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塵裝置,屬于防塵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風機在使用時由于工作介質中含有大量粉塵且風機軸與風機外殼上的軸孔有較大間隙,受結構及空間限制,不易密封,常有少量粉塵自風機軸孔逸出。這些逸出的粉塵隨氣流在空氣中飄逸,既污染環(huán)境又浪費物料。這些自風機軸孔逸出粉塵有時進入軸承中生成軸承損壞,嚴重影響風機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三種結構簡單,防止粉塵自軸孔逸出效果好的防塵裝置,避免粉塵損害軸承。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一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風機外殼11、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外徑大于風機外殼11上軸孔的直徑;所述軸2穿過風機外殼11上軸孔、擋板7的中心,所述擋板7固定于風機外殼11外側且不與軸2接觸。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端蓋4及軸2,所述軸2穿過端蓋4軸孔的中心,所述端蓋4設有氣道6,所述氣道6—端自端蓋4外表面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三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法蘭1、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所述軸2穿過法蘭1、擋板7的中心,所述法蘭I設有第一凹槽9,所述擋板7固定于法蘭I的第一凹槽9內(nèi), 擋板7不與軸2接觸。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三優(yōu)選技術方案之一,還包括設有氣道6的端蓋4,所述端蓋4與法蘭I固定連接,所述氣道6 —端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三再一優(yōu)選技術方案,還包括后擋板3,所述后擋板3的外徑大于法蘭I軸孔的直徑,后擋板3位于設置在法蘭I內(nèi)的第二凹槽10內(nèi),軸2穿過后擋板3的中心,后擋板3固定于軸2上隨軸2轉動,后擋板3與法蘭1、端蓋4均不接觸。本實用新型防塵裝置之三再一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后擋板3的突出部分伸入設置在端蓋4內(nèi)的軸孔中,后擋板3的其余部分位于設置在法蘭I內(nèi)的第二凹槽10內(nèi)。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防止風機軸孔泄漏粉塵。具有結構簡單,不破壞風機原有結構及位置,使用效果明顯,用途廣泛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防止風機軸承免受風機軸孔泄漏的粉塵直接損害。并可推廣應用至其它場合,防止軸承被粉塵損害。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看圖1。利用風機外殼與電機或軸承座之間的間隙安裝的防塵裝置,由風機外殼11、軸2、擋板7組成。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并小于風機軸孔的直徑,擋板7的外徑大于風機軸孔的直徑;所述軸2穿過風機外殼11、擋板7的中心,所述擋板7固定于風機外殼11夕卜側,擋板7不與軸2接觸。由于擋板7減小了風機軸孔與軸2之間的間隙,有效地減少了自風機軸孔泄漏的氣體及粉塵。實施例2參看圖2。在電機或軸承座端蓋自身設置的防塵裝置,包括端蓋4及軸2,所述軸2穿過端蓋4的中心,所述端蓋4設有 氣道6,所述氣道6—端自端蓋(4)外表面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由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使用時,空氣自氣道6吹入由軸2與端蓋4之間的間隙8,吹入的空氣形成自軸承5方向向端蓋4外流動的氣流,可以有效阻止粉塵沿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進入軸承5內(nèi),從而避免了軸承5的損壞。實施例3參看圖3。利用風機外殼與電機或軸承座之間的間隙增設的防塵裝置,包括法蘭1、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外徑大于風機外殼軸孔的外徑。所述軸2穿過法蘭1、擋板7的中心,所述法蘭I設有第一凹槽9,所述擋板7固定于法蘭I的第一凹槽9內(nèi),擋板7不與軸2接觸。使用時,法蘭I固定在風機外殼上。由于擋板7減小了風機軸孔與軸2之間的間隙,有效地減少了自風機軸孔泄漏的氣體及粉塵。實施例4參看圖4。利用軸承座增設的防塵裝置,包括法蘭1、軸2、設有氣道6的端蓋4、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外徑大于法蘭I軸孔的直徑。所述端蓋4與法蘭I固定連接,所述軸2穿過法蘭1、端蓋4軸孔、擋板7的中心。所述氣道6 —端自端蓋4表面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由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使用時,法蘭I固定在端蓋4上。由于擋板7減小了法蘭I軸孔與軸2之間的間隙,同時壓縮空氣自氣道6吹入由軸2與端蓋4之間的間隙8,吹入的空氣形成自軸承5方向向法蘭I外流動的氣流,可以有效阻止粉塵沿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進入軸承5內(nèi),從而避免了軸承5的損壞。實施例5參見圖5。防塵裝置,包括法蘭1、軸2、后擋板3、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外徑大于法蘭I軸孔的直徑。所述擋板7固定于第一凹槽9內(nèi),擋板7不與軸2接觸。所述軸2穿過法蘭1、后擋板3、擋板7的中心。后擋板3固定于軸2上隨軸2轉動,后擋板3與法蘭I不接觸。使用時,法蘭I固定在風機外殼上。由于擋板7減小了法蘭I軸孔與軸2之間的間隙,隨軸2旋轉的后擋板3產(chǎn)生的渦流進一步阻止了粉塵沿軸2與法蘭I間間隙逸出。實施例6參看圖6。利用軸承座增設的防塵裝置,包括法蘭1、軸2、后擋板3、設有氣道6的端蓋4、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外徑大于法蘭I軸孔的直徑。所述端蓋4與法蘭I固定連接,所述軸2穿過法蘭1、后擋板3、端蓋4軸孔、擋板7的中心。所述氣道6 —端自端蓋4表面連接吹掃氣源,另一端連通由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其中后擋板3的突出部分伸入端蓋4內(nèi)的軸孔中,后擋板3的其余部分位于設置在法蘭I內(nèi)的第二凹槽10中。相對于實施例 5,后擋板3的突出部分伸入端蓋4內(nèi)的軸孔中進一步減小了端蓋4軸孔與軸2之間的間隙8,可以有效保證軸承完好。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防塵裝置,包括風機外殼(11)、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擋板(7)的外徑大于風機外殼(11)上軸孔的直徑;所述軸(2)穿過風機外殼(11)上軸孔及擋板(7)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7)固定于風機外殼(11)外側,擋板(7)不與軸(2)接觸。
2.防塵裝置,包括端蓋(4)及軸(2),所述軸(2)穿過端蓋(4)軸孔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4)設有氣道(6),所述氣道(6)—端自端蓋(4)外表面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
3.防塵裝置,包括法蘭(I)、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所述軸(2)穿過法蘭(I)、擋板(7)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I)設有第一凹槽(9),所述擋板(7)固定于第一凹槽(9)內(nèi),擋板(7)不與軸(2)接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有氣道(6)的端蓋(4),所述端蓋(4)與法蘭(I)固定連接,所述氣道(6)—端連接氣源,另一端連通軸(2)與端蓋(4)軸孔之間的間隙(8)。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后擋板(3),所述后擋板(3)的外徑大于法蘭(I)軸孔的直徑,后擋板(3)位于設置在法蘭(I)內(nèi)的第二凹槽(10)中,軸(2)穿過后擋板(3)的中心,后擋板(3)固定于軸(2)上隨軸(2)轉動,后擋板(3)與法蘭(I)、端蓋(4)均不接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擋板(3)的突出部分伸入端蓋(4)內(nèi)的軸孔中,后擋板(3)的其余 部分位于設置在法蘭(I)內(nèi)的第二凹槽(10)中。
專利摘要一種防塵裝置,屬于防塵技術領域。采用減小軸孔方式有效減少從軸孔中孔逸出的粉塵。本實用新型包括風機外殼(11)、軸(2)、擋板(7),所述擋板(7)的內(nèi)徑大于軸(2)的外徑,擋板(7)的外徑大于風機外殼(11)上軸孔的直徑;所述軸(2)穿過風機外殼(11)上軸孔及擋板(7)的中心,所述擋板(7)固定于風機外殼(11)外側,擋板(7)不與軸(2)接觸。并采用向軸承座端蓋軸孔鼓入氣體的方式阻止粉塵進入軸承中,以避免粉塵損壞軸承。
文檔編號F04D29/00GK203146389SQ20122074580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徐玉民, 李衛(wèi)東, 彭牛生, 謝楠 申請人: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