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轉子制造領域,特別是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
技術背景:目前,廠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將轉子鐵芯繞完線之后,再塞槽鍥,最后浸漆。這樣做出來的成品鐵芯兩端的漆包線是裸露在外面的,在后續(xù)的轉運和裝配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漆包線被磕碰,造成的后果輕者破壞漆包線的絕緣層,從而影響到電機的壽命和外觀;重者漆包線整根被磕斷,導致整只電機的報廢,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產(chǎn)品流向市場之后,客戶在使用時很多時候客觀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有很多的灰塵和細小的砂石之類的,而這些灰塵和砂石之類的東西被產(chǎn)品自身的吸排風系統(tǒng)帶到電機上之后,同樣會損傷到裸露在外面的漆包線,大大增加了安全隱患,也大幅降低了產(chǎn)品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轉子的鐵芯槽里面和兩頭的漆包線處均勻的網(wǎng)上各種保護線的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既解決了漆包線被磕碰、磕斷和損傷的問題,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電機的美觀度。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包括工件托臺機構、夾緊機構、分度機構、進線機構、走線機構、剪線機構和綁線機構,所述分度機構包括分度箱體、分度電機、傳動裝置及分度主軸,所述分度主軸前端設置有夾頭;所述綁線機構包括綁線氣缸、綁線推板、綁線活動套、鉤線頭及綁線桿,所述綁線推板通過綁線活動套套裝在分度主軸上,所述綁線推板由綁線氣缸驅動,所述鉤線頭設置在綁線活動套的前端,所述鉤線頭前端設置有一凹口,所述綁線桿套裝在鉤線頭內,所述綁線桿后端壓裝有一彈簧,在該彈簧的作用下,所述綁線桿前端封住鉤線頭的前端凹口,所述綁線桿外側設置有一推桿。還包括一夾線機構,所述夾線機構包括夾線氣缸、夾線推板、夾線推桿及夾線頭,所述夾線推板一端與夾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夾線推桿連接,所述夾線頭固定在夾線推桿上。所述綁線氣缸為一雙行程氣缸,所述綁線機構還包括一綁線導向桿,所述綁線推板一端與綁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綁線導向桿滑動配合。所述走線機構包括走線氣缸、走線底座、滑軌、滑塊軸承、走線支撐板、走線調節(jié)座、提線氣缸、壓線氣缸、提線座、導柱、連接桿、提線固定板、提線頭及第一過線輪組,所述滑軌設置在走線底座上,所述滑塊軸承與滑軌配合連接并由走線氣缸驅動,所述走線支撐板與滑塊軸承固定為一體,所述走線調節(jié)座安裝在走線支撐板上并可相對其移動,所述提線氣缸位于與壓線氣缸上端,二者上下疊置構成一雙行程氣缸,所述提線座活動套裝在導柱上,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提線座固接,另一端與壓線氣缸的活塞桿固接,所述提線固定板固定在提線座一側,所述提線頭設置在提線固定板一端。[0009]所述第一過線輪組包括設置在走線調節(jié)座上端一側的過線輪固定桿以及分設在過線輪固定桿兩端的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所述其中一過線輪位于所述提線頭的正上方;所述走線氣缸上設有走線進感應器和走線退感應器。所述剪線機構包括剪線頭、剪線套筒、剪線氣缸、剪線轉軸、剪線支撐板、剪線活動板、拉線轉軸、拉線連接頭、拉線板和拉線氣缸,所述剪線頭套裝于剪線套筒內并與剪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剪線套筒固設在剪線氣缸前端,所述剪線活動板借助剪線轉軸可轉動設置在剪線支撐板上,所述剪線活動板一端與剪線氣缸連為一體,另一端借助拉線轉軸與拉線連接頭可轉動連接,所述拉線連接頭與拉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拉線氣缸安裝在拉線板上,所述拉線板固設在剪線支撐板的上端。所述工件托臺機構包括定位座、托臺和托臺氣缸,所述定位座固設在托臺上端,所述托臺下端與托臺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定位座上放置轉子鐵芯,所述轉子鐵芯的換向器下方底板上設置有工件感應器。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底板、夾緊座、夾緊氣缸、夾緊主軸,所述夾緊座固設在夾緊底板上端,所述夾緊氣缸安裝在夾緊座一端,所述夾緊主軸活動設置在夾緊座的另一端并由夾緊氣缸驅動,所述夾緊氣缸上設有夾緊感應器。所述進線機構包括進線板以及安裝在進線板背面的進線阻尼器和安裝在進線板正面的第二過線輪組。所述分度主軸上設有零位感應器;所述分度電機設置在分度箱體外部一側,所述傳動裝置為一同步帶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分度電機輸出軸的主動輪、固定在分度主軸后端的從動輪以及與主動輪和從動輪傳動連接的同步帶。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是在轉子浸漆之前,先在轉子的鐵芯槽里面和兩頭的漆包線處均勻的網(wǎng)上各種保護線,既解決了漆包線被磕碰、磕斷和損傷的問題,使電機壽命和安全性得以顯著提升,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電機的美觀度。此外,該轉子網(wǎng)線機結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相比于手工作業(yè)而言,不僅大幅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和產(chǎn)品合格率,而且也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和生產(chǎn)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的整裝示意圖。圖2為分度機構、綁線機構和夾線機構三部分的正視示意圖。圖3為圖2的側視示意圖。圖4為綁線機構中鉤線頭及綁線桿的分解示意圖。圖5為走線機構的正視示意圖。圖6為圖5的左視示意圖,圖中還示意了工件托臺機構的側面結構。圖7為剪線機構的正視示意圖。圖8為工件托臺機構和夾緊機構的正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包括工件托臺機構1、夾緊機構2、分度機構3、進線機構4、走線機構5、剪線機構6、綁線機構7和夾線機構
8。分度機構3包括分度箱體31、分度電機32、傳動裝置33及分度主軸34,分度主軸34前端設置有夾頭35,分度主軸34上設有零位感應器;分度電機32設置在分度箱體31外部一偵牝傳動裝置33為一同步帶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分度電機32輸出軸的主動輪331、固定在分度主軸34后端的從動輪332以及與主動輪331和從動輪332傳動連接的同步帶333。綁線機構7包括綁線氣缸71、綁線推板72、綁線活動套73、綁線導向桿74、鉤線頭76及綁線桿77。綁線氣缸71為一雙行程氣缸,綁線推板72通過綁線活動套73套裝在分度主軸34上,綁線推板72 —端與綁線氣缸71的活塞桿711連接,另一端與綁線導向桿74滑動配合,鉤線頭76設置在綁線活動套73的前端,鉤線頭76前端設置有一凹口 761,綁線桿77套裝在鉤線頭76內,綁線桿77后端壓裝有一彈簧78,在該彈簧78的作用下,綁線桿77前端封住鉤線頭76的前端凹口 761,綁線桿77外側設置有一推桿771。夾線機構8包括夾線氣缸81、夾線推板82、夾線推桿83及夾線頭84,夾線推板82 —端與夾線氣缸81的活塞桿811連接,另一端與夾線推桿83連接,夾線頭84固定在夾線推桿83上。參照圖1、圖5和圖6,走線機構5包括走線氣缸5A、走線底座5B、滑軌5C、滑塊軸承走線支撐板5E、走線調節(jié)座5F、提線氣缸5G、壓線氣缸5H、提線座51、導柱5J、連接桿5K、提線固定板5M、提線頭5N及第一過線輪組5L?;?C設置在走線底座5B上,滑塊軸承與滑軌5C配合連接并由走線氣缸5A驅動,走線支撐板5E與滑塊軸承固定為一體,走線調節(jié)座5F安裝在走線支撐板5E上并可相對其移動,提線氣缸5G位于與壓線氣缸5H上端,二者上下疊置構成一雙行程氣缸,提線座51活動套裝在導柱5J上,連接桿5K —端與提線座51固接,另一端與壓線氣缸5H的活塞桿固接,提線固定板5M固定在提線座51 —側,提線頭5N設置在提線固定板5M —端。第一過線輪組5L包括設置在走線調節(jié)座5F上端一側的過線輪固定桿5L1以及分設在過線輪固定桿5L1兩端的第一過線輪5L2和第二過線輪5L3,其中第二過線輪5L3位于提線頭5N的正上方。走線氣缸5A上設有走線進感應器和走線退感應器。參照圖1和圖7,剪線機構6包括剪線頭60、剪線套筒61、剪線氣缸62、剪線轉軸63、剪線支撐板64、剪線活動板65、拉線轉軸66、拉線連接頭67、拉線板68和拉線氣缸69。剪線頭60套裝于剪線套筒61內并與剪線氣缸62的活塞桿連接,剪線套筒61固設在剪線氣缸62前端,剪線活動板65借助剪線轉軸63可轉動設置在剪線支撐板64上,剪線活動板65 一端與剪線氣缸62連為一體,另一端借助拉線轉軸66與拉線連接頭67可轉動連接,拉線連接頭67與拉線氣缸69的活塞桿691連接,拉線氣缸69安裝在拉線板68上,拉線板68固設在剪線支撐板64的上端。參照圖1、圖6和圖8,工件托臺機構I包括定位座11、托臺12和托臺氣缸13,定位座11固設在托臺12上端,托臺12下端與托臺氣缸13的活塞桿131連接,定位座11上放置轉子鐵芯9,轉子鐵芯9的換向器91下方底板上設置有工件感應器。夾緊機構2包括夾緊底板21、夾緊座22、夾緊氣缸23、夾緊主軸24,夾緊座22固設在夾緊底板21上端,夾緊氣缸23安裝在夾緊座22 —端,夾緊主軸24活動設置在夾緊座22的另一端并由夾緊氣缸23驅動,夾緊氣缸23上設有夾緊感應器。參照圖1,進線機構4包括進線板41以及安裝在進線板41背面的進線阻尼器42和安裝在進線板41正面的第二過線輪組43。[0031]本實用新型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的工作過程如下:第一次工作時先將保護線通過進線板41上的第二過線輪組43和走線調節(jié)座5F上的第一過線輪組5L穿過提線頭5N,然后伸出剪線頭60,將線掛在剪線頭60上,退回剪線頭60,保護線被剪線頭60和剪線套筒61夾住,同時多余的線頭被剪斷。首先將轉子鐵芯9放到定位座11上,按一下啟動按鈕,夾緊氣缸23帶動夾緊主軸24動作,將轉子頂?shù)綂A頭35上和分度主軸34—起將轉子頂緊。夾緊感應器上的燈亮后,托臺氣缸13通過托臺12帶動定位座11向下。提線氣缸5G下,拉線氣缸69上從而帶動剪線套筒61和剪線頭60下,走線氣缸5A動作,通過滑塊軸承5C、走線調節(jié)座5F等帶動提線頭5N運動,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進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帶動提線頭5N向下運動一小段距離,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正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提線頭5N剛好對牢要卡線的鐵芯槽位置。壓線氣缸5H上,使提線頭5N恢復原來的位置,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退,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退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反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提線頭5N剛好對牢要卡線的下一個鐵芯槽位置,分度電機32反轉的同時,剪線氣缸62帶動剪線頭60進,使原先和剪線套筒61 —起夾住的保護線頭脫落出來,分度電機32反轉結束后,剪線頭60退。壓線氣缸5H上,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進,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進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正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提線頭5N剛好對牢要卡線的下一個鐵芯槽位置。壓線氣缸5H上,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退,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退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反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提線頭5N剛好對牢要卡線的下一個鐵芯槽位置。壓線氣缸5H上,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進,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進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正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提線頭5N剛好對牢要卡線的下一個鐵芯槽位置。如此重復這幾個步驟,直到最后一個鐵芯槽,壓線氣缸5H上,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退,使提線頭5N從鐵芯槽里面穿過去,同時也將保護線卡到鐵芯槽里面,走線退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壓線氣缸5H下,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反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壓線氣缸5H上,提線氣缸5G上,帶動提線頭5N回到最高點。拉線氣缸69下,從而帶動剪線頭60和剪線套筒61上。綁線氣缸71動作,帶動綁線推板72、綁線活動套73、鉤線頭76、綁線桿77向轉子鐵芯方向運動,使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剛好位于轉子換向器35和鐵芯之間。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反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保護線剛好有一圈掛在綁線桿77的上面,綁線氣缸71退,使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退回一小段距離。然后分度電機32再次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和鐵芯反轉一個事先設置好的角度,使綁線桿77上的推桿771剛好位于夾線頭84的后方,綁線氣缸71再次動作,使鉤線頭76向前,因綁線桿77上的推桿771被夾線頭84擋住,故綁線桿77維持原位置不變,從而使綁線桿77的頭部和鉤線頭76的前端凹口761之間露出一條大約幾毫米寬的縫隙。走線氣缸5A動作,帶動提線頭5N向轉子鐵芯方向運動,從而使保護線剛好落在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的那條縫隙里,走線進感應器上的燈亮后,綁線氣缸71帶動鉤線頭76退,從而使保護線剛好被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夾住。走線氣缸5A帶動提線頭5N退,走線退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剪線氣缸62帶動剪線頭60進,使保護線剛好位于剪線頭60的那個鉤上,剪線氣缸62帶動剪線頭60退,保護線靠近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的那端被剪斷,而靠近提線頭5N的那端剛好被剪線頭60和剪線套筒61所夾住。綁線氣缸71帶動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同時后退,原先在綁線桿77上面的那圈保護線往轉子換向器35和鐵芯之間的低點落下去,從而使被它們夾住的保護線的線頭穿過原來繞圈保護線的下面。夾線氣缸81動作,通過夾線推板82和夾線推桿83帶動夾線頭84向后,從而帶動推桿771、綁線桿77向后退,使被綁線桿77和鉤線頭76夾住的線頭松出來。夾緊氣缸23動作帶動夾緊主軸24向后退,轉子鐵芯在夾頭35與分度主軸34之間彈簧的作用下也向后退,從而使轉子松開,托臺氣缸13動作通過托臺12帶動定位座11向上。用手拿出轉子,工件感應器上的燈滅后,分度電機32轉動帶動分度主軸34反轉,零位感應器上的燈亮后,分度電機32停止轉動,在分度電機32轉動的同時夾線氣缸81動作,通過夾線推板82和夾線推桿83帶動夾線頭84回位,一只轉子的網(wǎng)線過程結束。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包括工件托臺機構、夾緊機構、分度機構、進線機構、走線機構、剪線機構和綁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機構包括分度箱體、分度電機、傳動裝置及分度主軸,所述分度主軸前端設置有夾頭;所述綁線機構包括綁線氣缸、綁線推板、綁線活動套、鉤線頭及綁線桿,所述綁線推板通過綁線活動套套裝在分度主軸上,所述綁線推板由綁線氣缸驅動,所述鉤線頭設置在綁線活動套的前端,所述鉤線頭前端設置有一凹口,所述綁線桿套裝在鉤線頭內,所述綁線桿后端壓裝有一彈簧,在該彈簧的作用下,所述綁線桿前端封住鉤線頭的前端凹口,所述綁線桿外側設置有一推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夾線機構,所述夾線機構包括夾線氣缸、夾線推板、夾線推桿及夾線頭,所述夾線推板一端與夾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夾線推桿連接,所述夾線頭固定在夾線推桿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綁線氣缸為一雙行程氣缸,所述綁線機構還包括一綁線導向桿,所述綁線推板一端與綁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綁線導向桿滑動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機構包括走線氣缸、走線底座、滑軌、滑塊軸承、走線支撐板、走線調節(jié)座、提線氣缸、壓線氣缸、提線座、導柱、連接桿、提線固定板、提線頭及第一過線輪組,所述滑軌設置在走線底座上,所述滑塊軸承與滑軌配合連接并由走線氣缸驅動,所述走線支撐板與滑塊軸承固定為一體,所述走線調節(jié)座安裝在走線支撐板上并可相對其移動,所述提線氣缸位于壓線氣缸上端,二者上下疊置構成一雙行程氣缸,所述提線座活動套裝在導柱上,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提線座固接,另一端與壓線氣缸的活塞桿固接,所述提線固定板固定在提線座一側,所述提線頭設置在提線固定板一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線輪組包括設置在走線調節(jié)座上端一側的過線輪固定桿以及分設在過線輪固定桿兩端的第一過線輪和第二過線輪,所述其中一過線輪位于所述提線頭的正上方;所述走線氣缸上設有走線進感應器和走 線退感應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線機構包括剪線頭、剪線套筒、剪線氣缸、剪線轉軸、剪線支撐板、剪線活動板、拉線轉軸、拉線連接頭、拉線板和拉線氣缸,所述剪線頭套裝于剪線套筒內并與剪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剪線套筒固設在剪線氣缸前端,所述剪線活動板借助剪線轉軸可轉動設置在剪線支撐板上,所述剪線活動板一端與剪線氣缸連為一體,另一端借助拉線轉軸與拉線連接頭可轉動連接,所述拉線連接頭與拉線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拉線氣缸安裝在拉線板上,所述拉線板固設在剪線支撐板的上端。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托臺機構包括定位座、托臺和托臺氣缸,所述定位座固設在托臺上端,所述托臺下端與托臺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定位座上放置轉子鐵芯,所述轉子鐵芯的換向器下方底板上設置有工件感應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底板、夾緊座、夾緊氣缸、夾緊主軸,所述夾緊座固設在夾緊底板上端,所述夾緊氣缸安裝在夾緊座一端,所述夾緊主軸活動設置在夾緊座的另一端并由夾緊氣缸驅動,所述夾緊氣缸上設有夾緊感應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線機構包括進線板以及安裝在進線板背面的進線阻 尼器和安裝在進線板正面的第二過線輪組。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度主軸上設有零位感應器;所述分度電機設置在分度箱體外部一側,所述傳動裝置為一同步帶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分度電機輸出軸的主動輪、固定在分度主軸后端的從動輪以及與主動輪和從動輪傳動連接的同步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包括工件托臺機構、夾緊機構、分度機構、進線機構、走線機構、剪線機構、綁線機構和夾線機構,所述分度機構包括分度箱體、分度電機、傳動裝置及分度主軸,所述分度主軸前端設置有夾頭,所述綁線機構包括綁線氣缸、綁線推板、綁線活動套、綁線導向桿、鉤線頭及綁線桿,所述夾線機構包括夾線氣缸、夾線推板、夾線推桿及夾線頭。該全自動轉子網(wǎng)線機是在轉子浸漆之前,先在轉子的鐵芯槽里面和兩頭的漆包線處均勻的網(wǎng)上各種保護線,既解決了漆包線被磕碰、磕斷和損傷的問題,使電機壽命和安全性得以顯著提升,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電機的美觀度,而且其結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H02K15/00GK202978618SQ2012207569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胡森林 申請人:胡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