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所述曲軸箱通風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中的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DE 100 44 615 Al公開了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的通風裝置,所述通風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中的離心式油分離器,所述殼體具有用于油/空氣混合物的混合物入口和用于清潔空氣的空氣出口以及用于已經分離的油的油出口。離心式油分離器形成為板分離器,且包括板堆疊體,所述板堆疊體可旋轉地支撐在殼體中且包括彼此平行設置的多個獨立板。 要凈化的油/空氣混合物軸向地引入板分離器,其中,在獨立板的橫向表面,油滴沉淀且在徑向方向向外引導,同時凈化空氣被軸向排出板分離器。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安裝的具有簡單配置的曲軸箱通風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該目的實現,其中,分離裝置接收在分離器板上,所述分離器板借助于鎖定(卡扣)連接件連接到殼體部分,且其中,在殼體部分的排放開口中設置截止閥,所述截止閥通過被夾持在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而被緊固。從屬權利要求提供進一步便利的實施例。
根據本發(fā)明的曲軸箱通風裝置用于內燃機中,以便給曲軸箱通風,其中,源于內燃機的曲軸箱油/空氣混合物形式的流體經受油分離,其中,清潔空氣然后提供給內燃機的進氣歧管或者排放到環(huán)境中。曲軸箱通風裝置具有設置在殼體中的分離裝置,油/空氣混合物被傳送經過所述分離裝置,從而從混合物分離或沉淀油。
在根據本發(fā)明的曲軸箱通風裝置中,分離裝置接收在分離器板上,分離器板實施為獨立部件且借助于鎖定連接件(卡扣連接件)與殼體的殼體部分連接。在該殼體部分的排放清潔空氣的排放開口中,截止閥被設置且通過在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夾持而緊固。
具有鎖定連接的實施例具有這樣的優(yōu)勢簡化了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的安裝。與焊接或熔接連接相比,鎖定連接能夠以簡單的方式在短時間段內手動地實現,通常不需要進一步的附件。
進一步的優(yōu)勢在于將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連接的鎖定連接與用于在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緊固/夾持截止閥的夾持動作的結合。由此,不再需要截止閥和殼體部分或分離器板之間的附加連接裝置。基本上,排他地通過在殼體內的期望位置的夾持動作來緊固截止閥就足夠了。夾持動作在實現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的鎖定連接的同時實現,從而在單個共同工作步驟,分離器板可以連接到殼體部分,且截止閥也可以緊固到位。
根據另一個有利實施例,殼體是兩部分配置,且具有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分離器板設置在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之間,分離器板通過鎖定連接與一個殼體部分連接或者任選地還與兩個殼體部分連接。原則上,例如在殼體頂部和分離器板之間提供單個鎖定連接就足夠了。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借助于獨立連接件彼此連接,例如通過焊接或熔接;然而,可以考慮其它連接措施,例如鎖定連接或任何其它形狀配合、力鎖定或熔接或結合連接,尤其是借助于螺釘、夾具或夾子或類似物的連接。根據優(yōu)選實施例,僅一個殼體部分借助于鎖定連接件與分離器板聯接,而第二殼體部分直接與第一殼體部分連接。
根據進一步有利的實施例,截止閥配置為彈性體閥,由于其材料彈性,彈性體閥尤其適合于被夾持,因而被緊固在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有利地,彈性體閥的部段同時形成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元件,以便確保這些部件之間的不透流體的連接,用于排放被傳送通過打開截止閥的清潔空氣。
在作為彈性體閥的實施例中,其例如實施為彈性體盤,包括環(huán)狀邊緣區(qū)域和彈性體閥主體,彈性體閥主體緊固在環(huán)內且具有板形或盤形。如在膜片閥中那樣,閥主體僅僅通過連接部段連接到環(huán)(環(huán)狀區(qū)域),所述連接部段在周向方向具有有限的延伸范圍,因而相對于環(huán)的平面可以展寬,以便從關閉位置轉換為打開位置。由于其自身彈性,如膜片閥那樣,只要沒有外力作用于閥主體上,彈性體閥就處于關閉位置。一存在足夠大的壓力差,截止閥就轉換為或者移動到打開位置。
彈性體閥的環(huán)狀外部邊緣便利地用于被夾持,從而緊固在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殼體部分上設置的槽道或通道之間。在環(huán)狀外部邊緣內有盤形或板形閥主體,其由與環(huán)狀外部邊緣相同的材料制成。由此,截止閥的環(huán)狀外部邊緣還提供分離器板處的插孔和殼體部分上的通道或槽道之間的密封元件的功能。
根據進一步有利的實施例,殼體部分設置有兩個排放開口,每個排放開口中設置有截止閥,其中,兩個截止閥都被夾持在分離器板和殼體部分之間。截止閥優(yōu)選分別在不同壓力差下打開,即作用于截止閥的兩個表面上的不同壓力,從而取決于壓力,清潔空氣的排放可以通過一個或另一個或兩個排放開口實現。一個排放開口有利地在壓縮機的上游與進氣歧管連通,第二排放開口在壓縮機的下游(具體地在節(jié)氣門閥的下游)與進氣歧管連通, 節(jié)氣門閥設置在壓縮機和氣缸入口之間。由于節(jié)氣門閥下游的降低壓力,通過該排放開口的排放適合于在部分負載下的操作,而在壓縮機的上游連接到進氣歧管的另一個排放開口中的截止閥在全負載下操作時轉換為打開位置。
兩個截止閥都便利地具有相同配置,但是由于截止閥的不同尺寸,它們在不同大小的壓力值下打開。根據上文說明,在作為彈性體閥的實施例中,截止閥均包括環(huán)狀邊緣和板形或盤形閥主體。彈性體閥打開的壓力極限值或閾值借助于彈性體閥的各個部件的尺寸來調節(jié)。
方案1. 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所述曲軸箱通風裝置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具有第一排放開口的第一殼體部分;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分離器板,其中,所述分離器板通過鎖定連接件連接到所述第一殼體部分;在所述殼體內側設置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分離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放開口中的第一截止閥,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通過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而被緊固。
方案2.根據方案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具有兩部分配置,包括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其中,所述分離器板設置在所述殼體頂部和所述殼體底部之間,其中,所述殼體頂部是所述第一殼體部分。
方案3.根據方案2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殼體頂部和所述殼體底部通過焊接彼此連接。
方案4.根據方案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是彈性體閥。
方案5.根據方案4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彈性體閥的部段是在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的流體流動路徑內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元件。
方案6.根據方案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具有外部邊緣,所述外部邊緣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上設置的通道之間。
方案7.根據方案6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外部邊緣是環(huán)狀邊緣。
方案8.根據方案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殼體部分具有第二排放開口和設置在所述第二排放開口中的第二截止閥,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
方案9.根據方案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在不同壓力差下打開。
方案10.根據方案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均實施為彈性體閥。
方案11.根據方案10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彈性體閥的部段是在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的流體流動路徑內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元件。
方案12.根據方案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均具有外部邊緣,所述外部邊緣分別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上設置的通道之間。
方案13.根據方案12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外部邊緣是環(huán)狀邊緣。
方案14.根據方案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排放開口在壓縮機的上游連接到內燃機的進氣歧管。
方案15.根據方案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排放開口在節(jié)氣門閥的下游連接到進氣歧管。
方案16.根據方案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排放開口在壓縮機的上游連接到內燃機的進氣歧管。
在從屬權利要求
和附圖中公開了進一步的有利和便利實施例。
圖1以分解圖示出了具有兩部分殼體的曲軸箱通風裝置,所述殼體包括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分離器板設置在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之間,分離器板具有分離裝置,其中,分離器板借助于鎖定連接件連接到殼體頂部。
圖2以透視圖示出了處于組裝狀態(tài)的曲軸箱通風裝置。
圖3是曲軸箱通風裝置的底側視圖。
圖4是曲軸箱通風裝置的截面圖。
圖5是殼體中的排放開口的區(qū)域的一部段的放大詳細圖,殼體具有彈性體閥作為截止閥,設置在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殼體部分上設置的通道或槽道之間。
圖6是用作截止閥的彈性體閥的俯視圖。
圖7以透視圖示出了圖6的彈性體閥。
圖8示出了變型實施例中的彈性體閥。
圖9示出了根據圖8的彈性體閥的截面圖。
在附圖中,相同部件用相同附圖標記標識。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圖示了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1,來自于內燃機的曲軸箱的油/ 空氣混合物可以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1凈化。曲軸箱通風裝置1具有殼體2,殼體2是兩部分配置,且具有殼體頂部3和殼體底部4。在殼體部分3、4之間有分離器板5,分離器板5 在最終安裝狀態(tài)完全整體形成到殼體2中。分離器板5是用于分離裝置6和7的支撐件, 其中,分離裝置6提供粗分離作用,分離裝置7提供細分離作用。
分離器板5通過鎖定連接件連接到殼體頂部3。為此,分離器板5具有周向延伸邊緣8,邊緣8插入到設置在殼體頂部3的端表面處的邊緣9中,邊緣9也周向延伸,使得分離器板5的邊緣8由殼體頂部3的邊緣9完全環(huán)繞和接合。鎖定連接件借助于鎖定構件 10產生,鎖定構件10在邊緣8的區(qū)域中與分離器板5整體地形成在一起,且實施為鎖定突片,所述鎖定突片突出到殼體頂部3的相關凹部中或者在殼體頂部3的相關鎖定構件之后接合,從而產生鎖定連接。
在殼體頂部3上,在相對側有朝向上的排放壓力通道12和13,凈化空氣可以通過排放壓力通道12和13從曲軸箱通風裝置1的內部排出。殼體底部4設置有用于原始(還未凈化)氣體的兩個原始氣體插孔14和15,還未凈化的油/空氣混合物(原始氣體)通過原始氣體插孔14和15引入曲軸箱通風裝置1。第一原始氣體插孔14與氣體頂部3上的排放通道12相關,且位于殼體底部4的底側。借助于第一原始氣體插孔14,油/空氣混合物從曲軸箱引入到通風裝置。第二原始氣體插孔15在殼體底部4的橫向區(qū)域中位于與第一原始氣體插孔14相對的一側;油/空氣混合物通過第二原始氣體插孔15從內燃機的鏈盒引入通風裝置1。第二原始氣體插孔15橫向于第一原始氣體插孔14延伸。
通過兩個原始氣體插孔14和15引入的油/空氣混合物首先經過用于粗分離的粗分離裝置6,隨后經過用于細分離的細分離裝置7。在分離器板5的底側有總共兩個粗分離裝置6,粗分離裝置6設置成分別鄰近原始氣體插孔14和15。另一方面,細分離裝置7居中地設置在分離器板5的頂側上。
在油分離之后,清潔空氣通過設置在分離器板5的頂側上的排放插孔16和17且通過排放通道12和13從曲軸箱通風裝置1排出且引入內燃機的進氣歧管。第一排放插孔 16在安裝狀態(tài)突出到第一排放通道12中,第二排放插孔17突出到第二排放通道13中。在每個排放插孔16、17的端表面上分別有截止閥18或19,截止閥18或19形成為盤形彈性體閥且可以通過依閥而定的壓力差從關閉位置調節(jié)為打開位置。優(yōu)選地,截止閥18和19定尺寸使得對于不同大小的壓力或壓力差,它們從關閉位置轉換為打開位置。
第一排放通道12具有全負載通風插孔的功能,第二排放通道13具有部分負載通風插孔的功能。排放通道12在壓縮機的上游與進氣歧管連接,第二排放通道13在節(jié)氣門閥的下游,節(jié)氣門閥設置在壓縮機和內燃機的空氣入口之間。
如圖1所示,曲軸箱通風裝置的附連通過接收在殼體底部4內支撐套筒中的螺栓 20實現。
殼體頂部3和殼體底部4之間的連接通過焊接實現,具體地摩擦焊接或超聲焊接, 其中,殼體底部4的端表面上的周向邊緣11放置到殼體頂部3的邊緣9上且通過焊接或熔接與其結合在一起。不需要殼體底部4和分離器板5之間的附加連接。
在圖2中,以安裝狀態(tài)圖示了曲軸箱通風裝置1??梢钥闯觯瑲んw頂部3上的邊緣 9和殼體下部4上的邊緣11抵靠彼此平坦地座置,從而允許邊緣9和11的熔接或焊接以及不透流體的連接。
在圖3中可以看出,在殼體底部4的底側上有排放插孔21,已分離油可以通過排放插孔21排放。在根據圖4的截面圖中,也示出了排放插孔21。
如根據圖5的放大截面圖所示,結合圖1和4,截止閥19放置到排放插孔17的端表面上且在安裝狀態(tài)被壓靠第二排放通道13的內部肩部。由此,截止閥19被夾持在排放插孔17和排放通道或槽道13之間。具體地,截止閥19實施為彈性體閥,其中,彈性體閥的環(huán)狀外部邊緣夾持在部件17和13之間。環(huán)狀外部邊緣還具有密封元件的功能且實現排放插孔17和排放通道13之間的不透流體的連接。
截止閥19覆蓋排放插孔17中的中心流動開口 22,且一旦截止閥19的閥主體的相對側上的壓力差超過閾值就從圖示關閉位置移動到打開位置。
圖5的圖示實施例也相應地應用于第一排放通道12和突出到排放通道12中的排放插孔16以及位于中間的截止閥18。
圖5還示出,在安裝狀態(tài),分離器板5上的鎖定構件10與殼體頂部3上的相應鎖定構件23處于鎖定位置。鎖定構件10可以與分離器板5整體地形成,或者作為獨立部件, 然而連接到分離器板5。
在圖6至9中,圖示了截止閥18或19的實施例。根據圖6和7的截止閥18以及根據圖8和9的截止閥19具有相同配置;它們僅僅在其尺寸方面不同。由此,可以在不同壓力閾值下將相應截止閥移動到打開位置。
截止閥18、19均形成為彈性體閥,且包括環(huán)狀外部邊緣18a或19a和在環(huán)狀外部邊緣內的盤形或板形閥主體18b或19b,閥主體通過有限連接部段與環(huán)狀外部邊緣連接。在閥主體18b或19b的外側和環(huán)狀外部邊緣18a或19a的內側之間存在環(huán)狀間隙,其允許閥主體18b或19b圍繞連接到外部邊緣的連接部段沒有摩擦地樞轉到閥的平面之外。
雖然已經顯示和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特定實施例以圖示發(fā)明原理,但是將理解的是,在不偏離這種原理的情況下,本發(fā)明能以其它方式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所述曲軸箱通風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具有第一排放開口的第一殼體部分;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分離器板,其中,所述分離器板通過鎖定連接件連接到所述第一殼體部分;在所述殼體內側設置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分離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放開口中的第一截止閥,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通過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而被緊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具有兩部分配置,包括殼體頂部和殼體底部,其中,所述分離器板設置在所述殼體頂部和所述殼體底部之間,其中, 所述殼體頂部是所述第一殼體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殼體頂部和所述殼體底部通過焊接彼此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是彈性體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彈性體閥的部段是在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的流體流動路徑內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元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具有外部邊緣,所述外部邊緣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上設置的通道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外部邊緣是環(huán)狀邊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殼體部分具有第二排放開口和設置在所述第二排放開口中的第二截止閥,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在不同壓力差下打開。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均實施為彈性體閥。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彈性體閥的部段是在通過曲軸箱通風裝置的流體流動路徑內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的密封元件。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截止閥均具有外部邊緣,所述外部邊緣分別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的插孔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上設置的通道之間。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外部邊緣是環(huán)狀邊緣。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排放開口在壓縮機的上游連接到內燃機的進氣歧管。
15.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排放開口在節(jié)氣門閥的下游連接到進氣歧管。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排放開口在壓縮機的上游連接到內燃機的進氣歧管。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曲軸箱通風裝置具有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具有第一排放開口的第一殼體部分。分離器板設置在所述殼體中,且通過鎖定連接件連接到所述第一殼體部分。分離裝置在所述殼體內側設置在所述分離器板上。第一截止閥設置在所述第一排放開口中,且通過被夾持在所述分離器板和所述第一殼體部分之間而被緊固。
文檔編號F01M13/04GK102536384SQ2011104143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A.韋伯, T.施萊登 申請人:曼·胡默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