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旋轉(zhuǎn)電機、特別是汽車交流發(fā)電機的整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涉及一種用于旋轉(zhuǎn)電機、特別是汽車交流發(fā)電機的整流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整體形狀為一個長形板的多個正二極管的支座裝置、一個形狀為板形并成為機器后支承一部分的多個負二極管的支座,一個二極管連接器、以及一個冷卻裝置,冷卻裝置通過產(chǎn)生一種冷卻流體、如空氣的沿機器的軸向穿過整流裝置的強迫流動來進行冷卻;正、負二極管的支座以及連接器在機器的軸向上疊置,并且正二極管支座的前表面上帶有一些冷卻葉片,以形成一個散熱器,這些冷卻葉片沿機器的徑向延伸在軸向流動中。支座與和與地線連接的后支承一樣是金屬的。后支承是開孔的,并且與一個也是開孔的前支承一起形成一個支撐機器定子的外殼。前、后支承中的每一個的中心帶有一個滾珠軸承,用于旋轉(zhuǎn)安裝機器轉(zhuǎn)子的支撐軸。
背景技術(shù):
通過申請人的法國專利2687861已經(jīng)了解到一種可以把機器的定子感應出的交流電轉(zhuǎn)換成直流電,以便給汽車的不同耗電部分供電的整流裝置。圖1、2示出這種整流裝置。圖1用16表示負二極管22的兩個支座板,負二極管22排列成V形。每個負板的形狀為帶有切割面的扇形,扇形的內(nèi)周20從開口14的外周收縮,開口14在機器的后支承10中,用于使一個安裝在機器內(nèi)開口14附近的風扇產(chǎn)生的軸向冷卻空氣流通過。正如人們知道的,該風扇與機器的轉(zhuǎn)子連在一起。負二極管22與它們的支座板的上壁機械接觸和電接觸。另外,圖1、2用18表示兩個正二極管34的支座,每個支座由一個鋁制擠壓型材構(gòu)成,并且大體面對開口14。這些完成散熱器的功能的型材與后支承10沒有任何機械接觸或電接觸,并且它們的冷卻只通過對流來保證,即通過穿過開口14并由一個與交流發(fā)電機的轉(zhuǎn)子旋轉(zhuǎn)連接的風扇產(chǎn)生的空氣流來保證。每個散熱器18與一個負板16連接。散熱器18包括一個與相連負板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后壁32。正二極管34安裝在該位于開口外周上的表面32上。散熱器18朝向機器軸X的前表面上設(shè)有一些冷卻葉片40,因此葉片40徑向延伸在冷卻空氣流中,并通過對流被冷卻。人們發(fā)現(xiàn),一個負板16和一個正散熱器18組成的每個整體的兩端通過一個固定螺栓或一個螺釘38、39固定在后側(cè)板10上,并且兩個散熱器由一個連接桿連接。
上面簡要描述的整流裝置的主要缺點是體積大,并且二極管的支座形狀和排列原則不能增加冷卻能力,這就使這種整流裝置不能與功率更大的交流發(fā)電機兼容。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的整流裝置的這個缺點。
為了達到該目的,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特征在于,正二極管的支座裝置由至少一個模制零件構(gòu)成,該零件朝向上述軸的表面帶有大量薄的葉片,以增加熱交換面積。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所述裝置包括一個正二極管的支座裝置,該支座裝置包括兩個板形的二極管支座部分,這兩個部分圍繞機器軸、沿周邊方向?qū)R,該裝置的特征在于,支座裝置通過三個固定件固定在后支承上,其中一個固定件在兩個部分的連接區(qū)。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本發(fā)明整流裝置中的正二極管支座的兩個部分中的每一個由一個單獨的支座板構(gòu)成,兩個部分排列成V形,并且每個部分的端部固定在后支承上,該整流裝置的特征在于,兩個板的相鄰固定裝置連在一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兩個支座板的相鄰端部中的每一個包括一個固定凸耳,一個固定件通過的孔眼穿過固定凸耳,并且兩個固定凸耳在裝配狀態(tài)下疊置,使它們的通過孔眼軸向相對。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每個固定凸耳的高度比支座板的高度小,并且高度有利地為支座板的高度的一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正二極管支座的兩個部分由一個V形的單一模制零件構(gòu)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正二極管支座的兩個部分由一個圓弧形的單一模制零件構(gòu)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冷卻葉片的向著機器軸的定向使得它們在兩個支座部分形成的裝置的中間區(qū)域基本徑向延伸。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特征,葉片的徑向長度在正二極管支座的兩部分的長度上是變化的,使它們的前邊緣在兩個部分形成裝置的中間區(qū)域位于一個與機器軸同軸的圓弧上。
通過下面參照附圖進行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示出本發(fā)明及其其它目的、特征、細節(jié)和優(yōu)點,附圖只是作為例子示出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其中-圖1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整流裝置的俯視圖,該裝置安裝在交流發(fā)電機的一個后支承上;-圖2示出圖1裝置的一部分,沒有后支承;-圖3為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正散熱器組裝前的立體圖,兩個散熱器組裝形成一個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正散熱器裝置;-圖4為圖1所示兩個正散熱器組裝后的立體圖;-圖5A為正散熱器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在整流裝置的一個徑向平面中的局部剖視圖;-圖5B為沿圖5A的箭頭VB方向的局部剖視圖;-圖5C為沿圖5A的箭頭VC方向的視圖;-圖6A、6B、6C為本發(fā)明正散熱器的一個實施變型的與圖5A、5B、5C類似的圖;-圖7A、7B、7C是本發(fā)明正散熱器的另一個實施變型的與圖5A、5B、5C類似的圖;-圖8A、8B、8C是本發(fā)明正散熱器的又一個實施變型的與圖7A、7B、7C類似的圖;
-圖9是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正散熱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該散熱裝置由一個單一的模制零件構(gòu)成;-圖10是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正散熱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該散熱裝置由一個單一的模制零件構(gòu)成;-圖11A和11B示出通過裝合把二極管安裝在一個本發(fā)明的模制散熱器中;-圖12A和12B示出通過焊接把二極管安裝在一個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散熱器中;-圖13為一個本發(fā)明整流裝置的正散熱器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4為裝有圖13的正散熱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一個十二個二極管的電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4示出一個本發(fā)明所述正散熱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用參考標號50表示,散熱裝置50通過圖3所示的兩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模制正散熱器51、51’組裝得到。每個整體形狀為直的長形的散熱器51、51’的每一端包括一個固定在機器的后支承上的固定凸耳53、54,固定凸耳上鉆有一個孔眼55,用于使一個固定件,如一個螺釘或一個固定螺桿通過,并插入一個電絕緣套筒(未示出)。位于連接兩個散熱器51、51’連接處的固定凸耳54為柱形,在所示的例子中,其高度相當于散熱器主體高度的一半。位于散熱器相反端的固定凸耳53除了固定件通過的孔眼55外還包括一個接受整流器的輸出接線柱B+的孔眼57。兩個散熱器在此是一樣的。
由于散熱器是模制零件,它們的前表面上有多個向機器的徑向延伸的冷卻葉片60,使冷卻流體能夠在葉片之間流動。正如在圖4中看到的,該圖示出通過兩個散熱器51、51’的組裝得到的整體50,葉片60的徑向長度在散熱器長度上是不同的,使葉片的前邊緣形成的線條在散熱器51、51’連接的區(qū)域接近一個圓弧。圖4還示出,散熱器的組裝通過把它們基本為柱形的固定凸耳54的疊置來進行。由于這些爪從散熱器的后表面62突出,兩個散熱器51、51’的相鄰外葉片之間的間距可以比較小。換句話說,兩個散熱器形成的整體的整個前表面幾乎都覆蓋著薄的冷卻葉片60??梢钥吹?,在機器軸方向看到的每個散熱器主體的上、下表面都包括一些肋條64,每個肋條在一個葉片60的延長線中。
每個散熱器的平面后表面62帶有三個正二極管66,這些二極管通過焊接固定在散熱器上。圖3、4上沒有示出的負二極管與機器軸平行。因此正、負二極管互相垂直地插入。從上面對圖3、4的正散熱器實施例的表述可以看出,由于葉片非常薄的特征,這些散熱器可以包括大量的這種葉片,使散熱器的冷卻非常有效。
由于兩個散熱器的固定凸耳疊置,圖4所示的整體的中間只有一個固定位置,這樣可以取消例如圖1所示的兩個標準正散熱器的連接桿。取消連接桿以及只有一個固定位置得使得在兩個散熱器的連接處節(jié)省有效空間。這樣可以使兩個中心正二極管接近,并且使后支承上的負二極管的間距最大。另一個優(yōu)點是兩個散熱器可以相同。
參照圖5-10描述了正散熱器的其它實施例,它們的共同點是正、負二極管互相平行地插入,并且通過插入或焊接頭對腳或平行方向安裝。負二極管支座在此是金屬的,稱為負散熱器。
圖5A-5C示出散熱器的一個實施例,其特征為一個對稱結(jié)構(gòu)。與圖3、4所示的實施例相比,該實施例的還用51表示的正散熱器的特點在于平面后表面62的一半高度上有一個矮墻65,該矮墻在散熱器的一半高度上從該后表面62垂直突起。矮墻的下表面與用67表示的負散熱器相對,負散熱器67鑲貼固定在機器的后支承68上。負二極管69焊接在散熱器的上表面上。正二極管66和負二極管69頭對腳地插入。連接器用70表示,特點是二極管連接簧片71的簡潔性。這些圖示出每對二極管的正、負二極管同時在徑向和圓周方向錯開。
圖6A-6C示出一個實施變型,其中每個散熱器的后表面62設(shè)有一個垂直突起的矮墻73,但是該矮墻在散熱器的上部。因此散熱器具有一種不對稱結(jié)構(gòu)。正二極管66和負二極管69頭對腳地焊接在矮墻73和負散熱器67的相對表面上。這些二極管處于同一個垂直平面中。在該變型中,二極管互相離得更遠。
圖7A-7C示出散熱器51的一個實施例,它的特點是一個安裝正二極管并且現(xiàn)在帶有參考標號75的矮墻位于散熱器的下邊緣處。正二極管66裝配在矮墻75中,二極管的尾部向上延伸。負二極管69裝配在后支承68中,它們的尾部也向上。如圖7A和7B所示,每對二極管的正、負二極管的位置徑向和圓周方向錯開。連接器70的特點是用76表示的二極管連接的簡潔性。
圖8A-8C示出圖7A-7C所示實施例的一個變型,其特征是負二極管裝配在一個貼在后支承68上的散熱器67上。連接器70具有和圖7A-7C一樣的簡單結(jié)構(gòu)。
圖9、10示出一個實施例的兩個實施形式,根據(jù)該實施例,散熱裝置不是通過兩個散熱器組裝得到,而是由一個單一的模制零件構(gòu)成。
在圖9的實施形式中,散熱裝置的形狀為V形,和圖4的情況一樣有三個固定裝置。位于V形端部的固定凸耳相當于圖3、4的固定凸耳53,因此帶有相同的參考標號?,F(xiàn)在延伸在散熱裝置的整個高度上的在V形尖端的中心固定裝置用54’表示。和圖3、4的實施例中一樣,固定凸耳相對后表面向后錯開,該后表面和前面一樣用62表示。在外固定凸耳53和中心固定凸耳54’之間的V形的每個分支上,有一個從后表面62突起的矮墻80,作為安裝正二極管66的支座,因此正二極管66與負二極管平行延伸。
但是,和前面一樣帶有參考標號60的薄冷卻葉片具有和圖4一樣的位置,但是由于由一個零件構(gòu)成散熱裝置,其優(yōu)點是該裝置在中心區(qū)域完全是規(guī)則的,沒有間斷。
圖10所示散熱裝置實施形式的特點是該裝置的形狀為圓形。在這種情況下,用82表示的散熱器主體的形狀為一個整體形狀為一段圓弧的板,六個正二極管66安裝在它的上面。把散熱裝置固定在機器的后支承上的裝置是一些有孔眼的零件,使上述螺釘或固定螺栓電絕緣地通過。兩個這種零件84構(gòu)成延伸導安裝二極管的表面以上的超厚部分。這些零件84的形狀為柱形,并且位于板82的外周邊上,分別靠近一端和中間,而一個零件85形成一個覆蓋板另一端的超厚部分。零件85用于插入整流裝置的輸出接線柱B+,并且延伸到安裝二極管的表面以上;所述接線柱用于與汽車電池的正接線柱連接。在零件85形成這一端,一個也作為固定零件的突起87與構(gòu)成板82的圓弧段的端面連接。
一些徑向冷卻葉片60從正散熱裝置板82的徑向內(nèi)表面延伸,葉片60在散熱器板82的上、下表面的一部分上向二極管方向延長90。還可以看到在六個正二極管66中的五個二極管前面的每對葉片60之間的板82的徑向內(nèi)邊緣上有一個超厚部分91??梢钥吹剑粋€二極管66位于靠近與板設(shè)有爪87的一端相反的一端附近,并且一個固定件84位于該二極管與后面的二極管之間,而第二個固定件84位于板的中心周邊部分上,在第三個二極管與第四個二極管之間。還可以看到,葉片在板上表面上的部分90一直延伸到第二、第三和第四個二極管處,一直到靠近這些二極管。第六個二極管就安裝在接線柱B+的超厚固定部分85的旁邊。還需要指出的是,散熱器板82的外邊緣是波浪形的,在每個二極管處有一個寬度最大的區(qū)域。
關(guān)于圖11和12,圖11A和11B示出通過裝配把一個用93表示的二極管安裝到可以是一個矮墻或一個板的支座94中。圖11A示出支座設(shè)有一個接受孔95,如圖11B所示,二極管將插入其中,二極管的主體有利地經(jīng)過打磨。
圖12A示出一個在支座96上實現(xiàn)的接受一個二極管的槽96,然后通過焊接將一個二極管93按照圖12B安裝在槽96中。
圖13示出本發(fā)明所述散熱裝置的一個實施形式,該實施例與圖10的散熱器類似,不同之處在于超厚部分91是一個沿散熱器的徑向內(nèi)邊緣延伸的矮墻98,邊緣和矮墻的外形為波浪形,以更好地靠近正二極管的接受孔99。葉片60從矮墻的后邊緣開始延伸。矮墻99以及葉片60一直延伸到兩個相鄰安裝孔99之間的區(qū)域,這樣就增加了電橋的熱效率。
圖14示出一個有十二個二極管的電橋的整體,它的設(shè)計考慮了上面已經(jīng)描述的本發(fā)明的先進特征??梢钥吹?,用50表示的正散熱器固定在三個點103開孔的后支承102上。負二極管直接裝配在后支承上,或者作為變型裝配在從支座出來的小柱體105中。徑向葉片60的位置和形狀使正散熱器被優(yōu)化,葉片60與正二極管的角度分布相適應,圖14中只能看到用107表示的正二極管的尾部??梢钥吹剑瑑蓚€更短的葉片一直延伸到一個正二極管前,并且兩個葉片60深入延伸到位于兩個二極管之間的區(qū)域。因此,每個二極管的前面和兩側(cè)由葉片包圍。還要指出的是,正、負二極管以圖7、8所示的方式連接。
正如剛才對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所作的描述所示出的,本發(fā)明提出的正散熱裝置特別適用于通過模制制造的有十二個二極管的電橋,其優(yōu)點是可以使其具有所需的形式和形狀,并具有許多薄的冷卻葉片,這些葉片有很大的熱交換面積,并保證二極管的最佳冷卻。這樣實現(xiàn)的散熱裝置可以用于有兩個并列線圈和六個輸出的三相交流發(fā)電機和有六個輸出的六相交流發(fā)電機。
由于通過模制制造,正散熱裝置保證借助于安裝最多的葉片通過對流進行冷卻,同時又可以減小體積。另外,由于減少了三到四個固定點并取消了直到目前使用的兩個單獨正散熱器的連接桿,在后支承上的負二極管可以比現(xiàn)在的分開。另外,本發(fā)明使二極管的連接簧片簡化。
圖14中,為了示出連接器70具有的導電軌,連接器70的上部被去掉,所述導電軌埋在連接器的電絕緣材料中,某些地方除外,例如定子相輸出的固定凸耳170和與正二極管的尾部107連接的爪76型的連接簧片處。為了更準確地了解交流發(fā)電機包括的定子的相輸出,例如可以參考2001年4月5日申請的FR0104770。為了提醒起見,要提到的是,后支承與前支承形成一個外殼,交流發(fā)電機的定子體固定在外殼中,外殼通過一個滾珠軸承與一個旋轉(zhuǎn)安裝在前、后支承上的軸連接。
轉(zhuǎn)子軸的后端有一些與轉(zhuǎn)子激發(fā)線圈的端部連接的集流環(huán)。這些集流環(huán)用于與一些安裝在一個電刷支座中的電刷配合,電刷支座在圖14中用180表示。一個風扇安裝在轉(zhuǎn)子的軸上,與后支承相鄰,以便吸入空氣,并產(chǎn)生穿過后支承的相鄰孔眼在葉片之間產(chǎn)生空氣流動,以便把空氣推向定子線圈具有的后部引出線(chignons)??諝獯┻^后支承上用190表示的的側(cè)開口流出。
當然設(shè)有一個用于覆蓋整流裝置的保護罩,并且保護罩固定在后支承上。該空心的保護罩在葉片處,即罩子的底部是開孔的,使后風扇吸入的空氣通過。
需要指出的是,連接器70的截面形狀為環(huán)形,并且在正二極管以上延伸。它的內(nèi)周由葉片60的圓形外周限定。參照圖13看出,正散熱器的外周有一些用于使負二極管的尾部通過的缺口。圖14上也是一樣。因此連接器70的形狀為環(huán)形,并且覆蓋金屬的正散熱器板。作為變型,負二極管直接固定在后支承上。另外,上述罩子在負二極管處有一些開口,以便給負二極管通風。開口設(shè)在罩子的軸向環(huán)形邊緣上。罩子的底部有一些與葉片相對的開口。
要指出的是,圖5A-8A中用一個長方形簡要表示連接器70的電絕緣材料的部分。在圖14中還可以看到,在電刷支座180附近設(shè)有一個電壓調(diào)節(jié)器。
另外,在保護罩柱形裙邊中的負二極管支座處也設(shè)有一些開口,使負二極管支座通過對流和傳導得到冷卻。這對于圖5-10的實施例特別有益;散熱器51由穿過罩子的空氣冷卻。
權(quán)利要求
1.用于旋轉(zhuǎn)電機的整流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整體形狀為一個長形板的多個正二極管的支座、一個為板形并成為機器后支承的一部分的多個負二極管的支座、一個二極管連接器、以及一個冷卻裝置,冷卻裝置通過產(chǎn)生一種冷卻流體、如空氣的沿機器軸向穿過整流裝置的強迫流動進行冷卻,正、負二極管的支座以及連接器在機器的軸向上疊置,形成一個正散熱器的正二極管的支座的朝向機器軸的前表面上帶有一些冷卻葉片,這些冷卻葉片在軸向流動中沿機器的徑向延伸,該整流裝置的特征在于,正散熱器裝置由至少一個模制零件(50,51,51’)形成,該零件的朝向上述軸的表面帶有大量具有很大熱交換面積的薄冷卻葉片。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它包括一個正二極管支座裝置,該支座裝置包括兩個圍繞機器軸在周邊方向?qū)R的長板形的二極管支座部分,其特征在于,支座裝置通過三個固定件(53,54,54’,84,85)固定在后支承(68)上,其中一個固定件在兩個部分(51)連接的區(qū)域(54,54’,84)。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兩個正二極管的支座部分中的每一個由一個單獨的支座板構(gòu)成,兩個支座板排列成V形,并且它們的每個端部固定在后支承上,其特征在于,兩個板的相鄰固定件(54)相同。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支座板(51,51’)中每個板與另一個板相鄰的端部包括一個固定凸耳(54),一個固定件通過的孔眼(55)穿過該固定凸耳,并且兩個固定凸耳(54)在裝配狀態(tài)下疊置,使它們的通過孔眼(55)軸向相對。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固定凸耳(54)的高度小于支座板的高度,并且高度有利地為板的高度的一半。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正二極管的兩個支座部分由一個形狀為V形的單一模制零件(50)構(gòu)成。
7.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正二極管的兩個支座部分由一個形狀為一個圓弧的單一模制零件(50)構(gòu)成。
8.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葉片(60)的向著機器軸的定向的選擇使得它們在兩個支座部分形成的裝置的中間區(qū)域基本徑向延伸。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葉片(60)的徑向長度在正二極管(66)支座部分的長度上是變化的,使它們的前邊緣在兩個部分形成裝置的中間區(qū)域位于一個與機器軸同軸的圓弧上。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葉片(60)基本規(guī)則地分布在正二極管支座裝置(50)的中間區(qū)域。
11.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正二極管(66)安裝在正二極管支座裝置(50,51)與機器軸平行的后表面(62)上。
12.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正二極管(66)的每個支座部分的與機器軸平行的后表面(62)上帶有一個從后表面(62)垂直突起并作為正二極管(66)的安裝支座的矮墻(65,73,75,80)。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矮墻(65)位于正二極管(66)的一個支座部分(51,51’)的后表面(62)的高度中間。
14.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矮墻(73,75)位于正二極管(66)的一個支座部分(51,51’)的后表面(62)的一個軸向端上。
15.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在一個作為后支承(68)的一部分的支座(67)上的正二極管(66)和負二極管(69)頭對腳地安裝,或平行安裝。
1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正二極管支座裝置的形狀為一個帶有冷卻葉片(60)的板,葉片(60)從它們的后部一直延伸到正二極管(66)附近。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卻葉片(60)在兩個相鄰正二極管(66)之間的區(qū)域中延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旋轉(zhuǎn)電機的整流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多個正二極管(66)的支座(50,51,51’)、一個成為機器后支承的一部分的多個負二極管的支座、一個二極管連接器以及一個冷卻裝置,冷卻裝置通過產(chǎn)生一種冷卻流體、如空氣的沿機器軸向穿過整流裝置的強迫流動進行冷卻,正二極管支座朝向機器軸的前表面上帶有一些冷卻葉片(60);正二極管(66)的支座裝置由至少一個模制零件(50,51,51’)形成,零件朝向上述軸的表面帶有一些薄的冷卻葉片(60)。本發(fā)明可用于汽車的交流發(fā)電機。
文檔編號H02K9/04GK1465126SQ0280239
公開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米歇爾·埃施利曼, 塞巴斯蒂安·阿里吉, 皮埃爾·法韋羅爾, 蒂埃里·埃維里, 德克·舒爾特 申請人:瓦萊奧電機設(shè)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