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與傳輸線串聯以隔離傳輸線上高壓突波的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參閱圖I及圖2,是一種現有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900,其用以設置于傳輸線(圖未示)上以防止室外的高壓突波通過傳輸線傳遞至室內的電子、電器產品而造成電子、電器產品的損壞。高壓突波保護裝置900包含一個外端部殼體91、一個內端部殼體92、一個傳輸件93、一根導線94、一個管體95、多個電容961、962,及多個電感971、972。外端部殼體91及內端部殼體92分別為外接地及內接地。傳輸件93用以接收外部信號。導線94用于傳遞傳輸件93接收的外部信號。管體95供導線94穿伸通過并電連接外端部殼體91且鄰近 于電感971、972。電容961、962的兩端分別導通于外端部殼體91及內端部殼體92?,F有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電容961、962通過錐形金屬彈片991、992、993、994、傳導件981、982及管體95導通于外端部殼體91及內端部殼體92。其中,電容961的兩端分別通過錐形金屬彈片991、992導通于外端部殼體91 ;電容962的一端通過錐形金屬彈片993、傳導件981及管體95導通于外端部殼體91,另一端通過錐形金屬彈片994、傳導件982導通于內端部殼體92。如同一般的電子裝置朝向效能提升、體積小型化的方向發(fā)展,本實用新型要探討的主題即在于如何發(fā)展出一種尺寸較小且突波隔離效果更佳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型化且突波隔離效果較佳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串接于一條第一傳輸線及一條第二傳輸線間并用以隔離該第一傳輸線上的高壓突波;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包含—個殼體單兀,界定一個內部空間并包括一個輸入端金屬殼體及一個輸出端金屬殼體;一個傳輸單元,設置于該內部空間內且包括一條電連接于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二傳輸線間的第三傳輸線;及一個隔離單元,設置于該內部空間內且包括一個金屬管體,電連接于該輸入端金屬殼體且供該第三傳輸線穿伸通過并能與該第三傳輸線耦合而產生互感,—個電感器,用以與該金屬管體稱合而產生互感,一個環(huán)形電容器,套設于該金屬管體且具有一個第一端面及一個第二端面,該第二端面電連接于該輸出端金屬殼體,及—個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套設于該金屬管體并接觸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使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通過該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電連接于該金屬管體。[0012]較佳地,該隔離單元還包括一個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接觸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二端面及該輸出端金屬殼體,使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二端面通過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電連接于該輸出端金屬殼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環(huán)形電容器分別通過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及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及輸出端金屬殼體,能有效縮小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尺寸,并進而能在較小的尺寸下設置更佳數目的電感器及環(huán)形電容器,使高壓突波保護裝置隔離高壓突波的效果提升。
圖I是現有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現有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殼體單元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傳輸單元的立體分解圖;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隔離單元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及圖8是該較佳實施例局部隔離單元的立體分解圖,顯示隔離單元的一個電感器、一個環(huán)形電容器、一個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及一個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的細部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下述具體實施方式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從下述實施方式所體現的精神來理解本發(fā)明,各技術術語可以基于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來作最寬泛的理解。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構件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參閱圖3及圖7,圖中示出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高壓突波保護裝置串接于一條第一傳輸線81及一條第二傳輸線82間并用以隔離第一傳輸線81上的高壓突波。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包含一個殼體單元100(參閱圖4)、一個傳輸單元200(參閱圖5)及一個隔離單元300 (參閱圖6)。參閱圖3、圖4及圖7,殼體單元100界定一個內部空間101并包括一個輸入端金屬殼體11、一個輸出端金屬殼體12、一個第一接合件13,及一個第二接合件14。輸入端金屬殼體11及輸出端金屬殼體12分別為外接地及內接地。輸入端金屬殼體11形成有螺紋,供第一傳輸線81螺設。輸出端金屬殼體12包括一個管體部121及一個連接于管體部121的端部122,端部122形成有螺紋,供第二傳輸線82螺設。第一接合件13設置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并用以使輸入端金屬殼體11接合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的管體部121,此外,第一接合件13是以絕緣材質制成,用以隔離輸入端金屬殼體11及輸出端金屬殼體12。第二接合件套設于第一接合件13與管體部121的接合處以進一步限制第一接合件13相對于管體部121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3是以埋入射出成形的方式設置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參閱圖3、圖5及圖7,傳輸單兀200設置于內部空間101內并用于將第一傳輸線81上的信號傳送至第二傳輸線82。傳輸單元200包括一條第三傳輸線201、一個基板21、一個耦合電容器22、一個第一定位件23、一個第二定位件24、一個第三定位件25、一個第四定位件26、一個第五定位件27、一個第一傳輸件28,及一個第二傳輸件29。第一定位件23、第二定位件24、第三定位件25、第四定位件26及第五定位件27是由絕緣材質制成,第一傳輸件28及第二傳輸件29是由可導電的金屬材質制成。第五定位件27呈管狀并設置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內。第四定位件26設置于第五定位件27內并用以導引第一傳輸線81的芯線811。第一傳輸件28 —端設置于第四傳輸件并用于接觸第一傳輸線81的芯線811以接收第一傳輸線81上的信號。第三傳輸線201電連接于該第一傳輸線81與該第二傳輸線82間,其一端設置于第一傳輸件28,另一端設置于基板21,以將第一傳輸件28接收的信號傳遞至基板21?;?1供稱合電容器22設置于其上。稱合電容器22的一端電連接于第三傳輸線201。第二傳輸件29 —端連接于基板21并電連接于耦合電容器22的另一端,且用以接觸第二傳輸線82的芯線821。借此,基板21接收的信號可通過耦合電容器22及第二傳輸件29傳送至第二傳輸線82的芯線821。第一定位件23連接于基板21且具有一個座本體 231,及二個凸設于座本體231的扣合件232。這些扣合件232用以扣合于基板21,使第一定位件23與該基板21連接。第一定位件23的作用后面再行補述。第二定位件24形成有一個定位槽241,及一個連通定位槽241的導引槽242。定位槽241供基板21的一側端部122插置定位,導引槽242供第二傳導件穿伸通過。第三定位件25連接于第二定位件24并容置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的端部122,其用以導引第二傳輸線82的芯線821與第二傳輸件29接觸,使信號可通過第二傳輸件29傳送至第二傳輸線82。參閱圖3、圖6及圖7,隔離單元300設置于內部空間101內且包括一個金屬管體3、二個電感器44、環(huán)形電容器51、52、53、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62、63、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65、一個環(huán)形墊圈71、一個隔離件72,及一個承載件73。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數量為二個,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的數量為二個,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的數量為二個。金屬管體3—端設置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以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金屬管體3供第三傳輸線201穿伸通過。金屬管體3另一端連接于第一定位件23,以避免與基板21產生相對活動。金屬管體3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銅管鍍鎳制成。金屬管體3能與第三傳輸線201耦合而產生互感。參閱圖7及圖8,電感器4設置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的管體部121內,并可供金屬管體3穿伸通過。電感器4用以與金屬管體3耦合而產生互感,借以增加隔離單元300的電感量。各電感器4具有一個芯體41,及一個包覆芯體41的載體42。芯體41可以是例如鐵粉芯,但不以此為限。載體42界定一個第一容置空間401,及一個連通于第一容置空間401的第二容置空間402。于本實施例中,各載體42具有一個包覆芯體41的本體部43、一個由本體部43的一個外端面431向外延伸的第一圍繞壁44,及一個由第一圍繞壁44的一個外端面441向外延伸的第二圍繞壁45。本體部43的外端面431及第一圍繞壁44的一個內周面442共同界定第一容置空間401。第一圍繞壁44的外端面441及第二圍繞壁45的一個內周面452共同界定第二容置空間402。各環(huán)形電容器51套設于金屬管體3且位于其中一個對應的電感器4的第二容置空間402內并抵接第一圍繞壁44的外端面441。各環(huán)形電容器51具有一個第一端面511及一個第二端面512。各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套設于金屬管體3并位于其中一個對應的電感器4的第一容置空間401內。各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接觸其中一個對應的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一端面511,使各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一端面511通過對應的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電連接于金屬管體3,進而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呈C形,并形成一個供金屬管體3穿設的第一中心穿孔601,及一個使第一中心穿孔601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第一狹縫602。第一中心穿孔601的直徑略小于金屬管體3的外徑,以確保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的內周緣與金屬管體3的外壁面接觸。此外,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包括一個界定出第一中心穿孔601與第一狹縫602的第一金屬環(huán)片611、二個由第一金屬環(huán)片611朝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511方向彎折延伸并與第一端面511抵接的第一接觸彈片612,及二個由第一金屬環(huán)片611朝遠離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方向彎折延伸的第三接觸彈片613。第一接觸彈片612用以確保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與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一端面511接觸。第三接觸彈片613則用以確保當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以反向套設于金屬管體3時,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仍能通過第三接觸彈片 613接觸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一端面511而與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一端面511電連接。在另一實施態(tài)樣中,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只具有一個第一接觸彈片612。各第二環(huán)形金屬64件抵接于其中一個對應的電感器4的第二圍繞壁45的個一外端面451。并接觸其中一個對應的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及輸出端金屬殼體12,使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通過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電連接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呈C形,并形成一個供金屬管體3穿伸通過的第二中心穿孔603,及一個使第二中心穿孔603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第二狹縫604。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的外徑略大于管體部121的內徑,以確保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的外周緣與管體部121的內壁面接觸。此外,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包括一個界定出第二中心穿孔603與第二狹縫604的第二金屬環(huán)片641、二個由第二金屬環(huán)片641朝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方向彎折延伸并與第二端面512抵接的第二接觸彈片642,及二個由第二金屬環(huán)片641朝遠離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方向彎折延伸的第四接觸彈片643。第二接觸彈片642用以確保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與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接觸。第四接觸彈片643則用以確保當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以反向設置于管體部121時,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仍能通過第四接觸彈片643接觸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而與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第二端面512電連接。在另一實施態(tài)樣中,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只具有一個第二接觸彈片642。環(huán)形電容器52鄰近其中一個環(huán)形電容器51及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環(huán)形電容器52通過與其鄰近的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電連接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并通過第一個環(huán)形金屬件62電連接于金屬管體3,進而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隔離件72套設于金屬管體3并位于環(huán)形電容器52及與其鄰近的環(huán)形電容器51間,隔離件72用于將環(huán)形電容器51與環(huán)形電容器52隔離。環(huán)形電容器53鄰近其中一個電感器4,其通過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5電連接于輸出端金屬殼體12,并通過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3電連接于金屬管體3,進而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環(huán)形電容器53及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3容置于承載件73內,承載件73抵接第一定位件23的座本體231,其結構與電感器4的載體42相近,只是未包覆芯體41。[0036]環(huán)形電容器52、53與環(huán)形電容器51的結構相同,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2、63與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的結構相同,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5與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的結構相同,因此不再贅述環(huán)形電容器52、53、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2、63及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5的細部結構。環(huán)形電容器52、53是用以增加隔離單元300的電容值。值得一提的是,與現有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見圖I及圖2)相比,本實施例減少了多個傳導件,且增加兩個電容器,所以能有效減少高壓突波保護的尺寸,且提升隔離單元300的隔離效果。另外,環(huán)形墊圈71設置于環(huán)形電容器52的一個端面上,其用以防止高壓電弧的產生。補充說明的是,在另一實施態(tài)樣中,電感器4、環(huán)形電容51、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及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的數量只為一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環(huán)形電容器51、52、53分別通過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61、62、63及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64、65、66電連接于輸入端金屬殼體11及輸出端金屬殼體12,能有效縮小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尺寸,并進而能在較小的尺寸下設置更佳數量的電感器及環(huán)形電容器,使高壓突波保護裝置隔離高壓突波的效果提升,所以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fā)明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高壓突波保護裝置,串接于一條第一傳輸線及一條第二傳輸線間并用以隔離該第一傳輸線上的高壓突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包含 一個殼體單兀,界定一個內部空間并包括一個輸入端金屬殼體及一個輸出端金屬殼體; 一個傳輸單元,設置于該內部空間內且包括一條電連接于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二傳輸線間的第三傳輸線;及 一個隔離單元,設置于該內部空間內且包括 一個金屬管體,電連接于該輸入端金屬殼體且供該第三傳輸線穿伸通過并能與該第三傳輸線耦合而產生互感, 一個電感器,用以與該金屬管體耦合而產生互感, 一個環(huán)形電容器,套設于該金屬管體且具有一個第一端面及一個第二端面,該第二端面電連接于該輸出端金屬殼體,及 一個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套設于該金屬管體并接觸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使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通過該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電連接于該金屬管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隔離單元還包括一個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接觸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二端面及該輸出端金屬殼體,使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二端面通過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電連接于該輸出端金屬殼體。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形成一個供該金屬管體穿設的第一中心穿孔,及一個使該第一中心穿孔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第一狹縫,該第一中心穿孔的直徑略小于該金屬管體的外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包括一個界定出該第一中心穿孔與該第一狹縫的第一金屬環(huán)片,及一個由該第一金屬環(huán)片朝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方向彎折延伸并與該第一端面抵接的第一接觸彈片。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輸出端金屬殼體具有一個用以容置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的管體部,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形成一個供該金屬管體穿伸通過的第二中心穿孔,及一個使該第二中心穿孔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第二狹縫,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的外徑略大于該管體部的內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環(huán)形金屬件包括一個界定出該第二中心穿孔與該第二狹縫的第二金屬環(huán)片,及一個由該第二金屬環(huán)片朝該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二端面方向彎折延伸并與該第二端面抵接的第二接觸彈片。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感器具有一個芯體,及一個包覆該芯體的載體,該載體界定一個用以供該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容置的第一容置空間,及一個連通于該第一容置空間并用以供該環(huán)形電容器容置的第二容置空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載體具有一個包覆該芯體的本體部、一個由該本體部的一外端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圍繞壁,及一個由該第一圍繞壁的一外端面向外延伸的第二圍繞壁,該本體部的外端面及該第一圍繞壁的一個內周面共同界定該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圍繞壁的外端面及該第二圍繞壁的一個內周面共同界定該第二容置空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環(huán)型金屬件抵接于該第二圍繞壁的一個外端面。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壓突波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傳輸單元還包括一個連接該金屬管體的第一定位件、一個連接于該第一定位件的基板,及一個設置于該基板的耦合電容器,該第一定位件具有一個座本體,及二個凸設于該座本體的扣合件,所述扣合件用以扣合于該基板,使該第一定位件與該基板連接,該耦合電容器電連接于該第三傳輸線。
專利摘要一種高壓突波保護裝置,串接于一條第一傳輸線及一條第二傳輸線間并用以隔離第一傳輸線上的高壓突波,其包含一個殼體單元、一個傳輸單元及一個隔離單元。殼體單元包括一個輸入端金屬殼體及一個輸出端金屬殼體。隔離單元包括一個金屬管體、一個環(huán)形電容器及一個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金屬管體電連接輸入端金屬殼體。環(huán)形電容器套設于金屬管體且具有一個第一端面及一個第二端面,第二端面電連接輸出端金屬殼體。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套設于金屬管體并接觸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通過第一環(huán)形金屬件使環(huán)形電容器的第一端面電連接于金屬管體能有效縮小高壓突波保護裝置的尺寸。
文檔編號H02J3/01GK202586348SQ2012202169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陳博義 申請人:世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