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
目.0
【背景技術】
[0002]消弧線圈的作用是當中性點諧振接地電網(wǎ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提供感性電流補償接地點電容電流,使接地點殘流變小,從而使電弧自然熄滅。從提高消弧效果看來,脫諧度的絕對值越小越好,最好是處于全補償狀態(tài),即調諧在諧振點上,但在電網(wǎng)正常運行時,調諧至全補償?shù)南【€圈會產生危險的串聯(lián)諧振過電壓,這是不允許的。為了解決該矛盾,調匝式消弧線圈通常直接串聯(lián)阻尼電阻,從而增大電網(wǎng)阻尼率,使得電網(wǎng)正常運行時串聯(lián)諧振過電壓小于額定相電壓值的15%,這樣一來就可以在電網(wǎng)正常運行時將消弧線圈調諧至接近全補償狀態(tài),當出現(xiàn)單相接地后,將阻尼電阻短接或切除,從而實現(xiàn)最佳補償。目前調匝式消線弧圈通常在一次回路串聯(lián)阻尼電阻,采用晶閘管自觸發(fā)短接阻尼電阻,解決了阻尼電阻的自動投入與退出問題,但由于其在原理和設計上存在缺陷,因而又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和安全隱患:例如接入一次回路的晶閘管由于絕緣耐壓問題而容易被擊穿;發(fā)生接地故障時,暫態(tài)轉換過程中的過電流造成直接串聯(lián)在一次回路中的阻尼電阻燒毀;晶閘管導通后不能實現(xiàn)自動控制而容易造成“虛幻接地”等問題。另外,對于現(xiàn)有的阻尼裝置,其中接觸器的電磁線圈的耗電量也是一大問題:現(xiàn)有的這種常開型接觸器,對于短時工作負載來說,接觸器的工作時間較短,線圈耗電較少。但對于長時間工作的負載來說,接觸器線圈多數(shù)時間處于帶電狀態(tài),因此,對線圈的損耗很大,使線圈的整體使用壽命縮短,另外線圈的耗電量也會大大增加,帶來不必要的電能損失,為企業(yè)增加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運行可靠、結構緊湊、能耗低、使用時間長的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包括變壓器、消弧線圈、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和阻尼電阻,變壓器一次側接入輸電系統(tǒng),變壓器的中性點通過導線與消弧線圈一次側的一次線圈的一端連接,一次線圈的另一端與零電勢點連接,消弧線圈二次側的二次線圈的兩端與阻尼電阻并聯(lián),在二次線圈與阻尼電阻之間的導線上設置有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和保護熔斷器。
[0005]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所述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包括第一接觸桿、第二接觸桿、第一銅排、第二銅排、傳動拐臂、第一電磁鐵鐵芯、第二磁鐵和陶瓷外殼,傳動拐臂又包括水平傳動臂和豎直傳動臂,第一接觸桿和第二接觸桿在陶瓷外殼內部沿豎直方向設置,第一接觸桿和第二接觸桿上分別與第一銅排和第二銅排的一端連接,第一銅排和第二銅排的另一端分別與二次線圈和阻尼電阻之間的導線連接,第一接觸桿底端的接觸頭與第二接觸桿頂端的接觸頭在陶瓷外殼內部接觸,第一接觸桿的頂端從陶瓷外殼頂端伸出并與陶瓷外殼固定連接,第二接觸桿的底端從陶瓷外殼底端伸出并與沿豎直方向設置的觸頭彈簧頂端連接,觸頭彈簧底端與絕緣件頂端連接,絕緣件與水平傳動臂的左側邊緣鉸接,在豎直傳動臂左側外壁上固定有第二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對的位置固定有第一電磁鐵鐵芯,第一電磁鐵鐵芯的外側纏繞有電磁線圈。
[0006]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所述陶瓷外殼內部真空,第一接觸桿與陶瓷外殼的頂端之間密封連接,陶瓷外殼內部的第二接觸桿上套設有波紋管,波紋管底端與陶瓷外殼底端內壁密封連接,陶瓷外殼內部還設置有屏蔽罩,第一接觸桿的接觸頭和第二接觸桿的接觸頭都位于屏蔽罩內部。
[0007]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所述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還包括絕緣板,絕緣板沿豎直方向設置在豎直傳動臂左側與豎直傳動臂相對的位置,絕緣板與豎直傳動臂之間沿水平方向設置有合閘彈簧,第一電磁鐵鐵芯固定在絕緣板右側外壁的中部位置。
[0008]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所述二次線圈的兩端還并聯(lián)有自啟動器,自啟動器的控制端與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電磁線圈電源端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其中所述消弧線圈二次側還設置有電壓互感器,一次線圈與零電勢點之間的導線上還設置有第一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的兩端和第一電流互感器的兩端分別與過壓繼電器的信號輸入端和過流繼電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過壓繼電器的信號輸出端和過流繼電器的信號輸出端與第一接觸器的控制端連接,第一接觸器的觸頭與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電磁線圈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將阻尼電阻并聯(lián)接入電磁線圈的二次線圈中,代替了在電磁線圈的一次線圈中串聯(lián)接入晶閘管自觸發(fā)短接阻尼電阻,既解決了晶閘管容易被擊穿的問題,又避免了直接串聯(lián)接入的阻尼電阻被燒毀。采用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對阻尼電阻進行控制,當輸電系統(tǒng)正常工作時,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主觸點閉合,阻尼電阻接入電路中,此時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電磁線圈不帶電;當輸電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可通過自啟動器或者電壓互感器和第一電流互感器兩種不同方式控制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主觸點斷開,使阻尼電阻切除出電路中,確保了裝置運行的可靠性,這種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適用于長時間工作的輸電系統(tǒng),只有在輸電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電磁線圈才會耗電,相對于現(xiàn)有的接觸器來說大大減少了電磁線圈的工作時間,降低了電磁線圈的損耗,延長了電磁線圈的使用壽命,同時電磁線圈的耗電量大大降低,避免了電能不必要的浪費,為企業(yè)節(jié)約了用電成本。在二次線圈與阻尼電阻之間的導線上設置有保護熔斷器,一旦輸電系統(tǒng)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二次線圈電流過大,而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因故未發(fā)生動作時,保護熔斷器能夠及時熔斷,從而確保阻尼電阻不被燒毀。
[0011]能夠對采用自啟動器對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進行自動控制,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的損耗。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的電路結構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中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主視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的電路結構圖,包括變壓器19、消弧裝置20和阻尼箱21。消弧裝置20又包括消弧線圈和第一電流互感器CT1,消弧線圈又包括一次線圈NI和二次線圈N2,一次線圈NI和二次線圈N2分別設置在消弧線圈的一次側和二次側。阻尼箱21內部又設置有第二電流互感器CT2、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阻尼電阻R和自啟動器KM。變壓器19 一次側接入輸電系統(tǒng),變壓器19的中性點N通過第一導線與消弧裝置20的進線端連接,第一導線上設置有單相隔離開關G,在單相隔離開關G與消弧裝置20的進線端之間引出第二導線,第二導線的另一端與零電勢點GND連接,在第二導線上設置有過電壓保護器MOA。消弧裝置20的進線端和出線端通過第三導線連接,在消弧裝置20內的第三導線上連接有消弧線圈的一次線圈NI,消弧線圈的二次線圈N2的兩側接線端分別引出第四導線和第五導線,第四導線的另一端和第五導線的另一端分別從阻尼箱22的接線口伸入到阻尼箱22內部并與阻尼電阻R的兩端連接。在阻尼箱22的接線口與阻尼電阻R之間的第四導線上依次串聯(lián)有保護熔斷器RD和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在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與保護熔斷器RD之間的第四導線上引出第六導線,第六導線的另一端與阻尼箱21內部的第五導線連接,在第六導線上設置有自啟動器KM,自啟動器KM的控制端與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的電磁線圈電源端連接,自啟動器KM通過接收二次線圈N2的電壓信號對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的電磁線圈的帶電情況進行控制。在消弧線圈的二次側還設置有電壓互感器PT,電壓互感器PT的兩端分別與過壓繼電器23的信號輸入端連接,過壓繼電器23的信號輸出端與第一接觸器25的控制端連接,第一接觸器25的觸頭與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的電磁線圈15連接。在消弧裝置20內的第三導線上還連接有第一電流互感器CTl,第一電流互感器CTl的兩端分別與過流繼電器24的信號輸入端連接,過流繼電器24的信號輸出端與第一接觸器25的控制端連接,第一接觸器25的觸頭與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的電磁線圈15連接。通過電壓互感器PT和第一電流互感器CTl采集輸電系統(tǒng)的電壓值和電流值,將采集到的電壓值和電流值傳輸給過壓繼電器23和過流繼電器24,過壓繼電器23和過流繼電器24根據(jù)預設的電壓值和電流值對第一接觸器25的觸頭進行控制,從而控制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22的電磁線圈的帶電情況。消弧裝置20出線端的第三導線從阻尼箱21的接線口伸入到阻尼箱21內部,并通過阻尼箱21的出線口與零電勢點GND連接,在阻尼箱21內部的第三導線上設置有第二電流互感器CT2,第二電流互感器CT2起到繼電保護的作用。
[0016]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接觸器自保護消弧線圈二次并聯(lián)阻尼裝置中主觸點常閉型接觸器的主視剖視圖,包括傳動拐臂、絕緣板12、第一電磁鐵鐵芯16、第二磁鐵17、電磁線圈15、陶瓷外殼6、第一銅排I和第二銅排2。陶瓷外殼6內部真空,在陶瓷外殼6的內部分別沿豎直方向設置有第一接觸桿4和第二接觸桿5,第一接觸桿4的頂端伸出到陶瓷外殼6上方,第一接觸桿4與陶瓷外殼6的頂端之間固定連接。第二接觸桿5頂端的接觸頭位于陶瓷外殼6內部并與第一接觸桿5底端的接觸頭接觸,第二接觸桿5的底端伸出到陶瓷外殼6下方。在陶瓷外殼6內部兩接觸頭的接觸點上方罩有屏蔽罩7,兩接觸頭的接觸點位于屏蔽罩7內部,在陶瓷外殼6內部的第二接觸桿5上套設有波紋管8,波紋管8底端與陶瓷外殼6底端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