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氰化提金技術,特別提供一種提銅電解槽,用于解決氰化提金過程中循環(huán)使用的浸出液由于銅的積累導致浸金能力不斷下降問題。
金礦石粉碎后,用氰化鈉和氫氧化鈉(或氧化鈣)配制成浸出液進行浸出,得到含金濃度一般為1~10毫升/克的氰化液,然后用鋅粉置換方法提金。依照環(huán)保要求,提金后的溶液要循環(huán)使用,盡可能達到少排放或零排放。但是由于溶液的循環(huán)使用,金礦石中的銅會不斷地溶解進入溶液,使溶液中的銅含量不斷積累性提高,最終導致浸出液失效,因此銅積累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已有資料表明,可以采用使浸出液酸化的辦法,促使銅以氰化銅的沉降回收,但是這種方法成本較高而且比較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其具有較高的電流效率,從而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處理氰化液。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為帶進排液口(5)(2)的塔式結構,進液口(5)設置在底部,排液口(2)設置在頂部,進液口(5)上方排液口(2)下方分別設置正負兩個電極(1)(2),其特征在于正負兩個電極之間交替疊放絕緣網(wǎng)(3)和雙電極(4),絕緣網(wǎng)(3)靠近電極側。
本實用新型中雙電極(4)由導電纖維或導電填料堆砌而成。導電纖維可以碳纖維、石墨纖維等;導電填料可以是金屬顆粒或其它。
本實用新型提銅電極處在兩個饋電極板之間的溶液中,不與饋電電極接觸,通過溶液使之帶電,因而比較靠近陽極的一側帶負電,另一側帶正電,從而具有雙極性。在正極銅發(fā)生氧化反應形成氰化銅沉淀,在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金屬銅,這樣電極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詳述本實用新型。
附
圖1填充型電解槽整體結構示意圖實施例1如附
圖1所示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為帶進排液口(5)(2)的塔式結構,進液口(5)設置在底部,排液口(2)設置在頂部,進液口(5)上方排液口(2)下方分別設置正負兩個電極(1)(2),正負兩個電極之間交替疊放絕緣網(wǎng)(3)和雙電極(4),絕緣網(wǎng)(3)靠近電極側。
在電解槽進液口(5)給入待處理溶液,電解槽通電,溶液流經(jīng)各電解單元過程中銅被提取出來,排液口(2)流出的尾液即可作為浸出液重新用于處理金礦石。工作情況如下槽電壓4V,電流密度30~100A/m2。溶液成分NaCN含量萬分之四,含金0.1克/噸,含銀15克/噸,含銅700克/噸,另有其它雜質(zhì)。電解尾液成分NaCN含量萬分之四,含金0.05克/噸,含銀0.6克/噸,含銅160克/噸,另有其它雜質(zhì)。多次實驗后,陽極含銅6758克/噸;陰極含銅7890克/噸,另含銀75克/噸。
權利要求1.一種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為帶進排液口(5)(2)的塔式結構,進液口(5)設置在底部,排液口(2)設置在頂部,進液口(5)上方排液口(2)下方分別設置正負兩個電極(1)(2),其特征在于正負兩個電極之間交替疊放絕緣網(wǎng)(3)和雙電極(4),絕緣網(wǎng)(3)靠近電極側。
2.按權利要求1所述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其特征在于雙電極(4)由導電纖維或導電填料堆砌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從稀氰化液中提取銅的電解槽,為帶進排液口的塔式結構,進液口設置在底部,排液口設置在頂部,進液口上方排液口下方分別設置正負兩個電極,其特征在于:正負兩個電極之間交替疊放絕緣網(wǎng)和雙電極,絕緣網(wǎng)靠近電極側。本實用新型具有較高的電流效率,從而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處理氰化液。
文檔編號C25C1/12GK2393890SQ9925018
公開日2000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羅鯤, 呂謙, 石南林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