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pvc輸液袋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盛放液體軟袋的硬嘴接口,尤其是非PVC輸液袋接口。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非PVC輸液袋接口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預先將膠塞密封在帶有 易拉(或易折)拆封口的防菌蓋內(nèi),然后再將此防菌蓋焊接在連接管口上,此種形式的接口 主要存在焊接效率低、質量不穩(wěn)定,以及焊接過程中易拉(或易折)處開裂等問題;另一種 形式是預先將連接管、膠塞和帶有易拉(或易折)拆封口的防菌蓋焊接成一個組件,然后再 將該接口組件與軟袋上的軟管焊接或膠粘,此種形式的接口主要存在接口組件與軟袋上的 軟管結合工藝困難,且生產(chǎn)效率底等問題。另外上述兩種形式的非PVC輸液袋接口都需要 增加預組裝工序,不利于提高工效和保證產(chǎn)品合格率。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非PVC輸液袋接口,該接口無需進行任何零 件的預組裝,就可以在灌裝生產(chǎn)線上實現(xiàn)全部工序作業(yè)。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連接管上端口高出膠塞上端面并在 超聲波作用下向內(nèi)側回彎,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朝下且內(nèi)徑小于膠塞的外徑,以卡住膠 塞;同時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與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 厚度,這樣回彎后的端口便會嵌入膠塞上表面并將膠塞外徑擠壓變大從而起到雙重密封作 用。所述的防菌蓋則是焊接在連接管管口的一片塑料薄膜,焊接后該薄膜式防菌蓋至少有 一處突出于管口外徑形成一個翼片,便于撕開時把持著力,使用時整個地撕開薄膜式防菌 蓋即可加藥或輸液。為了實現(xiàn)該薄膜式防菌蓋的自動供料和快速焊接,將很多片這樣的塑 料薄膜式防菌蓋連接成一個長條并卷繞在一骨架盤上形成盤卷薄膜式防菌蓋,所述的長條 塑料薄膜上均布有多組封閉的連續(xù)排孔,每組封閉排孔內(nèi)即構成一個防菌蓋,焊接時借助 焊接模具沿封閉的連續(xù)排孔將防菌蓋切下來,同時焊接在成型后的連接管管口 ;所述的長 條塑料薄膜上對應每個防菌蓋還設有一個或多個傳感識別標記,傳感識別標記的位置或則 尺寸或則涂色與防菌蓋有明顯差異,以便于傳感器進行識別。另外,按照前述技術方案先將連接管上端口向內(nèi)側回彎卡住膠塞后,防菌蓋也可 以是焊接在連接管管口的注塑成型塑料蓋,該防菌蓋上有易拉(或易折)的拆封口,焊接處 連接強度大于拆封口處連接強度,使用時拉開(或折斷)拆封口即可加藥或輸液。再則,按照前述技術方案先將連 接管上端口向內(nèi)側回彎卡住膠塞后,防菌蓋還可 以是扣合在連接管管口的注塑成型塑料蓋,該防菌蓋內(nèi)壁有沿徑向的環(huán)狀凹槽(或凸起) 并與連接管外壁上的環(huán)狀凸起(或凹槽)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同時該防菌蓋內(nèi)底部有沿 軸向的環(huán)狀細小凸起,該凸起的直徑小于膠塞外徑,且當防菌蓋與連接管扣合后,該凸起的 端部至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以卡緊膠塞起到密封 作用,另外該防菌蓋外側沿徑向突出至少一個翼片或直徑大于連接管管口形成一個環(huán)狀帽檐,以便開啟時把持著力。使用時整個地掀開防菌蓋即可加藥或輸液。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完善產(chǎn)品生產(chǎn)工藝、提高生產(chǎn)效率并降低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防菌蓋構造圖。圖3是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三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中1.輸液袋,2.連接管,3.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4.膠塞,5.回彎后 的連接管上端口,6.防菌蓋,7.翼片,8.封閉的連續(xù)排孔,9.傳感識別標記,10.長條塑料薄 膜,11.骨架盤,12.易拉(易折)拆封口,13.防菌蓋內(nèi)壁上的環(huán)狀凹槽(或凸起),14.連 接管外壁上的環(huán)狀凸起(或凹槽),15.防菌蓋內(nèi)底部沿軸向的環(huán)狀細小凸起。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1中,先將連接管(2)下端與輸液袋(1)熱合在一起,灌裝后再將膠塞(4) 填入連接管管口,連接管上端口高出膠塞上端面并在超聲波作用下向內(nèi)側回彎,回彎后的 連接管上端口(5)朝下且內(nèi)徑小于膠塞的外徑,以卡住膠塞;同時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 與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3)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這樣回彎后的連接管 上端口便會嵌入膠塞上表面并將膠塞外徑擠壓變大從而起到雙重密封作用。在圖2所示 長條塑料薄膜(10)上均布有多組封閉的連續(xù)排孔(8),每組封閉排孔內(nèi)即構成一個防菌蓋 (6),防菌蓋的直徑略大于連接管管口直徑并突出一個拐角形翼片(7),將該長條塑料薄膜 卷繞在一個骨架盤(11)上即構成盤卷薄膜式防菌蓋。通過一套自動輸送裝置將薄膜式防 菌蓋自動輸送到成型好的連接管管口上,傳感識別標記(9)與薄膜式防菌蓋在長條塑料薄 膜的寬度方向錯開,光纖傳感器自動識別其傳感識別標記以保證防菌蓋位于連接管管口正 上方,焊接防菌蓋的同時焊頭沿連續(xù)排孔將薄膜式防菌蓋切下來,控制好該薄膜式防菌蓋 與連接管管口的焊接強度,即保證密封又便于使用時撕開,防菌蓋上的拐角形翼片便于撕 開時把持著力。使用時整個地撕開薄膜式防菌蓋即可加藥或輸液。此實施例不僅生產(chǎn)效率 高,而且節(jié)省材料,設備也相對簡單,投資少、可靠性高。
在圖3中,連接管(2)和輸液袋⑴熱合在一起,灌裝后將膠塞⑷填入連接管, 采用超聲波成型工藝將連接管上端口向內(nèi)側回彎并壓緊膠塞起到密封作用,然后將帶有易 拉(或易折)拆封口(12)的防菌蓋焊接在連接管管口上。焊接處連接強度大于拆封口處 連接強度,使用時拉開(或折斷)拆封口即可加藥或輸液。這種防菌蓋焊接時不接觸膠塞, 相對容易焊接,焊接效率高且焊接過程中易拉(或易折)處不易開裂。在圖4中,連接管(2)和輸液袋⑴熱合在一起,灌裝后將膠塞⑷填入連接管, 采用超聲波成型工藝將連接管上端口向內(nèi)側回彎并壓緊膠塞起到密封作用,然后將防菌蓋 扣合在連接管管口上,該防菌蓋內(nèi)壁有沿徑向的環(huán)狀凹槽(或凸起)(13)并與連接管外壁 上的環(huán)狀凸起(或凹槽)(14)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同時該防菌蓋內(nèi)底部有沿軸向的環(huán)狀 細小凸起(15),該凸起的直徑小于膠塞外徑,且當防菌蓋與連接管扣合后,該凸起的端部至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以卡緊膠塞起到密封作用,另外該防菌蓋外側沿徑向伸出至少一個翼片或直徑大于連接管管口形成一個環(huán)狀帽檐,以 便開啟時把持著力。設計時防菌蓋扣合分離力略大于膠塞反彈力,以保證在包裝運輸中不 致于自動脫落,但是當人工加外力后又可以方便地掀開。使用時整個地掀開防菌蓋即可加 藥或輸液。這種防菌蓋無需焊接,裝配效率高,只是模具相對復雜一些。
權利要求
一種非PVC輸液袋接口,由連接管、膠塞和防菌蓋組成,其特征是連接管上端口高出膠塞上端面并在超聲波作用下向內(nèi)側回彎,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朝下且內(nèi)徑小于膠塞的外徑,同時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與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PVC輸液袋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菌蓋是焊接在連接 管管口的一片塑料薄膜,焊接后該薄膜式防菌蓋至少有一處突出于管口外徑形成一個翼 片,將很多片這樣的塑料薄膜式防菌蓋連接成一個長條并卷繞在一骨架盤上形成盤卷薄膜 式防菌蓋,所述的長條塑料薄膜上均布有多組封閉的連續(xù)排孔,每組封閉排孔內(nèi)即構成一 個防菌蓋,所述的長條塑料薄膜上對應每個防菌蓋還設有一個或多個傳感識別標記,傳感 識別標記的位置或則尺寸或則涂色與防菌蓋有明顯差異。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PVC輸液袋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菌蓋也可以是焊接 在連接管管口的注塑成型塑料蓋,該防菌蓋上有易拉(或易折)的拆封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PVC輸液袋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菌蓋還可以是扣合 在連接管管口的注塑成型塑料蓋,該防菌蓋內(nèi)壁有沿徑向的環(huán)狀凹槽(或凸起)并與連接 管外壁上的環(huán)狀凸起(或凹槽)的位置及尺寸相對應配合,同時該防菌蓋內(nèi)底部有沿軸向 的環(huán)狀細小凸起,該凸起的直徑小于膠塞外徑,且當防菌蓋與連接管扣合后,該凸起的端部 至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另外該防菌蓋外側沿徑向 突出至少一個翼片。
全文摘要
一種非PVC輸液袋接口,屬于大輸液耗材領域,其連接管上端口高出膠塞上端面并在超聲波作用下向內(nèi)側回彎,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朝下且內(nèi)徑小于膠塞的外徑,以卡住膠塞;同時回彎后的連接管上端口與連接管內(nèi)膠塞下端面支撐臺階間的軸向距離小于膠塞的厚度,這樣回彎后的端口便會嵌入膠塞上表面并將膠塞外徑擠壓變大從而起到雙重密封作用。防菌蓋則是焊接在連接管管口的一片塑料薄膜,焊接后該薄膜式防菌蓋至少有一處突出于管口外徑形成一個翼片,便于撕開時把持著力,使用時整個地撕開薄膜式防菌蓋即可加藥或輸液。防菌蓋也可以是焊接或扣合在連接管管口的注塑成型塑料蓋,使用時拉開(或折斷)拆封口或整個地掀開防菌蓋即可加藥或輸液。
文檔編號A61J1/14GK101987067SQ20091016581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盛同飛 申請人:盛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