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壓縮機及渦輪冷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渦輪壓縮機及渦輪冷凍機。
[0002]本申請基于2013年7月18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特愿2013-149464號公報主張優(yōu)選權,這里引用其內容。
【背景技術】
[0003]作為冷凍機,已知具備渦輪壓縮機的渦輪冷凍機,所述渦輪壓縮機通過馬達使葉輪旋轉而將制冷劑壓縮并排出。渦輪壓縮機由容納葉輪的壓縮機殼體和容納馬達的馬達殼體連結組裝而成。
[0004]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將壓縮機殼體和馬達殼體連結起來的結構。馬達殼體具有:形成為圓筒狀的主體部;和從主體部沿半徑方向延伸出的安裝凸緣。在壓縮機殼體設置有與馬達殼體的安裝凸緣相同直徑的安裝凸緣,兩安裝凸緣借助連結螺栓被連結起來,從而組裝成渦輪壓縮機(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2)。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23679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9]在渦輪冷凍機用馬達中,根據規(guī)格,電壓有范圍,馬達的直徑也與電壓的大小對應地變大。當馬達的直徑變大時,容納其的馬達殼體也必須增大。因此,以往,與馬達殼體的大小對應地,壓縮機殼體也要增大,以使兩者連結。
[0010]但是,壓縮機殼體中形成有用于壓縮氣體的流路等,具有復雜的形狀。因此,每當馬達的電壓變化時,若制造與之對應的大小的壓縮機殼體,則需多占用庫存場地及庫存費。
[0011]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改變壓縮機殼體的大小就可與馬達殼體連結的渦輪壓縮機和渦輪冷凍機。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3]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為一種渦輪壓縮機,該渦輪壓縮機具備:壓縮機殼體,其容納通過旋轉對氣體進行壓縮的葉輪;以及馬達殼體,其容納使所述葉輪旋轉的馬達,并且,所述馬達殼體具有圓筒狀的主體部,該主體部具有比設置于所述壓縮機殼體的安裝凸緣大的直徑,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經由轉接部件相連結。
[0014]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經由所述轉接部件而將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連結,組裝所述渦輪壓縮機。在所述馬達殼體的所述主體部的直徑小于所述壓縮機殼體的所述安裝凸緣的情況下,僅改變具有簡單形狀的所述馬達殼體的大小就能夠應對(例如,將所述馬達殼體的安裝凸緣延長等)。但是,根據馬達的電壓的規(guī)格,在所述馬達殼體的所述主體部的直徑大于所述壓縮機殼體的所述安裝凸緣的直徑的情況下,不改變所述壓縮機殼體的大小就無法與所述馬達殼體直接連結。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另外準備了所述轉接部件,即使所述馬達殼體的大小變化,通過使轉接部件介于二者之間,從而無需改變所述壓縮機殼體的大小。
[0015]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為:所述轉接部件具有:第一連結部,其以第一直徑與設置于所述壓縮機殼體的安裝凸緣連結;以及第二連結部,其以大于所述第一直徑的第二直徑與設置于所述馬達殼體的所述安裝凸緣連結。
[0016]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轉接部件在所述第一連結部處以所述第一直徑與所述壓縮機殼體的所述安裝凸緣連結,此外,在所述第二連結部處以大于所述第一直徑的所述第二直徑與所述馬達殼體的所述安裝凸緣連結。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可借助于所述轉接部件而將具有彼此大小不同的所述安裝凸緣的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連結起來。
[0017]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為:所述轉接部件具有用于配置密封部件的環(huán)狀槽,所述密封部件將所述轉接部件與所述壓縮機殼體或所述馬達殼體之間氣密地密封。
[0018]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在設置于所述轉接部件的所述環(huán)狀槽中配置所述密封部件,將所述轉接部件與所述壓縮機殼體或所述馬達殼體之間氣密地密封。若經由所述轉接部件將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連結,則會增加一處所述壓縮機殼體與所述馬達殼體的連結部位,因而需要追加配置所述密封部件以防止氣體從所述連結部位漏出。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轉接部件上形成所述環(huán)狀槽,從而不改變所述壓縮機殼體或所述馬達殼體的形狀就能夠配置追加的所述密封部件。
[0019]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為:所述環(huán)狀槽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徑小的直徑。
[0020]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由于可將所述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壓縮機殼體的比連結所述安裝凸緣的所述第一直徑靠內側的位置,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從所述第一連結部漏出。
[0021]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為:該渦輪壓縮機具備:第一密封部件,其將所述壓縮機殼體與所述轉接部件之間氣密地密封;以及第二密封部件,其將所述馬達殼體與所述轉接部件之間氣密地密封,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具有相同的直徑。
[0022]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中,利用具有相同直徑的所述密封部件將由于介有所述轉接部件而產生的所述壓縮機殼體的連結部位和所述馬達殼體的連結部位分別密封。由此,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中,能夠維持與將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直接連結的情況相同的受壓面積。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不增大連結螺栓的直徑就能夠經由所述轉接部件而將所述壓縮機殼體和所述馬達殼體連結起來。
[0023]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是一種渦輪冷凍機,該渦輪冷凍機具備:冷凝器,其將被壓縮的制冷劑液化;蒸發(fā)器,其使利用所述冷凝器液化后的所述制冷劑蒸發(fā),對冷卻對象物進行冷卻;以及所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渦輪壓縮機,其將利用所述蒸發(fā)器蒸發(fā)后的所述制冷劑壓縮并供給到所述冷凝器。
[0024]發(fā)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fā)明,可得到不改變壓縮機殼體的大小就能夠與馬達殼體連結的渦輪壓縮機和渦輪冷凍機。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渦輪冷凍機的系統(tǒng)圖。
[0027]圖2是示出介有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轉接部件的壓縮機殼體與馬達殼體的連結結構的剖視圖。
[0028]圖3是圖2中的區(qū)域A的放大圖。
[0029]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轉接部件的左側視圖。
[0030]圖5是示出未介有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轉接部件的壓縮機殼體與馬達殼體的連結結構(直接連結結構)的剖視圖。
[0031]圖6A是示意性地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利用壓縮機殼體與馬達殼體的連結部分承受壓力的受壓面積的圖。
[0032]圖6B是示意性地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利用壓縮機殼體與馬達殼體的連結部分承受壓力的受壓面積的圖。
[0033]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轉接部件的左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35]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渦輪冷凍機1的系統(tǒng)圖。
[0036]本實施方式的渦輪冷凍機1例如以氟利昂作為制冷劑、以空調用的冷水作為冷卻對象物。如圖1所示,渦輪冷凍機1具備冷凝器2、節(jié)能器(economizer) 3、蒸發(fā)器4和渦輪壓縮機5。
[0037]冷凝器2經流路R1而與渦輪壓縮機5的氣體排出管5a連接。利用渦輪壓縮機5壓縮后的制冷劑(壓縮制冷劑氣體XI)通過流路R1而被供給至冷凝器2。冷凝器2使該壓縮制冷劑氣體XI液化。冷凝器2具備供冷卻水流通的傳熱管2a,通過壓縮制冷劑氣體XI與冷卻水之間的熱交換而將壓縮制冷劑氣體XI冷卻。
[0038]壓縮制冷劑氣體XI通過與冷卻水之間的熱交換而被冷卻、液化,變成制冷液X2而存儲在冷凝器2的底部。冷凝器2的底部經流路R2而與節(jié)能器3連接。在流路R2設置有用于對制冷液X2進行減壓的膨脹閥6。利用膨脹閥6減壓后的制冷液X2通過流路R2而被供給至節(jié)能器3。節(jié)能器3將減壓后的制冷液X2臨時存儲并將制冷劑分離成液相和氣相。
[0039]節(jié)能器3的頂部經流路3而與禍輪壓縮機5的節(jié)能器連結管5b連接。被節(jié)能器3分離的制冷劑的氣相成分X3不經由蒸發(fā)器4和第一壓縮段11而是通過流路R3被供給到第二壓縮段12,從而提高渦輪壓縮機5的效率。另一方面,節(jié)能器3的底部經流路R4而與蒸發(fā)器4連接。在流路R4設置有用于對制冷液X2進一步進行減壓的膨脹閥7。
[0040]利用膨脹閥7進一步減壓后的制冷液X2通過流路R4而被供給至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