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轉接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電路切換功能的轉接器。背景技術:
市面上的電子產(chǎn)品通常可以用來插接多種其他電子裝置,這些電子產(chǎn)品深受大眾喜愛且便于使用,由于電子產(chǎn)品本身無法設置較多的插接口,使用者常常需要經(jīng)常插拔該產(chǎn)品,以連接不同的產(chǎn)品,如果制造一種轉接器設置多個插接口以同時供多個對接插頭插接,可以使消費者使用產(chǎn)品時更加方便,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現(xiàn)有技術可參閱2004年8月 21日公告的中國臺灣新型專利第TW MM1849號,揭示了一種由多個連接器組合而成的轉接器,其包括電路板、焊接在電路板上的第一、第二、第三連接器及包覆電路板與第一、第二、第三連接器的絕緣外殼,第一、第二及第三連接器分別供不同的對接連接器插接,從而實現(xiàn)信號的轉接,當使用者只需要使用轉接器中指定兩個連接器進行信號傳輸時,就必須將插接在另一個連接器內的對接連接器拔出,再當使用者需要使用時,又需要將對接連接器插入,如此反復切換使用,操作復雜且多次插拔容易造成轉接器損壞。所以,有必要設計一種轉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轉接器,其具有切換方便的電路。為達成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轉接器,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及與第一連接器電性連接的第二及第三連接器,所述轉接器包括設置于第一連接器與第二、第三連接器之間的一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能夠控制第一連接器選擇性地與第二或第三連接器連接。所述轉接器還設有一按壓裝置,按壓裝置包括按鈕及彈簧,按鈕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向下延伸的抵壓柱,彈簧套設在抵壓柱上并向上抵靠在主體部上,抵壓柱向下抵靠微動開關以驅動微動開關進行電路切換。所述轉接器還包括包覆第二與第三連接器的金屬內殼體,內殼體包括上內殼體及下內殼體,所述上內殼體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一平板部前端設有向下凹伸的凹陷部及自凹陷部向下貫穿第一平板部并與微動開關上下對齊的通孔,通孔的半徑小于凹陷部,所述彈簧收容于凹陷部內并向下抵壓在凹陷部的底壁,抵壓柱向下穿過通孔抵靠在微動開關上。所述轉接器還包括包覆內殼體的絕緣外殼,絕緣外殼包括上端外殼,上端外殼包括頂壁,頂壁前端設有向上凹伸的容置槽及自容置槽向上貫穿上端外殼的引導孔,引導孔的半徑小于容置槽,容置槽設有向外延伸的一固定槽,按鈕主體部包括收容于容置槽內的抵持部、自抵持部向上延伸至引導孔內的凸出部及自抵持部向外側凸伸收容于固定槽內的一扣持部及位于抵壓柱外圍收容彈簧的凹部,凸出部較主體部小,凸出部頂端與上外殼上端表面齊平。所述轉接器包括一電路板,電路板收容于內殼體內,第二、第三連接器及微動開關焊接在電路板上,且所述第二、第三點連接器為不同的電連接器。所述轉接器包括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器及電路板的線纜,第二、第三連接器通過微動開關、電路板及線纜與第一連接器形成電性連接。所述下內殼體包括第二平板部、自第二平板部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擋止部、自第二平板部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端擋止部及自第二平板部兩側上延伸的兩側部,前端擋止部、 兩側部及后端擋止部之間形成一收容槽,所述前端擋止部上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孔,電路板收容于收容槽內,第二、第三連接器分別自第一、第二插接孔暴露于外側。所述上內殼體還包括自第一平板部兩側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及自第一平板部前端向上延伸的抵靠部,延伸部設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卡持部,下內殼體兩側部設有向外側延伸的水平部,水平部上設有上下貫穿的若干卡持孔,卡持部收容于卡持孔內,抵靠部向前抵靠在擋止部上。所述絕緣外殼還包括下端外殼及夾持于上端外殼與下端外殼前端的擋板,所述上端外殼設有第一收容空間,所述下端外殼設有第二收容空間,第一、第二收容空間內均設有向內凸伸的呈“L”型的若干肋板,內殼體安裝在肋板上,所述擋板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通道,金屬內殼擋止部向前抵靠在擋板上,第一、第二插接通道分別與第一、第二插接孔向對應連通。所述第一連接器為HDMI插頭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為Mini USB插座連接器,第三連接器為DiiVA插座連接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效果微動開關可選擇性地使第一連接器與第二或者第三連接器連接,而不需要反復的插拔插接在轉接器上的對接連接器,從而使用更加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圖1所示轉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的進一步立體分解圖。圖4與圖3相似,但取自另一角度。圖5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的另一角度立體分解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的上內殼體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的按壓裝置的按鈕的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轉接器100的一端為標準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h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插頭連接器,另一端為標準 DiiVA(Digital Interactive Interface for Video & Audio,數(shù)字高清互動傳輸接口)及標準Mini USB插座連接器,所以該轉接器100可用以連接在標準HDMI連接器插座(未圖示)與DiiVA及Mini USB插頭(未圖示)之間。其包括第一連接器1、電路板4、安裝在電路板4上的第二、第三連接器2、3及微動開關5、連接第一連接器1與電路板4的線纜9、按壓微動開關5的按壓裝置6、包覆電路板4的金屬內殼體7及包覆內殼體7的絕緣外殼8。第一連接器1為HDMI插頭連接器,第二連接器2為Mini USB插座連接器,第三連接器3為DiiVA插座連接器,第二連接器2與第三連接器3并排焊接在電路板4前端并與電路板4形成電性連接,第二、第三連接器2、3對接口與電路板4前端對齊。線纜9包括導線(未圖示)及包覆導線的絕緣外皮91,導線電性連接于第一連接器1與電路板4之間。參閱圖5所示,微動開關5焊接于電路板4上與第二、第三連接器2、3并排設置, 微動開關5位于第二、第三連接器2、3的左方,微動開關5電性設置于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第三連接器2、3之間,電路板4上設有與微動開關5連接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線路(未圖示),第一線路連接于微動開關5與線纜9之間,第二線路連接于微動開關5與第二連接器 2之間,第三線路連接于微動開關5與第三連接器3之間,微動開關5的工作原理與雙向開關相似,使用時第一連接器1只與第二、第三連接器2、3中的一個電性連接,當?shù)谝贿B接器 1與第二連接器2電性連接時,即第一線路與第二線路電性連接,按壓微動開關5,可切換到第一連接器1與第三連接器3電性連接狀態(tài),即使第一線路與第三線路電性連接,如再次按壓微動開關5,將切換到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2電性連接,如此反復可進行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第三連接器2、3之間的連接轉換。內殼體7包括上內殼體71及下內殼體72,上內殼體71與下內殼體72分別由金屬片彎折形成,上內殼體71包括第一平板部710、自第一平板部710兩側向下延伸的延伸部711及自第一平板部710前端向上延伸的抵靠部712。進一步參閱圖6所示,第一平板部 710前端一側設有向下凹伸的凹陷部713及自凹陷部713向下貫穿第一平板部710的通孔 7131,通孔7131的半徑小于凹陷部713。延伸部711設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卡持部7111。下內殼體72包括第二平板部720、自第二平板部720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擋止部721、自第二平板部720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端擋止部722、自第二平板部720兩側向上延伸的兩側部723 及自兩側部723頂部向外水平延伸的水平部7231。水平部7231設有上下貫穿的若干卡持孔7232,前端擋止部721向上延伸超過后端擋止部722及兩側部723,前端擋止部721、兩側部723及后端擋止部722共同圍設形成一收容槽724,前端擋止部721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孔7211、7212,第二、第三連接器2、3、微動開關5及線纜9焊接在電路板4上之后,將電路板4安裝在收容槽7M內,第二、第三連接器2、3的對接口分別通過第一、第二插接孔7211、7212暴露于外側。上內殼體71向下安裝于下內殼體72上,微動開關5與通孔7131上下對齊,上內殼體71的卡持部7111卡持于下內殼體72的卡持孔7232內,上內殼體71的抵靠部712向前抵靠在下內殼體72的前端擋止部721上。請參閱圖4至圖7所示,絕緣外殼8包括上端外殼81、下端外殼82及被夾持于上端外殼81與下端外殼82前端之間的擋板83。上端外殼81包括頂壁8101、自頂壁8101兩側向下延伸的第一側壁8102及自頂壁8101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后端壁8103,頂壁8101、 第一側壁8102及第一后端壁8103共同圍設成第一收容空間810,頂壁8101前端一側設有向上凹伸的容置槽811及自容置槽811向上貫穿頂壁的引導孔8111,引導孔8111的半徑小于容置槽811,容置槽811—側設有向外延伸的固定槽812,第一側壁8102設有若干固持孔813和固持槽814。下端外殼82包括底壁8201、自底壁8201兩側向上延伸的第二側壁 8202及自底壁8201后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后端壁8203,底壁8201、第二側壁8202及第二后端壁8203共同圍設成第二收容空間820,第二側壁8202前后設有向上凸伸有與固持孔813 與固持槽814相固定的若干固持柱823及卡持腳824,第一、第二收容空間810、820內均設有向內凸伸的呈“L”型的若干肋板84,內殼體7安裝在肋板84上,第一、第二收容空間810、 820前端凹設有卡持槽85。擋板83為一豎直片狀,擋板83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通道831、832,擋板83收容于卡持槽內85,內殼體7擋止部721向前抵靠在擋板83上,第一、第二插接通道831、832分別與第一、第二插接孔7211、7212對應連通,供對接插頭插接。按壓裝置6包括按鈕61及套設在按鈕61上的彈簧62,進一步參閱圖7所示,按鈕 61包括主體部611及自主體部611向下延伸的抵壓柱612,按鈕61主體部611包括收容于容置槽811內的抵持部6111、自抵持部6111向上延伸至導引孔8111內的凸出部6112及位于抵壓柱612外圍的凹部6113,凹部6113用以收容彈簧62,抵持部6111半徑大于導引孔8111,避免抵持部6111向上脫離容置槽811,凸出部6112頂端與上端外殼81上端表面齊平,彈簧62 —端套設在抵壓柱612上,按鈕61的抵持部6111半徑大于彈簧62的半徑, 彈簧62另一端收容于上內殼體71的凹陷部713內并抵壓在凹陷部713的底壁,彈簧62的半徑大于通孔7131的半徑,按壓裝置6被夾持于上內殼體71與上端外殼81之間,安裝后的彈簧62形成一定的預壓,按鈕61的抵壓柱612穿過通孔7131并抵靠在微動開關5上, 按鈕61抵持部612設有向外凸伸的扣持部6121,扣持部6121收容于上端外殼81的固定槽 812內,以防止按鈕61在容置槽811內轉動。轉接100使用時,用手指按壓按鈕61凸出部 6112,按鈕61凹伸入導引孔8111內,按鈕61主體部611向下壓縮彈簧62同時抵持部6111 向下按壓微動開關5,使微動開關5進行電路轉換,手松開后彈簧62將按鈕61向上彈回原始狀態(tài)。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應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轉接器,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及與第一連接器電性連接的第二及第三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包括設置于第一連接器與第二、第三連接器之間的一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能夠控制第一連接器選擇性地與第二或第三連接器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還設有一按壓裝置,按壓裝置包括按鈕及彈簧,按鈕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向下延伸的抵壓柱,彈簧套設在抵壓柱上并向上抵靠在主體部上,抵壓柱向下抵靠微動開關以驅動微動開關進行電路切換。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還包括包覆第二與第三連接器的金屬內殼體,內殼體包括上內殼體及下內殼體,所述上內殼體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一平板部前端設有向下凹伸的凹陷部及自凹陷部向下貫穿第一平板部并與微動開關上下對齊的通孔,通孔的半徑小于凹陷部,所述彈簧收容于凹陷部內并向下抵壓在凹陷部的底壁, 抵壓柱向下穿過通孔抵靠在微動開關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還包括包覆內殼體的絕緣外殼,絕緣外殼包括上端外殼,上端外殼包括頂壁,頂壁前端設有向上凹伸的容置槽及自容置槽向上貫穿上端外殼的引導孔,引導孔的半徑小于容置槽,容置槽設有向外延伸的一固定槽,按鈕主體部包括收容于容置槽內的抵持部、自抵持部向上延伸至引導孔內的凸出部及自抵持部向外側凸伸收容于固定槽內的一扣持部及位于抵壓柱外圍收容彈簧的凹部, 凸出部較主體部小,凸出部頂端與上外殼上端表面齊平。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包括一電路板,電路板收容于內殼體內,第二、第三連接器及微動開關焊接在電路板上,且所述第二、第三點連接器為不同的電連接器。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器包括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器及電路板的線纜,第二、第三連接器通過微動開關、電路板及線纜與第一連接器形成電性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內殼體包括第二平板部、自第二平板部前端向上延伸的前端擋止部、自第二平板部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端擋止部及自第二平板部兩側上延伸的兩側部,前端擋止部、兩側部及后端擋止部之間形成一收容槽,所述前端擋止部上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孔,電路板收容于收容槽內,第二、第三連接器分別自第一、第二插接孔暴露于外側。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內殼體還包括自第一平板部兩側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及自第一平板部前端向上延伸的抵靠部,延伸部設有向下延伸的若干卡持部,下內殼體兩側部設有向外側延伸的水平部,水平部上設有上下貫穿的若干卡持孔, 卡持部收容于卡持孔內,抵靠部向前抵靠在擋止部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外殼還包括下端外殼及夾持于上端外殼與下端外殼前端的擋板,所述上端外殼設有第一收容空間,所述下端外殼設有第二收容空間,第一、第二收容空間內均設有向內凸伸的呈“L”型的若干肋板,內殼體安裝在肋板上,所述擋板設有前后貫穿的第一、第二插接通道,金屬內殼擋止部向前抵靠在擋板上,第一、第二插接通道分別與第一、第二插接孔向對應連通。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轉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為 HDMI插頭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為Mini USB插座連接器,第三連接器為DiiVA插座連接器。
專利摘要一種轉接器,其包括第一連接器及與第一連接器電性連接的第二及第三連接器,所述轉接器還包括設置于第一連接器與第二、第三連接器之間的一微動開關,微動開關可控制第一連接器選擇性地與第二或第三連接器連接,切換使用時不需要反復的插拔插接在轉接器上的對接連接器,從而使用更加方便。
文檔編號H01R13/70GK202142750SQ20112019085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8日
發(fā)明者李長茂, 柯作錦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