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冷器,尤其涉及一種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
技術背景
因為空氣被渦輪增壓器高比例壓縮過程中,被壓縮的空氣會急劇升溫,高溫使空 氣膨脹,空氣密度低,這樣就無法得到高的容積效率,同時空氣被壓縮所產(chǎn)生的高溫會使發(fā) 電機溫度過高而造成損壞,所以配置有渦輪增壓器的發(fā)動機一般需要配置相應的中冷器, 中冷器的作用就在于帶走渦輪增壓器壓縮后所形成的高溫空氣的部分熱量,從而來提高所 述高溫空氣的密度,進而來提高發(fā)動機的功率輸出,中冷器穩(wěn)定和可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 的?,F(xiàn)有的中冷器有很多樣的結構,其性能各異。但是,這類冷卻器往往存在著結構不盡合 理,散熱效果差,體積龐大,從而導致無法制作散熱帶和釬焊的問題。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散熱效果好、可以制作散熱帶和釬焊的超 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一種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包括上氣室,下 氣室,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設置有芯體分總成,所述芯體分總成由主板、側板、散 熱帶和扁管組成,所述上氣室設置有2個進氣口,所述下氣室設置有2個出氣口,所述上氣 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至少設置有3個芯體分總成,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左右一字排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進一步包括所述2個進氣 口設置在所述上氣室的中間,所述2個出氣口分別設置在所述下氣室的兩端。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進一步包括所述上氣室與 所述芯體分總成之間設置有第六固定塊,所述下氣室與所述芯體分總成之間設置有第三固 定塊,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通過所述扁管連通。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進一步包括所述芯體分總 成的左右兩側分別焊接有第五固定塊,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端部焊接有第四固定塊, 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通過第一固定塊與第二固定塊焊接在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 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進一步包括所述芯體分總 成采用連續(xù)式氣保爐釬焊,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采用氬弧焊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氣室與所 述下氣室通過氬弧焊焊接在所述芯體分總成上。
本發(fā)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通過采用3個芯體分總成串聯(lián)連 接,使得單位散熱面積的散熱量較大,改善了中冷器芯體的空氣流動,大大提高了散熱效 率,既滿足了用戶對該中冷器散熱效果的要求,又解決了因產(chǎn)品過大而無法制作散熱帶和 釬焊的問題。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3是本發(fā)明的左視其中1、上氣室,2、芯體分總成,3、下氣室,4、第一固定塊,5、第二固定塊,6、第三 固定塊,7、第四固定塊,8、第五固定塊,9、第六固定塊,10、進氣口,11、出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 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包括上氣室1,下氣室3,所述上氣室 1與所述下氣室3之間設置有芯體分總成2,所述芯體分總成2由主板、側板、散熱帶和扁管 組成,所述上氣室1設置有2個進氣口 10,所述下氣室3設置有2個出氣口 11,所述上氣室 1與所述下氣室3之間至少設置有3個芯體分總成,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左右一字排開,所 述2個進氣口設置在所述上氣室1的中間,所述2個出氣口分別設置在所述下氣室3的兩 端,所述上氣室1與所述芯體分總成2之間設置有第六固定塊9,所述下氣室3與所述芯體 分總成2之間設置有第三固定塊6,所述上氣室1與所述下氣室3通過所述扁管連通,所述 芯體分總成2采用連續(xù)式氣保爐釬焊,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采用氬弧焊焊接在一起,所述上 氣室1與所述下氣室3通過氬弧焊焊接在所述芯體分總成2上。
如圖2-3所示,所述芯體分總成2的左右兩側分別焊接有第五固定塊8,所述進氣 口 10與所述出氣口 11端部焊接有第四固定塊7,所述進氣口 10與所述出氣口 11通過第一 固定塊4與第二固定塊5焊接在所述上氣室1與所述下氣室3上。
芯體分總成采用連續(xù)式氣保爐釬焊,總成焊接時,將3個芯體分總成一字排開,并 用氬弧焊進行焊接,焊好后再順序焊接上氣室1、下氣室3和第一至第六固定塊。渦輪增壓 器壓縮后所形成的高溫空氣從上氣室1進入,經(jīng)過芯體分總成2,散熱帶吸熱,使得散熱介 質氣化,經(jīng)扁管到達下氣室3。此產(chǎn)品由于采用3個芯體分總成串聯(lián)連接,既滿足了用戶對 該中冷器散熱效果的要求,又解決了因產(chǎn)品過大而無法制作散熱帶和釬焊的問題。
以上述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 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fā)明的技術 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包括上氣室,下氣室,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 設置有芯體分總成,所述芯體分總成由主板、側板、散熱帶和扁管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氣室設置有2個進氣口,所述下氣室設置有2個出氣口,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至少 設置有3個芯體分總成,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左右一字排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個進氣口設置 在所述上氣室的中間,所述2個出氣口分別設置在所述下氣室的兩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室與所述芯 體分總成之間設置有第六固定塊,所述下氣室與所述芯體分總成之間設置有第三固定塊, 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通過所述扁管連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體分總成的左 右兩側分別焊接有第五固定塊,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出氣口端部焊接有第四固定塊,所述進 氣口與所述出氣口通過第一固定塊與第二固定塊焊接在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體分總成采用 連續(xù)式氣保爐釬焊,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采用氬弧焊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 室通過氬弧焊焊接在所述芯體分總成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超大型發(fā)電機組用中冷器,包括上氣室,下氣室,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設置有芯體分總成,所述芯體分總成由主板、側板、散熱帶和扁管組成,所述上氣室設置有2個進氣口,所述下氣室設置有2個出氣口,所述上氣室與所述下氣室之間至少設置有3個芯體分總成,所述3個芯體分總成左右一字排開。本發(fā)明通過采用3個芯體分總成串聯(lián)連接,使得單位散熱面積的散熱量較大,改善了中冷器芯體的空氣流動,大大提高了散熱效率,既滿足了用戶對該中冷器散熱效果的要求,又解決了因產(chǎn)品過大而無法制作散熱帶和釬焊的問題。
文檔編號F02B29/04GK102032039SQ20091018511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王海濤, 高德榮 申請人:莊少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