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醫(yī)療床及輪椅中側操縱桿的操縱桿護套。
背景技術:
目前,醫(yī)療床及輪椅中側操縱桿由于不用經(jīng)常操縱,且操縱后需要復位限位,而現(xiàn)有技術是通過限位環(huán)和滑塊的組合來限位實現(xiàn)的,但因操縱桿為側邊,而限位環(huán)套接在操縱桿上的,在使用過程中操縱桿的端部容易刮到其它物體或人員,故使用安全性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即可限位又可防護及使用安全性較好的操縱桿護套。
本實用新型解決以上問題所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操縱桿護套,它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左側面上設有容置操縱桿端部的容置槽,所述本體的下端面上設有至少一個連接孔,所述本體的上端面與右側面之間為弧形面過渡。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連接孔與現(xiàn)有的滑塊連接,然后通過滑動的移動帶動本體移動,使得本體的容置槽套住操縱桿的端部或離開操縱桿的端部,從而實現(xiàn)對操縱桿的限位,不再需要限位環(huán);而本體的上端面與右側面之間為弧形面過渡,且起到防護的作用,即使刮到人或物體,因是弧形面,則物體或人均不易受到傷害,使用安全性較好。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即可限位又可防護及使用安全性較好的特點。
作為改進,所述本體前后面的下部均設有滑槽,且滑槽位于容置槽的下方,所述滑槽一端在本體的左側面上開口,且滑槽長短小于本體左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則滑槽設置后,滑槽可與型材開口處的兩邊配合,使得型材開口處的兩邊起到滑軌的作用,使得本體滑動的穩(wěn)定性更好,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穩(wěn)定性進一步提高。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本體的左側面上設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容置槽的下方,且容置槽一直延伸至凸起處,所述凸起的寬度小于等于本體前后面兩個滑槽之間的間距,且凸起的下端面為斜面;則凸起設置后,可增加容置槽的面積,使得容置槽與操縱桿端部配合后接觸面積更大,故容置槽對操縱桿端部限位的穩(wěn)定性也就更好,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穩(wěn)定性更好。
作為再進一步改進,所述本體內(nèi)的下端設有金屬鑲件,所述金屬鑲件上設有螺紋孔,且螺紋孔與連接孔一一對應且連通,所述螺紋孔的軸線與連接孔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則金屬鑲件設置后,使得本體與滑塊的連接強度更高,即使受到一定力量的碰撞沖擊也能保持穩(wěn)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穩(wěn)定性,并延長使用壽命。
作為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本體的上端面為弧形面;則這樣設置后,使得本體靠外側的形成一個類似C字型的結構,外側更加圓滑,則與其他物體或人員碰撞后其他物體或人員受到的傷害更小,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操縱桿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操縱桿護套的立體圖。
如圖所示:1、本體,2、容置槽,3、連接孔,4、滑槽,5、凸起,6、金屬鑲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操縱桿護套,它包括本體1,所述本體1的左側面上設有容置操縱桿端部的容置槽2,所述本體1的下端面上設有至少一個連接孔3(本例為四個,也可為一個、二個、三個、六個或八個等等),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與右側面之間為弧形面過渡。
所述本體1前后面的下部均設有滑槽4,且滑槽4位于容置槽2的下方,所述滑槽4一端在本體1的左側面上開口,且滑槽4長短小于本體1左右側面之間的距離,即滑槽4的另一端沒有在本體1的右側面上開口。
所述本體1的左側面上設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位于容置槽2的下方,且容置槽2一直延伸至凸起5處,所述凸起5的寬度小于等于本體1前后面兩個滑槽4之間的間距(本例為等于),且凸起5的下端面為斜面。
所述本體1內(nèi)的下端設有金屬鑲件6,所述金屬鑲件6上設有螺紋孔,且螺紋孔與連接孔3一一對應且連通,所述螺紋孔的軸線與連接孔3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所述本體1的上端面為弧形面。
組裝時,先將滑槽4對準型材上的開口插入,隨后通過螺栓將滑塊與本體1固定即可。
使用時,如需操作操縱桿,則用手將本體1向外拉出,使得容置槽2與操縱桿端部完全脫開即可操作操縱桿,此時如放開手,本體1會在滑塊的復位裝置的作用下復位;操作結束后,先將本體1拉開,隨后將操縱桿復位,放開手使得操縱桿端部位于容置槽2內(nèi)即可。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允許有其它結構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要求范圍內(nèi)變化的,均屬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