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變壓器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路輸入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
背景技術(shù):
多脈波整流技術(shù)采用移相變壓器得到相位不同的電壓矢量,不同電壓矢量經(jīng)整流橋得到多組波峰電壓并疊加而成直流電,相位不同的電壓矢量越多,輸出直流性能越好。作為多脈波整流技術(shù)核心器件的整流變壓器,目前對多脈波整流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網(wǎng)側(cè)電流THD值的減小辦法,輸出直流電壓范圍的調(diào)節(jié)方法,以及如何減小整流器的體積與重量。普通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存在兩種不同輸入電壓間隨意切換時三組輸出電壓不相等,導(dǎo)致后級整流橋功率分配不均衡。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雙路輸入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能實現(xiàn)保證輸出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在兩種不同輸入電壓間隨意切換,解決普通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后級整流橋功率分配不均衡問題,進而使用戶在整流管選擇上降低了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一種雙路輸入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具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并排設(shè)有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且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通過兩個鐵軛連接;所述第一芯柱上繞有第一主繞組線圈,第二芯柱上繞有第二主繞組線圈,第三芯柱上繞有第三主繞組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第二主繞組線圈、第三主繞組線圈通過三角形連接方式連接,且三個連接點為第一組輸入抽頭A1、A2、A3;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第二主繞組線圈、第三主繞組線圈上分別具有第二組輸入抽頭F1、F2、F3,第一組輸出抽頭01、02、03;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上具有連接第一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D1、連接第二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E1,第二主繞組線圈上具有連接第三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D2、連接第四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E2,第三主繞組線圈上具有連接第五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D3、連接第六移相繞組線圈的抽頭E3;所述第一移相繞組線圈、第六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二芯柱上,且位于第二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第二移相繞組線圈、第三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三芯柱上,且位于第三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第四移相繞組線圈、第五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一芯柱上,且位于第一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六個移相繞組線圈的匝數(shù)相同且其輸出端分別組成第二組輸出抽頭B1、B2、B3,及第三組輸出抽頭C1、C2、C3;所述抽頭D1、E1、D2、E2、D3、E3的位置根據(jù)恒定的20度移相角確定。
所述三個主繞組線圈的匝數(shù)根據(jù)第一組輸入電壓計算確定;所述第二組輸入抽頭F1、F2、F3的位置根據(jù)第二組輸入電壓計算確定;所述第一組輸出抽頭01、02、03的位置根據(jù)輸出電壓計算確定。
所述抽頭D1、E1、D2、E2、D3、E3的位置根據(jù)下述建模方法確定:將第一組輸出抽頭位置01、02、03組成的三角形以其中心左右旋轉(zhuǎn)40度,得到第二組輸出抽頭B1、B2、B3及第三組輸出抽頭C1、C2、C3的位置;以B1、C2、B2、C3、B3及C1為起點與各自繞制在同一芯柱上的主繞組的平行連線節(jié)點即為D1、E1、D2、E2、D3、E3的抽頭位置。
所述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的上下面均貼裝第一鑄鋁散熱器,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與第四移相繞組線圈之間、第二主繞組線圈與第一移相繞組線圈之間、第三主繞組線圈與第二移相繞組線圈之間均夾裝上下兩個第二鑄鋁散熱器;所述第一鑄鋁散熱器、第二鑄鋁散熱器中均澆鑄有盤繞式扁銅管,且位于同一主繞組線圈中的盤繞式扁銅管通過圓銅管相互串聯(lián)后引出一個進水管和一個出水管。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
a、能實現(xiàn)任意電壓變比;
b、能實現(xiàn)保證輸出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兩種不同輸入電壓間隨意切換;
c、輸出三組相等電壓,解決普通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后級整流橋功率分配不均衡問題,進而使用戶在整流管選擇上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jié)構(gòu)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設(shè)計原理圖,
圖4為本發(fā)明建模設(shè)計原理圖,
圖5為本發(fā)明鑄鋁散熱器剖示圖。
圖中:1-底座、2-第一芯柱、3-第二芯柱、4-第三芯柱,5-第一主繞組線圈、6-第二主繞組線圈、7-第三主繞組線圈,8-第一移相繞組線圈、9-第二移相繞組線圈、10-第三移相繞組線圈、11-第四移相繞組線圈、12-第五移相繞組線圈、13-第六移相繞組線圈,14-第一鑄鋁散熱器、15-第二鑄鋁散熱器16-扁銅管、17-圓銅管、18-進水管、19-出水管,20-鐵軛。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1-4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xì)說明。
一種雙路輸入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具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并排設(shè)有第一芯柱2、第二芯柱3、第三芯柱4,且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通過兩個鐵軛20連接;所述第一芯柱2上繞有第一主繞組線圈5,第二芯柱3上繞有第二主繞組線圈6,第三芯柱4上繞有第三主繞組線圈7。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5、第二主繞組線圈6、第三主繞組線圈7通過三角形連接方式連接,且三個連接點為第一組輸入抽頭A1、A2、A3;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5、第二主繞組線圈6、第三主繞組線圈7上分別具有第二組輸入抽頭F1、F2、F3,第一組輸出抽頭01、02、03;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5上具有連接第一移相繞組線圈8的抽頭D1、連接第二移相繞組線圈9的抽頭E1,第二主繞組線圈6上具有連接第三移相繞組線圈10的抽頭D2、連接第四移相繞組線圈11的抽頭E2,第三主繞組線圈7具有連接第五移相繞組線圈12的抽頭D3、連接第六移相繞組線圈13的抽頭E3;所述第一移相繞組線圈、第六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二芯柱上,且位于第二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第二移相繞組線圈、第三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三芯柱上,且位于第三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第四移相繞組線圈、第五移相繞組線圈依次繞在第一芯柱上,且位于第一主繞組線圈的外圍;所述六個移相繞組線圈的匝數(shù)相同且其輸出端分別組成第二組輸出抽頭B1、B2、B3,及第三組輸出抽頭C1、C2、C3;所述抽頭D1、E1、D2、E2、D3、E3的位置根據(jù)恒定的20度移相角確定。
所述三個主繞組線圈的匝數(shù)根據(jù)第一組輸入電壓計算確定;所述第二組輸入抽頭F1、F2、F3的位置根據(jù)第二組輸入電壓計算確定;所述第一組輸出抽頭01、02、03的位置根據(jù)輸出電壓計算確定。
所述抽頭D1、E1、D2、E2、D3、E3的位置根據(jù)下述建模方法確定:將第一組輸出抽頭位置01、02、03組成的三角形以其中心左右旋轉(zhuǎn)40度,得到第二組輸出抽頭B1、B2、B3及第三組輸出抽頭C1、C2、C3的位置;以B1、C2、B2、C3、B3及C1為起點與各自繞制在同一芯柱上的主繞組的平行連線節(jié)點即為D1、E1、D2、E2、D3、E3的抽頭位置。
所述第一芯柱2、第二芯柱3、第三芯柱4的上下面均貼裝第一鑄鋁散熱器14,所述第一主繞組線圈與第四移相繞組線圈之間、第二主繞組線圈與第一移相繞組線圈之間、第三主繞組線圈與第二移相繞組線圈之間均夾裝上下兩個第二鑄鋁散熱器;所述第一鑄鋁散熱器、第二鑄鋁散熱器中均澆鑄有盤繞式扁銅管16,且位于同一主繞組線圈中的盤繞式扁銅管通過圓銅管17相互串聯(lián)后引出一個進水管18和一個出水管19。
本發(fā)明通過確定的芯柱截面積,選取合適的磁通密度,根據(jù)第一組輸入電壓計算出主繞組匝數(shù),根據(jù)第二組輸入電壓計算出第二組輸入抽頭F1、F2、F3的位置,以及根據(jù)想要得到的輸出電壓,計算出由主繞組直接抽頭的第一組輸出01、02、03的抽頭位置;再根據(jù)18脈波整流變壓器恒定的20度移相角建模確定第二組輸出B1、B2、B3,第三組輸出C1、C2、C3的位置,以及連接六個移相繞組D1、E1、D2、E2、D3、E3的抽頭位置。實現(xiàn)任意電壓變比,實現(xiàn)輸出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兩種不同輸入電壓間隨意切換;實現(xiàn)輸出三組相等電壓,解決普通自耦式18脈波整流變壓器后級整流橋功率分配不均衡問題,進而使用戶在整流管選擇上降低了成本。
本發(fā)明水冷系統(tǒng)是由多件鑄鋁散熱器組成,其中多彎道盤繞式扁銅管道以鑄鋁形式內(nèi)嵌于鑄鋁中,組成鑄鋁散熱器。多彎道盤繞式扁銅管道采用圓銅管中間拍扁成橢圓,兩頭不處理的方式加工形成,其中橢圓部分澆注于鋁散熱器中,圓形部分露于散熱器組件外部以便相互串聯(lián)形成水冷系統(tǒng)。扁銅管道的采用,有效降低了散熱器組件的厚度,減小了變壓器整體的體積,同時節(jié)約了成本。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以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所述內(nèi)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yīng)包括在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范圍以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