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裝配生產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卡車前橋裝配生產時,軸承的潤滑油脂加注是重要的工藝要求,實現自動化的潤滑油脂加注是必要的,而實現自動化加注則必須采用有效、便捷的定位方式。
目前來說,軸承潤滑油脂加注還沒有完全實現自動定位加注,大都采用人工手動涂抹的方式,效率低下,不能夠實現自動定量加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可靠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以針對不同尺寸軸承的潤滑油脂定量加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包括:
夾持組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可相對移動以夾持軸承;
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傳動單元和第二傳動單元,第一傳動單元與第一定位板相連,第二傳動單元與第二定位板相連;
動力組件,與第一傳動單元和第二傳動單元相連,可通過第一傳動單元驅動第一定位板移動,通過第二傳動單元驅動第二定位板移動,以實現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相對移動。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動力組件為夾緊氣缸,夾緊氣缸固定設置在氣缸固定板上。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第一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桿、第一滑塊、第一軌道和第一支撐板,其中,
第一驅動桿的一端與動力組件相連,另一端與第一滑塊相連,
第一滑塊設置在第一軌道上,可在第一驅動桿的帶動下沿第一軌道往復移動,
第一支撐板的一端與第一滑塊相連,另一端與第一定位板相連,第一滑塊在第一軌道上移動時可通過第一支撐板帶動第一定位板移動。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第二傳動單元包括第二驅動桿、第二滑塊、第二軌道和第二支撐板,其中,
第二驅動桿的一端與動力組件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滑塊相連,
第二滑塊設置在第二軌道上,可在第二驅動桿的帶動下沿第二軌道往復移動,
第二支撐板的一端與第二滑塊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定位板相連,第二滑塊在第二軌道上移動時可通過第二支撐板帶動第二定位板移動。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第一驅動桿的一端和第二驅動桿的一端相連,并同時與動力組件相鉸接,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相互平行設置,動力組件可通過第一驅動桿和第二驅動桿帶動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在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上同步移動,以實現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相對移動。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分別對應形成有定位槽,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的定位槽組合使用可夾緊軸承。
如上所述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其中,優(yōu)選的是,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的定位槽為V型槽。
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能夠準確的定位軸承,結構簡單,使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的裝配圖;
圖2為圖1中的C-C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的夾緊定位圖;
圖4為圖3中的B-B向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夾緊氣缸 2-氣缸固定板 3-第一驅動桿 4-第一滑塊 5-第一導軌 6-第一支撐板 7-第一定位板 8-軸承 9-第二驅動桿 10-第二滑塊 11-第二導軌 12-第二支撐板 13-第二定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包括夾持組件、傳動組件和動力組件。其中,夾持組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可相對移動以夾持軸承;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傳動單元和第二傳動單元,第一傳動單元與第一定位板相連,第二傳動單元與第二定位板相連;動力組件與第一傳動單元和第二傳動單元相連,可通過第一傳動單元驅動第一定位板移動,通過第二傳動單元驅動第二定位板移動,以實現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相對移動。
具體來說,如圖1和圖3所示,動力組件為夾緊氣缸1,夾緊氣缸1固定設置在氣缸固定板2上,氣缸固定板2固定設置在機架(圖中未示)上,夾緊氣缸1用于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提供動力。但應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僅是以夾緊氣缸為例來進行說明的,并非限制于此,任何能夠實現提供動力的裝置皆可應用于本實用新型中。
進一步,傳動組件分別與動力組件和夾持組件相連,用于將動力組件提供的動力傳遞給夾持組件,以實現對軸承的夾持定位。本實施例中,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傳動單元和第二傳動單元,其中,第一傳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桿3、第一滑塊4、第一軌道5和第一支撐板6,第二傳動單元包括第二驅動桿9、第二滑塊10、第二軌道11和第二支撐板12。
就第一傳動單元來說,第一驅動桿3的一端與夾緊氣缸1相連,另一端與第一滑塊4相連,第一滑塊4設置在第一軌道5上,可在第一驅動桿3的帶動下沿第一軌道5往復移動;第一支撐板6的一端與第一滑塊4相連,另一端與第一定位板7相連,第一滑塊4在第一軌道5上移動時可通過第一支撐板6帶動第一定位板7移動。
就第二傳動單元來說,第二驅動桿9的一端同樣與夾緊氣缸1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滑塊10相連,第二滑塊10設置在第二軌道11上,可在第二驅動桿9的帶動下沿第二軌道11往復移動;第二支撐板12的一端與第二滑塊10相連,另一端與第二定位板13相連,第二滑塊10在第二軌道11上移動時可通過第二支撐板12帶動第二定位板13移動。
總的來說,第一驅動桿3的一端和第二驅動桿9的一端同時與夾緊氣缸1的氣桿相鉸接,第一驅動桿3的另一端與第一滑塊4相鉸接,第二驅動桿9的另一端與第二滑塊10相鉸接,且第一軌道5和第二軌道11相互平行設置,由此,夾緊氣缸1便可通過第一驅動桿3和第二驅動桿9帶動第一滑塊4和第二滑塊10在第一軌道5和第二軌道11上同步移動,從而實現了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的相對移動。
進一步,夾持組件用于夾持軸承,以實現軸承的定位。本實施例中,夾持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其中,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相對設置,且相對面上分別對應形成有V型定位槽,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上的V型定位槽組合使用可夾緊軸承,由于V型定位槽組成的尺寸范圍可以實現對不同尺寸的軸承進行定位。
下面結合附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軸承油脂加注定位機構的工作過程進行簡要說明。
當需加注潤滑油脂時,軸承8進入定位機構內部,夾緊氣缸1向上運動,同時帶動第一驅動桿3和第二驅動桿9收緊,第一驅動桿3會帶動第一滑塊4沿第一導軌5向中間移動,第二驅動桿9會帶動第二滑塊10沿第二導軌11向中間移動,第一滑塊4和第二滑塊10在相互靠近的過程中會分別帶動第一支撐板6和第二支撐板12相向移動,從而使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逐漸靠近,直至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13上的V型定位槽將軸承8夾持,以實現對軸承8的定位,如圖3和圖4所示。當加注潤滑油脂后,夾緊氣缸1向下運動,各個零部件反向運動,定位機構重新恢復到圖1和圖2所示狀態(tài),下一個加注循環(huán)開始。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