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呈豎直固定設置被測差速器;在與被測差速器中半軸齒輪處在同軸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以半軸齒輪的軸線為中心,呈左右對稱設置一對撥叉單元;利用一對撥叉單元通過撥叉的上下?lián)軇邮股舷掳胼S齒輪分別頂緊在差速器殼體的內(nèi)端面上,利用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檢測獲得差速器處在轉動或停止,以及在一對撥叉單元撥動控制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信息,并以此獲得半軸齒輪墊片厚度。本發(fā)明用于準確位于半軸齒輪與差速器殼體之間的墊片厚度,以使得可以按照測量的厚度要求準確選擇墊片,從而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提高生產(chǎn)效率。
【專利說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在汽車主減速器和變速箱裝配流程中的檢測設備,更具體地說是用于對半軸齒輪與差速器殼體之間墊片的厚度進行測量,以便準確選取相關厚度墊片的測量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差速器總成由差速器殼體1、行星齒輪2及半軸齒輪3等組成。在裝配過程中,半軸齒輪3與差速器殼體I之間墊片的選取為關鍵工序,過緊或者過松,都將導致發(fā)熱過大、異響,甚至燒齒等嚴重缺陷。選擇合適的墊片才能夠保證差速器的正常工作,延長工作壽命。
[0003]實際生產(chǎn)中,很多廠家都采用圓錐塊頂緊的測量形式,對于圖1中所示的上半軸齒輪墊片厚度Hl和下半軸齒輪墊片厚度H2,是通過與半軸齒輪3錐度相同的圓錐塊頂緊將半軸齒輪頂緊在差速器殼體I上進行測量,但半軸齒輪的錐度為直接鍛造而成,不同批次之間誤差較大,造成產(chǎn)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是為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用于準確位于半軸齒輪與差速器殼體之間的墊片厚度,以使得可以按照測量的厚度要求準確選擇塾片,從而提聞廣品質(zhì)量,提聞生廣效率。
[0005]本發(fā)明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是:呈豎直固定設置被測差速器;在與所述被測差速器中半軸齒輪處在同軸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以半軸齒輪的軸線為中心,呈左右對稱設置一對撥叉單元;利用一對撥叉單元通過撥叉的上下?lián)軇邮股舷掳胼S齒輪分別頂緊在差速器殼體的內(nèi)端面上,利用所述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檢測獲得差速器處在轉動或停止,以及在一對撥叉單元撥動控制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信息,并以此獲得半軸齒輪墊片厚度。
[0007]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一對撥叉單元是在檢測平臺上、位于差速器的兩側、呈左右對稱設置,并通過水平氣缸相連接,所述一對撥叉單元能夠在所述水平氣缸的帶動下以半軸齒輪的中心為中心形成Y向上的相向移動;在所述撥叉單元上呈Z向設置固定支架,一對可開合的撥叉通過漲開滑臺和撥叉氣缸分別安裝在Z向導軌的兩個獨立滑塊上,使所述一對撥叉在撥叉氣缸的驅動下可沿Z向導軌開合,所述一對撥叉朝向半軸齒輪的中心方向凸伸于固定支架;
[0008]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撥叉單元是通過滑塊落在Y向直線導軌上。
[0009]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擋塊用來限制一對撥叉的Z向移動高度。
[0010]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上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固定設置Z向滑臺氣缸,滑臺是以Z向滑臺氣缸為驅動件,在所述滑臺的底部設置壓頭,并在滑臺上設置Z向上測量桿,所述上測量桿及壓頭是與所述半軸齒輪處在同軸位置處,在所述上測量桿的尾部設置有上位移傳感器,所述定位座固定設置在檢測平臺上;所述下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在所述定位座中設置有Z向下測量桿,所述下測量桿與半軸齒輪處在同軸位置上,下測量桿通過同步帶與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在所述下測量桿的尾部設置有下位移傳感器。
[0011]本發(fā)明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特點也在于:在所述上測量桿和下測量桿上分別套裝有彈簧,上測量桿的頭部為一個錐形頭,下測量桿的頭部為一個可與半軸齒輪的內(nèi)花鍵配合的外花鍵錐形頭;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上測量桿和下測量桿利用錐形頭將半軸齒輪頂緊在行星齒輪上,并通過外花鍵錐形頭驅動半軸齒輪轉動,實現(xiàn)動態(tài)測量。
[0012]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有益效果體現(xiàn)在:
[0013]1、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使得可以按照測量的厚度要求準確選擇墊片,從而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提聞生廣效率;
[0014]2、本發(fā)明在測量過程中,不需人工干預,減少了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可明顯提高差速器的裝配質(zhì)量,延長汽車主減速器和變速箱的工作壽命;
[0015]3、本發(fā)明適用于殼體一體型差速器;
[0016]4、本發(fā)明操作簡單,維修方便,減少了工人的操作時間,提升了裝配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厚度示意圖;
[0018]圖2a和圖2b為本發(fā)明測量原理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1差速器殼體;2行星齒輪;3半軸齒輪;4檢測平臺;5直線導軌;6滑塊;7撥叉氣缸;8擋塊;9撥叉;10漲開滑臺;11固定支架;12為Z向導軌;13水平氣缸;14上測量桿;15壓頭;16滑臺;17上位移傳感器;18滑臺氣缸;19下測量桿;20定位座;21下位移傳感器;22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見圖1、圖2a和圖2b和圖3,本實施例中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的結構設置為:呈豎直固定設置被測差速器;在與被測差速器中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以半軸齒輪3的軸線為中心,呈左右對稱設置一對撥叉單元;利用一對撥叉單元通過撥叉的上下?lián)軇邮股舷掳胼S齒輪分別頂緊在差速器殼體I的內(nèi)端面上,利用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檢測獲得差速器中半軸齒輪3處在轉動或停止狀態(tài),以及在一對撥叉單元撥動控制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信息,并以此獲得半軸齒輪墊片厚度。
[0022]具體實施中,相應的結構設置為:
[0023]圖3所示,一對撥叉單元是在檢測平臺4上、位于差速器的兩側、呈左右對稱設置,并通過水平氣缸13相連接,一對撥叉單元能夠在水平氣缸13的帶動下以半軸齒輪3的中心為中心形成Y向上的相向移動;在檢測平臺4上設置有Y向直線導軌5,撥叉單元是通過滑塊6落在Y向直線導軌5上;在撥叉單元上呈Z向設置固定支架11,一對可開合的撥叉9通過漲開滑臺10和撥叉氣缸7分別安裝在Z向導軌12的兩個獨立滑塊上,使一對撥叉9在撥叉氣缸7的驅動下可沿Z向導軌12實現(xiàn)開合,一對撥叉9朝向半軸齒輪3的中心方向凸伸于固定支架11 ;在固定支架11上設置擋塊8用來限制一對撥叉的Z向移動高度。
[0024]差速器殼體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窗口,利用水平氣缸13將一對撥叉單元自左右兩側送入差速器殼體I中,并處在一對上下半軸齒輪3之間,再將撥叉氣缸7伸出,利用一對撥叉9可以將上下半軸齒輪3分別頂緊在差速器殼體I的內(nèi)端面上。
[0025]參見圖3,上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固定設置Z向滑臺氣缸18,滑臺16是以Z向滑臺氣缸18為驅動件,在滑臺16的底部設置壓頭15,并在滑臺16上設置Z向上測量桿14,上測量桿14及壓頭15是與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處,在上測量桿14的尾部設置有上位移傳感器17,定位座20固定設置在檢測平臺4上,利用伸出的滑臺氣缸18可以將差速器抵壓在定位座20上得到固定。
[0026]下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在定位座20中設置有Z向下測量桿19,下測量桿19與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上,下測量桿19通過同步帶與電機22的輸出軸相連接,在下測量桿19的尾部設置有下位移傳感器21。
[0027]具體實施中,在上測量桿14和下測量桿19上分別套裝有彈簧,上測量桿14的頭部為一個錐形頭,下測量桿19的頭部為一個可與半軸齒輪3的內(nèi)花鍵配合的外花鍵錐形頭;在彈簧的作用下,上測量桿14和下測量桿19利用錐形頭將半軸齒輪3頂緊在行星齒輪2上,并通過外花鍵錐形頭驅動半軸齒輪轉動,實現(xiàn)動態(tài)測量。
[0028]將被測差速器定位在定位座20上,滑臺氣缸18伸出,上測量桿14和下測量桿19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分別與差速器上下半軸齒輪相抵觸,此時在半軸齒輪3與行星齒輪2之間為無間隙嚙合。
[0029]驅動電機22使其轉動,并通過下測量桿19帶動半軸齒輪3進行旋轉,此時在上位移傳感器17和下位移傳感器21中獲得讀數(shù),實現(xiàn)動態(tài)測量。
[0030]測量過程:
[0031]1、將被測差速器放置在定位座20上,滑臺氣缸18伸出,將被測差速器殼體I壓緊并定位在定位座20上,測量準備動作完成;
[0032]2、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上測量桿和下測量桿將半軸齒輪3緊頂在行星齒輪2上,同時,驅動電機22轉動,并通過下測量桿端部帶外花鍵的錐形頭帶動半軸齒輪3旋轉,分別讀取此時上位移傳感器17和下位移傳感器21上的位置檢測讀數(shù)1,以此作為表征這一狀態(tài)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位置的第一讀數(shù),如圖2a所示。
[0033]3、電機22停止轉動,水平氣缸13將一對測量撥叉送入差速器殼體I中,撥叉氣缸7伸出,通過撥叉9將半軸齒輪3緊頂在差速器殼體的端面上,分別讀取此時上位移傳感器17和下位移傳感器21上的位置檢測讀數(shù)2,以此作為表征這一狀態(tài)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位置的第二讀數(shù),如圖2b所示。
[0034]4、利用水平氣缸13將一對測量撥叉送回原位,利用滑臺氣缸18使滑臺16退回,測量過程結束,由第一讀數(shù)和第二讀數(shù)即可獲得上半軸齒輪墊片厚度Hl和下半軸齒輪墊片厚度H2,如圖2a和圖2b的相對示意。
【權利要求】
1.一種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呈豎直固定設置被測差速器;在與所述被測差速器中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以半軸齒輪(3)的軸線為中心,呈左右對稱設置一對撥叉單元;利用一對撥叉單元通過撥叉的上下?lián)軇邮股舷掳胼S齒輪分別頂緊在差速器殼體(I)的內(nèi)端面上,利用所述上測量單元和下測量單元檢測獲得差速器處在轉動或停止,以及在一對撥叉單元撥動控制下的上下半軸齒輪之間的相對位置信息,并以此獲得半軸齒輪墊片厚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一對撥叉單元是在檢測平臺(4)上、位于差速器的兩側、呈左右對稱設置,并通過水平氣缸(13)相連接,所述一對撥叉單元能夠在所述水平氣缸(13)的帶動下以半軸齒輪(3)的中心為中心形成Y向上的相向移動;在所述撥叉單元上呈Z向設置固定支架(11),一對可開合的撥叉(9)通過漲開滑臺(10)和撥叉氣缸(7)分別安裝在Z向導軌(12)的兩個獨立滑塊上,使所述一對撥叉(9)在撥叉氣缸(7)的驅動下可沿Z向導軌開合,所述一對撥叉(9)朝向半軸齒輪(3)的中心方向凸伸于固定支架(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撥叉單元是通過滑塊(6)落在Y向直線導軌(5)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在所述固定支架(11)上設置擋塊(8)用來限制一對撥叉的Z向移動高度。
5.根據(jù)權利求2所述的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 所述上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固定設置Z向滑臺氣缸(18),滑臺(16)是以Z向滑臺氣缸(18)為驅動件,在所述滑臺(16)的底部設置壓頭(15),并在滑臺(16)上設置Z向上測量桿(14),所述上測量桿(14)及壓頭(15)是與所述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處,在所述上測量桿(14)的尾部設置有上位移傳感器(17),所述定位座(20)固定設置在檢測平臺(4)上; 所述下測量單元的結構形式為:在所述定位座(20)中設置有Z向下測量桿(19),所述下測量桿(19)與半軸齒輪(3)處在同軸位置上,下測量桿(19)通過同步帶與電機(22)的輸出軸相連接,在所述下測量桿(19)的尾部設置有下位移傳感器(21)。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半軸齒輪墊片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測量桿(14)和下測量桿(19)上分別套裝有彈簧,上測量桿(14)的頭部為一個錐形頭,下測量桿(19)的頭部為一個可與半軸齒輪(3)的內(nèi)花鍵配合的外花鍵錐形頭;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上測量桿和下測量桿利用錐形頭將半軸齒輪(3)頂緊在行星齒輪(2)上,并通過外花鍵錐形頭驅動半軸齒輪轉動,實現(xiàn)動態(tài)測量。
【文檔編號】G01B21/08GK104457666SQ20141077739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劉蕾, 連傳慶, 劉涵羿 申請人:安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