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封閉蓋的鎖定扣的制作方法
發(fā)明
背景技術:
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封閉蓋,該封閉蓋具有將該蓋固定在配接底座上的鎖定扣部件,具體涉及具有板梁及懸臂端部的鎖定扣,該懸臂端嚙合在底座內(nèi)表面上形成的相應槽口內(nèi)。
有關技術的歷史在最后組裝多構件組成的制品期間通常應用可鎖定的蓋來封閉在組裝作業(yè)較早步驟期間安裝構件所必需的進出孔或安裝口。這種封閉蓋一般有兩種作用隱蔽和保護內(nèi)部安裝的構件;形成美觀的外觀。通常希望在組裝后才鎖定就位,即不用特別的工具或不用很大的力便不容易使蓋子與配接部件分開,這種很大的力可能會使已組裝的蓋子或配接部件破裂或損害。
例如,很多制品從電子裝置到兒童玩具的某些內(nèi)部構件很不希望能觸及到,以防止無經(jīng)驗的成年人偶然損壞電子電路,或誘使有好奇心的兒童將其拆毀。例如,先前已使用粘合劑粘接條將蓋子安裝在裝于蜂窩式電話框架上的內(nèi)部天線支承件上。采用足夠大的力,高強度的粘合劑粘接條可以將蓋子牢固粘接于框架上,以防止不用相當大的力便卸下蓋子,在加熱粘合劑時可以稍為減小這種力。然而,粘接蓋子構件的這種方方法需要額外的材料、組裝順序和特殊材料,這增加了制造成本。為達到正確的粘接,粘合劑粘接條需要清潔的表面,需要施加很大的安裝力和在施加安裝力的同時保持足夠長的施力時間。因為粘接的粘合劑條難于粘在很多塑料表面上,所以在安裝用粘合劑粘接條粘接的構件時要求金屬材料或特定的塑料。另外,如果蓋子被裝成未與配接框架對齊,即沒有完全被固定或在蓋子和框架之間存在可見的間隙,則蓋子很難取下來和再裝上去。另外,在某些不利的環(huán)境中,粘合劑的粘接可能起壞作用和失效。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問題。最好提供一種具有整體成形的相應嚙合構件的封閉蓋裝置,該裝置在最后組裝時不需要額外的材料或加工步驟。最好還提供這樣一種蓋,這種蓋在組裝期間可以與配接底座自動對齊,并可以通過施加單向力便容易地裝上,從而有利于應用自動組裝方法。最好還提供一種可鎖定的封閉蓋子而不需綜合考慮框架材料的成分,以適應粘合劑的粘接。
本發(fā)明概要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封閉蓋的鎖定扣包括底座和蓋子構件。底座包括一對L形的從封閉腔的內(nèi)表面伸出的法蘭和各個法蘭上的壁,該壁與底座的內(nèi)表面平行并與其相隔預定的距離。該底座還具有從底座的內(nèi)表面向內(nèi)延伸的預定的切口。該蓋子包括具有兩個端部的板梁,該板梁的厚度基本上等于上述底座的法蘭壁與底座內(nèi)表面分開的距離。該板梁還包括小凸部,當將蓋子裝在底座上時該小凸部被迫使與底座上的切口嚙合。當蓋子裝在底座上時,該板梁還與底座的內(nèi)表面對接。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封閉蓋鎖定扣的板梁由一對分別從蓋子內(nèi)表面伸出的短柱支承。該板梁具有懸掛在該短柱上的懸臂端部。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該鎖定扣的底座形成蜂窩式電話的框架,而蓋子形成適合于與該框架配接的天線架蓋子。
附圖的簡要說明結合附圖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可以更完全地理解封閉蓋鎖定扣的結構,這些附圖是
圖1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的底座構件和其蓋子構件的等角視圖,示出組裝前從后面看到的分開一定距離的構件;圖2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的底座構件及其蓋子構件的前視圖,示出組裝前分開一定距離的構件;圖3是本發(fā)明鎖定扣裝置的蓋子構件的截面圖,即沿圖2的3-3線截取的截面圖;圖4是沿圖3的4-4線截取的本發(fā)明鎖定扣裝置的底座構件的截面圖;圖5是沿圖6的5-5線截取的本發(fā)明鎖定扣裝置的已組裝好的底座構件及蓋子構件的橫截面圖;圖6是本發(fā)明鎖定扣裝置的底座構件和蓋子構件的前視圖,示出組裝后的底座構件和蓋子構件;圖7是本發(fā)明鎖定扣裝置的組裝后的底座構件和蓋子構件的橫截面圖,即沿圖6的線7-7截取的橫截面圖;圖8是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的示意說明圖。
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蜂窩式電話10具有框架或底座12和適合于封閉腔16的蓋子14。在例示的裝置中,腔16裝入天線架18,如果需要還可裝入未示出的天線射頻(RF)開關或類似構件。
如圖2、4、5、7所示,框架12具有限定了封閉腔16一部分的第一表面20。一對L形法蘭22、22′、分別具有彼此分開第一預定距離的第一壁24、24′,并從框架12第一表面20沿大體垂直的方向向外延伸。相應的一對第二壁28、28′分別從第一壁24、24′的方向伸出,該第二壁28、28′平行于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延伸并與其隔開預定的第二距離。各個第二壁28、28′具有相應的遠端30、30′,該遠端彼此隔開預定的第三距離。
在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上形成向內(nèi)延伸的凹槽或切口32,該切口最好位于L形法蘭22、22′的第一壁24、24′之間的大體中間位置。
封閉蓋14總的形狀適合與底座配接,該封閉蓋14為蜂窩電話10提供了優(yōu)雅的外形。蓋子14具有預定的內(nèi)部表面或第二表面34,在將蓋子裝在框架12上時,該表面34與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相配合而限定了腔16。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蓋子14具有一對短柱36、36′,該短柱分別隔開地從蓋子14的第二表面34伸出,該隔開的距離小于第二壁28、28′的遠端30、30′隔開的預定的第三距離。短柱36、36′的彼此反向的表面分開的距離約等于第二壁28、28′的遠端30、30′之間的距離,使得在裝配時,短柱36、36′可以在遠端30、30′之間滑動。各個短柱36、36′具有從蓋14的第二表面34伸出的遠端38、38′,并在安裝蓋子14于框架12上時,該遠端38、38′與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分開上述的第二距離,即L形法蘭22、22′的第二壁28、28′與第一表面20分開的距離。
蓋14還包括由短柱36、36′的遠端部38、38′固定支承的板梁40。板梁40的長度基本上等于L形法蘭22、22′的第一壁24、24′之間的預定的第一距離,該板梁在沿其長度的中間位置由短柱的遠端38、38′支承,使得板梁40的端部具有一對隔開的懸著的端部或懸臂端42、42′。重要的是,板梁40的懸臂端42、42′的厚度基本上等于L形法蘭22、22′的第二壁28、28′和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之間的距離。
或者,板梁40可以由從蓋子14的第二表面34伸出的最好位于板梁40懸臂端42、42′之間中點的單個短柱36支承。另外,如果需要,板梁40可以直接從蓋子14的第二表面34例如從靠近蓋子14頂部的位置伸出。
由此可以看到,框架12的L形法蘭22、22′被構造成提供一個T形槽12,該槽12可導向和接收固定于蓋子14上的短柱支承板梁40的懸臂端部42、42′,并保持該板梁40與框架12的預定第一表面20緊緊地對接,在使蓋子14壓靠在框架12上的同時,通過簡單地使蓋14向下滑動,直至板梁40的底部靠抵在橫穿框架12的橫壁44,便可以方便地使板梁端部42、42′與法蘭22、22′的槽口嚙合。
重要的是,板梁40具有約位于懸臂端部42、42′之間中間并靠近板梁40底部的向外伸出的小凸部46,該凸部適合于嚙合第一表面20上形成的向內(nèi)延伸的切口32。因此,當板梁40固定在法蘭22、22′上,而板梁40的底部與橫向壁44貼靠接觸時,通過板梁40推動的小凸部46便快速地卡入切口32而與其發(fā)生強制嚙合。
為松開小凸部46與切口32的嚙合,必須使板梁40的中間部分偏轉或彎曲離開框架12的第一表面20。容易看出,在將蓋子14裝在框架12上以后,板梁基本上是不能觸及的。根據(jù)蓋子14的材料組分,可以在橫向壁44和蓋子的第二表面34之間插入一個薄片,然后扭轉該薄片,使板梁40產(chǎn)生充分的形變,由此使小凸部46與切口32分開。然而這處動作可能會損壞蓋子14,特別是損壞板梁40的懸臂端部42、42′?;蛘?,一個如圖7所示的從框架12的后部穿過第一表面20的小孔26可提供一個孔,在該孔中插入一根小桿,以便推壓小凸部46,便可使其脫開與切口32的嚙合。
本發(fā)明的鎖定扣的懸臂梁和T形槽裝置以簡單的示意形式例示于圖8。從該圖中可以看到,使板梁40朝底座12單方向地平移,便可以實現(xiàn)板梁40的懸臂端部42、42′與由法蘭22、22′形成的槽口的嚙合。在插入期間,位于板梁40下側因而在示意圖中看不見的小凸部46將使板梁40的中間部分充分變形,從而使該小凸部可以在該底座12的內(nèi)表面20上滑動,并當完全對齊時,該小凸部使咔嗒一下與切口32嚙合。
因此可以看到,實施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可以被描述為裝在蓋子14上的板片40,該蓋子可沿單軸線方向平移而與其上要安裝蓋子14上的底座12上形成的T形槽幾何結構22、22′嚙合。板片40具有具有與底座12上的相應袋32嚙合的凸出的鎖定墊46,從而形成鎖定特性。在起始和終端位置,沒有一個構件受到應力,從而可防止發(fā)生影響長期操作性能的蠕動現(xiàn)象。在安裝平移運動期間,墊46和槽口22、22′形成極小的干涉,在墊46達到袋32之前,通過彎曲板片40至少可以部分減輕這種干涉,因而可將蓋子14鎖定在底座12上。
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還是無需目視操作的,即這種裝置可以自動定位并提供一種很適合于自動裝配操作的單一軸向推壓安裝法。鎖定扣裝置最好在裝配時不需要轉動或壓縮動作。鎖定扣裝置的所有相互鎖定構件均位于封閉腔的內(nèi)部,因而是看不見或不能觸及到的,并且可以抵抗沿任何方向的平動或轉動。重要的是不需要使用任何其它部件、構件或零件來使封閉蓋14永久地固定于底座12上。特別是,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的快速卡合特征保證了配接部件之間的緊配合。
蜂窩式電話10的框架12和蓋子14最好用常規(guī)模制方法制作。框架12最好用強度大的具有高度抗沖擊強度和張力強度的剛性材料制作。例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作為本發(fā)明例示性實施例的蜂窩式電話10的框架12最好用熱塑性的聚砜材料例如由Amoco公司生產(chǎn)的Udel制作。天線架18,一種預成形的鋅模制件,最好在注射模制聚砜熱塑性塑料之前便預先配置在模具中,然后被封裝成框架12的整體構件?;蛘?,框架12可以用鎂或其它合適的金屬材料制造。
蓋子14最好用具有高抗沖擊和張力強度的強度大的剛性可模制材料制作,而且該材料還能夠提供充分的彎曲特性,以便板梁40可以由小凸部46充分地彎曲而不會破碎或裂開,從而可以在裝配期間使板梁40的懸臂端部42、42′嚙合在底座12上的隔開法蘭22、22′形成的T形槽口中。所示蜂窩式電話10的安裝天線的支承蓋子14最好用ABS/聚碳酸酯混合物制作,例如用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GE塑料分公司生產(chǎn)的CYCOLOY制作。
雖然已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但技術人員將會看到,可以改變所用材料、蓋子和底座14、12的形狀、T形槽口22、22′、配接的懸臂端部42、42′以及支承短柱36、36′的特定幾何形狀,只要滿足本文所述的實質(zhì)性的對應位置關系便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例如,本發(fā)明的鎖定扣裝置可以容易地應用于需要永久、隱蔽、單軸向式快速卡合地固定配接構件的其它應用中,例如窗戶、鍵盤插件以及電信設備中的光導器等。這些改變和鎖定扣裝置的其它應用預定屬于以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研究本公開的說明及附圖以及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封閉蓋的鎖定扣,包括底座,具有限定了封閉腔一部分的預定的第一表面和一對基本上平行的彼此分開預定第一距離的L形法蘭,各個上述法蘭具有第一壁,該壁從上述第一表面沿其大體垂直方向伸出;第二壁,整體連接于各個第一壁的遠端,并分別從各個上述第一壁以大體平行且隔開的關系延伸,并與上述第一表面間隔開預定的第二距離,該第二壁沿一個方向上彼此相對,并且其相應的遠端部彼此間隔開預定的第三距離,該底座還具有配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上預定位置的向內(nèi)延伸的切口。蓋子,適合于裝配在上述底座上,并具有預定的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在蓋子裝配在底座上時與底座的上述第一表面相配合而大體限定了上述封閉腔;板梁,剛性連接于上述蓋子上,并且其長度基本上等于底座上L形法蘭的第一壁分開的上述預定第一距離,而其厚度基本上等于底座上L形法蘭的第二壁與底座的上述預定第一表面隔開的預定的第二距離,上述板梁具有面朝外的工作面,該工作面與蓋子的預定的第二表面分開充分的距離,以使上述板梁的朝外工作面在將上述蓋子裝在上述底座時與底座的上述預定第一表面對接接觸;以及小凸部,該小凸部從板梁的上述朝外的表面向外延伸,并配置在一個位置,在將上述蓋子裝在上述底座上時,該位置可充分地使該小凸部強制嚙合在底座的上述預定第一表面上的上述向內(nèi)延伸的切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蓋的鎖定扣,其特征在于,上述蓋子包括一對短柱,各個短柱從蓋子的上述第二表面伸出,柱間隔開的距離小于底座L形法蘭第二壁的遠端部之間的上述第三距離,各個短柱具有與蓋子的上述第二表面隔開的遠端部,上述板梁由短柱的上述各個遠端部固定地支承,并具有一對懸臂端部分,該端部分伸過上述短柱的支承遠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封閉蓋的鎖定扣,其特征在于,隨著使板梁的懸臂端部滑動嚙合在底座的第一表面和與上述底座分開的第二壁之間,上述蓋子便被安裝在上述底座上,而且通過板梁向外工作面上的小凸部與配置在底座第一表面上的上述向內(nèi)延伸的切口的嚙合,上述蓋子便鎖定在上述安裝狀態(tài)。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蓋的鎖定扣,其特征在于,當上述蓋子固定在上述底座上時,板梁工作面上的上述小凸部隨著位于板梁上述懸臂端部之間的一部分上述板梁沿離開底座上述預定第一表面的方向的彎曲而可以與底座預定第一表面上的上述向內(nèi)延伸的切口脫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閉蓋的鎖定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包括蜂窩式電話的框架,而上述蓋子包括適于與上述框架配接的天線架的蓋子。
全文摘要
封閉蓋的鎖定扣包括底座構件和蓋子構件。該底座包括配置在底座內(nèi)表面上的一對L形法蘭和形成在底座內(nèi)表面上的切口。蓋子包括具有端部的板梁,當蓋子裝在底座上時,該端部嚙合底座的L形法蘭。該板梁還包括在蓋子裝在底座上時強制嚙合底座上切口的小凸部。該鎖定蓋裝置提供了用于將蓋子永久固定在開口上的經(jīng)濟的和有效的裝置。
文檔編號H05K5/03GK1217121SQ97194310
公開日1999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S·N·史密斯 申請人:艾利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