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ー種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尤其涉及ー種水流量傳感器與燃氣熱水器、燃氣壁掛爐等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熱水裝置中通過在水路系統(tǒng)中設置水流量傳感器實現恒溫的效果,但是在熱水裝置停止工作后,有時水箱內的高溫水會倒流到冷水管路的水流量傳感器中,從而損壞水流量傳感器內部水流轉子組件等,導致水流量傳感器無法正常工作,而水流轉子采用昂貴的耐高溫材料,會增加水流量傳感器的制造成本,為克服這些缺陷,對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進行了改進。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供ー種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能有效可靠地防止熱水器停止工作后高溫水倒流,并降低成本。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設有進水口和出水ロ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霍爾元件、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水流量傳感器殼體內設有轉子、轉子支座、葉輪,轉子的一端與轉子支座相連,另一端與葉輪相連,水流量傳感器殼體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連通,所述轉子支座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之間設有單向閥。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的出水端設有單向閥。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的出水端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進水端之間設有安裝有單向閥的接頭。所述的單向閥包括閥桿、固定座,閥桿的一端與固定座相連,閥桿的另一端設有閥芯,閥芯與固定座之間設有彈簧。所述閥芯的一端設有凹緣,水流量傳感器殼體出水端內壁上或接頭內壁上設有與凹緣相對應的臺階。所述水流量傳感器殼體的進水端還設有穩(wěn)流器。所述轉子支座與單向閥之間還設有穩(wěn)流器。 所述穩(wěn)流器包括穩(wěn)流套、密封圈和穩(wěn)流芯,密封圈套設在穩(wěn)流芯上,穩(wěn)流芯與穩(wěn)流套相連。所述穩(wěn)流套的外壁上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凹槽。所述水流量傳感器殼體的進水端內還設有溫度探頭。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在轉子支座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之間設有單向閥結構,熱水裝置停止工作后,單向閥閥芯密封面在彈簧復位的作用力下與水流量傳感器殼體或接頭上臺階面接觸從而關閉水流通道,能夠有效地防止高溫水倒流,避免水流量傳感器內部水流轉子組件被損壞,同時也無需采用高昂的耐高溫材料來防止損壞水流量傳感器的內部組件,從而能有效地降低成本。、[0015]進ー步地,由于在水流量傳感器的出水端設有單向閥,方便安裝。進ー步地,由于采用閥芯上凹緣與水流量傳感器殼體或接頭內壁上臺階相配合的結構,方便地實現防止高溫水倒流的功能。進ー步地,由于在進水端或轉子支座與單向閥之間設有穩(wěn)流器的結構,從而有效地確保水溫的穩(wěn)定。進ー步地,由于在進水端設有穩(wěn)流器,從而方便穩(wěn)流器的安裝。進ー步地,由于采用穩(wěn)流套外壁上設有安裝密封圈的凹槽,從而能進ー步地提高穩(wěn)流器的穩(wěn)流效果。 進ー步地,由于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進水端設有溫度探頭,從而進ー步提高溫度調節(jié)的精確度。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爆炸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ー種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單向閥7的剖面立體圖。圖5為圖I在燃氣熱水器中的一種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附圖1、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用于將采集磁信號轉換為高低脈沖信號的霍爾元件5、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霍爾元件5通過安裝槽固定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外壁上,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水端11和出水端12,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內設有轉子2、轉子支座3、葉輪4,轉子2的一端與轉子支座3相連,另一端與葉輪4相連,轉子支座3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之間設有用于防止熱水裝置水箱內高溫水倒流的單向閥7,也可以在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內或進水ロ處設有單向閥;附圖I為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出水端設有單向閥7 ;為了更好地確保熱水裝置水溫的穩(wěn)定,可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或轉子支座3與單向閥7之間設有穩(wěn)流器6,本實施例中穩(wěn)流器6通過擋圈14安裝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同時為了更精確地調節(jié)水溫,可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設有用于探測冷水溫度的溫度探頭10。參看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ー種結構示意圖,該種結構與第一種結構的區(qū)別在于通過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出水端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9的進水端之間設有接頭15,接頭15內設有單向閥,接頭15的一端通過螺紋連接或螺釘固定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出水口上,另一端通過螺釘或卡環(huán)連接固定在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的進水口上。參看附圖4,單向閥7包括閥桿71、固定座73,閥桿71的一端與固定座73相連,閥桿71的另一端設有閥芯74,閥芯74與固定座73之間設有彈簧72,彈簧72套入閥桿71上且兩端分別與閥芯74和固定座73的內側接觸,閥芯74的一端設有凹緣741,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或接頭15的內壁上設有與凹緣741相對應的臺階8,安裝時先將閥芯74與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出水端內壁或接頭15內壁的臺階8相接觸,接著將彈簧72套入閥桿71上,然后將閥桿71的一端套入固定座73的固定孔內,最后將冷水進水管路接頭13固定在水流量傳感器的出水端上,使得彈簧72處于自由狀態(tài)時固定座73與冷水進水管路接頭13的進水ロ相接觸,同時固定座73也可以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或接頭15的內壁上。[0029]參看附圖2,穩(wěn)流器6包括穩(wěn)流套61、密封圈62和穩(wěn)流芯63,密封圈62套設在穩(wěn)流芯63上,穩(wěn)流芯63與穩(wěn)流套61通過扣合方式相連,為了提高穩(wěn)流器的穩(wěn)流效果,可在穩(wěn)流套61的外壁上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凹槽611,這樣防止水從穩(wěn)流套61與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內壁之間縫隙流出。附圖5的工作原理,安裝時,水流量傳感器的進水口與熱水器的進水口 16相連,水流量傳感器的出水ロ與熱水裝置的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相連,熱水裝置正常工作吋,自來水從熱水裝置的進水口流入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11,在正常水壓大于O. 015MPa作用力下推動水流量傳感器中單向閥7中的閥芯74上的凹緣741與殼體I的臺階8相分離,從而使得冷水從閥芯74與殼體I之間流入水箱進水管內;熱水裝置停止工作后,單向閥7中彈簧72復位推動作用下使得閥芯74與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內壁上的臺階8接觸,關閉水流,這樣使得水箱進水管內倒流的高溫水停留在單向閥的出口處,從而能夠有 效地防止高溫水倒流,避免水流量傳感器內部轉子組件等被損壞。
權利要求1.一種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它包括設有進水端和出水端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 )、霍爾元件(5)、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內設有轉子(2)、轉子支座(3)、葉輪(4),轉子(2)的一端與轉子支座(3)相連,另一端與葉輪(4)相連,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支座(3 )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 )之間設有單向閥(7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出水端設有單向閥(7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出水端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9)進水端之間設有接頭(15),單向閥(7)安裝在接頭(15)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向閥(7 )包括閥桿(71)、固定座(73 ),閥桿(71)的一端與固定座(73 )相連,閥桿(71)的另一端設有閥芯(74),閥芯(74)與固定座(73)之間設有彈簧(7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74)的一端設有凹緣(741),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出水端內壁上或接頭(15)內壁上設有與凹緣(741)相對應的臺階(8)。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還設有穩(wěn)流器(6)。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支座(3)與單向閥(7)之間還設有穩(wěn)流器(6)。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流器(6)包括穩(wěn)流套(61)、密封圈(62)和穩(wěn)流芯(63),密封圈(62)套設在穩(wěn)流芯(63)上,穩(wěn)流芯(63 )與穩(wěn)流套(61)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流套(61)的外壁上設有用于安裝密封圈的凹槽(611)。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6或7所述的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量傳感器殼體(I)的進水端還設有溫度探頭(10)。
專利摘要一種水流量傳感器與熱水裝置的連接結構,它包括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量傳感器殼體、霍爾元件、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水流量傳感器內設有轉子、轉子支座、葉輪,轉子的一端與轉子支座相連,另一端與葉輪相連,水流量傳感器殼體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的連通,所述轉子支座與熱水裝置冷水進水管路之間設有單向閥,能有效可靠地防止熱水器停止工作后高溫水倒流,并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G01F15/18GK202420598SQ20122000966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葉遠璋, 廖穎 申請人: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