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壓器以及背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變壓器以及背光裝置,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有內(nèi)建保護電容的變壓器以及采用此種變壓器的背光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面板的尺寸不斷增大,包含多個冷陰極燈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的背光裝置更加廣泛地^皮運用于提供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高質量光源。由于多燈管背光裝置的燈管亮度與流經(jīng)該燈管的燈管電流有關,因此,多燈管背光裝置所面臨的難題包含如何使得流經(jīng)每一個燈管的電流大致相等以避免各燈管亮度不均的現(xiàn)象發(fā)生,以及當多燈管背光系統(tǒng)的電路發(fā)生短路或斷路等異常狀態(tài)時的電路保護機制等問題。
傳統(tǒng)的背光裝置,其變壓器的高壓輸出端通常與電路板上的高壓電容耦接,此處的高壓電容可用來調(diào)整變壓器的輸出信號。此外,高壓電容可串接電容或電阻來形成分壓電路,以設計保護線路。
請參閱圖l,圖1示出了先前技術中背光裝置1的示意圖。如圖l所示,背光裝置1包含電源模塊10、至少一燈管12以及變壓器14,此處以一推一的變壓器14以及單一燈管12為例。
變壓器14受電源模塊IO驅動,用以推動負載(燈管12)。在變壓器14的高壓側耦接到燈管12以及電容器16。電容器16進一步串接到另一被動組件18(可為電阻器或電容器等),電容器16與被動組件18形成分壓電路。此分壓電路可作為保護回授電路20的回授輸入端。
請一并參閱圖2,圖2示出了圖1中背光裝置1以及變壓器14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變壓器14包含繞線架140、主線圏142以次線圈144。主線圏142與電源模塊10耦接。次線圈144纏繞在繞線架140的高壓側繞線區(qū)1402,且次線圈144的一端與燈管12以及電容器16電性連接。電容器16、被動組件18以及保護回授電路20即形成習知的高壓電容分壓回授電路架構。
如圖l所示,傳統(tǒng)的背光裝置需設置有配合變壓器輸出端的電容器,若變壓器為一推四變壓器,則需要同時設置有至少四個電容器,作為保護電路之用。
然而,隨著制程的進步,背光裝置的電路尺寸愈來愈小,在電路板上設置大量電容器以配合變壓器使用,除了電容器的設置成本之外也造成電路設計中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變壓器及使用該變壓器的背光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變壓器,其適用于具有第一燈管的背光裝置,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次線圈、第一導板以及第二導板。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繞線架上具有高壓側繞線區(qū)與第一接腳,次線圈纏繞于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次線圈的一端與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第一燈管。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第一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并
與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二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第一導板與第二導板形成第一電容器。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變壓器,其適用于背光裝置,其中背光裝置具有第一燈管以及第二燈管,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第一次線圈、第二次線圈、第一導板、第二導板、第三導板以及第四導板。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繞線架上具有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第一接腳以及第二接腳。第一次線圈纏繞于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第一次線圈的一端與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之第一燈管。第二次線圈纏繞于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第二次線圏的 一端與第二接腳電性連接。第二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第二燈管。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第一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并與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二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第一導板與第二導板形成第一電容器。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二隔板,第三導板設置于第二隔板中并與第二接腳電性連接;第四導板設置于第二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三導板。藉此,第三導板與第四導板形成第二電容器。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背光裝置,其包含電源模塊、第一燈管以及變壓器,其中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主線圈、次線圏、第一導板以及第二導板。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繞線架上具有低壓側繞線區(qū)、高壓側繞線區(qū)與第一接腳,
6主線圈纏繞于低壓側繞線區(qū)上并用以與電源模塊耦接,次線圈纏繞于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次線圈的一端與第 一接腳電性連接。第 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第一燈管。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第一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并與第一
接腳電性連接;第二導板設置于第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第
一導板與第二導板形成第一電容器。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背光裝置,其包含電源模塊、第一燈管、第二燈管以及變壓器,其中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主線圈、第一次線圈、第二次線圈、第一導板、第二導板、第三導板以及第四導板。
根據(jù)本發(fā)明,該繞線架上具有低壓側繞線區(qū)、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第一接腳以及第二接腳。主線圈纏繞于低壓側繞線區(qū)上并用以與電源模塊耦接。第 一次線圈纏繞于第 一 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第 一次線圈的 一端與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第一燈管。第二次線圈纏繞于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第二次線圈的 一端與第二接腳電性連接。第二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第二燈管。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第一導板
設置于第 一隔板中并與第 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二導板設置于第 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第一導板與第二導板形成第一電容器。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二隔板,第三導板設置于第二隔板中并與第二接腳電性連接;第四導板設置于第二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三導板。藉此,第三導板與第四導板形成第二電容器。
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fā)明的變壓器以及采用此種變壓器的背光裝置,其中變壓器的繞線架內(nèi)至少埋設相對設置的兩導片。兩導片平行且間隔一定距離相對設置可形成電容器的效果,并耦接至變壓器的高壓側,作為背光裝置電路的保護電容之用。藉此,形成低制造成本以及精省整體電路面積的背光裝置。
圖1示出了先前技術中背光裝置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背光裝置以及變壓器的示意圖。
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以及背光裝置采用的變壓器的示意圖。
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以及背光裝置采用的變壓器的示意圖。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以及背光裝置采用的變壓器的示意圖。
圖6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以及背光裝置采用的變壓器的示意圖。
圖7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以及背光裝置采用
的變壓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
施例詳細"i兌明力n下。
請參閱圖3,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3以及背光裝置3采用的變壓器34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背光裝置3包含電源才莫塊30、燈管32以及變壓器34。變壓器34包含繞線架(bobbin) 340、主線圈(primary winding) 342、次線圈(secondary winding) 344、導板CI以及導板C2。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變壓器34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背光裝置3的架構中,變壓器34也可廣泛配合不同的背光裝置使用或應用于各種電子裝置中。
實際應用中,變壓器34的主體結構為繞線架340,繞線架340的用途在于支撐線圈并方便》茲芯通過,繞線架340可由絕緣材料(如尼龍Nylon、聚對笨二曱酸乙二酯PET)制成。繞線架340通常以隔板區(qū)分出不同的繞線區(qū)。
在此實施例中,繞線架3M具有低壓側繞線區(qū)3400、高壓側繞線區(qū)3402、接腳PIN1以及接腳PIN2。主線圈342纏繞于低壓側繞線區(qū)3400上并與電源模塊30耦接。次線圈344纏繞于高壓側繞線區(qū)3402上且次線圈344的一端與接腳PIN1電性連接。接腳PIN1耦接至背光裝置3的燈管32。
主線圈342與次線圈344的纏繞匝數(shù)有一定比例,透過電^t感應的原理,主線圈342受電源模塊30的驅動,使位于同一^茲回路上的次線圏344產(chǎn)生感應輸出,進而推動燈管32。也就是說,在此實施例中變壓器34為可推動單一負載的一推一變壓器。此外,本實施例以背光裝置3包含單個一推一的變壓器34為例,故可對應推動一燈管32。但實際應用中,背光裝置可同時包含復數(shù)個變壓器,以對應更多燈管的應用場合。也就是說,背光裝置中變壓器的數(shù)目并不以一個為限,此為本領域^支術人員所熟知。
如圖3所示,高壓側繞線區(qū)3402具有隔板34021。導板Cl以及導板C2設置于隔板34021中,其中導板Cl與接腳PIN1電性連接并與燈管32形成耦接關系。導板C2與接腳PIN2電性連接。
導板C2設置的位置對應導板C1。導板C1與導板C2皆為導電材質,其可由金屬導板形成。相距一定距離并相對設置于介電材料(隔板34021)中的兩金屬導板(導板C1與導板C2)根據(jù)電容的原理,導板C1與導板C2間可等效形成電容器。
此電容器的電容值可透過導板C1與導板C2的規(guī)格進行設計或調(diào)整。以兩面積相等的平行導板形成的平板電容為例,其電容值約等于蘭(當vi》W),
其中e為介電材料(隔板34021)的介電系數(shù);A為導板的面積;d為兩導板(導板C1與導板C2)之間的距離。藉此,可透過在變壓器34的高壓側隔板中埋設兩導板形成內(nèi)建的電容器,以節(jié)省在電路板上額外設置高壓電容的空間與制造成本。
需說明的是,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當導板C1與導板C2等效形成內(nèi)建的電容器時,與導板C2電性連接的接腳PIN2可為空接(如圖3所示)。在實際應用中,接腳PIN2可進一步與電路板上其它組件耦接,作為變壓器34的其它應用中的訊號端,例如用于保護回授功能。
請參閱圖4,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3'以及背光裝置3'采用的變壓器34'的示意圖。背光裝置3'與第一具體實施例中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背光裝置3'進一步包含被動組件36'以及保護回授電路38'。在此實施例中接腳PIN2'并非空接,而是與被動組件36'以及保護回授電路38'耦接。如圖4所示,接腳PIN2'與被動組件36'電性連接并透過被動組件36'耦接至接地端。保護回授電路38'電性連接至接腳PIN2'與被動組件36'之間。
被動組件36'可為電阻器、電容器或電感器等被動電子組件。此處的被動組件36'用來與變壓器34'中導板C1及導板C2形成的內(nèi)建電容器串聯(lián),以形成分壓電路。分壓電路的分壓輸出可透過調(diào)整相對埋設兩導板的面積大小、間隔距離或直接調(diào)整電路板上串聯(lián)被動組件36'的參數(shù)已進行設計。此分壓電路的分壓輸出可用以回授至保護回授電路38'的輸入級,達到變壓器電路保護的效果。其原理與一般習知的高壓電容分壓回授電路架構相似,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在此不另贅述。
需注意的是,此處背光裝置3'并不需要在電路板上設置額外的高壓電容,
9僅需在變壓器34'中埋設兩相對的金屬片,以形成變壓器34'內(nèi)建的高壓側保護電容。藉此,可節(jié)省電路設計上的整體設置空間。
請參閱圖5,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5以及背光裝置5采用的變壓器54的示意圖。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背光裝置5為一推二的背光裝置,其欲同時推動兩燈管(燈管52a、燈管52b)。背光裝置5的變壓器54進一步包含導板C3與導板C4,也就是說變壓器54共包含導板C1、導板C2、導板C3以及導板C4等四面導板。如圖5所示,導板C3與導板C4成對埋設于高壓側繞線區(qū)5402的隔板54022中。
在此實施例中,繞線架540另具有接腳PIN3以及接腳PIN4。導板C3與接腳PIN3電性連接,且接腳PIN3與次線圈544的另 一端電性連接并耦接至燈管52b。導板C4與接腳PIN4電性連接,且接腳PIN4可為空接(如圖5所示),或在另一實施例中接腳PIN4可進一步耦接至被動組件與保護回授電路以作為回授保護的分壓輸入,其分壓電路的連接方式以及背光裝置5中的其它結構與先前實施例所述相似,故在此不另贅述。
透過上述結構,相對設置的導板C3以及導板C4形成電容器。也就是說,變壓器54的高壓側輸出端,除了導板C1及導板C2形成的電容器可對應燈管52a,另有導板C3及導板C4形成的電容器可對應燈管52b。藉此可形成具有內(nèi)建保護電容的一推二變壓器54以及背光裝置5。
請參閱圖6,圖6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7以及背光裝置7采用的變壓器74的示意圖。變壓器74為一推二的變壓器,其欲同時推動兩燈管。
背光裝置7包含電源模塊70、燈管72a、燈管72b以及變壓器74。變壓器74包含繞線架740、主線圈742、第一次線圈744、第二次線圈746、導板Cl、導板C2、導板C3以及導板C4。
在此實施例中,繞線架740具有低壓側繞線區(qū)7400、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7402、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7404、接腳PIN1、接腳PIN2、接腳PIN3以及接腳PIN4。主線圈742纏繞于低壓側繞線區(qū)7400上并與電源模塊70耦接。
第一次線圈744a纏繞于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7402上且第一次線圏的一端與接腳PIN1電性連接。接腳PIN1耦接至背光裝置7的燈管72a。
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7402具有隔板74021。導板Cl以及導板C2設置于隔板74021中,其中導板C1與接腳PIN1電性連接并與燈管72a形成耦接關系。導板C2與接腳PIN2電性連接。導板C2設置的位置對應導板Cl。導板Cl與 導板C2皆為可由金屬導板形成。根據(jù)平板電容的原理,導板C1與導板C2間 可等效形成電容器。
第二次線圈746纏繞于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7404上且第二次線圈746的一 端與接腳PIN3電性連接。接腳PIN3耦接至背光裝置7的燈管72b。
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7404具有隔板74041。導板C3以及導板C4設置于隔 板74041中,其中導板C3與接腳PIN3電性連接并與燈管72b形成耦接關系。 導板C4與接腳PIN4電性連接。導板C4設置的位置對應導板C3。導板C3與 導板C4皆為可由金屬導板形成。根據(jù)平板電容的原理,導板C3與導板C4間 亦可等效形成電容器。
透過上述結構,變壓器74的高壓側輸出端具有導板C1及導板C2形成的 電容器可對應燈管72a,導板C3及導板C4形成的電容器可對應燈管72b。藉 此可形成具有內(nèi)建保護電容的一推二變壓器74以及背光裝置7。
請參閱圖7,圖7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具體實施例中背光裝置9以及 背光裝置9采用的變壓器94的示意圖。與第三具體實施例相較,變壓器94 為一推四的變壓器,其欲同時推動四燈管(燈管92a、燈管92b、燈管92c、燈 管92d)。
相較第三具體實施例中的背光裝置9,此實施例的背光裝置9的變壓器94 進一步包含繞線架940、主線圏942、第一次線圈944、第二次線圈946、導板 C5、導板C6、導板C7以及導板C8,也就是說變壓器94共包含八面導板。在 此實施例中,繞線架940具有低壓側繞線區(qū)9400、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9402、 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9404、接腳PIN1、接腳PIN2、接腳PIN3、接腳PIN4、接 腳PIN5、接腳PIN6、接腳PIN7及接腳PIN8。主線圈942纏繞于低壓側繞線 區(qū)9400上并與電源模塊90耦接。如圖7所示,導板C1以及導板C2設置于隔 板94021中,導板C3以及導板C4設置于隔板94041中,導板C5與導板C6 成對埋設于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9402的隔板94022中,而導板C7與導板C8成 對埋設于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9404的隔板94042中。背光裝置9中的其它結構 與先前實施例所述相似,故在此不另贅述。
在此實施例中,相對設置的導板C5以及導板C6形成可對應燈管92c的電 容器,相對設置的導板C7以及導板C8形成可對應燈管92d的電容器。也就是 說,變壓器94的高壓側輸出端,共有四組成對的導板(導板C1與C2、導板C3與C4、導板C5與C6、導板C7及導板C8)可分別形成四電容器以對應四個電 路負載(燈管92a、燈管92b、燈管92c、燈管92d)。藉此可形成具有內(nèi)建保護 電容的一推四變壓器94以及背光裝置9。
相較于先前技術,本發(fā)明的變壓器以及采用此種變壓器的背光裝置,其中 變壓器的繞線架內(nèi)至少埋設相對設置的兩導片。兩導片平行且間隔一定距離相 對設置可形成電容器之效果,并耦接至變壓器的高壓側,作為背光裝置電路的 保護電容之用。藉此,形成低制造成本以及精省整體電路面積的背光裝置。
本發(fā)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fā)明的 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相反地,在 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fā)明的專利保 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壓器,適用于背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其上具有高壓側繞線區(qū)與第一接腳,且該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其中該第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該背光裝置的第一燈管;次線圈,纏繞于該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該次線圈的一端與該第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一導板,設置于該第一隔板中并與該第一接腳電性連接;以及第二導板,設置于該第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該第一導板與該第二導板形成第一電容器。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該繞線架進一步包含第二 接腳,該第二導板與該第二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二接腳耦接至該背光 裝置中的被動組件以及保護回授電路。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第三導板以及 第四導板,該繞線架另具有第三接腳,該第三接腳與該次線圏的另一 端電性連接并用以耦接至該背光裝置的第二燈管,該高壓側繞線區(qū)另 具有第二隔板,該第三導板設置于該第二隔板中并與該第三接腳電性 連接,該第四導板設置于該第二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三導板,藉此 該第三導板與該第四導板形成第二電容器。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該繞線架進一步包含第四 接腳,該第四導板與該第四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四接腳耦接至該背光 裝置中的被動組件以及保護回授電路。
5. —種變壓器,適用于背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變壓器包含繞線架,其上具有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第 一接腳以及第二接腳,且該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一隔板,該第 二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第二隔板,其中該第 一接腳用以耦接至該背光 裝置的第 一燈管,該第二接腳用以耦接至該背光裝置的第二燈管;第 一次線圈,纏繞于該第一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該第 一次線圏的 一端與該第 一接腳電性連接;第二次線圏,纏繞于該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該第二次線圈的一端與該第二接腳電性連接;第 一導板,設置于該第 一隔板中并與該第 一接腳電性連接; 第二導板,設置于該第一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一導板,藉此該第 一導板與該第二導板形成第 一 電容器;第三導板,設置于該第二隔板中并與該第二接腳電性連接;以及第四導板,設置于該第二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三導板,藉此 該第三導板與該第四導板形成第二電容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該繞線架進一步包含第三 接腳以及第四接腳,該第二導板與該第三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三接腳 耦接至該背光裝置中的第 一被動組件以及第 一保護回授電路,該第四 導板與該第四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四接腳耦接至該背光裝置中的第 二被動組件以及第二保護回授電路。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第五導板、第 六導板、第七導板以及第八導板,該繞線架另具有第三接腳與第四接 腳,該第三接腳與該第 一次線圏的另 一端電性連接并用以耦接至該背 光裝置的第三燈管,該第四接腳與該第二次線圏的另 一端電性連接并 用以耦接至該背光裝置的第四燈管,該第 一 高壓側繞線區(qū)另具有第三 隔板,該第二高壓側繞線區(qū)另具有第四隔板,該第五導板設置于該第 三隔板中并與該第三接腳電性連接,該第六導板設置于該第三隔板中 且位置對應該第五導板,藉此該第五導板與該第六導板形成第三電容 器,該第七導板設置于該第四隔板中并與該第四接腳電性連接,該第 八導板設置于該第四隔板中且位置對應該第七導板,藉此該第八導板 與該第七導板形成第四電容器。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變壓器,其特征在于該繞線架進一步包含第五 接腳與第六接腳,該第六導板與該第五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五接腳耦 接至該背光裝置中的第 一被動組件以及第二保護回授電路,該第八導 板與該第六接腳電性連接且該第六接腳耦接至該背光裝置中的第二 被動組件以及第二保護回授電路。
9. 一種背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電源模塊; 第一燈管;以及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變壓器,其中該變壓器還包含: 主線圏,纏繞于該低壓側繞線區(qū)上并用以與該電源模塊耦接。
10.—種背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電源^莫塊;第一燈管和第二燈管;以及如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變壓器,其中該變壓器還包含 主線圏,纏繞于該低壓側繞線區(qū)上并用以與該電源才莫塊耦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露一種變壓器以及背光裝置,背光裝置包含電源模塊、燈管以及變壓器。變壓器包含繞線架、主線圈、次線圈、第一導板以及第二導板。繞線架上具有高壓側繞線區(qū)以及接腳,主線圈用以與電源模塊耦接,次線圈纏繞于高壓側繞線區(qū)上且次線圈的一端與接腳電性連接。接腳用以耦接至背光裝置的燈管。高壓側繞線區(qū)具有隔板。第一導板設置于隔板中并與接腳電性連接。第二導板設置于隔板中且對應第一導板。藉此,第一導板與第二導板形成電容器。
文檔編號H01F38/00GK101552120SQ20091000312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6日
發(fā)明者吳明彥, 張洪德, 陳恒文 申請人:蘇州達方電子有限公司;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