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外箱電極觸頭(2)橫截面為T型臺階狀結構,分為大端、中間段和小端,外箱電極觸頭大端端面上設置溝槽,溝槽內固定裝有彈性導電體(1);外箱電極觸頭套裝彈簧(3)后從外箱電極座(4)前腔深入至后腔,彈簧一端抵住外箱電極觸頭大端背面,另一端抵住外箱電極座內孔前的前腔,外箱電極觸頭小端套裝限位塊(7)和電纜連接螺母(5),限位塊抵住外箱電極觸頭中間段臺階處,限位塊和電纜連接螺母將連接電纜(8)夾緊緊固,外箱電極座后腔裝有電極座后蓋(6)。本發(fā)明能使內外箱電極觸頭之間接觸電阻變小,外箱電極觸頭能隨內箱電極觸頭擺動,從而保證電極觸頭始終處于良好接觸狀態(tài)。
【專利說明】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輛電池箱導電連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200710122367.0公開了一種通用電池箱,包括外箱體和內箱體,外箱體固定在電動車車身上,電池組安裝在內箱體內,內箱體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在外箱體內,形成電池組的抽屜式裝卸,外箱體能夠與電動車輛形成電連接和機械連接,內箱體內的電池通過插接模塊連接到外箱體,插接模塊主要包括內箱電極觸頭和電極座、外箱電極觸頭和電極座,在電池箱的電連接中,內箱和外箱的電極觸頭都是直接固定在電極座上,當內箱與外箱安裝到位后,內箱和外箱內的電極觸頭依靠彼此的端面接觸導電,內外箱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震動的原因是相對活動的,因此內外箱的電極觸頭接觸平面必然會產生平行度誤差,從而使面接觸的電極觸頭成為線接觸或點接觸,造成接觸電阻增大,同時容易導致放電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0003]中國專利201010503329.1公開了一種電池箱的自適應電流連接機構,該機構的內箱電極觸頭在向心關節(jié)軸承的作用下可跟隨外箱電極觸頭擺動,保證電極觸頭始終處于面接觸狀態(tài),同時具有自動復位的功能。但是兩個端面接觸還是三點接觸,接觸電阻過高,大電流通電時易產生高溫。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該電連接裝置能使內外箱電極觸頭之間的接觸電阻變小,外箱電極觸頭能隨內箱電極觸頭擺動,從而保證電極觸頭始終處于良好接觸狀態(tài)。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包括外箱電極觸頭、外箱電極座、電纜連接螺母、電極座后蓋、連接電纜,外圍設備是內箱電極座和安裝于內箱電極座的內箱電極觸頭;所述電連接裝置還包括:彈性導電體、彈簧、限位塊,所述外箱電極觸頭橫截面為T形臺階狀結構,分為大端、中間段和小端,外箱電極觸頭大端端面為導電接觸面,小端為電纜連接端,外箱電極觸頭大端端面上設置溝槽,溝槽內固定裝有彈性導電體;
所述外箱電極座由前腔和后腔組成,前腔與后腔之間開有內孔相通,前腔前部為開口,后腔后部裝有電極座后蓋;
所述外箱電極觸頭套裝彈簧后從外箱電極座前腔深入至后腔,彈簧一端抵住外箱電極觸頭大端背面,另一端抵住外箱電極座內孔前的前腔,外箱電極觸頭小端套裝有限位塊和電纜連接螺母,限位塊抵住外箱電極觸頭中間段與小端臺階處,限位塊和電纜連接螺母將連接電纜夾緊緊固。
[0006]所述外箱電極觸頭大端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前腔開口處直徑,大于外箱電極座內孔直徑;所述外箱電極觸頭中間段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內孔直徑。
[0007]所述彈性導電體為螺旋彈簧或彈性觸片。
[0008]所述彈簧為錐形彈簧。
[0009]本發(fā)明通過安裝在外箱電極觸頭端面的彈性導電體能使內外箱電極觸頭之間的接觸電阻變小,外箱電極觸頭在彈簧和限位塊作用下可跟隨內箱電極觸頭擺動,保證電極觸頭始終處于良好接觸狀態(tài),同時外箱電極觸頭具有自動復位的功能。
[0010]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工作狀態(tài)下,彈性導電體使內、外箱電極觸頭端面接觸為多點接觸,接觸面積大,降低接觸電阻。
[0011]2、工作狀態(tài)時,內箱電極觸頭壓縮外箱電極觸頭,限位塊不再與外箱電極座接觸,外箱電極觸頭相對于外箱電極座能夠浮動,外箱電極觸頭端面與內箱電極觸頭端面實現(xiàn)接觸平面間的良好配合與接觸,克服因電極觸頭柱的直線度誤差造成的平面虛接或點接觸。
[0012]3、彈簧利用本身的彈性可以使限位塊限制外箱電極觸頭在軸向方向的竄動,在非工作狀態(tài)能夠復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0014]圖中:1彈性導電體,2外箱電極觸頭,3彈簧,4外箱電極座,5電纜連接螺母,6電極座后蓋,7限位塊,8連接電纜,9內箱電極觸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6]參見圖1和圖2,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包括彈性導電體1、外箱電極觸頭2、彈簧3、外箱電極座4、電纜連接螺母5、電極座后蓋6、限位塊7、連接電纜8,外圍設備是內箱電極座和安裝于內箱電極座的內箱電極觸頭9。
[0017]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橫截面為T形臺階狀結構,分為大端、中間段和小端,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端面為導電接觸面,小端為電纜連接端,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端面上設置溝槽,溝槽內固定裝有彈性導電體I ;所述彈性導電體I為螺旋彈簧或彈性觸片。
[0018]所述外箱電極座4由前腔和后腔組成,前腔與后腔之間開有內孔相通,前腔前部為開口,后腔后部裝有電極座后蓋6。
[0019]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套裝彈簧3后從外箱電極座4前腔深入至后腔,彈簧3 —端抵住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背面,另一端抵住外箱電極座4內孔前的前腔,外箱電極觸頭2小端套裝有限位塊7和電纜連接螺母5,限位塊7抵住外箱電極觸頭2中間段與小端臺階處,限位塊7和電纜連接螺母5將連接電纜8夾緊緊固。
[0020]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4前腔開口處直徑,大于外箱電極座4內孔直徑;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中間段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4內孔直徑。所述彈簧為錐形彈簧。
[0021]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自然狀態(tài)下由于彈簧3的彈力作用處于居中狀態(tài)。[0022]本發(fā)明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工作原理:
當電池箱的外箱和內箱安裝到位后,外箱電極座4內的外箱電極觸頭2與安裝于內箱電極座的內箱電極觸頭9的端面互相接觸,構成電流通路,安裝在外箱電極觸頭2端面的彈性導電體I被壓縮后,能使內外箱電極觸頭之間為多點接觸,接觸電阻小,同時限位塊7不再與外箱電極座4后腔壁接觸,外箱電極觸頭2相對于外箱電極座4能夠浮動。在出現(xiàn)振動的情況下,內箱電極觸頭9會發(fā)生偏擺,由于外箱電極觸頭2的浮動作用,外箱電極觸頭2會跟隨內箱電極觸頭9同時偏擺,從而保證導電的表面始終保持多點接觸狀態(tài)。在非工作狀態(tài)時,由于彈簧3的作用,外箱電極觸頭2能自動回復到水平初始位置;彈簧3利用自身的彈性可以使限位塊7限制外箱電極觸頭2在軸向方向的竄動。
[0023]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包括外箱電極觸頭(2)、外箱電極座(4)、電纜連接螺母(5)、電極座后蓋(6)、連接電纜(8),外圍設備是內箱電極座和安裝于內箱電極座的內箱電極觸頭(9); 其特征是:所述電連接裝置還包括:彈性導電體(I)、彈簧(3)、限位塊(7),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橫截面為T形臺階狀結構,分為大端、中間段和小端,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端面為導電接觸面,小端為電纜連接端,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端面上設置溝槽,溝槽內固定裝有彈性導電體(I); 所述外箱電極座(4)由前腔和后腔組成,前腔與后腔之間開有內孔相通,前腔前部為開口,后腔后部裝有電極座后蓋(6); 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套裝彈簧(3)后從外箱電極座(4)前腔深入至后腔,彈簧(3) —端抵住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背面,另一端抵住外箱電極座(4)內孔前的前腔,外箱電極觸頭(2)小端套裝有限位塊(7)和電纜連接螺母(5),限位塊(7)抵住外箱電極觸頭(2)中間段與小端臺階處,限位塊(7)和電纜連接螺母(5)將連接電纜(8)夾緊緊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大端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4)前腔開口處直徑,大于外箱電極座(4)內孔直徑;所述外箱電極觸頭(2)中間段直徑小于相對應的外箱電極座(4)內孔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導電體(I)為螺旋彈簧或彈性觸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車輛快換電池箱電連接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簧(3)為錐形彈簧。
【文檔編號】H01R13/24GK103915702SQ201310727852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徐順余, 蘭志波, 秦超, 王之剛 申請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