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擺線液壓馬達,尤其是一種超微軸配流型擺線液壓馬達,屬于液壓傳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擺線液壓馬達是實現(xiàn)液壓能轉換成機能量的常用液壓執(zhí)行裝置。此類裝置的主要由體殼、后蓋、配流系統(tǒng)和扭矩傳遞系統(tǒng)構成。軸配流擺線液壓馬達的配流機構位于相互配合的輸出軸的配流軸與體殼的配流孔的徑向分布不同數(shù)量配流孔道,馬達工作時,配流機構使進液口與擺線針輪副的擴展嚙合腔連通,并使擺線針輪副的收縮腔與回流口連通。結果,壓力液體從進液口進入體殼或后蓋后,進入擺線針輪嚙合副形成的擴展嚙合腔,使其容積不斷擴大,同時擺線針輪嚙合副形成的收縮嚙合腔中液體則從回流口回流;在此過程中,擺線針輪嚙合副的轉子被擴展嚙合腔與收縮嚙合腔的壓力差驅使旋轉,并將此轉動通過聯(lián)動軸傳遞到輸出軸輸出,從而實現(xiàn)液壓能向機械能的轉換。與此同時,配流機構(軸閥)也被聯(lián)動軸帶動旋轉,周而復始的不斷切換連通狀態(tài),使轉換過程得以延續(xù)下去。這樣,馬達就可以連續(xù)的輸出扭矩和轉速。
據申請人了解,目前擺線液壓馬達的外形尺寸的直徑均在Φ60及其以上,如公告號CN201137548Y微型軸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就是一種外形直徑Φ60的微型軸配流擺線液壓馬達(申請人產品編碼為BMM),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越多的驅動需要直徑更小且結構短而簡單緊湊的旋轉驅動源。因此,如何在保證原有性能參數(shù)的前提下,采用液壓馬達驅動,并盡可能減小液壓馬達的體積,成為值得研究的課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基于4/5齒嚙合的外形直徑小的擺線液壓馬達,一種超微軸配流型擺線液壓馬達,從而滿足結構設計的需求。
為了達到目的,本發(fā)明基于4/5齒的整體式轉定子副的馬達的基本技術方案,包括具有包括體殼及輸出軸,所述體殼孔與輸出軸軸徑之間具有相互配流的配流通道,輸出軸的內花鍵通過聯(lián)動軸與轉定子副中的轉子內花鍵相聯(lián),所述轉定子副通過前隔盤與體殼的孔道溝通,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轉定子副的定子與后隔盤相連,所述后隔盤具有與轉定子副高低壓腔分別溝通的兩個通油孔,所述后隔盤中間具有兩個與轉子內花鍵腔體溝通的兩個小孔,所述的體殼外圓上設置了O型圈密封槽;所述馬達設置于驅動裝置內,所述兩個通油孔與液壓系統(tǒng)的進出油口通過閥塊溝通。
所述的體殼外圓通過O型圈與驅動裝置密封,通過閥塊的孔道將所述后隔盤的兩個小孔的泄漏油接回油箱。
以上技術方案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轉定子副定子的針齒半徑Rrp采用6/7轉定子的針齒半徑,所述針齒半徑為11.1mm, 轉定子副的偏心距為2.2至2.8。
以上技術方案更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后隔盤之后增加后蓋,所述后蓋上設置了進出油口與兩個通油孔溝通,所述后隔盤的兩個小孔與后蓋中設置的鋼球形成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分別與進出油口溝通。
與現(xiàn)有技術的軸配流擺線馬達相比,本發(fā)明的上述方案很好的與小型驅動機構集成,使的機構十分緊,核心零件轉定子副參數(shù)設計借用現(xiàn)有6/7齒的轉定子副的加工工藝裝備,提升可靠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零件與標號對應關系為:鍵1,輸出軸2,防塵圈3,孔用擋圈4,擋圈5,軸封6,擋圈7,滾針軸承8,體殼9,聯(lián)動軸10,O型圈11,O型圈12,前隔盤13,轉子14,定子15,后隔盤16,墊片17,螺釘18。
圖2是圖1實施例一的轉定子副的示意圖。
圖3是圖1實施例一的右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零件與標號對應關系為:鍵1’,輸出軸2’,防塵圈3’,孔用擋圈4’,擋圈5’,軸封6’,擋圈7’,滾針軸承8’,體殼9’,聯(lián)動軸10’,O型圈11’,前隔盤12’,轉子13’,定子14’,后隔盤15’,鋼球16’,后蓋17’,墊片18’,螺釘19’。
圖5是圖4實施例二的右視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操作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本發(fā)明一種超微型擺線液壓馬達結構見圖1,馬達是基于4/5齒的一齒差整體式的轉定子副的技術方案,4/5齒的轉定子副如圖2所示,馬達包括具有包括體殼9及輸出軸2,所述體殼孔與輸出軸軸徑之間具有相互配流的配流通道,輸出軸2的內花鍵通過聯(lián)動軸10與轉定子副中的轉子14內花鍵相聯(lián),所述轉定子副通過前隔盤13與體殼9的孔道溝通,所述轉定子副的定子15與后隔盤16相連,所述后隔盤16具有與轉定子副高低壓腔分別溝通的兩個通油孔,如圖3所示,所述兩個通油孔分別與液壓系統(tǒng)的進出油口溝通,所述后隔盤16中間具有兩個與轉子14內花鍵腔體溝通的兩個小孔,所述兩個小孔的泄漏油直接回油箱,通過螺釘18將體殼9、前隔盤13、定子15和后隔盤16固連為一體。
所述的體殼9外圓上設置了安裝O型圈11的密封槽,所述馬達設置于驅動裝置內,驅動裝置為筒狀結構,筒狀孔與馬達Φ45外圓面間隙配合,由2個O型圈11進行柱狀圓周面的密封,筒狀孔末端為與液壓系統(tǒng)進出油口溝通的進出油的閥塊,閥塊孔通過密封圈與后隔盤16的兩個通油孔相連,通過體殼9安裝面的4個螺孔與驅動裝置固連,而安裝定位則以體殼9的外圓面為基準。
所述后隔盤16兩個小孔為馬達的泄漏油通孔,進入驅動裝置內,通過O型圈11密封,并進入閥塊的小孔回到油箱。
作為擺線液壓馬達的核心精密零件,定子的針齒半徑是作為一個成形磨削的關鍵,需要有精內孔磨削密機床、金剛滾輪、砂輪等,而定做的工藝裝備與工具,價格高,由于申請人具有十分成熟的擺線轉定子技術,如文獻公告號CN 101709729B所描述的6/7齒的整體式轉定子副的參數(shù),該參數(shù)廣泛應用于全液壓轉向器、擺線液壓馬達及其轉子泵,本發(fā)明超微型擺線液壓馬達采用結構緊湊的4/5齒整體式轉定子副,所述的定子15針齒半徑Rrp采用6/7轉定子的相同的針齒半徑,以利于利用現(xiàn)有的工藝基礎進行加工,所述針齒半徑Rrp為11.1mm,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針齒的分布圓半徑可按照定子15的外形Φ45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適應馬達整體密封的要求。
所述4/5齒整體式轉定子副的偏心距ɑ較小,偏心距ɑ設置為2.2至2.8為宜,最佳設置為2.65。
所述體殼9的孔與輸出軸2 的軸徑相配合形成馬達配流閥機構,主導馬達連續(xù)的運動,體殼9的孔道內設置了孔用擋圈4,孔用擋圈4對輸出軸2的軸向進行限位,擋圈5設置于軸封6與孔用擋圈4之間,孔用擋圈4限定了擋圈5一個方向的竄動,而軸封6與輸出軸2臺階軸肩之間安裝了擋圈7和滾針軸承8,可以使得旋轉運動的輸出軸2承受適量的軸向力,軸封6具有鋼骨架支撐,而輸出軸的另一方向的限位依靠前隔盤13來實現(xiàn)。
馬達與裝置的固定則通過體殼9的適量長度的外圓面進行定位,體殼9前端面設置的4個螺釘孔進行緊固。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超微軸配流型擺線液壓馬達基本結構如圖4所示,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中的后隔盤15’之后增加了后蓋17’, 后蓋17’ 設置了進出油口與兩個通油孔溝通,所述后隔盤15’的兩個小孔與后蓋17’中設置的鋼球16’形成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分別與進出油口溝通,所屬的進出油口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油口A、油口B可直接與油管相連。
實踐證明,由于上述實施例采取了一系列看似細微、實則有效的完善改進措施,因此將液壓馬達的能夠適應更多的應用,同時也提高了裝備的利用效率,以及降低加工成本。其結構緊湊、外形小巧,零件加工、裝配的工藝好,從而使傳統(tǒng)產品的性價比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