該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為支點,以便于第二支腳進行攀爬動作。當工作人員第二支腳也通過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形成支點,而工作人員踏入該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的第一支腳部需要進行下一個動作時,工作人員以第二支腳為支點,將第一支腳提起。此時,工作人員的腳面和腿部形成夾角大于90°。腳踏板130的踏板131失去的向下的作用力,而彈簧121又處于拉伸狀態(tài)。從而通過彈簧121的處于拉伸狀態(tài)的作用,弧形抓鉤110能夠相對于腳踏板130在豎直方向順時針轉動。當弧形抓鉤110轉動到與水平面平行時,弧形抓鉤110的重力和彈簧121回復的彈力相等。此時,弧形抓鉤110為水平狀態(tài),和腳踏板130形成大于90°的夾角,并保持相對固定。由于弧形抓鉤110自動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無需工作人員通過腳背的提拉動作使弧形抓鉤110保持水平而卡住電桿,故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
腳踏板130的底端還設有容納腔體134,而腳踏板130的底面和側面均分別設有多個通孔135,其中,側面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均分別設有多個通孔135。每個通孔135均能夠將容納腔體134和外部連通。由于容納腔體134內需裝置高壓狀態(tài)的惰性氣體,因而需要腳踏板130的底面設有多個通孔135進行密封。在本實施例中,電磁閥門140的也為多個,且電磁閥門140的數量和通孔135相同。每個電磁閥門140的形狀大小均能夠和通孔135的尺寸相同,從而每個電磁閥門140均能夠嵌入通孔135,并通過和通孔135的固定連接后,而將每個通孔135均封閉。
請參閱圖3和圖2,每個電磁閥門140均和控制裝置180耦合,其中,耦合方式可以為:有線網絡、藍牙、無線局域網絡或近場通訊,在此,并不做過多限定。每個電磁閥門140和控制裝置180通過無線網絡方式耦合后,每個電磁閥門140能夠通過獲取到控制裝置180發(fā)送的控制指令。每個電磁閥門140在獲取到控制指令后,每個電磁閥門140將控制指令進行數模轉換,并通過自身的驅動的電路將控制指令進行放大。而每個電磁閥門140中,放大后的控制指令能夠通過自身的線圈而產生磁力,從而推動自身的閥門打開。作為一種方式,每個電磁閥門140均能夠根據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指令。其中,預設時長為5秒鐘。在閥門打開的5秒鐘時間內,容納腔體134中的惰性氣體能夠從每個通孔135中噴出。通過多個通孔135噴出惰性氣體,從而能產生一定的反作用至腳踏板130,進而反作用力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在本實施例中,首次噴射的反作用力最大,為保證反作用力不對人員產生安全隱患,首次噴射的作用到腳踏板130的作用力為20-25牛頓。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電磁閥門140分別位于腳踏板130的側面和底面,從而根據控制指令的不同,能夠對應控制不同位置的電磁閥門140打開,進而能夠產生不同方向的反作用力。
請參閱圖2,動作感應裝置150安裝在腳踏板130上,從而動作感應裝置150能夠感應工作人員通過腳部移動使腳踏板130產生的移動。作為一種方式,動作感應裝置150為三軸電容傳感器,其可以感應相互垂直的x軸、y軸和z軸移動所產生的加速度。
請參閱圖3,動作感應裝置150在x軸、y軸和z軸均設有感應電容。當工作人員通過腳部移動時,腳踏板130也會相應的移動,從而x軸、y軸或z軸的加速度會產生變化,進而導致設置x軸、y軸或z軸的感應電容由于移動而產生電荷的變化。具體的,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上或向下運動,動作感應裝置150z軸的感應電容感應能夠產生電荷增加或減小的變化。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前或向后運動,動作感應裝置150y軸的感應電容感應能夠產生電荷增加或減小的變化。而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左或向右運動,動作感應裝置150x軸的感應電容感應能夠產生電荷增加或減小的變化。感應電容通過電荷的變化便能夠產生電信號,而動作感應裝置150分別將x軸、y軸或z軸的電信號匯總處理,便能夠生產動作信息。可以理解的,動作信息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軸的運動信息。通過動作感應裝置150和控制裝置180的耦合,動作感應裝置150能夠將動作信息發(fā)送至控制裝置180。
請參閱圖2,氣壓檢測裝置160安裝在容納腔體134中,從而氣壓檢測裝置160能檢測容納腔體134中惰性氣體的壓強。氣壓檢測裝置160內設有電容,電容的兩個極板的距離會受到容納腔體134中壓強的影響。當壓強增大或減小使,能夠使得電容兩個極板之間的距離產生減小和增大,從而能夠使得電容產生電荷的運動,而產生電信號。
請參閱圖3,氣壓檢測裝置160也和控制裝置180耦合。當氣壓檢測裝置160由于氣壓的改變而產電信號時,該電信號即可以為氣壓值。氣壓檢測裝置160將氣壓值放大,并通過和控制裝置180的耦合而輸出至控制裝置180,以使控制裝置180能夠獲取實時的壓強大小和壓強變化。
請參閱圖2,顯示設備170安裝在腳踏板130上,顯示設備170能夠顯示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內的氣壓值。作為一種方式,顯示設備170可以為LED顯示屏。
請參閱圖3,顯示設備170和控制裝置180耦合,顯示設備170能夠獲取控制裝置180發(fā)送的氣壓值,并將該氣壓值進行數模轉換后,再將該氣壓值驅動放大以進行顯示。從而工作人員通過觀察顯示設備170便能夠獲知智能電力登桿器100中惰性氣體的實時氣壓。再者,當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內的氣壓值低于預設氣壓值時,顯示設備170還能夠獲取控制裝置180發(fā)送的改變顯示指令。顯示設備170獲取到改變顯示指令后,顯示設備170通過進行數模轉換后,再將該氣壓值驅動放大以改變自身的顯示顏色。
請參閱圖2,控制裝置180包括集成電路芯片,集成電路芯片能夠用于生成控制信號和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上述的集成電路芯片可以是通用處理器,包括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網絡處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還可以是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晶體管邏輯器件、分立硬件組件。可以實現或者執(zhí)行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guī)的處理器等。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80中的集成電路芯片通過外殼進行封裝,以對集成電路芯片形成保護。封裝后的控制裝置180安裝在腳踏板130上。
請參閱圖3和圖2,控制裝置180分別與電磁閥門140和動作感應裝置150耦合,而控制裝置180也和氣壓檢測裝置160耦合。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180通過和動作感應裝置150的耦合而獲取到動作信息,并根據獲取到的動作信息生成控制指令。控制裝置180將生成的控制指令通過自身驅動電路進行放大后,再通過和電磁閥門140的耦合而將控制指令發(fā)送至對應位置電磁閥門140。具體的,工作人員在攀爬時,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上或向下運動時,動作信息為z軸的運動,從而控制裝置180生成控制指令至位于腳踏板130底面的電磁閥門140,以使位于腳踏板130底面的電磁閥門140打開預設時間而噴射出惰性氣體產生反作用力。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前或向后運動時,動作信息為y軸的運動,從而控制裝置180生成控制指令至位于腳踏板130側面的后方或前方的電磁閥門140,以使位于腳踏板130側面的后方或前方的電磁閥門140打開預設時間而噴射出惰性氣體產生反作用力。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左或向右運動時,動作信息為y軸的運動,從而控制裝置180生成控制指令至位于腳踏板130側面的右方或左方的電磁閥門140,以使位于腳踏板130側面的右方或左方的電磁閥門140打開預設時間而噴射出惰性氣體產生反作用力。而當工作人員的腳部向上或向下并同時向前或向后運動時,動作信息為z軸和y軸的運動,從而控制裝置180生成控制指令分別至位于腳踏板130底面的電磁閥門140和側面的后方或前方的電磁閥門140,以使位于腳踏板130底面的電磁閥門140和側面的后方或前方的電磁閥門140均打開預設時間而噴射出惰性氣體產生反作用力以輔助工作人員腳部的運動。通過上述可知,當工作人員的腳部為多方向的集合運動,其原理也與上述相同,再次就不做累述。
再者,控制裝置180還能夠通過與氣壓檢測裝置160耦合而獲取氣壓檢測裝置160發(fā)送的氣壓值。作為一種方式,控制裝置180內儲存有預設氣壓閾值。其中,預設氣壓閾值為惰性氣體噴射的最低氣壓,低于該氣壓,則惰性氣體便不再噴射,從而需要對智能電力登桿器100重新注入惰性氣體??刂蒲b置180在獲取到氣壓值后,控制裝置180能夠將氣壓值和控制裝置180內的預設氣壓閾值進行比對。當氣壓值大于或等于控制裝置180內的預設氣壓閾值時,控制裝置180將氣壓值輸出到顯示設備170。而氣壓值小于于控制裝置180內的預設氣壓閾值時,控制裝置180不僅將該氣壓值也輸出到顯示設備170進行顯示,控制裝置180還將改變顯示指令發(fā)送至顯示設備170,以使顯示設備170改變自身的顯示模式。從而工作人員通過觀察顯示設備170便能夠獲知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的噴氣失效,需要從新注入惰性氣體。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工作人員的第一支腳部踏入腳踏板130的踏板131,并將弧形抓鉤110卡住電桿而向上攀爬時,踏板131收到豎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腳踏板130相對弧形抓鉤110在豎直方向順時針轉動。而腳踏板130轉動到和弧形抓鉤110處于同一水平面時,由于限位部件133的限位作用,此時腳踏板130和弧形抓鉤110處于同一水平面,并在向下的作用力下形成相對的固定。而工作人員便能夠以該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為支點,以便于第二支腳進行攀爬動作。當工作人員第二支腳也通過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形成支點,而工作人員踏入該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的第一支腳部需要進行下一個動作時,工作人員以第二支腳為支點,將第一支腳提起。此時,工作人員的腳面和腿部形成夾角大于90°。腳踏板130的踏板131失去的向下的作用力,而彈簧121又處于拉伸狀態(tài)。從而通過彈簧121的處于拉伸狀態(tài)的作用,弧形抓鉤110能夠相對于腳踏板130在豎直方向順時針轉動。當弧形抓鉤110轉動到與水平面平行時,弧形抓鉤110的重力和彈簧121回復的彈力相等。此時,弧形抓鉤110為水平狀態(tài),和腳踏板130形成大于90°的夾角,并保持相對固定。由于弧形抓鉤110自動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無需工作人員通過腳背的提拉動作使弧形抓鉤110保持水平而卡住電桿,故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于此同時,工作人員以第二支腳為支點,將第一支腳提起時,動作感應裝置150還能感應到工作人員第一支腳的移動方向,控制裝置180根據移動方向而控制腳踏板130底面或側面上的對應移動方向的電磁閥門140打開,通孔135均噴射出惰性氣體。由于此時工作人員第一支腳處于抬升的懸空狀態(tài),通孔135均噴射出惰性氣體能夠形成和工作人員的第一支腳在攀爬移動方向相同的反作用力,使得工作人員的第一支腳在攀爬移動的過程中獲取額外的助力,進而使得工作人員在攀爬過程中的抬腳更為輕松節(jié)力。
請參閱圖4,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包括:步驟S100、步驟S200和步驟S300。
步驟S100:所述動作感應裝置感應攀登動作,并根據所述攀登動作生成動作信息至所述控制裝置。
步驟S200:所述控制裝置根據獲取到的所述動作信息而生成控制指令至安裝在所述腳踏板底面或側面的所述電磁閥門。
步驟S300:所述電磁閥門根據所述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以使所述容納腔體中的惰性氣體在所述預設時長內噴出。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方法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裝置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及控制方法,其中,智能電力登桿器100包括:弧形抓鉤110、腳踏板130、伸縮部件120、多個電磁閥門140、動作感應裝置150和控制裝置180;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和腳踏板130的一端轉動連接,腳踏板130的底端設有限位部件133,伸縮部件120的一端和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伸縮部件120的另一端和腳踏板130的頂端固定連接,腳踏板130的底端設有容納腔體134,腳踏板130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通孔135,每個電磁閥門140均嵌入通孔135,控制裝置180和動作感應裝置150均安裝在腳踏板130上,動作感應裝置150和控制裝置180耦合,每個電磁閥門140均和控制裝置180耦合。
通過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和腳踏板130的一端轉動連接,從而弧形抓鉤110能夠相對于腳踏板130在豎直的水平面進行轉動。而腳踏板130的底端設有限位部件133,從而當弧形抓鉤110轉動到和腳踏板130位于同一水平面時,由于限位部件133的限位作用,弧形抓鉤110能夠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時,而和腳踏板130保持相對固定。伸縮部件120的一端和弧形抓鉤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伸縮部件120的另一端和腳踏板130的頂端固定連接。由于伸縮部件120的拉伸作用,弧形抓鉤110能夠相對于腳踏板130順時針轉動。工作人員使用智能電力登桿器100攀爬時,由于抬腳的過程中,腳背和腿部的夾角會大于90°,從而伸縮部件120的縮短使得弧形抓鉤110順時針轉動,并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進而在工作人員抬腳攀爬時,由于弧形抓鉤110自動轉動至水平狀態(tài),無需工作人員通過腳背的提拉動作使弧形抓鉤110保持水平而卡住電桿,故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
再者,腳踏板130的底端設有容納腔體134,容納腔體134中能夠裝載處于高壓狀態(tài)的惰性氣體。腳踏板130的底面和側面均設有通孔135,通過每個電磁閥門140均嵌入所述通孔135,便能夠將容納腔體134中的惰性氣密封??刂蒲b置180和動作感應裝置150均安裝在腳踏板130上,且動作感應裝置150和控制裝置180耦合。從而動作感應裝置150能夠感應到工作人員攀登時的腳部攀登動作,并根據所攀登動作而生成動作信息,并通過和控制裝置180的耦合而將動作信息發(fā)送至控制裝置180。通過電磁閥門140也和控制裝置180耦合,控制裝置180根據獲取到的動作信息而生成控制指令,并將控制指令發(fā)送到安裝在腳踏板130底面或側面的電磁閥門140。對應位置的電磁閥門140能夠根據控制指令而將關閉的閥門打開預設時長后再次關閉,以使容納腔體134中的惰性氣體在預設時長內噴出。由于惰性氣體噴出所帶來的反作用力能夠作用在工作人員的腳上。根據工作人員攀爬時腳部的不同動作,控制裝置180控制噴射惰性氣體的電磁閥門140的位置也不同,從而能夠根據腳部的移動方向而產生對應移動方向的反作用力,進而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
因此,通過伸縮部件120的拉伸使得弧形抓鉤110在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時保持水平,以及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時,通過惰性氣體的噴射產生反作用力,能夠使得工作人員的每一次攀爬動作更為省力,故能夠有效的減小使用智能電力登桿器100給工作人員帶來的體能消耗,以提高工作人員進行攀爬作業(y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