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馬達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馬達裝置,具體地,提供能夠容易地對馬達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并能夠抑制振動引起的擺動的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具備該馬達用連接部件的馬達裝置。對馬達線圈(3)和端子臺(4)之間進行連接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具備:與端子臺(4)連接的端子部(50);與馬達線圈(3)連接的線圈連接部(52);以及在端子部(50)與線圈連接部(52)之間延伸的延伸部(51),延伸部(51)由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并被彎曲成適宜與連接線圈連接部(52)連接的馬達線圈(3)的端部和端子臺(4)之間的連接的預(yù)定形狀。
【專利說明】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馬達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對馬達的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的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具備該馬達用連接部件的馬達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作為以往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已知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中間連接部件。該中間連接部件用于對匯流條的輸出端子和外部連接端子進行電連接,所述匯流條在容納轉(zhuǎn)子及定子的馬達殼體的內(nèi)部與多個線圈連接。外部連接端子例如與端子臺連接,由變換器供給馬達電流。
[0003]定子具備由磁性體構(gòu)成的定子鐵芯、由絕緣體構(gòu)成的絕緣子以及線圈。定子鐵芯由將層疊多個鋼板而形成的分割鐵芯連接起來而成,并具有圓筒狀的鐵芯背部以及在鐵芯背部的內(nèi)側(cè)呈放射狀地設(shè)置的多個齒部。在定子鐵芯的齒部安裝有絕緣子,通過隔著絕緣子在各個齒部上卷繞馬達線圈來形成線圈。該馬達線圈由瓷漆包覆銅線等導(dǎo)電線構(gòu)成。
[0004]被卷繞在各齒部上的馬達線圈除其兩端部之外,都被埋設(shè)在模制樹脂內(nèi)。馬達線圈的兩端部均被導(dǎo)出到馬達殼體的開口部側(cè),并與保持在由樹脂構(gòu)成的環(huán)狀的保持部件上的匯流條連接。
[0005]中間連接部件具備能夠與匯流條的輸出端子連接的端子部件、以及固定在該端子部件上且能夠與外部連接端子連接的連接線,連接線由捆扎了多條線材的捻線構(gòu)成。并且,根據(jù)該中間連接部件,由于連接線由捻線構(gòu)成,因此能夠柔軟地彎曲,能夠容易地進行向外部連接端子的端子臺的連接。
[0006]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特開2012-110188號公報
[0009]但是,例如當在發(fā)生作為車輛的驅(qū)動源的馬達等的振動的環(huán)境中使用該中間連接部件時,由于連接線由捻線構(gòu)成,因此振動引起擺動產(chǎn)生,存在長期使用引起一部分線材發(fā)生斷線的可能。另外,考慮到連接線的擺動,需要較大地拉開連接線與其周邊的部件的距離以便不與周邊的部件發(fā)生接觸,從而存在導(dǎo)致裝置大型化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10]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容易地對馬達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并能夠抑制振動引起的擺動的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具備該馬達用連接部件的馬達裝置。
[0011 ]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如下。
[0012]本實用新型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提供如下這樣的馬達用連接部件,該馬達用連接部件對馬達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并具備:與所述端子臺連接的端子部;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的線圈連接部;以及在所述端子部與所述線圈連接部之間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由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并被彎曲成適宜與所述線圈連接部連接的所述馬達線圈的端部和所述端子臺之間的連接的預(yù)定形狀。
[0013]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線圈連接部通過所述單線的塑性變形與所述延伸部一體地形成,所述線圈連接部中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的連接面形成為平坦面。
[0014]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線圈連接部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多個部位具有連接所述馬達線圈的接點部。
[0015]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線圈連接部通過熔敷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
[0016]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延伸部被由樹脂構(gòu)成的絕緣部件包覆。
[0017]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端子部、所述線圈連接部以及所述延伸部不被絕緣部件包覆。
[0018]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單線的直徑為1.5mm以上,
8.0mm以下。
[0019]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優(yōu)選地,所述單線的直徑為2.0mm以上,
6.0mm以下。
[0020]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馬達裝置,其具備:上述的方案中任意一項方案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所述馬達線圈連接于所述線圈連接部的馬達。
[0021]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2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及馬達裝置,能夠容易地對馬達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并能夠抑制振動弓I起的擺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的馬達裝置的立體圖。
[0024]圖2是馬達裝置的側(cè)面圖。
[0025]圖3是表示通過馬達線圈所形成的、馬達的電路的結(jié)構(gòu)例的電路圖。
[0026]圖4a是圖1的部分放大圖,表示馬達裝置上的連接部件的周邊部,圖4b是表示第I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4c是表示第2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4d是表示第3連接部件的立體圖。
[0027]圖5a?圖5c表示端子臺及其周邊部,圖5a及圖5b是表示在端子臺上連接3個連接部件的端子部時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5c是端子臺的立體圖。
[0028]圖6a?圖6c放大地表示與馬達線圈的端部連接的線圈連接部,圖6a是線圈連接部與U相線圈的端部接觸了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6b是從線圈連接部的連接面?zhèn)扔^察線圈連接部時的俯視圖,圖6c是表示從線圈連接部的長度方向觀察線圈連接部及U相線圈的端部時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0029]圖7a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主視圖,圖7b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7c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側(cè)面圖。
[0030]圖8a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立體圖,圖8b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主視圖,圖8c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側(cè)面圖。
[0031]圖9a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主視圖,圖9b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9c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的側(cè)面圖。
[0032]圖1Oa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立體圖,圖1Ob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主視圖,圖1Oc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的線圈連接部的側(cè)面圖。
[0033]圖中:
[0034]I —馬達裝置,2 —馬達,3 —馬達線圈,3n —中性點,3u — U相線圈,3v — V相線圈,3w — W相線圈,4 一端子臺,5 —連接部件,5A、5B、5C —第I至第3連接部件,6 —連接部件,6A、6B、6C —第I至第3連接部件,20 —馬達殼體,21 —定子鐵芯,22 —轉(zhuǎn)子,23 —馬達軸,24 — 蓋部件,31u、31v、31w、32u、32v、32w —端部,40 —螺紋孔,41 一凹部,41a —底面,50 一端子部,50a 一螺栓插通孔,51 一延伸部,52 一線圈連接部,52a 一連接面,52b 一接點部,60 —端子部,61 —延伸部,62 —線圈連接部,62a —連接面,62b —背面,90 —電線,91 一端子,201 一端部,211 一齒部,221 一轉(zhuǎn)子鐵芯,222 一磁鐵,400 一螺栓,401 —螺紋部,510 —絕緣部件,511?515 —第I至第5延伸部,521 —第I板部,522 —第2板部,523 —傾斜部,600 —壓接端子,610 —絕緣部件,611?614 —第I至第4延伸部,621 —板部,622 —傾斜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第I實施方式]
[0036]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馬達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馬達裝置的側(cè)面圖。在圖2中,在由折斷線圍成的折斷區(qū)域的內(nèi)側(cè)表示馬達本體部的內(nèi)部的截面。
[0037]該馬達裝置I構(gòu)成為具備馬達2和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連接部件5,該多個連接部件5對馬達2的馬達線圈3和端子臺4之間進行連接。如圖2所示,馬達2具備有底圓筒狀的馬達殼體20、容納在馬達殼體20中的環(huán)狀的定子鐵芯21、配置在定子鐵芯21的內(nèi)側(cè)的轉(zhuǎn)子22、貫通轉(zhuǎn)子22的中心部且被支撐為可與轉(zhuǎn)子22 —體地轉(zhuǎn)動的馬達軸23、以及覆蓋馬達殼體20的開口部的由模制樹脂構(gòu)成的蓋部件24。
[0038]馬達裝置I例如被用作車輛行駛用的驅(qū)動源并被支撐在未圖示的車體的支撐部上。另外,端子臺4上連接有一端部與變換器連接的省略圖示的線束,在端子臺4上將線束的另一端部和連接部件5電連接。從變換器輸出的馬達電流經(jīng)由線束及連接部件5被供給到馬達2。端子臺4被固定在未圖示的車體的端子臺固定部上。
[0039]3個連接部件5分別通過熔敷與馬達線圈3進行連接。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需要區(qū)分3個連接部件5時,將各連接部件5作為第I連接部件5A、第2連接部件5B以及第3連接部件5C來進行說明。
[0040]定子鐵芯21由鋼材等磁性材料構(gòu)成。在定子鐵芯21上設(shè)有朝向轉(zhuǎn)子22并向內(nèi)側(cè)突出的多個齒部211,在多個齒部211的每一個上卷繞有馬達線圈3。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線圈3由截面呈矩形的扁平電線構(gòu)成。更具體而言,馬達線圈3是在由銅構(gòu)成的導(dǎo)體的外周面上形成由瓷漆構(gòu)成的絕緣包覆層的扁平絕緣電線。馬達線圈3的一部分從蓋部件24露出到馬達殼體20的外部,并被模制在蓋部件24上。
[0041]轉(zhuǎn)子22具有圓筒狀的轉(zhuǎn)子鐵芯221和磁鐵222,該圓筒狀的轉(zhuǎn)子鐵芯221形成有使馬達軸23插通的貫通孔,該磁鐵222配置在轉(zhuǎn)子鐵芯221的外周部。在磁鐵222上,以S極和N極交替配置的方式設(shè)有多個磁極。馬達軸23通過省略圖示的軸承被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于馬達殼體20。
[0042]圖3是表示通過馬達線圈3所形成的、馬達2的電路的結(jié)構(gòu)例的電路圖。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2是三相交流馬達,馬達線圈3由U相線圈3u、V相線圈3v及W相線圈3w構(gòu)成。U相線圈3u、V相線圈3v及W相線圈3w在各自中央部與中性點3n連接。在U相線圈3u的一方的端部31u及另一方的端部32u供給U相電流。在V相線圈3v的一方的端部31v及另一方的端部32v供給V相電流。在W相線圈3w的一方的端部31w及另一方的端部32w供給W相電流。
[0043]圖4a是圖1的部分放大圖,表示馬達裝置I上的連接部件5的周邊部。圖4b、圖4c、圖4d是立體圖,分別表示第I連接部件5A、第2連接部件5B、第3連接部件5C。
[0044]如圖4a所示,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V相線圈3v的端部31v、32v及W相線圈3w的端部31w、32w從蓋部件24露出并分別與連接部件5連接。更詳細而言,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與第I連接部件5A連接,V相線圈3v的端部31v、32v與第2連接部件5B連接,W相線圈3w的端部31w、32w與第3連接部件5C連接。上述各部分的連接例如通過熔融(熱熔)或TIG (Tungsten Inert Gas)焊接等來進行。但是,連接部件5與馬達線圈3的連接方法不限于此。
[0045]如圖4b?圖4d所示,連接部件5具備與端子臺4(如圖1所示)連接的端子部50、與馬達線圈3連接的線圈連接部52、以及在端子部50與線圈連接部52之間延伸的延伸部
51。在本實施方式中,端子部50、延伸部51及線圈連接部52由對作為原材料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該作為原材料的單線由截面呈圓形的銅等導(dǎo)體構(gòu)成。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單線的延伸部51被由聚酰亞胺等樹脂構(gòu)成的絕緣部件510包覆,端子部50及線圈連接部52從絕緣部件510露出。此外,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延伸部51及線圈連接部52也可以僅由未被絕緣材料510包覆的單線構(gòu)成。即,連接部件5也可以不具有絕緣部件510。
[0046]構(gòu)成連接部件5的單線的直徑優(yōu)選1.5mm以上,8.0mm以下,更優(yōu)選2.0mm以上,
6.0mm以下。通過選用該直徑,能夠?qū)⑦B接部件5保持為預(yù)定形狀。由此,與利用具有撓性的諸如捻線來構(gòu)成連接部件5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馬達的振動引起的連接部件5的擺動,能夠降低在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的連接部產(chǎn)生的應(yīng)力。并且,通過降低該應(yīng)力,能夠抑制線圈連接部52從馬達線圈3脫落。
[0047]將單線的一方的端部彎曲成環(huán)狀,形成使固定用的螺栓插通的螺栓插通孔50a,并且在螺栓插通孔50a的軸向上壓扁被彎曲的單線,由此形成端子部50。此外,也可以利用壓接端子來形成端子部50。這種情況下,將壓接端子的鑿密部壓接在延伸部51的端部。
[0048]將與端子部50相反一側(cè)上的單線的另一方的端部壓扁成板狀,形成線圈連接部
52。另外,線圈連接部52形成為其長度方向的長度至少比馬達線圈3的各相的兩端部的距離長。更具體而言,與U相線圈3u連接的第I連接部件5A的線圈連接部52形成為比兩端部31u、32u的距離長。與V相線圈3v連接的第2連接部件5B的線圈連接部52形成為比兩端部31v、32v的距離長。與W相線圈3w連接的第3連接部件5C的線圈連接部52形成為比兩端部31w、32w的距離長。
[0049]延伸部51被彎曲成適宜對連接線圈連接部52的馬達線圈3的端部(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V相線圈3v的端部31v、32v及W相線圈3w的端部31w、32w)和固定端子部50的端子臺4進行連接的預(yù)定形狀。
[0050]更具體而言,延伸部51具有:沿線圈連接部52的長度方向與線圈連接部52連續(xù)地延伸的第I延伸部511、從第I延伸部511的端部沿馬達2的軸向朝向蓋部件24延伸的第2延伸部512、從第2延伸部512的端部相對于馬達2的徑向傾斜地向馬達2的外側(cè)延伸的第3延伸部513、從第3延伸部513的端部與第2延伸部512平行地向離開蓋部件24的方向延伸的第4延伸部514、以及從第4延伸部514的端部沿馬達2的徑向朝馬達2的外側(cè)延伸的第5延伸部515,且第5延伸部515與端子部50連續(xù)。第I至第5延伸部511?515在各自的端部平滑地彎曲并連續(xù)。
[0051]3個連接部件5的第I及第2延伸部511、512以及第4及第5延伸部514、515的形狀及長度相同,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不同。在圖1及圖4所示的例子中,第2連接部件5B的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形成為比第I連接部件5A的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短,第3連接部件5C的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形成為比第2連接部件5B的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更短。并且,通過該第3延伸部513的長度不同,3個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彼此之間的距離比3個連接部件5的線圈連接部52之間的距離窄。
[0052]此外,圖1及圖4所示的3個連接部件5的形狀是作為一例示出的,本實用新型不限于該形狀。也就是,就連接部件5的形狀而言,只要是適宜馬達線圈3和端子臺4的連接的形狀就可以避免與周邊部件干涉地自由地進行設(shè)定。這里,所謂“適宜的形狀”例如是指,在將線圈連接部52熔敷在馬達線圈3的端部上的情況下,無需再對延伸部51進行塑性變形等,即可將各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合理地連接到端子臺4上的形狀。
[0053]圖5a?圖5c表示端子臺4及其周邊部,圖5a及圖5b是表示在端子臺4上連接3個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時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5c是端子臺4的立體圖。
[0054]將3個連接部件5 (第I至第3連接部件5A、5B、5C)成形為圖4b?圖4d所示的形狀后,通過熔敷將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進行連接,之后,利用螺栓400與端子臺4進行連接(固定)。
[0055]端子臺4上形成有3個螺紋孔40和3個凹部41,螺紋孔40供螺栓400的螺紋部401螺紋連接,所述3個凹部41具有開口有螺紋孔40的底面41a。凹部41具有能夠容納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的一部分的形狀。
[0056]利用螺栓400將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與端子91 一起固定在端子臺4上,該端子91被壓接在與省略圖示的變換器連接的線束的電線90上。由此,對連接部件5的端子部50和端子91進行電連接。
[0057]圖6a?圖6c放大地表示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例如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連接的線圈連接部52,圖6a是線圈連接部52與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接觸了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6b是從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面52a側(cè)觀察線圈連接部52時的俯視圖,圖6c是表示從線圈連接部52的長度方向觀察線圈連接部52及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時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在圖6b中,使用雙點劃線表示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
[0058]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連接的連接面52a形成為平坦面。另外,如圖6a?圖6c所示,以連接面52a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在圖6a?圖6c所示的例子中為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相面對的方式配置線圈連接部52后,通過利用熔融或TIG焊接進行熔敷來連接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
[0059]通過對作為原材料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與延伸部51 —體地形成線圈連接部52。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連接部52具備:具有連接面52a的第I板部521、在比第I板部521向離開馬達線圈3的方向僅錯開預(yù)定的距離d的位置上配置的第2板部522、以及在第I板部521與第2板部522之間形成的傾斜部523。該線圈連接部52例如可以通過使用模具的沖壓加工而形成。
[0060]另外,線圈連接部52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多個部位具有連接馬達線圈3的接點部52b。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連接部52在連接面52a上的2個部位具有接點部52b。如圖6b所示,這些接點部52b位于線圈連接部52的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即,在線圈連接部5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2個接點部52b中的一方的接點部52b與U相線圈3u的端部31u連接,在線圈連接部52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另一方的接點部52b與U相線圈3u的端部32u連接。
[0061]此外,在圖6a?圖6c中作為一例表示了 U相線圈3u的端部31u、32u與連接部件5 (第I連接部件5A)的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部位,V相線圈3v的端部31v、32v與第2連接部件5B的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部位以及W相線圈3w的端部31w、32w與第3連接部件5C的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部位也同樣如此。
[0062](第I實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0063]根據(jù)以上說明的第I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所示的作用及效果。
[0064](I)由于延伸部51被彎曲成適宜馬達線圈3的端部和端子臺4的連接的預(yù)定形狀,因此,能夠在將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進行連接之后,容易地進行將端子部50固定到端子臺4上的作業(yè)。當馬達裝置I被用作車輛行駛用的驅(qū)動源時,這將使車輛的組裝作業(yè)變得容易。也就是,在將馬達裝置I組裝到車輛上之前,例如將連接部件5固定在夾具上,從而能夠在容易作業(yè)的環(huán)境下進行將連接部件5的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進行連接的作業(yè)。并且,在將馬達裝置I組裝到車輛上時,由于延伸部51被預(yù)先彎曲,因此能夠避免與周邊部件干涉的同時,容易地進行組裝作業(yè)。
[0065](2)延伸部51由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形成,因此,即使由于諸如伴隨車輛行駛的振動也不會大幅地擺動,可容易地避免與周邊部件接觸。另外,由于能夠維持塑性變形后的形狀,因此如前所述能夠容易地進行向車輛等組裝的組裝作業(yè)。另外再者,通過截面為圓形,能夠自由地設(shè)定彎曲的方向,延伸部51的形狀的自由度增高。也就是,例如當截面為矩形時,雖然容易向與其外表面正交的方向折彎,但是很難向相對于外表面傾斜的方向高精度地折彎。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彎曲而形成延伸部51,因此能夠向任意方向高精度地進行折彎加工。
[0066](3)由于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面52a為平坦面,因此,與假定連接面52a為曲面的情況相比,在與馬達線圈3進行連接時,能夠增大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接觸的接觸面積,能夠可靠地進行熔敷。也就是,例如當線圈連接部52保持作為原材料的單線的截面呈圓形的狀態(tài)而進行熔融時,無法充分確保通過熔融所產(chǎn)生的熔敷部的截面面積,存在當馬達電流流過連接部件5時熔敷部上的電流密度增大而產(chǎn)生局部過熱的可能,另外,當進行TIG焊接時,存在熔融的金屬無法固定在熔敷部而向下流下的可能,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線圈連接部52的連接面52a為平坦面,因此能夠使由截面呈矩形的扁平電線構(gòu)成的馬達線圈3與連接面52a面接觸而可靠地進行熔敷。
[0067](4)由于通過熔敷將線圈連接部52與馬達線圈3進行連接,因此,例如與利用螺釘緊固進行連接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小電阻并將連接部件5牢固地固定在馬達2上。
[0068](5)由于線圈連接部52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多個部位具有連接馬達線圈3的接點部52b,因此,能夠?qū)⒅T如U相線圈3u的2個端部31u、32u —并地與連接部件5連接。另外,由于線圈連接部52在多個部位與馬達線圈3 (馬達2)進行固定,因此連接部件5的姿勢穩(wěn)定,例如在將馬達裝置I組裝到車輛上時,即使延伸部51和端子部50與周邊部件碰觸而受到外力,也能夠抑制發(fā)生熔敷部位斷裂或彎曲這樣的問題。
[0069][第2實施方式]
[0070]下面,參照圖7a?圖7c及圖8a?圖8c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此外,在圖7a?圖7c及圖8a?圖8c中,關(guān)于與就第I實施方式已經(jīng)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
[0071]圖7a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6 (第I至第3連接部件6A、6B、6C)的主視圖,圖7b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6 (第I至第3連接部件6A、6B、6C)的立體圖,圖7c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6 (第I至第3連接部件6A、6B、6C)的側(cè)面圖。在圖7b中,與多個連接部件6 —起圖示了本實施方式的馬達2的一部分。
[0072]該馬達2與第I實施方式的馬達2相同,具備有底圓筒狀的馬達殼體20和覆蓋馬達殼體20的開口的由模制樹脂構(gòu)成的蓋部件24,并且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也與圖2所示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相同,但是,馬達殼體20的軸向的端部201比蓋部件24更向軸向突出,以避開該端部201的方式形成連接部件6的延伸部61。另外,就馬達線圈3而言,除各相線圈的一方的端部31u.31v.31w之外的部分不露出蓋部件24,并且另一方的端部32u、32v、32w在蓋部件24的內(nèi)部與一方的端部31u、31v、31w電連接。
[0073]該連接部件6與第I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5相同,具備與端子臺4連接的端子部60、與馬達線圈3連接的線圈連接部62、以及在端子部60與線圈連接部62之間延伸的延伸部61。在本實施方式中,延伸部61及線圈連接部62由對作為原材料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該作為原材料的單線由截面呈圓形的銅等導(dǎo)體構(gòu)成,在延伸部61的一方的端部(與線圈連接部62相反一側(cè)的端部)上壓接有作為端子部60的壓接端子600。
[0074]線圈連接部62與馬達線圈3的端部31u、31v、31w的外表面相對地沿馬達2的軸向延伸。
[0075]延伸部61除其兩端部之外被由樹脂構(gòu)成的絕緣部件610包覆,線圈連接部62及與壓接端子600壓接的延伸部61的端部從絕緣部件610露出。
[0076]延伸部61具有:沿線圈連接部62的長度方向(與馬達2的軸線平行的方向)與線圈連接部62連續(xù)地延伸的第I延伸部611、從第I延伸部611的端部相對于馬達2的徑向傾斜地向馬達2的外側(cè)延伸的第2延伸部612、從第2延伸部612的端部與第I延伸部611平行地相向地延伸的第3延伸部613、以及從第3延伸部613的端部沿馬達2的徑向朝馬達2的外側(cè)延伸的第4延伸部614。第I至第4延伸部611?614在各自的端部平滑地彎曲并連續(xù)。[0077]圖8a是表示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立體圖,圖Sb是表示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主視圖,8c是表示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側(cè)面圖。
[0078]線圈連接部62具有板部621和傾斜部622,該板部621具有與馬達線圈3連接的平坦的連接面62a且與線圈連接部62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形狀為矩形,該傾斜部622對板部621與延伸部61 (第I延伸部611)的端部進行連接。傾斜部622呈與連接面62a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越靠近板部621側(cè)越薄的前端漸細形狀,其中心軸以越靠近板部621側(cè)的前端部越接近 馬達線圈3的端部的方式相對于線圈連接部62的長度方向傾斜。該線圈連接部62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例如可以通過使用模具的沖壓加工而形成。
[0079]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獲得與就第I實施方式已經(jīng)說明的(I)~(4)的作用及效果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0080][第3實施方式]
[0081]下面,參照圖9a~圖9c及圖1Oa~圖1Oc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第3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形狀進行了變形,其他結(jié)構(gòu)與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相同。
[0082]圖9a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6 (第I至第3連接部件6A、6B、6C)的主視圖,圖9b及圖9c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多個連接部件6(第I至第3連接部件6A、6B、6C)的立體圖。圖1Oa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立體圖,圖1Ob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主視圖,IOc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的側(cè)面圖。
[0083]本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具有連接面62a和背面62b,該連接面62a為平坦面,并用于將線圈連接部62的前端部上的板部621與馬達線圈3連接,該背面62b與所述連接面62a平行。連接面62a與背面62b之間的板部621的中心軸實際上與延伸部61的第I延伸部611的中心軸一致。也就是,本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的線圈連接部62通過從其徑向的兩側(cè)均勻地壓扁而形成。
[0084]根據(jù)本實施方式,也能夠獲得與就第I實施方式已經(jīng)說明的(I)~(4)的作用及效果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另外,由于與第2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6相比線圈連接部62的形狀更簡單,因此,例如通過對作為原材料的單線的端部加壓軋制或敲打延展就能夠成形線圈連接部62,從而能夠降低制造成本。
[0085](實施方式的總結(jié))
[0086]下面,對從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理解的技術(shù)思想,引用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記等來進行說明。但是,以下說明的各附圖標記并不將權(quán)利要求書的結(jié)構(gòu)要素限定于在實施方式中具體表示的部件等。
[0087]〔 I〕對馬達線圈(3)和端子臺(4)之間進行連接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具備?與所述端子臺(4)連接的端子部(50、60);與所述馬達線圈(3)連接的線圈連接部(52、62);以及在所述端子臺(4)與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之間延伸的延伸部(51、61),所述延伸部(51、61)由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并被彎曲成適宜與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連接的所述馬達線圈(3)的端部(31u、32u、31v、32v、31w、32w)和所述端子臺(4)之間的連接的預(yù)定形狀。
[0088]〔2〕上述〔I〕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的特征在于,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通過所述單線的塑性變形與所述延伸部(51、61)—體地形成,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中與所述馬達線圈(3)連接的連接面(52a、62a)形成為平坦面。
[0089]〔3〕上述〔I〕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的特征在于,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多個部位具有連接所述馬達線圈(3)的接點部(52b)。
[0090]〔4〕上述〔I〕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的特征在于,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通過熔敷與所述馬達線圈(3)連接。
[0091]〔5〕上述〔I〕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的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51、61)被由樹脂構(gòu)成的絕緣部件(510、610)包覆。
[0092]〔6〕上述〔I〕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部(50、60)、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以及所述延伸部(51、61)不被絕緣部件(510、610)包覆。
[0093]〔7〕馬達裝置(I)具備:上述〔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5、6);以及所述馬達線圈(3)連接于所述線圈連接部(52、62)的馬達(2)。
[009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上述說明的實施方式不限定權(quán)利要求書的實用新型。另外,應(yīng)該注意的是,并不是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特征的全部組合都是用于解決實用新型的課題所必須的手段。
[0095]另外,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適當變形而實施。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將端子臺4與馬達裝置I相對于車體分開進行固定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端子臺4例如也可以固定在馬達2的馬達殼體20上。
[0096]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馬達裝置I被用作車輛行駛用的驅(qū)動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對馬達裝置I的用途不特別限制。
[0097]另外再者,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馬達2是三相交流馬達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此,能夠在各種形式的馬達中應(yīng)用本實用新型。另外,對將馬達線圈3卷繞到馬達的定子的齒部上的卷繞方法也不特別限制,可以采用分布卷繞和集中卷繞等各種卷繞方法。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馬達用連接部件,其對馬達線圈和端子臺之間進行連接,其特征在于,具備: 與所述端子臺連接的端子部; 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的線圈連接部;以及 在所述端子部與所述線圈連接部之間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由對截面呈圓形的單線進行塑性變形而成,并被彎曲成適宜與所述線圈連接部連接的所述馬達線圈的端部和所述端子臺之間的連接的預(yù)定形狀。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連接部通過所述單線的塑性變形與所述延伸部一體地形成,所述線圈連接部中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的連接面形成為平坦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連接部在其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多個部位具有連接所述馬達線圈的接點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連接部通過熔敷與所述馬達線圈連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被由樹脂構(gòu)成的絕緣部件包覆。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部、所述線圈連接部以及所述延伸部不被絕緣部件包覆。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線的直徑為1.5mm以上,8.0mm以下。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單線的直徑為2.0mm以上,6.0mm以下。
9.一種馬達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權(quán)利要求1至權(quán)利要求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馬達用連接部件;以及 所述馬達線圈連接于所述線圈連接部的馬達。
【文檔編號】H02K3/50GK203747537SQ201420101092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江上健一, 冨田和彥, 渡邊和之 申請人:日立金屬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