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梯領域,尤其涉及載貨電梯的曳引系統(tǒng),具體地說,涉及小機房 載貨電梯的對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對于小機房載貨電梯,通常都是側對重裝置,采用轎頂輪繞繩,因為轎頂輪都集中 在位于轎廂導軌中線的轎架上梁上,為了在繞繩時使轎頂輪與對重輪水平投影位置的距離 最短,只能把對重布置在轎廂的側邊。如圖1所示,為小機房載貨電梯側對重裝置的一種公 知技術方案,它包括對重輪2、轎頂輪3、轎廂4、轎廂門7、對重體8,轎頂輪3通常設有4個 且均位于轎廂4的底部,對重輪2有2個并和位于其下的對重體8形成電梯對重系統(tǒng),轎廂 門7設置在轎廂4的前側,對重輪2和對重體8位于轎廂4的左側,即形成所謂的側對重裝 置。本設計的不足之處在于當電梯井道寬度受到限制時,而同時要求轎廂寬度較大,且轎 廂為單邊開門的時候,側對重裝置將會擠占本就狹小的寬度空間,使得轎廂及轎廂門無法 盡可能寬的設置,達不到用戶的心理需求,削弱產(chǎn)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用新型內(nèi)容[0003]針對當前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特提出一種新的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 裝置,它不僅能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還具有其它許多有益的效果。[0004]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包含曳引輪1、對重輪2、轎頂輪3、轎廂4、導向輪 5、側導輪6、轎廂門7、對重體8、曳引繩9,所述的轎頂輪3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頂部,所述 的轎廂門7設置在所述的轎廂4的前側,所述的對重輪2位于所述的對重體8上方,二者形 成電梯對重系統(tǒng),所述的對重輪2和所述的對重體8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后側;所述的曳引 繩9 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轎頂輪3和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M,另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 導向輪5、對重輪2、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N。[0005]上述所列各構件均為電梯的通用配置,其結構功能在此不詳述。需要說明的是,所 謂的轎廂門,即是通常所稱的電梯門,是乘客或者貨物進入電梯轎廂的通道,其所在位置我 們定義為轎廂的前側,和其相正對的位置,就是轎廂的后側,而這里,正是本實用新型對重 系統(tǒng)所設置的位置。[0006]為了使整個曳引系統(tǒng)運作流暢,通常,轎頂輪3設置有4個,兩兩一組,且均分布于 轎廂4的頂部四角處,因轎頂輪位于轎底前后兩端,在貨物裝卸中,由于曳引繩的作用,可 大幅度減輕因轎廂偏載時導靴對導軌的作用力。[0007]由于上述設置,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其發(fā)明目的,其有益效果在于(1)當電梯井 道寬度受到限制時,而同時要求轎廂寬度較大,且轎廂為單邊開門的時候,后對重裝置將不 會擠占本就狹小的寬度空間,使得轎廂及轎廂門得到盡可能寬的設置,達到用戶的心理需 求,提高產(chǎn)品的市場競爭力;(2)運行平穩(wěn)。轎頂輪3設置有4個,且均分布于轎廂4的底 部四角處,形成4比I的曳引結構,這樣,側對重布置不再成為必然,且在貨物裝卸中,由于曳引繩的作用,可大幅度減輕因轎廂偏載時導靴對導軌的作用力。[0008]由于上述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廣泛應用于小機房載貨電梯,尤其是大噸位載貨 電梯。
[0009]圖1是現(xiàn)有技術側對重裝置的截面結構示意圖;[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繞線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0013]如圖2所示,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它包括對重輪2、轎頂輪3、轎廂4、轎 廂門7、對重體8,轎頂輪3設有4個且均位于轎廂4的頂部四角處,對重輪2有2個并和位 于其下的對重體8形成電梯對重系統(tǒng),轎廂門7設置在轎廂4的前側,對重輪2和對重體8 位于轎廂4的后側,即形成所謂的后對重裝置。所謂的轎廂門,即是通常所稱的電梯門,是 乘客或者貨物進入電梯轎廂的通道,其所在位置我們定義為轎廂的前側,和其相正對的轎 廂另一側的位置,就是轎廂的后側。[0014]如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繞線結構示意圖。它包含曳引輪1、對 重輪2、轎頂輪3、轎廂4、導向輪5、側導輪6、轎廂門7、對重體8、曳引繩9。所述的轎頂輪3 設置有4個,即形成所謂的4比I曳引結構,它們兩兩一組,均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頂部四 角處(轎廂的頂面通常呈矩形)。所述的轎廂門7設置在所述的轎廂4的前側,是乘客或者 貨物進入轎廂的通道。所述的對重輪2位于所述的對重體8上方,二者形成電梯對重系統(tǒng), 為了使電梯運行更加平穩(wěn),對重輪2的個數(shù)為2個,對稱分布在對重體8的上方。對重輪2 和所述的對重體8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后側;所述的曳引繩9 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轎頂輪 3和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M,另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導向輪5、對重輪2、側導輪6至曳 引繩固定點N。
權利要求1.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包含曳引輪(I)、對重輪(2)、轎頂輪(3)、轎廂(4)、導向輪(5)、側導輪(6)、轎廂門(7)、對重體(8)、曳引繩(9),所述的轎頂輪(3)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頂部,所述的轎廂門(7)設置在所述的轎廂(4)的前側,所述的對重輪(2)位于所述的對重體(8)上方,二者形成電梯對重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重輪(2)和所述的對重體(8)位于所述的轎廂(4)的后側;所述的曳引繩(9) 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轎頂輪(3)和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M),另一側自曳引輪(I)經(jīng)由導向輪(5)、對重輪(2)、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N)。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轎頂輪(3)通常設置為4個,且兩兩一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小機房載貨電梯的后對重裝置,包含曳引輪(1)、對重輪(2)、轎頂輪(3)、轎廂(4)、導向輪(5)、側導輪(6)、轎廂門(7)、對重體(8)、曳引繩(9),轎頂輪(3)位于轎廂(4)的頂部,轎廂門(7)設置在轎廂(4)的前側,對重輪(2)位于對重體(8)上方,二者均位于轎廂(4)的后側;曳引繩(9)一側自曳引輪(1)經(jīng)由轎頂輪(3)和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M),另一側自曳引輪(1)經(jīng)由導向輪(5)、對重輪(2)、側導輪(6)至曳引繩固定點(N),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轎廂及轎廂門可得到盡可能寬的設置;運行更平穩(wěn),本實用新型廣泛應用于小機房載貨電梯中。
文檔編號B66B11/04GK202829216SQ20122048691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譚平西 申請人:廣東菱王電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