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體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流體泵的方法和裝置。
技術背景內(nèi)燃機具有多個運動機件,這些機件中的多個機件以非常緊密 的公差相對彼此滑動。就這一點而言,這些機件需要潤滑來使它們 能夠相對彼此滑動,并防止這些機件受損。發(fā)動機活塞的潤滑是特別重要的。隨著活塞在氣缸中每分鐘往 復運動數(shù)千次,它們靠著氣缸壁滑動。此外,活塞和控制桿(通稱 "活塞銷")之間的連接在發(fā)動機循環(huán)中發(fā)生變化。將適當?shù)臐櫥瑒?提供至這些位置,以確保發(fā)動機的適當機能是很重要的。通常,利用潤滑油泵將潤滑油有規(guī)律地供給至發(fā)動機的這些機件 及其它機件。該泵同時將潤滑油供給至發(fā)動機內(nèi)的適當位置,以使?jié)?滑油到達需要潤滑的位置。例如,在二沖程發(fā)動機中,可在簧片閥上 游的點,將潤滑油供給至每個氣釭的進氣系統(tǒng)。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將潤滑油帶入到氣釭的燃燒室中,在該燃燒室中,它在活塞和氣釭壁之
間提供潤滑。還可將潤滑劑供給至噴嘴,引導該噴嘴將潤滑油噴射到 每個活塞的活塞銷上。該泵將潤滑油供給至這些位置中的每個上,以 確保它們保持潤滑。然而,現(xiàn)有技術的泵具有多個缺點。通常,泵包括止回閥,以 確保將潤滑劑沿預期方向朝需要潤滑的表面泵送,并限制潤滑劑沿 反向流動。這些止回閥會在低溫下粘住,導致不規(guī)律地或不充足地 供給潤滑油。此外,必須將潤滑油同時供給至多個區(qū)域,尤其是在 具有多個氣缸的發(fā)動機中,每個氣缸均設有需要潤滑的活塞的情況 下,更是如此。例如,如果發(fā)動機具有四個氣缸,該泵必須將潤滑油供給至八個不同的位置四個活塞和四個活塞銷。同時將潤滑油 泵送至八個位置減少了可供給至每個位置的潤滑油量,從而降低了 潤滑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種將潤滑提供到發(fā)動機的多個部分的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便之處。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帶有易于在低溫下粘住的 止回閥的泵。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將潤滑油順序地傳送至多余 一個的位置上的泵。在一個方面中,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活塞泵,其包括殼體。轉(zhuǎn)子組 件能夠旋轉(zhuǎn)地設置在該殼體中。該轉(zhuǎn)子組件包括轉(zhuǎn)子,增壓室設置 在該轉(zhuǎn)子中?;钊軌蚧瑒拥卦O置在增壓室內(nèi),并能夠在其中的第一 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殼體包括選擇性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 一殼體入口和第二殼體入口。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 的第一殼體出口和第二殼體出口。入口凸輪組件固定設置在殼體中。該入口凸輪組件具有以能夠^Mt的方式將活塞移動至第一位置的第一 和第二入口凸輪凸角。出口凸輪組件固定設置在殼體中。該出口凸輪 組件具有以能夠操作的方式將活塞移動至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出口 凸輪凸角。轉(zhuǎn)子能夠相對于殼體順序地在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位
置之間旋轉(zhuǎn)。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一位置中時增壓室與第一殼體入口流體 連通,并與第二殼體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一 入口凸輪凸角朝笫一位置推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該第一殼體入口 抽入到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二位置中時增壓室與第一殼體出口 流體連通,并與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以及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 第一出口凸輪凸角將活塞推動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該第一殼 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三位置中時增壓室與第二殼體 入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一殼體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 且第二入口凸輪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該第二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四位置中時增壓室與第二殼 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一殼體出口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流體隔 離;且第二出口凸輪凸角將活塞推動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第 二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在另一方面中,殼體通常關于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對稱。在另一方面中,轉(zhuǎn)子能夠圍繞該中央縱向?qū)ΨQ軸線旋轉(zhuǎn)。在另一方面中,入口凸輪與該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心。在另一方面中,出口凸輪與該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心。在另一方面中,殼體還包括與增壓室選擇性地流體連通的第三殼 體入口 。該殼體還包括與增壓室選擇性地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 。 入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入口凸輪凸角。出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出 口凸輪凸角。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時,增壓室 與該第三殼體入口以及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轉(zhuǎn)子還能夠相對于殼 體在第五和第六位置之間旋轉(zhuǎn)。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五位置中時增壓室與 第三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以及第一、第二和 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三入口凸輪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動活塞, 從而將流體通過該第三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六位 置中時增壓室與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一、第二和第三殼 體入口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三出口凸輪凸角將活 塞推動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在另一方面中,增壓室是第一增壓室。活塞是第一活塞。腔室入 口是第一腔室入口。腔室出口是第一腔室出口。第二增壓室設置在轉(zhuǎn)
子中。第二活塞能夠滑動地設置在第二增壓室內(nèi),并能夠在其中的笫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第二增壓室流體 連通的第三殼體入口和第四殼體入口。殼體還包括擇性地與第二增壓 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和笫四殼體出口 。轉(zhuǎn)子還能夠相對于殼體在笫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置之間旋轉(zhuǎn)。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五位置中時 第二增壓室與第三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第四殼體入口以及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一入口凸輪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動第二活 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入口抽入到第二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 第六位置中時第二增壓室與笫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三和第 四殼體入口以及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一出口凸輪凸角將第二 活塞推動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出口從第二增壓室排 出。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七位置中時第二增壓室與第四殼體入口流體連通, 并與第三殼體入口以及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第二入口凸 輪凸角朝第一位置推動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四殼體入口抽入 到第二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八位置中時,第二增壓室與第四殼體 出口流體連通,并與第三殼體出口以及笫三和第四殼體入口流體隔離; 且第二出口凸輪凸角將第二活塞推動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第 四殼體出口從第二增壓室排出。在另一個方面中,笫三殼體入口就是第一殼體入口。第四殼體入 口就是第二殼體入口。在另一個方面中,第五位置就是第一位置。第六位置就是第二位 置。第七位置就是第三位置.第八位置就是第四位置。在另一個方面中,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通過泵來分配流體的方法。 該泵具有殼體。轉(zhuǎn)子能夠旋轉(zhuǎn)地設置在殼體內(nèi)。該轉(zhuǎn)子具有設置在其 中的增壓室?;钊軌蚧瑒拥卦O置在該增壓室內(nèi)。該殼體具有選擇性 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一殼體入口和第二殼體入口。該殼體具有選 擇性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一殼體出口和笫二殼體出口。該方法包 括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一位置,從而在增壓室和第一殼體入口之間提 供流體連通;在增壓室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壓室 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活塞,從而將流 體通過第一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二位置,從而 在增壓室和第一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增壓室和第二殼體出
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壓室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并驅(qū)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一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 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三位置,從而在增壓室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連通;在增壓室和第一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壓室以及 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 過第二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四位置,從而在 增壓室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增壓室和第一殼體出口 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壓室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 隔離;并驅(qū)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一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
在另一個方面中,殼體通常關于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對稱。旋轉(zhuǎn)轉(zhuǎn) 子包括圍繞與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軸的軸線來旋轉(zhuǎn)轉(zhuǎn)子。
在另一個方面中,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 殼體入口,和選擇性地與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入口凸輪
組件還包括第三入口凸輪凸角。出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出口凸輪凸 角。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的任何位置,還提 供了與第三殼體入口和第三殼體出口之間的流體隔離。該方法還包括 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五位置,從而在增壓室和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連通;在增壓室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 壓室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活塞, 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且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六 位置,從而在增壓室和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增壓室 以及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增壓室以及第一、第 二和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 第三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
在另一個方面中,增壓室為第一增壓室。活塞為第一活塞。腔室 入口為第一腔室入口。腔室出口為第一腔室出口。轉(zhuǎn)子還包:fei殳置在 其中的第二增壓室。第二活塞能夠滑動地i殳置在第二增壓室內(nèi)。殼體 還包括選擇性地與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入口和第四殼體入 口 。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和第 四殼體出口。該方法還包括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五位置,從而在第二 增壓室和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第二增壓室和第四殼體 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第二增壓室以及笫三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
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入口抽入 到第二增壓室中;且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六位置,從而在第二增壓室和 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第二增壓室以及第三和第四殼體 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第二增壓室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 隔離;并驅(qū)動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三殼體出口從第二增壓室 排出;將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七位置,從而在第二增壓室和第四殼體入口 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第二增壓室和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 在第二增壓室以及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第 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四殼體入口抽入到第二增壓室中;且將轉(zhuǎn) 子旋轉(zhuǎn)至第八位置,從而在第二增壓室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 體連通;在第二增壓室和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第二增 壓室以及第三和第四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第二活塞, 從而將流體通過第四殼體出口從第二增壓室排出。
出于本申請的目的,術語"徑向"、"軸向"和"切向"均相對于
轉(zhuǎn)子的轉(zhuǎn)動軸線加以定義。因此,"徑向"指的是朝向或遠離旋轉(zhuǎn)軸線, 并垂直于旋轉(zhuǎn)軸線的方向,"軸向"指的是沿著或水平于旋轉(zhuǎn)軸線的方 向,"切向"指的是垂直于徑向且并不沿著或水平于軸向的方向。
本發(fā)明的每個實施例均具有至少一個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但不必 具有全部的目的和/或方面。應該明白,本發(fā)明通過嘗試獲得上述目的 而得到的某些方面可能并不實現(xiàn)這些目的,和/或可能實現(xiàn)未于此明確 列舉的其它目的。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附加和/或替換的特征、方面及優(yōu)點將通過如下 說明、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而變得明白。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及其其它方面和進一步的特征,參照如 下結合附圖進行的說明,附圖為
圖l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泵的立體圖2是圖1所示泵的分解視圖3A和圖3B是用于圖l所示泵的轉(zhuǎn)子的截面立體圖,示出了
活塞的不同位置;
圖4是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泵的活塞的立體圖5是用于圖1所示泵的入口板的立體圖6是用于圖l所示泵的蓋子的立體圖7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泵的部分分解視圖7B是用于圖7A所示泵的轉(zhuǎn)子的立體圖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泵的部分分解視圖;和
圖9A和圖9B是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泵的入口板、轉(zhuǎn)子和出口凸 輪環(huán)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將主要參照圖1和圖2,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泵10。
泵10包括由基板12和蓋子14組成的殼體11。泵10由電動馬 達16通過轉(zhuǎn)接板15(參見圖2)驅(qū)動,該轉(zhuǎn)接板15通過緊固件(未 示出)安裝至基板12。泵10可替換地由發(fā)動機的曲軸(未示出)、 或任何適當?shù)膭恿υ打?qū)動。潤滑油(未示出)通過位于蓋子14的側(cè) 壁中的孔17 (參見圖2)進入殼體11,并充滿殼體ll的內(nèi)部。參 照圖2,轉(zhuǎn)子20放置在殼體11內(nèi),以使其在由馬達16驅(qū)動時能夠 自由旋轉(zhuǎn)。轉(zhuǎn)子20容納由活塞體24和隨動活塞26構成的活塞22
(圖4中最佳地看到)?;钊w24在套管34內(nèi)往復運動,從而如在 下文中更為詳細地討論的那樣,通過位于蓋子14中的殼體出口 32 泵送潤滑油。軟連接管18將殼體出口 32連接至軟管(未示出),從 而將潤滑油傳送至需要潤滑的位置。例如,具有六個殼體出口 32 的本實施例可將潤滑油供給至最多六個不同的位置,這可適用于潤 滑三缸二沖程發(fā)動機(未示出)。可將從殼體出口 32中的三個輸出 的潤滑油傳送至位于每個進氣止回閥(未示出)的上游的位置,并 將從其它三個殼體出口 32輸出的潤滑油傳送至發(fā)動機的每個活塞
(未示出)的三個活塞銷(未示出)。可以設想,可改為將潤滑油傳 送至需要潤滑的任何其它位置。
參照圖2,入口板28設置在殼體11內(nèi),位于轉(zhuǎn)子20與殼體出 口 32相對的側(cè)面上。當組裝泵10時,入口板28由設置在入口板 28和基板12之間的彈簧30偏壓在轉(zhuǎn)子20上。彈簧30還將轉(zhuǎn)子20 偏壓在蓋子14的內(nèi)部。入口板28包括與位于蓋子14中的孔38(其 中兩個孔可在圖6中看到)對正的銷釘36,從而保持蓋子14、基板 12和入口板28之間的相對定向。將在下文中更為詳細地說明入口 板28和蓋子14分別控制潤滑油流入和流出增壓室40的功能.
現(xiàn)將參照圖3A和圖3B,說明轉(zhuǎn)子20的運轉(zhuǎn)。隨著馬達16使 轉(zhuǎn)子20在殼體11內(nèi)旋轉(zhuǎn),活塞22的活塞體24在套管34內(nèi)往復運 動,這在下文中將更為詳細地說明。活塞體24在第一位置(示于圖 3A中)和第二位置(示于圖3B中)之間往復運動?;钊w24和 套管34 —起限定了增壓室40 (圖3A中最佳地看到)。增壓室40 通過腔室入口 42與殼體入口 50選擇性地流體連通,并通過腔室出 口 44與殼體出口 32選擇性地流體連通。隨著轉(zhuǎn)子20在殼體11內(nèi) 旋轉(zhuǎn),如在下文中更為詳細地說明的那樣,當活塞體24朝圖3A中 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時,活塞體24的往復運動將潤滑油通過腔室入 口 42抽到增壓室40中,且當活塞體24朝圖3B中所示的第二位置 移動時,將潤滑油通過腔室出口 44排出增壓室40。
參照圖5,入口板28包括六角形入口凸輪環(huán)46,其包括六個等 距離布置的入口凸輪凸角48。入口板28還具有六個殼體入口 50, 其目的將在下文中說明。參照圖6,蓋子14包括出口凸輪環(huán)52,其 包括六個等距離布置的出口凸輪凸角54,其中四個在圖6中可見。 蓋子14還具有六個殼體出口 32,其目的將在下文中說明。每個殼 體入口 50均具有相應的入口凸輪凸角48,且每個殼體出口均具有 相應的出口凸輪凸角54??梢栽O想,可存在更多或更少的殼體入口 50和相等數(shù)量的殼體出口 32,且每個殼體入口 50均具有相應的入 口凸輪凸角48,每個殼體出口 32均具有相應的出口凸輪凸角54. 如在下文中更為詳細地說明的那樣,入口凸輪凸角48和出口凸輪凸 角54導致活塞往復運動。
參照圖9A和圖9B,現(xiàn)將i兌明泵10的運轉(zhuǎn)。
主要參照圖9A和圖9B,示意性地示出的蓋子14、轉(zhuǎn)子20和 入口板28處于疊置的布置,就像它們在泵10組裝后的定向。隨著
轉(zhuǎn)子20在殼體11內(nèi)旋轉(zhuǎn),腔室入口 42與殼體入口 50中的每個依 次對正,這在殼體入口 50和增壓室40之間提供了流體連通,當轉(zhuǎn) 子20和入口板28不與腔室入口 42對正時,轉(zhuǎn)子20與入口板28 之間的接觸阻塞了殼體入口,這在增壓室40和其余的殼體入口 50 之間提供了流體隔離。同樣,隨著轉(zhuǎn)子20旋轉(zhuǎn),腔室出口44與殼 體出口 32中的每個依次對正,這在殼體出口 32和增壓室40之間提 供了流體連通,并在增壓室40和其余殼體出口 32之間提供了流體 隔離。
在圖9A中,轉(zhuǎn)子20處于第一位置中,其中,腔室入口 42與殼 體入口 50中的第一個對正。在該位置中,增壓室40與第一腔室入 口 50流體連通,并與其余殼體入口 50以及所有的殼體出口 32流體 隔離。入口凸輪凸角48相對于殼體入口 50設置,從而當轉(zhuǎn)子20 處于第一位置中時,入口凸輪凸角48中的一個緊靠隨動活塞26, 并徑向向外推動隨動活塞26,從而將活塞體24移動至第一位置, 以便如圖9A所示,增大增壓室40的容積.活塞體24的移動將潤 滑油通過與腔室入口 42對正的殼體入口 50從殼體11內(nèi)經(jīng)腔室入口 42抽到增壓室40中。
參照圖9B,隨著轉(zhuǎn)子20連續(xù)旋轉(zhuǎn),它進入到第二位置中,在 第二位置中腔室出口 44與殼體出口 32中的第一個對正。在該位置 中,增壓室40與第一殼體出口 32流體連通,并與其余的殼體出口 32及所有的殼體入口 50流體隔離。出口凸輪凸角54相對于殼體出 口 32定位,從而當轉(zhuǎn)子20處于笫二位置中時,出口凸輪凸角54 中的一個緊靠隨動活塞26,并徑向向內(nèi)推動隨動活塞26,從而將活 塞體24移動至第二位置,以便如圖9B所示,減小增壓室40的容 積,活塞體24的移動將潤滑油從增壓室40通過與腔室出口 44對正 的殼體出口 32經(jīng)腔室出口 44排出殼體11。
隨著轉(zhuǎn)子20繼續(xù)旋轉(zhuǎn),它進入到笫三位置中,在第三位置中腔 室入口 42與殼體入口 50中的第二個對正。在該位置中,增壓室40 與第二殼體入口 50流體連通,并與其余殼體入口 50及所有的殼體 出口 32流體隔離。入口凸輪凸角48相對于殼體入口 5(H殳置,4吏得 當轉(zhuǎn)子20處于第三位置中時,入口凸輪凸角48中的第二個緊靠隨 動活塞26,并徑向向外推動隨動活塞26,從而將活塞體24移動至
第一位置,以便如圖9A所示,增大增壓室40的容積?;钊w24 向第一位置的移動將潤滑油從殼體11內(nèi)通過與腔室入口 42對正的 第二殼體入口 50經(jīng)腔室入口 42抽到增壓室40中。
隨著轉(zhuǎn)子20繼續(xù)旋轉(zhuǎn),它進入到第四位置中,其中腔室出口 44 與殼體出口 32中的第二個對正。在該位置中,增壓室40與第二殼 體出口 32流體連通,并與其余殼體出口 32及所有的殼體入口 50 流體隔離。出口凸輪凸角54相對于殼體出口 32設置,使得當轉(zhuǎn)子 20處于第四位置中時,出口凸輪凸角54中的第二個緊靠隨動活塞 26,并徑向向內(nèi)推動隨動活塞26,從而將活塞體24移動至第二位 置,以便如圖9B所示,減小增壓室40的容積。活塞體24的移動 將潤滑油從增壓室40通過與腔室出口 44對正的第二殼體出口 32 經(jīng)腔室出口 44排出殼體11。
在泵10具有多于兩個的殼體入口 50以及多于兩個的殼體出口 32的情況下,隨著轉(zhuǎn)子20繼續(xù)旋轉(zhuǎn),每個殼體入口 50和每個殼體 入口 32將順序地與增壓室40形成流體接觸。如此,活塞22順序地 將潤滑油從每個殼體入口 50抽入到增壓室40中,并將潤滑油通過 各自的殼體出口 32排出增壓室40。
現(xiàn)參照圖7A和7B,將說明才艮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泵110。 圖1所示的泵10的多個構件,例如基板12、馬達16、彈簧30和銷 釘36在泵110中具有執(zhí)行相似功能的相應構件。泵110的這些構件 未示于圖7中,且將不對其進行詳細討論。
泵IIO包括由基板和蓋子114組成的殼體(未示出),泵IIO以 與圖2所示泵10相同的方式驅(qū)動。潤滑油(未示出)通過孔117進 入殼體,并以與圖1所示泵IO相同的方式充滿殼體內(nèi)部。蓋子114 具有殼體出口 132和133以及軟管連接器118和119,其功能與圖2 所示殼體出口 32和軟管連接器18相似。入口板128具有功能與圖 2所示殼體入口 50相似的殼體入口 150和151。隨著轉(zhuǎn)子120在殼 體內(nèi)旋轉(zhuǎn),活塞122和123各自的隨動活塞126和127順序地緊靠 入口凸輪凸角148和出口凸輪凸角154,這導致活塞體124和125 在它們各自的套管134和135中往復運動,從而以與圖2所示泵10 的活塞22的往復運動相似的方式,各自通過蓋子114中的殼體出口 132和133泵送潤滑油.
轉(zhuǎn)子120的功能與圖2所示轉(zhuǎn)子20的功能相似.隨著轉(zhuǎn)子120 旋轉(zhuǎn),導致活塞122和123往復運動?;钊w124和125在各自的 套管134和135內(nèi)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未示出)之間往復運動。 每個活塞體124、 125與其各自的套管134、 135—起限定了增壓室 (未示出)。當入口凸輪環(huán)146的入口凸輪凸角148以及出口凸輪凸角(未 示出)如在下文中將更為詳細地說明的那樣作用在隨動活塞126、 127上時,驅(qū)動每個活塞122、 123。六個入口凸輪凸角148中的每 一個以及六個出口凸輪凸角中的每一個通過各自的隨動活塞126和 127驅(qū)動活塞122和123??梢栽O想,每個活塞122和123可替換地 由單獨的一套入口和出口凸輪凸角驅(qū)動。在本實施例中,活塞122從殼體入口 150抽入潤滑油,并通過 殼體出口 132排出潤滑油;活塞123從殼體入口 151抽入潤滑油, 并通過殼體出口 133排出潤滑油??梢栽O想,入口板128可替換地 僅具有殼體入口 150。在該替換實施例中,將腔室入口 142和143 適當?shù)豬殳置成,隨著轉(zhuǎn)子120的旋轉(zhuǎn)而與殼體入口 150對正??梢?進一步設想,蓋子114可替換地僅具有殼體出口 132。在該替換實 施例中,將腔室出口 144和145適當?shù)卦O置成,隨著轉(zhuǎn)子120的旋 轉(zhuǎn)而與殼體出口 132對正。可以進一步設想,只要無論何時入口凸輪凸角驅(qū)動任何活塞, 其相應的腔室入口就與殼體入口對正,且無論何時出口凸輪凸角驅(qū) 動任何活塞,其相應的腔室出口就與殼體出口對正,就可存在更多 或更少的殼體入口 150、 151,更多或更少的殼體出口 132、 133,更 多或更少的入口凸輪凸角148以及更多或更少的出口凸輪凸角。應該明白,泵110能夠?qū)櫥蛡魉椭炼噙_十二個不同的位置, 這可適用于六缸二沖程發(fā)動機(未示出)。從六個殼體出口 132中的 每個輸出的潤滑油可傳送至位于各自活塞的每個進氣止回閥(未示 出)的上游位置,且將從六個殼體出口 133中的每個輸出的潤滑油 傳送至瞄準各自活塞(未示出)的六個活塞銷(未示出)的噴嘴。 可以設想,可改為將潤滑油傳送至需要潤滑的任何其它位置??梢?進一步設想,兩個活塞122和123可具有不同的尺寸,使得每個活 塞泵送不同容量的潤滑油。如此,可相應地供給需要不同潤滑油量 的不同位置。泵110的機能與泵10的機能相似,并將不再單獨進行詳細說明。現(xiàn)參照圖8,將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210。圖1所示 的泵10的多個構件,例如基板12、馬達16、彈簧30和銷釘36在 泵210中具有執(zhí)行相似功能的相應構件。泵210的這些構件未示于 圖8中,且將不對其進行詳細討論。泵210包括由基板(未示出)和蓋子214組成的殼體(未示出)。 泵210以與圖2所示泵10相同的方式驅(qū)動。潤滑油(未示出)通過 轉(zhuǎn)子220中的軸向通道217進入殼體,并充滿位于蓋子214的內(nèi)側(cè) 上的六個殼體入口通道250。蓋子214具有功能與圖2所示殼體出 口 32相似的殼體出口 232。轉(zhuǎn)子220的功能與圖2所示馬達20的 功能相似。隨著轉(zhuǎn)子220在殼體內(nèi)旋轉(zhuǎn),活塞222各自的隨動活塞 226順序地緊靠入口凸輪凸角248和出口凸輪凸角(未示出),這導 致活塞體224在它們各自的套管234中往復運動?;钊w224在第 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未示出)之間往復運動。每個活塞體224及其 各自的套管234—起限定了增壓室(未示出)?;钊w224的往復運 動將潤滑油從各自的殼體入口通道250經(jīng)腔室入口 244抽到各自的 增壓室(未示出)中.活塞體的往復運動而后將潤滑油通過位于蓋 子214中的各自殼體出口 232經(jīng)腔室入口 244泵出各自的增壓室, 該腔室入口 244同樣起到腔室出口的作用。在該實施例中,活塞222 沿平行于轉(zhuǎn)子220的旋轉(zhuǎn)軸線的軸向方向往復運動。當入口凸輪環(huán)246的入口凸輪凸角248以及出口凸輪凸角(未 示出)作用在隨動活塞226上時,驅(qū)動每個活塞222。六個入口凸 輪凸角248中的每一個和六個出口凸輪凸角中的每一個通過各自的 隨動活塞226驅(qū)動每個活塞222。在本實施例中,各個活塞222從殼體入口 250抽入潤滑油,并 通過殼體出口 232排出潤滑油??梢栽O想,只要無論何時入口凸輪 凸角驅(qū)動任何活塞,其相應的腔室入口就與殼體入口對正,且無論 何時出口凸輪凸角驅(qū)動任何活塞,其相應的腔室出口就與殼體出口 對正,就可存在更多或更少的殼體入口 250,更多或更少的殼體出 口 232,更多或更少的入口凸輪凸角248以及更多或更少的出口凸
輪凸角。泵210的機能與泵10的機能相似,并將不再單獨進行詳細說明。對于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進行的修改和改進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 來說是明顯的。前述說明意欲為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因此,本發(fā) 明的范圍意欲完全由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來限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活塞泵,包括殼體;能夠旋轉(zhuǎn)地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轉(zhuǎn)子組件,所述轉(zhuǎn)子組件包括轉(zhuǎn)子;設置在所述轉(zhuǎn)子中的增壓室;活塞,所述活塞能夠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增壓室內(nèi),并能夠在其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殼體包括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一殼體入口和第二殼體入口;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一殼體出口和第二殼體出口;固定地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入口凸輪組件,所述入口凸輪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入口凸輪凸角,所述入口凸輪凸角能夠操作而將所述活塞移動至所述第一位置;和固定地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出口凸輪組件,所述出口凸輪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出口凸輪凸角,所述出口凸輪凸角能夠操作而將所述活塞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轉(zhuǎn)子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順序地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之間旋轉(zhuǎn),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一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二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一入口凸輪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一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壓室中;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二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一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活塞推動到所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一殼體出口從所述增壓室排出;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三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二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一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二入口凸輪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二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壓室中;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四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一殼體出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二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活塞推動到所述第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二殼體出口從所述增壓室排出。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殼體大致關于中央縱向 對稱軸線對稱。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轉(zhuǎn)子能夠圍繞所述中央 縱向?qū)ΨQ軸線旋轉(zhuǎn)。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入口凸輪與所述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心。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出口凸輪與所述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心。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所述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入 口 ,和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 ;所述入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入口凸輪凸角;所述出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出口凸輪凸角;并且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中時,所述增壓 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所述轉(zhuǎn)子還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在第五和第六位置之間旋轉(zhuǎn),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五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 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隔 離;且所述第三入口凸輪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動所述活塞, 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增壓室中;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六位置中時,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 一、第二和第三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三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活塞推動到所述第二位 置,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出口從所述增壓室排出。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增壓室是第一增壓室; 所述活塞是第一活塞; 所述腔室入口是第一腔室入口 ; 所述腔室出口是笫一腔室出口 ; 所述轉(zhuǎn)子還包括 設置在所述轉(zhuǎn)子中的第二增壓室;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能夠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增壓室 內(nèi),并能夠在其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入口和第四 殼體入口;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和第四 殼體出口;所述轉(zhuǎn)子還能夠相對于所述殼體在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置之 間旋轉(zhuǎn);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五位置中時,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所 述第四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一入口凸輪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動所述第二 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壓 室中;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六位置中時,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一 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第二活塞推動到所述第 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出口從所述第二增壓室排出;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七位置中時,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四殼體入口流體連通,并與所 述第三殼體入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二入口凸輪凸角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動所述第二 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四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壓 室中;且其中,當所述轉(zhuǎn)子處于第八位置中時, 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四殼體出口流體連通,并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以及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入口流體隔離;且所述第二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第二活塞推動到所述第 二位置,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四殼體出口從所述第二增壓室 排出。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是所述第一殼體入口;且 所述第四殼體入口是所述第二殼體入口 。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泵,其中 所述第五位置是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第六位置是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七位置是所述第三位置;且 所述第八位置是所述第四位置。
10. —種通過泵來分配流體的方法,所述泵具有 殼體;和能夠旋轉(zhuǎn)地設置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轉(zhuǎn)子; 所述轉(zhuǎn)子具有設置在其中的增壓室;和能夠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增壓室內(nèi)的活塞; 所述殼體具有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 一 殼體入口和第二殼體 入口;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一殼體出口和第二殼體 出口; 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一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 一 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一殼體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壓室中;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二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一殼體出口從所 述增壓室排出;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三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 一 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二殼體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壓室中;以及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四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和所述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和所述第一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一殼體出口從所 述增壓室排出。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殼體大致關于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對稱;且旋轉(zhuǎn)所述轉(zhuǎn)子包括,圍繞與所述中央縱向?qū)ΨQ軸線同軸的軸線來旋 轉(zhuǎn)所述轉(zhuǎn)子。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入 口 ,和選擇性地與所述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出口 ;所"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入口凸輪凸角;且所述出口凸輪組件還包括第三出口凸輪凸角;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所述第一、第二、笫三和第四位置中的任何位置, 還提供了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和所述第三殼體出口之間的流體隔離;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五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入口抽入 到所述增壓室中;且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六位置,從而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和第二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 體隔離;在所述增壓室與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出口從所 述增壓室排出。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壓室為第一增壓室;所述活塞為第一活塞;所述腔室入口為第 一腔室入口 ;所述腔室出口為第一腔室出口;所述轉(zhuǎn)子還包括設置在其中的第二增壓室;和能夠滑動地^:置在所述第二增壓室內(nèi)的第二活塞;所述殼體還包括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第三殼體入口和第四 殼體入口;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二增壓室流體連通的笫三殼體出口和第四 殼體出口; 所述方法還包括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五位置,從而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四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并 驅(qū)動所述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笫三殼體入口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壓室中; 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六位置,從而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入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在所述第二增壓室和所述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 隔離;并驅(qū)動所述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三殼體出口 從所述第二增壓室排出;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七位置,從而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四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入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四殼體入口 抽入到所述第二增壓室中;以及將所述轉(zhuǎn)子旋轉(zhuǎn)至第八位置,從而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四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在所述笫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殼體出口之間提供流體隔離;在所述第二增壓室與所述第三和第四殼體入口之間提 供流體隔離;并驅(qū)動所述第二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所述第四殼體出口 從所述笫二增壓室排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泵,其在轉(zhuǎn)子中具有增壓室。轉(zhuǎn)子可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置之間旋轉(zhuǎn)。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一位置中時,入口凸輪組件移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一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二位置中時,出口凸輪組件移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一殼體出口從增壓室排出。當轉(zhuǎn)子處于第三位置中時,入口凸輪凸角組件移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二殼體入口抽入到增壓室中。當轉(zhuǎn)子處于第四位置中時,出口凸輪組件移動活塞,從而將流體通過第二殼體出口從增壓室中排出。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泵送流體的方法。
文檔編號F04C18/34GK101397996SQ20081016953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德夫林·亨特, 托尼·烏爾巴尼克, 約翰·福伊爾施泰因 申請人:龐巴迪動力產(chǎn)品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