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粉料的環(huán)保型分離技術領域,特別是旋風除塵器的結構技術領 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視,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都以減少污染、降低排放為 目標研發(fā)。除塵器就是一種減排、低污染的產品。目前用于大氣除塵主要有三類除塵技術 電除塵、布袋過濾除塵和旋風除塵。由于旋風除塵器結構簡單、無動力機構驅動、能適應高 溫、高壓和有腐蝕性介質等惡劣環(huán)境、投資和運行費用少等優(yōu)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旋風除 塵器是利用含塵氣流在旋風筒內高速旋轉的氣流,使塵粒產生離心而實現(xiàn)粉塵與氣流的分 離,但是現(xiàn)有的旋風除塵器對細粉的收集能力較弱,致使除塵效果欠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設計一種除塵率高的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本實用新型包括筒體,在筒體上端的切向連接進氣口,在筒體的下端設置排灰口, 在筒體內同心設置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部分設置在筒體內,另一部分設置在筒體上端 外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氣管內部的下端設置螺旋裝置,在筒體外的排氣管外側同心設 置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上、下端分別通過環(huán)形端蓋與排氣管密封連接,在所述外套筒內的 排氣管側壁開設開口槽,在下端的環(huán)形端蓋上連接至少一個排灰筒。本實用新型通過筒體下端的排灰口形成一次除塵,主要去除較大顆粒的粉塵,較 細的粉塵進入排氣管內,在螺旋裝置的作用下,加速該部分氣流和粉塵的旋轉速度,排除軸 線的渦核區(qū),微細粉塵通過排氣管的開口槽進入外套筒內,由排灰筒排出。本實用新型可 大大地提高細小粉塵的分離效率。為了進一步提高細小粉塵的分離效率,本實用新型所述開口槽呈螺旋狀布置。為了及時排出外套筒內的粉塵,所述排灰筒斜向連接在下端的環(huán)形端蓋上,排灰 筒的上端較下端接近于排氣管的中心軸。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相同,本實用新型設有一筒體1,在筒體1上端的切向連接進 氣口 3,在筒體1的下端設置排灰口 2,在筒體1內同心設置排氣管4,排氣管4的一部分設 置在筒體1內,另一部分設置在筒體1上端外側。本實用新型在排氣管4內部的下端同心設置無外加動力驅動的螺旋裝置5。在筒 體1外的排氣管4外側同心設置外套筒6,排氣管4的上端布置在外套筒6的上端外,外套筒6的上、下端分別通過上環(huán)形端蓋7、下環(huán)形端蓋8與排氣管4密封連接。
在外套筒6內的排氣管4側壁開設呈螺旋狀布置的開口槽9,在下環(huán)形端蓋8上對 稱連接兩個至四個排灰筒10。各排灰筒10斜向連接在下環(huán)形端蓋8上,排灰筒10的上端 較下端接近于排氣管4的中心軸。
權利要求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包括筒體,在筒體上端的切向連接進氣口,在筒體的下端設置排灰口,在筒體內同心設置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部分設置在筒體內,另一部分設置在筒體上端外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氣管內部的下端設置螺旋裝置,在筒體外的排氣管外側同心設置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上、下端分別通過環(huán)形端蓋與排氣管密封連接,在所述外套筒內的排氣管側壁開設開口槽,在下端的環(huán)形端蓋上連接至少一個排灰筒。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槽呈螺旋狀布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筒斜向連接在下 端的環(huán)形端蓋上,排灰筒的上端較下端接近于排氣管的中心軸。
專利摘要串聯(lián)式雙級旋風除塵器,涉及粉料的環(huán)保型分離技術領域,筒體切向連接進氣口,下端設置排灰口,筒體內同心設置排氣管,排氣管的一部分設置在筒體內,另一部分設置在筒體上端外側,排氣管內部的下端設置螺旋裝置,筒體外的排氣管外側同心設置外套筒,外套筒的上、下端分別通過環(huán)形端蓋與排氣管密封連接,外套筒內的排氣管側壁開設開口槽,下端的環(huán)形端蓋上連接至少一個排灰筒。通過筒體下端的排灰口形成一次除塵,去除較大顆粒的粉塵,較細的粉塵進入排氣管內,在螺旋裝置的作用下,加速該部分氣流和粉塵的旋轉速度,排除軸線的渦核區(qū),微細粉塵通過排氣管的開口槽進入外套筒內,由排灰筒排出。本實用新型可大大地提高細小粉塵的分離效率。
文檔編號B04C5/26GK201768635SQ20102050179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張妍嫻 申請人:揚州天泓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