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物皮膚打孔器,尤其適用于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時制作皮膚傷口。
背景技術: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外的第3大類疾病。其皮膚并發(fā)癥,即DM傷口愈合障礙,是常見的DM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高達30%。這類并發(fā)癥早期如不及時干預病情常不斷惡化,從皮膚潰瘍發(fā)展到肌肉受損,最后累及骨骼,最終需要截肢治療,給患者生活帶來嚴重的困擾,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而,越來越多的學者正從事本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制作實驗性皮膚傷口模型時,多數直接用刀片或剪刀切開皮膚,導致制作出的皮膚傷口形狀不規(guī)則,大小不一致,深淺不統(tǒng)一,難以實現對皮膚傷口愈合的準確評估。另外,目前市售皮膚打孔器多為一次性打孔器,質地軟而脆,且刀口不夠鋒利,容易卷刃,很難切開皮膚。如果強行用力,常導致實驗動物內臟損傷,更為嚴重的是,制作出的皮膚傷口扭曲變形,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實驗研究。歸納起來,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1)現有皮膚打孔器刀口多采用不銹鋼材料,或更差的鐵質,這種材料雖有不易生銹的特點,但其硬度小,質地脆,刀口不夠鋒利且不可重復使用;
(2)現有皮膚打孔器多無專門的手柄設計,導致無法用力;
(3)現有皮膚打孔器不能制作出深度統(tǒng)一的皮膚傷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物皮膚打孔器,以實現制作形狀規(guī)則、大小一致、深度統(tǒng)一的皮膚傷口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以實現:
一種動物皮膚打孔器,包括手柄、刀座和外套,所述手柄設置在刀座的頂端,所述刀座的下部設置在外套內,所述刀座的底部圓周上設置一圈刀口,所述刀座和外套之間設置有用來調整刀口和外套底部相對位置的調整裝置。
優(yōu)選的,所述調整裝置,包括定位螺絲,所述刀座外壁上設置多個淺槽,所述外套的側壁上設置有小孔,定位螺絲設置在小孔內。
優(yōu)選的,所述淺槽離刀口最近的距離為20mm。
優(yōu)選的,所述淺槽的個數為3個,且相鄰淺槽之間的距離為2mm。
優(yōu)選的,所述手柄為Y型。
優(yōu)選的,所述刀口采用模具鋼;
優(yōu)選的,刀座為中空的圓柱體。
優(yōu)選的,所述外套的底部設置有硅膠墊。
優(yōu)選的,所述硅膠墊的內徑為10mm,外徑為15mm。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調整裝置用來調整刀口和外套底部相對位置,調整好后,通過調整裝置將刀座和外套固定住,從而保證刀口與外套底部的距離,可以很好固定刀口切取組織深度,達到制作出深度統(tǒng)一的皮膚傷口的目的。
Y型手柄設計,在傷口制作時操作更簡單,更省力。
刀口以硬度大、耐磨性好的模具鋼為材料,這種材料經車床機械加工磨制而成,刀口可以實現刀片樣切面,更為鋒利,從而有效避免現有皮膚打孔器刀口不利、容易卷刃,不可重復使用的缺陷。
為克服實驗動物皮膚活動度大,制作傷口時易扭曲變形的缺點,本技術方案在外套下端設置有硅膠墊,硅膠墊的內徑為10mm,外徑為15mm,利用硅膠阻力大的特點,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從而避免在刀口轉動時皮膚組織的變形,從而保證制作出的皮膚傷口形狀規(guī)則、邊緣整齊,另外,操作時更加方便,皮膚組織固定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中手柄與刀座縱切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中刀座淺槽設計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中外套縱切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動物皮膚打孔器中手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柄;2-刀座;3-外套;4-刀口;5-硅膠墊;6-淺槽;7-定位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動物皮膚打孔器,包括手柄1、刀座2和外套3。如圖2所示,手柄1設置在刀座2的頂端,刀座2的下部設置在外套3內,刀座2的底部圓周上設置一圈刀口4,刀座2和外套3之間設置有用來調整刀座2底部刀口和外套3底部硅膠墊相對位置的調整裝置。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調整裝置,包括定位螺絲7,刀座2外壁上設置多個淺槽6,外套3的側壁上設置有小孔,定位螺絲7設置在小孔內,當刀座2底部刀口與外套3底部硅膠墊的位置調整好后,將定位螺絲7旋入相應的淺槽6內。
其中,在刀座2中淺槽6離刀口4最近的距離為20mm。
在刀座2中淺槽6的個數為3,且相鄰淺槽6之間的距離為2mm。
在上述兩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基礎上,優(yōu)選的,如圖6所示,手柄1為Y型。刀口4采用模具鋼,刀座2為一中空的圓柱體。外套3的底部設置硅膠墊5。硅膠墊5的內徑為10mm,外徑為15mm。
本技術方案刀座2為一中空的圓柱體,刀口4位于刀座2的底部,經車床機械加工制成切面,使其更加鋒利,從而有效的避免目前市售打孔器刀口不利、不可重復使用的缺點。
刀座2與外套3的連接如圖4和圖5所示,外套3中間有一個直徑為7mm圓孔,可將刀座2置于圓孔中,外套3的下端焊接有內徑10mm,外徑15mm的硅膠墊5,硅膠墊5具有固定皮膚組織的作用,防止在刀口4轉動時皮膚組織的變形,保證傷口的形狀規(guī)則、邊緣整齊。
刀座2周圍淺槽6與外套3上定位螺絲7的關系如圖4所示,在距離刀口20mm處開始設置淺槽6,每間隔2mm設置一個淺槽6,共設置3個淺槽6,在最下端一個淺槽6處外套3上鉆兩個孔,供定位螺絲7控制。
本技術方案中的動物皮膚打孔器的制作過程如下:
手柄1與刀座2采用一體式,刀座2下端的刀口4用機床打磨,內外兩面均打磨,實現刀口4的切面端近似刀片樣的切面,刀口4內徑約6mm,刀座2與外套3分開,外套3下端連接一個硅膠墊5,硅膠墊5內徑10mm,外徑15mm。
本技術方案中的動物皮膚打孔器進行皮膚傷口制作時具體操作如下:
1.取8周齡雄性C56BL/6J小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80mg/kg進行麻醉;
2.剃除小鼠背部的毛;
3.先將打孔器外套固定在要切取的皮膚組織處;
4.將刀座2插入外套3,通過外套3的定位螺絲7調節(jié)刀口4距離硅膠墊5的相對距離。
5.右手握住刀柄1,向下用力旋轉,切除皮膚組織,建立傷口。傷口的深度可以根據刀座2周圍的淺槽6進行優(yōu)化。
本技術方案具體地說,適用于研究皮膚傷口愈合時,在實驗動物的特定皮膚部位制作出圓形切口,以建立實驗動物的皮膚傷口模型。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