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熱管及其注氣管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稠油熱采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隔熱管及其注氣管柱。
【背景技術】
[0002]粘度大、比重大的原油稱為稠油。稠油的粘度可以隨著溫度變化而顯著改變,試驗表明,對稠油而言,若溫度增加8?9°C,其粘度可減少一半。因此,對稠油的開采、輸送,多采用熱力降低其粘度:通過向地下的稠油層注入高溫蒸汽,是目前石油行業(yè)開采稠油的主要技術措施,俗稱“稠油熱采的蒸汽吞吐法”或“蒸汽驅法”。
[0003]在向地下注入高溫(200°C?350°C )蒸汽時,為了減少其熱量的損失、降低熱采成本,目前通常采用以多個隔熱管構成的注氣管柱。目前常用的隔熱管為雙層管設計,其通常包括外管、管體內管。外管與管體內管為同軸設置。外管與管體內管之間形成有管體隔熱腔,且對管體隔熱腔進行抽真空處理。組成注氣管柱時,多根隔熱管首尾相連,相鄰兩個隔熱管通過設有接箍密封器進行隔熱密封連接。接箍密封器設在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處夕卜,相鄰兩個隔熱管連接時,兩個所述隔熱管的連接端均伸入至接箍密封器內并在接箍密封器內連接,隨著隔熱管的端部不斷旋入,兩個隔熱管壓緊接箍密封器的隔熱密封套,直至完成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
[0004]上述隔熱管在連接過程中,由于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端在接箍密封器內連接,工作人員無法直接觀察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情況,難以知道兩個隔熱管是否壓緊隔熱密封套,進而容易發(fā)生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的情況,這就使得蒸汽經過連接處時,蒸汽容易呈紊流狀,導致在接箍連接處會發(fā)生嚴重的熱量散失,進而造成整個注氣管柱的隔熱效果較差。
【發(fā)明內容】
[0005]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zhí)峁┮环N隔熱管及其注氣管柱,以有利于改善整個注氣管柱的隔熱效果。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zhí)峁┮环N隔熱管,包括:
[0007]外管,其具有外管第一端和外管第二端;
[0008]位于所述外管內的內管,其具有由所述外管第一端伸出的內管第一端和由所述外管第二端伸出的內管第二端;所述外管第一端及所述外管第二端與所述內管的外壁密封固定連接;所述外管與所述內管之間具有真空隔熱空間;所述內管第一端設有外螺紋,所述內管第二端設有與所述內管第一端的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及外螺紋;
[0009]壓緊環(huán),其可滑動地套設在所述內管第一端外;所述壓緊環(huán)與所述內管之間具有環(huán)空,所述環(huán)空內設有密封套設在所述內管外壁上的石墨密封環(huán);所述壓緊環(huán)能帶動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朝所述內管第一端滑動;所述環(huán)空靠近所述內管第一端的一端具有開口。所述壓緊環(huán)設有與所述內管第二端的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
[0010]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沿所述內管的軸向設置有多個。
[0011]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壓緊環(huán)遠離所述內管第一端的一端設有臺階,所述臺階為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提供頂抵面。
[0012]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外管第二端密封焊接在所述內管的外壁上。
[0013]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外管第一端與所述內管的外壁之間設有套設在外管上的墊環(huán),所述墊環(huán)與所述外管及所述內管密封焊接。
[0014]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墊環(huán)靠近所述內管第一端的一端與所述外管及所述內管密封焊接,所述墊環(huán)遠離所述內管第一端的一端與所述內管密封焊接。
[0015]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真空隔熱空間內的壓強小于0.1帕。
[0016]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注氣管柱,包括:
[0017]多個如上任一所述的隔熱管;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中,其中一個所述隔熱管的內管第一端及壓緊環(huán)與另一所述隔熱管的內管第二端螺紋連接;所述壓緊環(huán)壓緊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以將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的連接處密封。
[0018]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的連接處套設有卡箍,所述卡箍與所述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的連接處之間填充有隔熱材料。
[0019]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卡箍包括兩個端部設有卡齒的半圓筒,兩個所述半圓筒通過所述卡齒卡合且通過設有固定銷固定。
[0020]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請所提供的隔熱管通過設有所述壓緊環(huán)以及密封套設在所述內管外壁上的石墨密封環(huán),可以在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處通過單獨調節(jié)壓緊環(huán)與內管第二端的連接程度即可實現相鄰兩個隔熱管連接處的完全密封,不易發(fā)生相鄰兩個隔熱管的連接處密封不嚴的情況,進而有利于改善整個注氣管柱的隔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隔熱管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注氣管柱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卡箍的一個半圓筒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6]請參閱圖1,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隔熱管100,包括:外管1,其具有外管第一端11和外管第二端12 ;位于所述外管I內的內管2,其具有由所述外管第一端11伸出的內管第一端21和由所述外管第二端12伸出的內管第二端22 ;所述外管第一端11及所述外管第二端12與所述內管2的外壁密封固定連接;所述外管I與所述內管2之間具有真空隔熱空間3 ;所述內管第一端21設有外螺紋,所述內管第二端22設有與所述內管第一端21的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及外螺紋;壓緊環(huán)4,其可滑動地套設在所述內管第一端21外;所述壓緊環(huán)4與所述內管2之間具有環(huán)空5,所述環(huán)空5內設有密封套設在所述內管2外壁上的石墨密封環(huán)6 ;所述壓緊環(huán)4能帶動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6朝所述內管第一端21滑動;所述環(huán)空5靠近所述內管第一端21的一端具有開口 51。所述壓緊環(huán)4設有與所述內管第二端22的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
[0027]請再參閱圖2,使用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隔熱管100組成注氣管柱時,相鄰兩個隔熱管100中,其中一個所述隔熱管10a的所述內管第一端21與另一所述隔熱管10b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螺紋連接。待所述隔熱管10a的所述內管第一端21與所述隔熱管10b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螺紋連接結束后,移動所述隔熱管10a的壓緊環(huán)4使得該壓緊環(huán)4與所述隔熱管10b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螺紋(外螺紋)連接,隨著該壓緊環(huán)4與所述內管第二端22的螺紋連接長度增加,所述壓緊環(huán)4壓緊所述石墨密封環(huán)6至所述隔熱管10b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的端面上,進而將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的連接處完全密封。以此連接方式將多個所述隔熱管順次連接組成所述注氣管柱。
[0028]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隔熱管100通過設有所述壓緊環(huán)4以及密封套設在所述內管2外壁上的石墨密封環(huán)6,可以在相鄰兩個隔熱管100的連接處通過單獨調節(jié)壓緊環(huán)4與內管第二端22的連接程度即可實現相鄰兩個隔熱管100連接處的完全密封,不易發(fā)生相鄰兩個隔熱管100的連接處密封不嚴的情況,進而有利于改善整個注氣管柱的隔熱效果。
[0029]所述外管I及所述內管2整體均為管狀,且為同軸設置。所述外管I中,所述外管第一端11及所述外管第二端12分別連接在所述內管2的外壁上。所述外管I的長度小于所述內管2的長度,進而保證所述內管第一端21及所述內管第二端22由所述外管I露出。所述外管第二端12可以內徑縮小形成一連接臺階,通過該連接臺階可以保證具有較大的所述真空隔熱空間3,進而具有更好的隔熱效果。
[0030]所述內管2中,所述內管第一端21及所述內管第二端22均設有螺紋以連接相鄰的其他隔熱管100的內管第一端21及內管第二端22??紤]到同一注氣管柱上通常使用規(guī)格相同的隔熱管100,在所述隔熱管100中,所述內管第一端21開設的外螺紋與該隔熱管100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開設的內螺紋相適配,進而,當前隔熱管100的所述內管第一端21可以與同規(guī)格的相鄰隔熱管100的內管第二端22進行螺紋連接。
[0031]具體的,所述內管第一端21為朝向端口收縮的錐形體,所述內管第二端22為朝向端口擴張的錐形體。當前隔熱管100的所述內管第一端21可以旋轉伸入另一隔熱管100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所述內管第一端21的所述外螺紋長度為預設長度,相應的,所述內管第二端22的內螺紋長度同樣為預設長度,進而在相鄰兩個所述隔熱管100連接時,所述內管第一端21的外螺紋與所述內管第二端22的外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