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提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分離藥液及藥渣的中藥提取罐。
背景技術:
中藥提取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將藥液與藥渣分離開。目前一般直接將混有藥渣的藥液倒在濾網上,然后藥渣留在濾網上面,藥液則流至濾網下方,這種結構在過濾過程中,部分藥液會在粘附力的作用下包裹存在于濾網和藥渣上而不流至濾網下方,而且一些較小的濾渣液很可能掉落至濾網下方,沒有從藥液中分離出來,因此現(xiàn)有過濾方式的過濾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便于分離藥液及藥渣的中藥提取罐。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一種便于分離藥液及藥渣的中藥提取罐,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口處設置有頂蓋,所述罐體的底部設置有出液管,所述罐體內設置有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濾籃和濾布,所述頂蓋上設置有加料口、電機和立式軸支撐座,所述立式軸支撐座安裝有濾籃轉軸,所述濾籃轉軸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轉動端連接,所述濾籃轉軸的下端與所述濾籃固定連接,所述加料口處連接有朝向所述濾籃內部的下料管。
優(yōu)選地,所述立式軸支撐座安裝于所述頂蓋的上表面,所述電機安裝于所述立式軸支撐座上方,所述濾籃轉軸的上端依次穿過所述頂蓋和所述立式軸支撐座并與所述電機的轉動端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頂蓋的下表面設置有豎直設置有導向筒,所述濾籃轉軸貫穿所述導向筒。
所述濾籃轉軸的下端水平設置有連接環(huán),所述連接環(huán)的中間區(qū)域設置有加強桿,所述濾籃轉軸與所述加強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環(huán)的邊緣環(huán)面部設置有螺孔,所述連接環(huán)通過螺栓連接在所述濾籃的螺孔部。
優(yōu)選地,所述罐體內設置有支撐臺階,所述支撐臺階上支撐有濾布卡接環(huán),所述濾布卡接于所述濾布卡接環(huán)內。
優(yōu)選地,所述罐體內的底部為傾斜結構,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罐體傾斜底面的下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利用濾籃濾去藥液中的藥渣,由于濾籃在電機的帶動下快速轉動,因此能夠將絕大部分濾渣及濾籃上的藥液甩出,通過濾布能夠對甩出的藥液進一步的過濾,能夠將藥液中的小體積濾渣液過濾掉,因此整個結構具有極高的藥液藥渣分離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連接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罐體,2-連接環(huán),3-濾籃轉軸,4-導向筒,5-立式軸支撐座,6-電機,7-加料口,8-頂蓋,9-下料管,10-螺栓,11-濾籃,12-濾布,13-支撐臺階,14-出液管,15-螺孔,16-加強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罐體1,罐體1的頂口處設置有頂蓋8,罐體1的底部設置有出液管14,罐體1內設置有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濾籃11和濾布12,頂蓋8上設置有加料口7、電機6和立式軸支撐座5,立式軸支撐座5安裝有濾籃轉軸3,濾籃轉軸3的上端與電機6的轉動端連接,濾籃轉軸3的下端與濾籃11固定連接,加料口7處連接有朝向濾籃11內部的下料管9。
立式軸支撐座5安裝于頂蓋8的上表面,電機6安裝于立式軸支撐座5上方,濾籃轉軸3的上端依次穿過頂蓋8和立式軸支撐座5并與電機6的轉動端連接。
頂蓋8的下表面設置有豎直設置有導向筒4,濾籃轉軸3貫穿導向筒4。
濾籃轉軸3的下端水平設置有連接環(huán)2,連接環(huán)2的中間區(qū)域設置有加強桿16,濾籃轉軸3與加強桿16固定連接,連接環(huán)2的邊緣環(huán)面部設置有螺孔15,連接環(huán)2通過螺栓10連接在濾籃11的螺孔15部。
罐體1內設置有支撐臺階13,支撐臺階13上支撐有濾布12卡接環(huán),濾布12卡接于濾布12卡接環(huán)內。
罐體1內的底部為傾斜結構,出液管14位于罐體1傾斜底面的下端。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從加料口7處向罐體1內的添加藥液藥渣混合液,經過濾籃11將藥液和藥渣初步分離,由于電機6帶動濾籃11一直在轉動,因此能夠將藥渣及濾籃11上粘附的藥液液甩脫;經過初步過濾的藥液通過濾布12進行精濾,濾布12能夠完全保證將藥液中的小體積藥渣濾去;完全濾去藥渣后,藥液從出液管14處排出,此處可通過外部容器收集,由于底面為傾斜面,因此不會出現(xiàn)不能流出的藥液。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