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氣門機構(gòu)(1);
擺臂組件(2),所述擺臂組件(2)的底部構(gòu)造有驅(qū)動型面(220),所述驅(qū)動型面(220)適于驅(qū)動所述氣門機構(gòu)(1)的氣門(11)沿平行于氣門中心線的方向運動;
第一滾子(31)和第二滾子(32),所述第一滾子(31)和所述第二滾子(32)均可樞轉(zhuǎn)地設(shè)在所述擺臂組件(2)上;
第一凸輪軸(41)和第二凸輪軸(42),所述第一凸輪軸(41)具有第一凸輪(411),所述第二凸輪軸(42)具有第二凸輪(421),所述第一凸輪(411)和所述第二凸輪(421)等速反向運動,
所述第一凸輪(411)具有第一凸輪型線,所述第一凸輪型線包括沿所述第一凸輪(411)的周向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一型線第一段(a1)至第一型線第五段(a5),所述第二凸輪(421)具有第二凸輪型線,所述第二凸輪型線包括沿所述第二凸輪(421)的周向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二型線第一段(b1)至第二型線第五段(b5),
所述第一滾子(31)抵靠所述第一型線第一段(a1)且所述第二滾子(32)抵靠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時,所述氣門(11)處于第一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一滾子(31)抵靠第一型線第二段(a2)且所述第二滾子(32)抵靠第二型線第二段(b2)時,所述氣門(11)處于開啟階段,所述第一滾子(31)抵靠第一型線第三段(a3)且所述第二滾子(32)抵靠第二型線第三段(b3)時,所述氣門(11)處于關(guān)閉階段,所述第一滾子(31)抵靠第一型線第四段(a4)且所述第二滾子(32)抵靠第二型線第四段(b4)時,所述氣門(11)處于第二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一滾子(31)抵靠第一型線第五段(a5)且所述第二滾子(32)抵靠第二型線第五段(b5)時,所述氣門(11)處于第三關(guān)閉狀態(tài);
用于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凸輪軸(41)與所述第二凸輪軸(42)相對相位的相位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線第一段(a1)和所述第一型線第二段(a2)位于以所述第一凸輪軸(41)的中心軸線為圓心的第一基圓(R1)上,
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位于以所述第一凸輪軸(41)的中心軸線為圓心的第二基圓(R2)上,所述第一基圓(R1)的半徑大于所述第二基圓(R2)的半徑,
所述第一型線第三段(a3)到所述第一凸輪軸(41)的中心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一型線第二段(a2)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相連的另一端逐漸減小,且所述第一型線第五段(a5)到所述第一凸輪軸(41)的中心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一型線第一段(a1)相連的另一端逐漸增大。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線第三段(b3)和所述第二型線第四段(b4)均位于以所述第二凸輪軸(42)的中心軸線為圓心的第三基圓(R3)上,所述第三基圓(R3)與所述第一基圓(R1)的半徑相同,
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位于以所述第二凸輪軸(42)的中心軸線為圓心的第四基圓(R4)上,所述第四基圓(R4)與所述第二基圓(R2)的半徑相同,
所述第二型線第二段(b2)到所述第二凸輪軸(42)的中心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三段(b3)相連的另一端逐漸增大,且所述第二型線第五段(b5)到所述第二凸輪軸(42)的中心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二型線第四段(b4)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相連的另一端逐漸減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門(11)依次處于所述第一關(guān)閉狀態(tài)、 所述開啟階段、所述關(guān)閉階段、所述第二關(guān)閉狀態(tài)、所述第三關(guān)閉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凸輪(411)和所述第二凸輪(421)均依次轉(zhuǎn)過165°、60°、60°、15°、60°。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組件(2)包括:
第一擺臂(21);
第二擺臂(22),所述第二擺臂(22)可樞轉(zhuǎn)地連接在所述第一擺臂(21)的下部,所述第二擺臂(22)繞旋轉(zhuǎn)軸線可轉(zhuǎn)動,且所述第二擺臂(22)的底部構(gòu)造有所述驅(qū)動型面(220)。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擺臂(21)包括:第一中間連接臂部(211)和兩個第一擺臂部(212),所述兩個第一擺臂部(212)分別設(shè)在所述第一中間連接臂部(211)的兩端,所述兩個第一擺臂部(212)相對設(shè)置且沿所述第一凸輪軸(41)和所述第二凸輪軸(42)的軸向彼此間隔開,
所述第一滾子(31)通過第一子銷軸(51)可樞轉(zhuǎn)地設(shè)在所述兩個第一擺臂部(212)之間,所述第二滾子(32)通過第二子銷軸(52)可樞轉(zhuǎn)地設(shè)在所述兩個第一擺臂部(212)之間,所述第一中間連接臂部(211)通過第二銷軸(53)可樞轉(zhuǎn)地與所述第二擺臂(22)相連,所述第一子銷軸(51)的中心軸線、所述第二子銷軸(52)的中心軸線和所述第二銷軸(53)的中心軸線位于一個三棱柱的三條棱邊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擺臂(22)適于通過第三銷軸(54)可轉(zhuǎn)動地設(shè)在所述發(fā)動機的缸蓋(2000)上,所述第三銷軸(54)的中心軸線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重合,所述第三銷軸(54)位于所述第二銷軸(53)和所述驅(qū)動型面(220)之間。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gòu)(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型面(220)包括第一弧形段(c1)、第二弧形段(c2)和第三弧形段(c3),所述第二弧形段(c2)連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c1)與所述第三弧形段(c3)之間,且所述第二弧形段(c2)分別與所述第一弧形段(c1)和所述第三弧形段(c3)相切;
所述第二弧形段(c2)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一弧形段(c1)相連的第一端到與所述第三弧形段(c3)相連的第二端增大;
所述第三弧形段(c3)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二弧形段(c2)相連的第一端到與遠離所述第二弧形段(c2)的第二端增大。
9.一種凸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的型線包括沿所述凸輪的周向依次首尾相連的包角為165°的第一型線第一段(a1)、包角為60°的第一型線第二段(a2)、包角為60°的第一型線第三段(a3)、包角為15°的第一型線第四段(a4)和包角為60°的第一型線第五段(a5),
所述第一型線第一段(a1)和所述第一型線第二段(a2)位于以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為圓心的第一基圓(R1)上,
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位于以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為圓心的第二基圓(R2)上,所述第一基圓(R1)的半徑大于所述第二基圓(R2)的半徑,
所述第一型線第三段(a3)到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一型線第二段(a2)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相連的另一端逐漸減小,且所述第一型線第五段(a5)到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一型線第四段(a4)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一型線第一段(a1)相連的另一端逐漸增大。
10.一種凸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的型線包括沿所述凸輪的周向依次首尾相連的包角為165°的第二型線第一段(b1)、包角為60°的第二型線第二段(b2)、包角為60°的第二型線第三段(b3)、包角為15°的第二型線第四段(b4)、包角為60°的第二型線第五段(b5),
所述第二型線第三段(b3)和所述第二型線第四段(b4)均位于以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為圓心的第三基圓(R3)上,
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位于以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為圓心的第四基圓(R4)上,
所述第二型線第二段(b2)到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三段(b3)相連的另一端逐漸增大,且所述第二型線第五段(b5)到所述凸輪的旋轉(zhuǎn)軸線的距離從與所述第二型線第四段(b4)相連的一端到與所述第二型線第一段(b1)相連的另一端逐漸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