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錢茶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古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字出于《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后來的“茶”字)也?!保杵鹪从谥袊?,是一種廣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飲品。在中國,漢族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俗語中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表明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0003]古錢茶是中國茶的一種,因形式中國古錢而得名。但現(xiàn)有技術中,古錢茶由于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限制,所生產(chǎn)的古錢茶產(chǎn)品外形顏色暗淡,沒有達到墨綠色標準,且大部分是手工生產(chǎn),外觀形狀不標準,不能形成量產(chǎn),因此急需改進生產(chǎn)技術和工藝流程。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古錢茶的加工方法,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加工方法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沒有達到墨綠色標準、外形不標準、不能形成量產(chǎn)的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古錢茶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包括:
[0007]S1、茶青的采摘,選擇晴天上午九時?十二時,按照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展開的標準分別進行采摘,不采病蟲葉、紫紅葉,以保持茶葉鮮爽葉,保證達到嫩、勻、鮮的質(zhì)量要求;
[0008]S2、涼青,茶青進廠后立即落攤于干凈的竹制簸箕中,置于陰涼通風的地方,涼青4?6小時,至茶青失去脆性散發(fā)出清香為止;
[0009]S3、殺青,將涼青的茶葉投入殺青鍋中進行殺青,先抖后悶,抖悶得當,實現(xiàn)殺勾、殺透、殺熟、不生、不焦,不黃;
[0010]S4、初揉,將殺青后的茶葉充分攤涼后,采用單手滾球揉的手法,進行搓揉,當茶葉外露已成條形時,即可理條,達到葉芽完整,無破碎,無茶沱;
[0011]S5、初烘,把初揉的濕茶坯薄薄的撒在焙籠上初烘,隨著水分蒸發(fā)使茶葉油潤度增加,露顯鋒苗時,下烘攤涼;
[0012]S6、復揉,當下烘攤涼的濕坯水分均勻分步之后,采用雙手滾球揉的手法,逐漸加重搓揉,達到明顯沾手時,即可解茶沱,進行理條,擇除肩片,揀出粗大的茶條,然后進行沖壓造型;
[0013]S7、造型,將由銅質(zhì)材料制成古錢茶模具裝上沖床上,取復揉整理過的茶坯放進模具中,沖壓成古錢型,達到松緊適度,厚薄均勻,表面光滑;
[0014]S8、烘焙,壓制成型的古錢茶立即上烘籠烘焙,火溫掌握在60?80°C,保持溫度穩(wěn)定,時間6?8小時,中間翻動一次,當茶葉含水率6?7%、香氣濃時立即下烘進行整形;
[0015]S9、包裝。
[0016]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在步驟S3中,所述殺青鍋溫度為170?190°C ;每鍋的茶葉投放量為0.5?0.75公斤,殺青時間5?8分鐘。
[0017]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在步驟S5中,焙籠的火溫為60?80°C,初烘時間為8?10分鐘。
[0018]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在步驟S7中,每次向古錢茶模具投入的茶坯重量為7?9克。
[0019]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古錢茶模具包括外套、內(nèi)軸和底墊片,所述內(nèi)軸內(nèi)設置有氣孔,所述底墊片中心設置有四方形的凸起,當內(nèi)軸下沖時,內(nèi)軸和底墊片的四方形凸起相作用撮孔。外套內(nèi)徑25mm,外徑30mm,內(nèi)軸25mm。
[0020]使用本發(fā)明的加工方法所制備的古錢茶:
[0021]1、造型獨特、新穎,產(chǎn)品古錢茶呈圓形,中心有個四方孔,似我國古代銅錢,直徑25厘米,厚0.5厘米,重4克左右,厚薄均勻,
[0022]松緊適度;
[0023]2、芽頭粗壯,葉肉肥厚,內(nèi)含物豐富,具有香氣高長,滋味濃厚,攜帶方便等特點;
[0024]3、選料講究,加工精細,衛(wèi)生,飲用能醒腦,提神,生精和胃,消暑解熱,長飲能益壽延年;
[0025]4、造型別具風格,外觀光滑美觀,大方;
[0026]5、產(chǎn)品色澤墨綠,湯色碧綠。葉底勻整嫩綠。
[002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發(fā)明綜合應用炒青茶和烘青茶的傳統(tǒng)工藝,制定嚴格的茶青采摘標準,自行設計模具,模仿我國古代銅錢的形狀,進行沖壓造型,采用文火長火合定形成和突出的民族風格小包裝,給消費者一種“招財進寶”的吉祥感。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加工方法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沒有達到墨綠色標準、外形不標準、不能形成量產(chǎn)的缺陷。
【附圖說明】
[002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30]圖1為本發(fā)明的古錢茶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2]實施例:
[0033]S1、茶青的采摘,選擇晴天上午九時?十二時,按照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二葉展開的標準分別進行采摘,不采病蟲葉、紫紅葉,以保持茶葉鮮爽葉,保證達到嫩、勻、鮮的質(zhì)量要求;
[0034]S2、涼青,茶青進廠后立即落攤于干凈的竹制簸箕中,置于陰涼通風的地方,涼青4小時,至茶青失去脆性散發(fā)出清香為止;
[0035]S3、殺青,將涼青的茶葉投入殺青鍋中進行殺青,殺青鍋溫度掌握在170°C,每鍋投葉量為0.5公斤。殺青時間5分鐘,先抖后悶,抖悶得當,實現(xiàn)殺勻、殺透、殺熟、不生、不焦,不黃;
[0036]S4、初揉,將殺青后的茶葉充分攤涼后,采用單手滾球揉的手法,進行搓揉,當茶葉外露已成條形時,即可理條,達到葉芽完整,無破碎,無茶沱;
[0037]S5、初烘,把初揉的濕茶坯薄薄的撒在焙籠上初烘,火溫60 °C,烘8分鐘,隨著水分蒸發(fā)使茶葉油潤度增加,露顯鋒苗時,下烘攤涼;
[0038]S6、復揉,當下烘攤涼的濕坯水分均勻分步之后,采用雙手滾球揉的手法,逐漸加重搓揉,達到明顯沾手時,即可解茶沱,進行理條,擇除肩片,揀出粗大的茶條,然后進行沖壓造型;
[0039]S7、造型,將由銅質(zhì)材料制成古錢茶模具裝上沖床上,取復揉整理過的茶坯放進模具中,每次放入7克,沖壓成古錢型,達到松緊適度,厚薄均勻,表面光滑;
[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