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開關功率放大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磁懸浮軸承控制系統(tǒng)普遍采用開關功率放大器,一般采用H橋拓撲結構。而在純電磁軸承系統(tǒng)中,線圈中的電流是單向流動的,其H橋拓撲結構形式為半橋結構,半橋結構由2個橋臂組成,每個橋臂由1個可控開關管和1個二極管組成。一個半橋式H橋控制一個線圈,在一個5自由度磁懸浮軸承系統(tǒng)中,共有10個軸承線圈,故需要10個半橋式H橋,即需要20個可控開關管和20二極管,因此該方案所需的功率器件較多,硬件成本較高,且硬件體積較大。
現(xiàn)有技術公開了一種全橋式三橋臂功率放大器方案,三個橋臂控制兩個線圈,采用空間矢量法對6個開關管進行PWM調制。這種方式雖然通過共用一個橋臂來控制兩個線圈,減少了功率器件的使用,但是其是通過空間矢量技術控制6個開關管的占空比,控制方法較為復雜,且開關功耗較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減小了開關功率放大器的體積,降低了成本,且開關損耗較低,控制方法簡單可靠。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包括主控電路、驅動電路、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和電流采樣電路,所述主控電路、所述驅動電路、所述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和所述電流采樣電路依次循環(huán)電連接;
所述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包括三個橋臂和兩個軸承線圈,兩個所述軸承線圈分別為第一軸承線圈L1和第二軸承線圈L2,三個橋臂分別為第一橋臂、第二 橋臂和第三橋臂,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設置在所述第一橋臂和所述第二橋臂之間,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設置在所述第二橋臂和所述第三橋臂之間,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和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共用所述第二橋臂;
所述第一橋臂和所述第三橋臂的上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共用的所述第二橋臂的下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或者所述第一橋臂和所述第三橋臂的下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共用的所述第二橋臂的上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且共用的所述第二橋臂上開關管的驅動信號具有固定的占空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橋臂包括第一開關管T1和第一二極管D1,所述第二橋臂包括第二開關管T2和第二二極管D2,所述第三橋臂包括第三開關管T3和第三二極管D3;
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一驅動信號g1,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二驅動信號g2;
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三驅動信號g3,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所述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
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橋臂包括第一開關管T1和第一二極管D1,所述第二橋臂包括第二開關管T2和第二二極管D2,所述第三橋臂包括第三開關管T3和第三二極管D3;
所述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所述第一二 極管D1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一驅動信號g1,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二驅動信號g2;
所述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所述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基極連接所述驅動電路,適用于輸入第三驅動信號g3;
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控電路包括預設模塊、PI控制模塊和PWM生成模塊;
所述預設模塊適用于預設第一參考電流Iref1和第二參考電流Iref2,并預設所述第二橋臂上開關管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
所述PI控制模塊適用于根據(jù)所述第一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的誤差進行PI調節(jié),根據(jù)所述第二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的誤差進行PI調節(jié);
所述PWM生成模塊適用于生成并輸出PWM1信號~PWM3信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PWM1信號和所述PWM3信號與所述PWM2信號反相,且所述PWM1信號和所述PWM3信號的低電平中心與所述PWM2信號的高電平中心對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流采樣電路包括第一電流采樣電路和第二電流采樣電路,所述第一電流采樣電路與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連接,適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所述第二電流采樣電路與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連接,適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流采樣電路還包括第一A/D轉換模塊和第二A/D轉換模塊,所述第一A/D轉換模塊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流采樣電路和所述主控電路之間,所述第二A/D轉換模塊設置在所述第二電流采樣電路和所述主控電路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A/D轉換模塊和所述第二A/D轉換模塊為A/D轉換器或運算放大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三橋臂功率主電路還包括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所述第一電阻R1與所述第一軸承線圈L1串聯(lián)設置,所述第二電阻R2與所述第二軸承線圈L2串聯(lián)設置。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包括如下步驟:
預設第一參考電流Iref1和第二參考電流Iref2;
預設三橋臂功率主電路中的第二橋臂上開關管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使得第二驅動信號的占空比為定值;
主控電路將第一電流采樣電路傳送的第一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的誤差經PI調節(jié)后輸出PWM1信號,以控制第一驅動信號的占空比;
主控電路將第二電流采樣電路傳送的第二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的誤差經PI調節(jié)后輸出PWM3信號,以控制第三驅動信號的占空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通過采用兩個軸承線圈共用H橋的第二橋臂,實現(xiàn)了三個橋臂控制主動式磁懸浮軸承的兩個軸承線圈的電流,且第二橋臂上開關管采用固定占空比的PWM2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使得控制方式簡單便捷。而且,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在實現(xiàn)5自由度的懸浮控制時,僅需要5個半橋式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即共需要15個可控開關管和15個二極管,減小了放大器的體積,降低了放大器的成本,降低了放大器的開關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硬件控制框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中軸承線圈1的電流控制流程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中軸承線圈2的電流控制流程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PWM2信號的占空比為50%時的控制波形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中PWM2信號的占空比為40%時的控制波形圖;
圖8為本發(fā)明中PWM2信號的占空比為60%時的控制波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參見圖1至圖8,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包括主控電路100、驅動電路200、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和電流采樣電路400,主控電路100、驅動電路200、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和電流采樣電路400依次循環(huán)電連接。
其中,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包括三個橋臂和兩個軸承線圈,兩個軸承線圈分別為第一軸承線圈L1和第二軸承線圈L2,三個橋臂分別為第一橋臂、第二橋臂和第三橋臂,第一軸承線圈L1設置在第一橋臂和第二橋臂之間,第二軸承線圈L2設置在第二橋臂和第三橋臂之間,即第一軸承線圈L1和第二軸承線圈L2共用H橋的第二橋臂,實現(xiàn)了三個橋臂來控制主動式磁懸浮軸承的兩個軸承線圈的電流。
每個橋臂的上橋臂或下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具體地,第一橋臂和第三橋 臂的上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共用的第二橋臂的下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蛘叩谝粯虮酆偷谌龢虮鄣南聵虮凵显O置有開關管,共用的第二橋臂的上橋臂上設置有開關管,且共用的所述第二橋臂上開關管的驅動信號具有固定的占空比。這樣,通過控制第一橋臂上開關管的驅動信號的占空比可以實現(xiàn)第一軸承線圈L1的電流的控制,通過控制第三橋臂上開關管的驅動信號的占空比可以實現(xiàn)對第二軸承線圈L2的電流的控制,使得控制方法簡單,易于實現(xiàn)。
電流采樣電路400適用于采集兩個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并將采集到的兩個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傳送至主控電路100。較優(yōu)地,電流采樣電路400包括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和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與第一軸承線圈L1連接,適用于采集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并將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傳送給主控電路100。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與第二軸承線圈L2連接,適用于采集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并將采集到的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傳送給主控電路100。
較優(yōu)地,電流采樣電路400還包括第一A/D轉換模塊和第二A/D轉換模塊,第一A/D轉換模塊設置在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和主控電路100之間,適用于將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采集到的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轉化為主控電路100能夠識別的數(shù)字信號。第二A/D轉換模塊設置在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和主控電路100之間,適用于將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采集到的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轉化為主控電路100能夠識別的數(shù)字信號。較優(yōu)地,本實施例中的第一A/D轉換模塊和第二A/D轉換模塊可以采用A/D轉換器或運算放大器實現(xiàn)。
主控電路100適用于輸出PWM1信號~PWM3信號,具體地,主控電路100適用于預設第二橋臂上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即第一軸承線圈L1和第二軸承線圈L2共用的第二橋臂上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固定,以使得第二驅動信號g2的占空比固定。同時,主控電路100適用于根據(jù)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輸出PWM1信號,以控制第一驅動信號g1的占空比。主控電路100根據(jù)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輸出PWM3信號,以控制第三驅動信號g3的占空比。這樣使得該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簡單可靠, 便于實現(xiàn)。
驅動電路200適用于將PWM1信號~PWM3信號轉化為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的第一驅動信號g1~第三驅動信號g3,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根據(jù)第一驅動信號g1~第三驅動信號g3控制三個橋臂上對應開關管的導通或關斷。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一橋臂包括第一開關管T1和第一二極管D1,第二橋臂包括第二開關管T2和第二二極管D2,第三橋臂包括第三開關管T3和第三二極管D3。如圖2所示,第一開關管T1設置在第一橋臂的上橋臂上,第二開關管T2設置在第二橋臂的下橋臂上,第三開關管T3設置在第三橋臂的上橋臂上。具體地,第一開關管T1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一驅動信號g1,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
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第二開關管T2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二驅動信號g2。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第三開關管T3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三驅動信號g3,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開關管T1、第二開關管T2和第三開關管T3均采用NPN型晶體三極管。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開關管T1、第二開關管T2和第三開關管還可以采用MOS管或IGBT管等。
第一軸承線圈L1的一端連接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第一軸承線圈L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即第一軸承線圈L1的一端連接至第一開關管T1與第一二極管D1的相應公共端,第一軸承線圈L1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二開關管T2與第二二極管D2的相應公共端。第二軸承線圈L2的一端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第二軸承線圈L2的另一端連接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即第二軸承線圈L2的一端連接至第二開關管T2與第二二極管D2的相應公共端,第二軸承線圈L2的另一端連接至第三開關管T3與第三二極管D3的相應公共端。
作為另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一橋臂包括第一開關管T1和第一二極管D1, 第二橋臂包括第二開關管T2和第二二極管D2,第三橋臂包括第三開關管T3和第三二極管D3。如圖3所示,第一開關管T1設置在第一橋臂的下橋臂上,第二開關管T2設置在第二橋臂的上橋臂上,第三開關管T3設置在第三橋臂的下橋臂上。具體地,第一二極管D1的陰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第一二極管D1的陽極連接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第一開關管T1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一驅動信號g1。
第一開關管T1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第二開關管T2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二驅動信號g2。第三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集電極,第三二極管D3的陽極連接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第三開關管T3的發(fā)射極連接第二二極管D2的陽極,第三開關管T3的基極連接驅動電路200,適用于輸入第三驅動信號g3。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開關管T1、第二開關管T2和第三開關管T3均采用NPN型晶體三極管。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開關管T1、第二開關管T2和第三開關管還可以采用MOS管或IGBT管等。
第一軸承線圈L1的一端連接第一開關管T1的集電極,第一軸承線圈L1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第二軸承線圈L2的一端連接第二開關管T2的發(fā)射極,第二軸承線圈L2的另一端連接第三開關管T3的集電極。
為了防止開關管T1~T3被擊穿,提高該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每個橋臂上開關管的發(fā)射極和集電極之間均串接有第四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的數(shù)量為三個。即第一開關管的發(fā)射極連接其中一個第四二極管的陽極,第一開關管的集電極對應的連接該第四二極管的陰極。第二開關管的發(fā)射極連接其中一個第四二極管的陽極,第二開關管的集電極對應的連接該第四二極管的陰極。第三開關管的發(fā)射極連接一個第四二極管的陽極,第三開關管的集電極對應的連接該第四二極管的陰極。
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在實現(xiàn)5自由度的懸浮控制時,僅需要5個半橋式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即需要15個開關管和15個二極管。因此,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體積較小,成本較低,且開關損耗較低,節(jié)約了資源。
較優(yōu)地,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還包括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第一電阻R1與第一軸承線圈L1串聯(lián)設置,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連接至第一電阻R1與第一軸承線圈L1的相應公共端。第二電阻R2與第二軸承線圈L2串聯(lián)設置,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連接至第二電阻R2與第二軸承線圈L2的相應公共端。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起到了限流的作用,保護了第一軸承線圈L1和第二軸承線圈L2不被損壞。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主控電路100包括預設模塊、PI控制模塊和PWM生成模塊。本實施例中的主控電路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編程門陣列)、單片機或工控機等處理器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其中,預設模塊適用于預設第一參考電流Iref1和第二參考電流Iref2,并預設第二橋臂上開關管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以控制第二驅動信號g2的占空比,使得第二橋臂上的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固定。PWM生成模塊適用于生成并輸出PWM1信號~PWM3信號。
PI控制模塊適用于根據(jù)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的誤差進行PI調節(jié),并將PI調節(jié)后的結果傳送給PWM生成模塊,PWM生成模塊生成并輸出PWM1信號,以控制第一驅動信號g1的占空比,從而實現(xiàn)對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的調節(jié),使得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接近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同時,PI控制模塊根據(jù)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的誤差進行PI調節(jié),并將PI調節(jié)后的結果傳送至PWM生成模塊,PWM生成模塊生成并輸出PWM3信號,以控制第三驅動信號g3的占空比,從而實現(xiàn)對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的調節(jié),使得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接近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
較優(yōu)地,PWM1信號和PWM3信號與PWM2信號反相,以防止直通。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低電平中心與PWM2信號的高電平中心對齊,即PWM1信號和PWM3信號均以PWM2信號為參考信號。
參見圖4和圖5所示,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基于同一發(fā)明構思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 大器,包括如下步驟:
預設第一參考電流Iref1和第二參考電流Iref2;
預設三橋臂功率主電路300中的第二橋臂上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使得第二驅動信號g2的占空比為定值;
主控電路100將第一電流采樣電路401傳送的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的誤差經PI調節(jié)后輸出PWM1信號,以控制第一驅動信號g1的占空比。從而調節(jié)流經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使得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Ifdb1與預設的第一參考電流Iref1的偏差接近為0。
主控電路100將第二電流采樣電路402傳送的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的誤差經PI調節(jié)后輸出PWM3信號,以控制第三驅動信號g3的占空比。從而調節(jié)流經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使得第二軸承線圈L2的實際電流Ifdb2與預設的第二參考電流Iref2的偏差接近為0。
如圖4所示,下面以第一軸承線圈L1為例說明電流調節(jié)過程:
當?shù)谝惠S承線圈的實際電流Ifdb1小于第一參考電流Iref1時,主控電路100經過PI調節(jié)后使得第一開關管T1對應的PWM1信號的占空比增大,從而使得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上升。當?shù)谝惠S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大于第一參考電流Iref1時,主控電路經過PI調節(jié)后使得第一開關管對應的PWM1信號的占空比減小,從而使得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下降,直至第一軸承線圈L1的實際電流接近第一參考電流Iref1。第二軸承線圈L2的電流調節(jié)過程與上述過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如圖6所示,第二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為50%,此時若第一開關管T1對應的PWM1信號與第三開關管T3對應的PWM3信號的占空比大于50%時,兩個軸承線圈有充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才有可能上升,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大,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上升越多。否則,兩個軸承線圈有放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將下降,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小,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下降越多,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的最小值為0。
如圖7所示,第二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小于50%,以PWM2 信號的占空比為40%時為例,此時若第一開關管T1對應的PWM1信號與第三開關管T3對應的PWM3信號的占空比大于60%,兩個軸承線圈有充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才有可能上升,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大,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上升越多。否則,兩個軸承線圈有放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將下降,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小,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下降越多,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的最小值為0。
如圖8所示,第二開關管T2對應的PWM2信號的占空比大于50%,以PWM2信號的占空比為60%時為例,此時若第一開關管T1對應的PWM1信號與第三開關管T3對應的PWM3信號的占空比大于40%,兩個軸承線圈有充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才有可能上升,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大,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上升越多。否則,兩個軸承線圈有放電和續(xù)流兩種狀態(tài),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將下降,且PWM1信號和PWM3信號的占空比越小,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下降越多,軸承線圈的實際電流的最小值為0。
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通過采用兩個軸承線圈共用H橋的第二橋臂,實現(xiàn)了三個橋臂控制主動式磁懸浮軸承的兩個軸承線圈的電流,且第二橋臂上開關管采用固定占空比的PWM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不僅使得控制方式簡單便捷,而且,本發(fā)明的磁懸浮軸承開關功率放大器在實現(xiàn)5自由度的懸浮控制時,僅需要5個半橋式三橋臂功率主電路,即共需要15個可控開關管和15個二極管,減小了放大器的體積,降低了放大器的成本,降低了放大器的開關損耗。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