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半導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多周期量子阱結構的HEMT器件。
背景技術:
HEMT(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是一種異質(zhì)結場效應晶體管,能夠工作于超高頻(毫米波)、超高速領域。由于InP材料具有高飽和電子遷移率、高擊穿電場、良好的熱導率,InP基的晶格匹配HEMT,其性能比GaAs基的HEMT更為優(yōu)越,隨著InP單晶的制備取得進展,InP基的HEMT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比于GaAs基的HEMT,InP基的HEMT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工作頻率、輸出功率和低噪聲等特性,使得其在高頻、高速、大功率方面有著重要應用。InP基的HEMT常溫300K下,In0.52Al0.48As的禁帶寬度為1.47eV,In0.53Ga0.47As的禁帶寬度為0.74eV,兩者導帶能級相差0.44eV,具有較大的導帶不連續(xù)性。因而,在InGaAs溝道中可以產(chǎn)生高遷移率、高濃度的二維電子氣,使InP基HEMT器件保持高頻、高速、大功率的性能。
目前,人們已經(jīng)利用InGaAs/InAlAs異質(zhì)結設計出可用于太赫茲波段工作的HEMT有源區(qū)結構,應用于太赫茲的產(chǎn)生、探測等領域。但是,常規(guī)InGaAs/InAlAs的HEMT普遍存在異質(zhì)結界面二維電子氣面密度有限的問題,導致器件電流處理能力有限。而且,由于載流子壽命較長,導致HEMT無法快速關斷。常規(guī)的表面電極也存在內(nèi)部電場彎曲的問題。因此,如何通過合理設計有源區(qū)結構,解決上述不足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課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針對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基于多周期量子阱結構的HEMT器件。
技術方案: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多周期量子阱結構的HEMT器件,包括襯底,襯底上生長緩沖層,緩沖層上生長量子阱有源層。其中,量子阱有源層包括:勢壘層、隔離層、溝道層和缺陷層。量子阱有源層上設置源極、漏極和柵極,柵極位于量子阱有源層的中間,源極和漏極位于量子阱有源層的兩側。
勢壘層、隔離層、缺陷層和緩沖層的材料為InAlAs,溝道層的材料為InGaAs。勢壘層、隔離層、缺陷層和緩沖層的材料為AlGaN,溝道層的材料為GaN。
進一步地,勢壘層、隔離層、溝道層、缺陷層和緩沖層寬度相同,襯底的寬度大于上述各層的寬度,兩側均形成臺面結構。柵極位于量子阱有源層頂部,源極與漏極位于量子阱有源層兩側的臺面結構。
進一步地,量子阱有源層上設置n個順序結構而構成的溝道層,且每個溝道層都是等間距的。
進一步地,量子阱有源層的四層,勢壘層、隔離層、溝道層和缺陷層,可以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也可以自下而上依次排列。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HEMT器件通過引入缺陷層俘獲電子,使器件關斷時可以快速關斷;通過生長多周期量子阱異質(zhì)結,產(chǎn)生多個導電通道層,使其突破臨界厚度的生長和單異質(zhì)結界面二維電子氣濃度有限的限制,增加了器件電流、功率處理能力;通過使用臺面結構,使源極、漏極電極位于多周期異質(zhì)結的兩側,有效解決常規(guī)上表面電極引起的內(nèi)部電場彎曲問題,漏、源電壓可以無差別的加載到多周期異質(zhì)結兩端;該器件的成功研發(fā)將使HEMT器件向更高頻、高速、大功率領域發(fā)展。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HEMT器件的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中HEMT器件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3中HEMT器件的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4中HEMT器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基于多周期量子阱結構的HEMT器件,采用半絕緣InP材料作為襯底9,襯底9上生長晶格匹配的緩沖層8,緩沖層8之上為量子阱有源層。量子阱有源層從上而下依次包括:勢壘層1、隔離層2、溝道層3和缺陷層4。量子阱有源層上設置源極5、漏極6和柵極7,源極5和漏極6為歐姆接觸。柵極7位于有源層的中間,源極5和漏極6位于有源層的兩側。
勢壘層1、隔離層2和缺陷層4以及緩沖層8的材料可以選為InAlAs,同時溝道層3的材料為InGaAs。勢壘層1、隔離層2和缺陷層4以及緩沖層8的材料也可以使用AlGaN,同時溝道層3的材料選擇GaN。
本發(fā)明的HEMT器件還可以采用半導體III-VI族的其他一些材料,例如GaAs、InGaN、AlN、InAlN、GaNAsSb等。
勢壘層1為δ摻雜的勢壘層,其δ-doping為2×1012/cm-2。勢壘層1的厚度為2~15nm。隔離層2的厚度為2~5nm。溝道層3的生長溫度范圍為400~500℃,厚度為4~15nm。缺陷層4的生長溫度范圍為300~500℃,厚度為4~15nm。緩沖層8利用外延方法生長在半絕緣InP材料襯底9上,與InP襯底9晶格匹配,其厚度為200nm。
器件導通時,二維電子氣主要位于隔離層2與溝道層3的界面,缺陷層4對二維電子氣的輸運特性影響很小。當外加柵極電壓,將二維電子氣波函數(shù)移向缺陷層4,缺陷層4中的高密度深能級陷阱俘獲電子,大大降低了HEMT器件關斷時電子的壽命,使HEMT器件可以快速關斷。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勢壘層1、隔離層2、溝道層3、缺陷層4和緩沖層8寬度相同,襯底9的寬度大于上述各層的寬度,于兩側均形成臺面結構,電極與量子阱有源層連接于該臺面結構上。柵極7位于量子阱有源層頂部,源極5與漏極6為“L”型,位于臺面結構的兩側。
臺面結構的電極能夠有效解決常規(guī)的表面電極引起的內(nèi)部電場彎曲問題,漏、源電壓可以無差別的加載到多層異質(zhì)結兩端,增大漏、源水平方向的電場分量,使電子可以快速通過導電溝道。進一步提高InP基HEMT器件在高頻、高速、大功率領域方面應用的能力。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量子阱有源層中勢壘層1的上層又設置n個順序結構而構成的溝道層,溝道層的材料為InGaAs或GaN。并且每個溝道層都是等間距的。n可以是100。
多周期量子阱結構擁有更多的二維電子氣導電通道,相比單量子阱結構,提高了器件處理大電流、大功率信號的能力。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量子阱有源層從上而下依次為:缺陷層4、溝道層3、隔離層2和勢壘層1。生長順序與實施例3相反,其他結構與實施例3相同。
本發(fā)明所有實施例中,源極5和漏極6一般采用金屬合金,常用的有Ti/Al/Ni/Au或Mo/Al/MoAu。柵極7一般采用功函數(shù)較大的金屬合金,例如Ni/Au或者Ti/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