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其包括前面板以及支承板和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設置在前面板和支承板之間。
背景技術:
用于化學、食品和制藥工業(yè)的機器和設備需要滿足特別高的衛(wèi)生要求,尤其是在“開放”的過程中產品可直接或間接與生產設備接觸。在此標準不僅包括耐腐蝕性和定義的表面光潔度,而且還包括低的易受污染性以及便于清潔性。由于在必要的經常的清潔過程中除了使用水束和清潔劑之外也常常使用高壓清洗機,所以也要求高的堅固性。為此開發(fā)了用于設備特性的標準來滿足這些要求,例如根據(jù)EN 60529的防護等級IP69K。在此數(shù)字6表示通過完全的密封性保護電氣設備防止固體包括粉塵進入,9K表示保護電氣設備防止在高壓或蒸氣束清潔中水的進入。相應設計的開關柜保護許多自動化部件,而通常直接設置在工位上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卻直接涉及該標準的要求并且也必須具有定義的保護級、例如IP69K。為此所使用的材料必須能夠承受清潔化學物質和溫度,密封裝置即使在壓力下也必須能夠可靠地防止液體進入,并且電子裝置必須能夠經得起出現(xiàn)的溫度變化。傳統(tǒng)的密封裝置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并且因此是不適合的,因為在待密封的構件之間總是留有間隙,細菌和微生物及其它污物可在其中繁殖和聚積。高衛(wèi)生要求是不允許這種情況的。DE 2137810A公開了一種密封裝置,其密封兩個空心構件之間的徑向內部。在此在一個構件的徑向內部設置開放的周邊間隙,密封元件與內周邊表面齊平地安裝在該周邊間隙中。但該文獻并未公開這兩個構件如何彼此壓緊,以便使密封元件產生足夠的密封作用。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申請的任務在于改進顯示和操作裝置,使得其滿足在密封性、易受污染性和便于清潔性方面的高衛(wèi)生要求。根據(jù)本發(fā)明,該任務以下述方式得以解決:在顯示和操作裝置的前面板的外邊緣上設置周邊凹槽,該周邊凹槽在前面板的外周邊表面上是開放的,密封元件嵌入周邊凹槽中,密封元件的外周邊表面與前面板的外周邊表面齊平地設置,并且在顯示和操作裝置上圍繞周邊分布地設置多個帶有壓緊元件的夾緊裝置,所述壓緊元件以一個軸向端部作用到貼靠在支承板上的保持框架上或作用在支承板上。由此確保在前面板的外周邊邊緣上形成齊平的周邊表面,從而在該位置不會產生間隙。借助壓緊元件可將顯示和操作裝置簡單地壓緊到支承板上并且同時擠壓密封元件,從而形成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密封。優(yōu)選密封元件設有設置在外周邊邊緣上的第一密封體,該第一密封體構成密封元件的外周邊表面。由此可借助第一密封體形成定義的密封位置(寬度、形狀、高度等),該密封位置可最佳地滿足相應的需求,且無需改變密封元件的其余部分。
如在第一密封體之內設置另外的密封體,可提高密封的可靠性,以便尤其是在高壓清潔時確保清潔劑在越過外側密封障礙時不能再深入。同樣有利的是,第一密封體和/或所述另外的密封體具有比周邊凹槽的深度大的高度,由此可有針對性地調整密封作用。尤其是由此可有針對性地調整壓緊力和密封作用。為了簡化安裝,可在周邊凹槽的槽底上設置多個凹部,設置在密封元件上的突起嵌入所述凹部中。由此密封元件可以簡單地在顯示和操作裝置上實現(xiàn)位置固定。
下面參考附圖1至3說明本發(fā)明,附圖示例、示意且不限制地示出本發(fā)明有利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顯示和操作裝置1,其包括例如由不銹鋼制成的向外部可見的前面板2。前面板2可具有在此未詳細示出的顯示單元、例如顯示器、燈、觸摸板等,以及操作單元、例如按鈕、按鍵、觸摸板等。出于保護和衛(wèi)生原因,顯示和操作單元可向外部被適合的薄膜3覆蓋,如圖1所示。顯示和操作裝置I可設置在支承板4上。支承板4例如可以是機器殼體或開關柜殼體或其它任何機器或設備部件的一部分。在所示實施例中,顯示和操作裝置I可通過保持框架6保持在支承板4上。保持框架6在此有利地圍繞顯示和操作裝置I的周邊設置。在顯示和操作裝置I上圍繞周邊分布地設置多個夾緊單元7,各一個壓緊螺栓8在夾緊單元中被旋過。壓緊螺栓8以一個軸向端部作用到保持框架6上。保持框架6現(xiàn)在可借助壓緊螺栓8被壓緊到支承板4上,因此顯示和操作裝置I也被壓緊到支承板4上。由此,密封元件5被壓縮,從而形成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密封,如在下面所詳細描述的。當然,也可不使用保持框架6,尤其是在支承板4具有足夠厚度時,在此情況下壓緊螺栓直接作用到支承板4上。也可想到任意其它用于保持顯示和操作裝置I的夾緊裝置、例如已知的拉緊桿或彈簧操作的夾具。在此情況下,代替壓緊螺栓8作為壓緊元件使用另一壓緊元件,其作用到支承板4或保持框架6上。為了消除前面板2和支承板4之間的間隙,在所述部件之間設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密封元件5,其參考圖2和3被詳細描述。在前面板2的外周邊上設置環(huán)繞的周邊凹槽10,該周邊凹槽在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上是開放的并且密封元件5嵌入該周邊凹槽中。密封元件5在外周邊邊緣上與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齊平,由此在被壓縮的狀態(tài)中(圖3)形成沒有間隙的連續(xù)的周邊表面。密封元件5為此設計為無縫框架,其設置在周邊凹槽10中,并且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表面18與前面板2的周邊表面13齊平地設置。在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邊緣上設置第一密封體14,該密封體在外周邊邊緣上與支承板4的周邊表面13齊平。第一密封體14在此設計成矩形且具有平面的面向支承板4的密封面15,該密封面平行于支承板4和前面板2的平面延伸設置。在密封元件5嵌入周邊凹槽10中時,在未組裝的狀態(tài)中(圖2),第一密封體14優(yōu)選比前面板2的高度h大數(shù)值y,換言之,第一密封體14的高度比周邊凹槽10的深度大數(shù)值I。由此確保第一密封體14在組裝狀態(tài)中被壓縮。在設置在外側的第一密封體14之內可選擇地設置其它設置在內側的密封體、例如所示實施例中的第二和第三三角形的密封體16、17。這些密封體也具有比周邊凹槽10的深度大的高度,以確保這些密封體在組裝狀態(tài)中受到擠壓。所述其它密封體16、17主要起附加的保險作用,以便尤其是在高壓清潔時確保清潔劑無法進入。也可規(guī)定,在周邊凹槽10的槽底上在周邊上分布地設置多個凹部11、例如盲孔,設置在密封元件上的突起12、例如突出的結節(jié)嵌入所述凹部中,以便將密封元件5固定在該位置中,這可簡化安裝。密封元件5是例如由硅或其它適合的塑料制成的無縫框架,其優(yōu)選以一個部件以精確的尺寸注射成型。被插入周邊凹槽10中的連續(xù)型材不適合具體應用在衛(wèi)生領域中,其在端側的對接位置上始終形成間隙。在組裝狀態(tài)中(圖3),支承板4和前面板2被壓緊,直到這兩個板在接觸面20上相互貼靠。在此,密封元件5、或者說密封體14、16、17在高度上被擠壓,以產生足夠的密封作用。在外周邊表面13上在前面板2和支承板4之間形成無縫且無間隙的過渡,以滿足衛(wèi)生領域中的高要求。密封體14、16、17在此鼓起(如圖3中夸大示出),雖然鼓起,但前面板2和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表面13、18始終被看作是齊平的。在此重要的是,在前面板2和支承板4之間的外周邊表面上不產生間隙。
權利要求
1.一種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包括前面板(2)、支承板(4)和密封元件(5),所述密封元件設置在前面板(2)和支承板(4)之間,其特征在于,在前面板(2)的外邊緣上設置周邊凹槽(10),該周邊凹槽在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上是開放的,密封元件(5)嵌入周邊凹槽(10)中,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表面(18)與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齊平地設置,并且在顯示和操作裝置(I)上圍繞周邊分布地設置多個帶有壓緊元件的夾緊裝置,所述壓緊元件以一個軸向端部作用在貼靠在支承板(4)上的保持框架(6)上或作用在支承板(4)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邊緣上設置第一密封體(14),該第一密封體構成密封元件(5)的所述外周邊表面(18)。
3.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密封體(14)之內設置另外的密封體(16、17)。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的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體(14)和/或所述另外的密封體(16、17)所具有的高度大于周邊凹槽(10)的深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之一的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周邊凹槽(10)的槽底上設置多個凹部(11 ),設置在密封元件(5)上的突起(12)嵌入所述凹部中。
全文摘要
用于化學、食品和制藥工業(yè)的機器和設備需要滿足特別高的衛(wèi)生要求。尤其應在這些機器和設備所使用的裝置中避免可聚積污物、細菌或微生物的間隙。為了避免這點,提出一種具有前面板(2)的合乎衛(wèi)生標準的顯示和操作裝置(1),其中,在前面板(2)的外邊緣上設置周邊凹槽(10),其在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上是開放的并且密封元件(5)嵌入周邊凹槽(10)中,密封元件(5)的外周邊表面(18)與前面板(2)的外周邊表面(13)齊平地設置,并且在顯示和操作裝置(1)上圍繞周邊分布地設置多個帶有壓緊元件的夾緊裝置,所述壓緊元件以一個軸向端部作用到貼靠在支承板(4)上的保持框架(6)上或支承板(4)上。
文檔編號H05K5/06GK103096671SQ2012104402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R·施魏格爾 申請人:貝內克+賴納工業(yè)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