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攪拌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物料攪拌機。
背景技術:
攪拌機就是一種將多種物料進行充分混合的設備,利用攪拌機能夠無需同通過人力就可以實現(xiàn)物料的充分混合,節(jié)約人力。
現(xiàn)在攪拌機在使用時通常是通過電機帶動攪拌桿和攪拌葉片轉動來對物料進行充分的混合,但是現(xiàn)在的攪拌機內所含有的攪拌桿都是固定連接在電機上的,無法進行拆卸,這樣在使的一次物料混合工作完成之后攪拌桿和攪拌葉片無法進行徹底的清洗,造成另一次物料混合時會混入其他不應該有的雜質,造成物料的污染,并且攪拌葉片的高度是定值,無法進行靈活的調節(jié),這樣造成攪拌物料的效果不佳。
綜上,目前需要研發(fā)一種能夠拆卸攪拌桿、改變攪拌葉片高度的物料攪拌機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拆卸攪拌桿、無法改變攪拌葉片高度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拆卸攪拌桿、無法改變攪拌葉片高度的缺點,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拆卸攪拌桿、改變攪拌葉片高度的物料攪拌機。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物料攪拌機,包括有底板、移動板、移動塊、第一安裝塊、第二安裝塊、氣缸、攪拌桶、立柱、卡板、機頭、攪拌軸、攪拌桿、擺動桿、第一彈簧、第一移動桿、卡塊、橡膠塊、升降桿、握桿、第一螺紋桿、蝶形螺母、第二螺紋桿、第二彈簧、旋轉塊、擋桿、開關、攪拌葉片和第三安裝塊,底板內頂部開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滑動式連接有移動板,移動板左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移動塊,移動板頂部左側通過螺釘連接有第一安裝塊,移動板頂部右側通過螺釘連接有第二安裝塊,第一安裝塊上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氣缸,第二安裝塊上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攪拌桶,攪拌桶前壁后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三安裝塊,氣缸的上端通過銷軸與第三安裝塊轉動式連接,底板頂部右側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立柱,立柱下部前后兩壁上均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卡板,立柱頂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機頭,機頭底部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內開有內腔,攪拌軸內左右兩壁上均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擺動桿,擺動桿的內側開有小孔,擺動桿頂部與攪拌軸的內壁之間通過掛鉤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彈簧,攪拌軸左右兩壁中部開有小孔,小孔內設有第一移動桿,第一移動桿的形狀為T字形,第一移動桿的內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卡塊,卡塊位于擺動桿的下方,第一移動桿的左端上下兩側粘接有橡膠塊,攪拌軸左壁上下兩側均開有凹槽,橡膠塊與凹槽配合,攪拌軸內設有攪拌桿,攪拌桿頂部的左右兩端位于擺動桿內側開有的小孔內,攪拌桿內開有內腔,攪拌桿的左壁和底壁均開有小孔,攪拌桿的右壁開有一字孔,攪拌桿內設有升降桿,升降桿上均勻開有通孔,攪拌桿左壁開有的小孔內設有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穿過通孔,第一螺紋桿的左側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有蝶形螺母,升降桿的右壁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握桿,握桿穿過攪拌桿右壁開有的一字孔,升降桿的底部通過焊接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攪拌葉片,攪拌葉片位于攪拌桿的下方,底板下部開有第二凹槽,移動塊下部開有小孔,第二凹槽內設有第二螺紋桿,第二螺紋桿穿過移動塊下部開有的小孔,移動塊與底板之間通過掛鉤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二螺紋桿穿過第二彈簧,第二螺紋桿的左側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旋轉塊,旋轉塊內設有內螺紋,旋轉塊的上下兩側均焊接有擋桿,機頭前壁右側設有開關。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圓柱形磁塊和環(huán)形電磁鐵,攪拌桶的前后兩壁上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圓柱形磁塊,卡板內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環(huán)形電磁鐵,環(huán)形電磁鐵與圓柱形磁塊配合。
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輪子,底板底部前后左右四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輪子。
工作原理:機頭內設置有驅動該攪拌機運動的電機,并且攪拌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當需要攪拌物料時,使用人員將位于豎直位置的擋桿通過旋轉塊旋轉成水平位置,兩個擋桿最遠端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移動塊上開有小孔的長度,此時第二彈簧恢復原長,整個移動板、移動塊和攪拌桶向左運動,當?shù)诙椈苫謴偷皆L時,攪拌桶停止運動,然后使用人員就可以將需要攪拌的物料放置在攪拌桶內。放置完成之后,向右推動移動塊,整個移動板、移動塊和攪拌桶向右運動,當攪拌桶位于攪拌軸的正下方時,此時旋轉塊位于移動塊的左側,使用人員將位于水平位置的擋桿通過旋轉塊旋轉成豎直位置,這樣就將攪拌桶固定好了,并且此時攪拌桶位于兩個卡板之間。然后使用人員將第一移動桿向外側推動,在第一彈簧的彈力的作用下,擺動桿向下側擺動,然后將攪拌桿的上端插入到攪拌軸的內腔內,隨后將第一移動桿向內側推動,卡塊向內側推動,將橡膠塊卡入到攪拌軸左壁開有的凹槽內,這樣擺動桿向上側擺動,擺動桿最終位于水平位置,擺動桿上開有的小孔穿過攪拌桿頂部的左右兩端,這樣攪拌桿就卡在攪拌軸內,然后從第一螺紋桿上取下蝶形螺母,拔出第一螺紋桿,并且通過握桿向下移動升降桿,當升降桿的長度合適時,將第一螺紋桿穿過攪拌桿左壁上的小孔和升降桿上與小孔最接近的通孔,并且將蝶形螺母重新旋在第一螺紋桿上,這樣就能夠調節(jié)升降桿的長度,從而調整攪拌葉片的高度。然后按下機頭上的打開開關,機頭內的電機帶動攪拌軸、攪拌桿和攪拌葉片旋轉,從而攪拌攪拌桶內的物料,當攪拌桶內的物料攪拌均勻后,按下關閉開關,縮短攪拌葉片的高度,并且取下攪拌桿,將攪拌桿上的物料清理到攪拌桶內,并且對攪拌桿進行清洗,攪拌桿可以進行拆卸能夠方便攪拌桿的清洗和更換,保證物料不被其他物質污染。然后使移動板、移動塊和攪拌桶向左運動,并且控制氣缸縮短,攪拌桶向左傾斜,這樣就可以方便使用人員將攪拌桶內混合好的物料取出。
因為還包括有圓柱形磁塊和環(huán)形電磁鐵,攪拌桶的前后兩壁上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圓柱形磁塊,卡板內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環(huán)形電磁鐵,環(huán)形電磁鐵與圓柱形磁塊配合,當攪拌桶向右運動到卡板之間時,圓柱形磁塊與環(huán)形電磁鐵接觸,此時給環(huán)形電磁鐵通電,這樣圓柱形磁塊與環(huán)形電磁鐵相互吸引,這樣提高了攪拌桶在攪拌時的穩(wěn)定性,使攪拌效果更好,并且也較少攪拌桶的搖晃對其他零部件造成損壞,從而縮短該攪拌機的使用壽命。
因為還包括有輪子,底板底部前后左右四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輪子,這樣更利于整個設備運動,提高該攪拌機的靈活性。
(3)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設計了一種能夠混合物料的攪拌機,并且該攪拌機能夠實現(xiàn)攪拌桿的拆卸,這樣方便攪拌桿的清洗和更換,從而防止攪拌桿上殘留的其他物料與現(xiàn)在的物料混合,造成物料被污染,并且可以實現(xiàn)攪拌葉片高度的調節(jié),這樣能夠根據特定情況來調節(jié)高度,從而使攪拌效果更好,同時能夠試下攪拌桶的左右運動,方便了物料的加入與取出,設置的氣缸能夠改變攪拌桶的角度,從而進一步提高物料取出和放入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攪拌軸和攪拌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攪拌桿和攪拌葉片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攪拌桿和攪拌葉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攪拌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立柱和卡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第二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板,2-移動板,3-移動塊,4-第一安裝塊,5-第二安裝塊,6-氣缸,7-攪拌桶,8-立柱,9-卡板,10-機頭,11-攪拌軸,12-攪拌桿,13-擺動桿,14-第一彈簧,15-第一移動桿,16-卡塊,17-橡膠塊,18-升降桿,19-通孔,20-握桿,21-第一螺紋桿,22-蝶形螺母,23-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第二螺紋桿,26-第二彈簧,27-旋轉塊,28-圓柱形磁塊,29-環(huán)形電磁鐵,30-擋桿,31-開關,32-攪拌葉片,33-第三安裝塊,34-輪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物料攪拌機,如圖1-8所示,包括有底板1、移動板2、移動塊3、第一安裝塊4、第二安裝塊5、氣缸6、攪拌桶7、立柱8、卡板9、機頭10、攪拌軸11、攪拌桿12、擺動桿13、第一彈簧14、第一移動桿15、卡塊16、橡膠塊17、升降桿18、握桿20、第一螺紋桿21、蝶形螺母22、第二螺紋桿25、第二彈簧26、旋轉塊27、擋桿30、開關31、攪拌葉片32和第三安裝塊33,底板1內頂部開有第一凹槽23,第一凹槽23內滑動式連接有移動板2,移動板2左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移動塊3,移動板2頂部左側通過螺釘連接有第一安裝塊4,移動板2頂部右側通過螺釘連接有第二安裝塊5,第一安裝塊4上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氣缸6,第二安裝塊5上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攪拌桶7,攪拌桶7前壁后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三安裝塊33,氣缸6的上端通過銷軸與第三安裝塊33轉動式連接,底板1頂部右側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立柱8,立柱8下部前后兩壁上均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卡板9,立柱8頂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機頭10,機頭10底部連接有攪拌軸11,攪拌軸11內開有內腔,攪拌軸11內左右兩壁上均通過銷軸轉動式連接有擺動桿13,擺動桿13的內側開有小孔,擺動桿13頂部與攪拌軸11的內壁之間通過掛鉤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彈簧14,攪拌軸11左右兩壁中部開有小孔,小孔內設有第一移動桿15,第一移動桿15的形狀為T字形,第一移動桿15的內端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卡塊16,卡塊16位于擺動桿13的下方,第一移動桿15的左端上下兩側粘接有橡膠塊17,攪拌軸11左壁上下兩側均開有凹槽,橡膠塊17與凹槽配合,攪拌軸11內設有攪拌桿12,攪拌桿12頂部的左右兩端位于擺動桿13內側開有的小孔內,攪拌桿12內開有內腔,攪拌桿12的左壁和底壁均開有小孔,攪拌桿12的右壁開有一字孔,攪拌桿12內設有升降桿18,升降桿18上均勻開有通孔19,攪拌桿12左壁開有的小孔內設有第一螺紋桿21,第一螺紋桿21穿過通孔19,第一螺紋桿21的左側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有蝶形螺母22,升降桿18的右壁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握桿20,握桿20穿過攪拌桿12右壁開有的一字孔,升降桿18的底部通過焊接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攪拌葉片32,攪拌葉片32位于攪拌桿12的下方,底板1下部開有第二凹槽24,移動塊3下部開有小孔,第二凹槽24內設有第二螺紋桿25,第二螺紋桿25穿過移動塊3下部開有的小孔,移動塊3與底板1之間通過掛鉤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二彈簧26,第二螺紋桿25穿過第二彈簧26,第二螺紋桿25的左側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有旋轉塊27,旋轉塊27內設有內螺紋,旋轉塊27的上下兩側均焊接有擋桿30,機頭10前壁右側設有開關31。
還包括有圓柱形磁塊28和環(huán)形電磁鐵29,攪拌桶7的前后兩壁上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圓柱形磁塊28,卡板9內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環(huán)形電磁鐵29,環(huán)形電磁鐵29與圓柱形磁塊28配合。
還包括有輪子34,底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輪子34。
工作原理:機頭10內設置有驅動該攪拌機運動的電機,并且攪拌軸11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當需要攪拌物料時,使用人員將位于豎直位置的擋桿30通過旋轉塊27旋轉成水平位置,兩個擋桿30最遠端之間的水平距離小于移動塊3上開有小孔的長度,此時第二彈簧26恢復原長,整個移動板2、移動塊3和攪拌桶7向左運動,當?shù)诙椈?6恢復到原長時,攪拌桶7停止運動,然后使用人員就可以將需要攪拌的物料放置在攪拌桶7內。放置完成之后,向右推動移動塊3,整個移動板2、移動塊3和攪拌桶7向右運動,當攪拌桶7位于攪拌軸11的正下方時,此時旋轉塊27位于移動塊3的左側,使用人員將位于水平位置的擋桿30通過旋轉塊27旋轉成豎直位置,這樣就將攪拌桶7固定好了,并且此時攪拌桶7位于兩個卡板9之間。然后使用人員將第一移動桿15向外側推動,在第一彈簧14的彈力的作用下,擺動桿13向下側擺動,然后將攪拌桿12的上端插入到攪拌軸11的內腔內,隨后將第一移動桿15向內側推動,卡塊16向內側推動,將橡膠塊17卡入到攪拌軸11左壁開有的凹槽內,這樣擺動桿13向上側擺動,擺動桿13最終位于水平位置,擺動桿13上開有的小孔穿過攪拌桿12頂部的左右兩端,這樣攪拌桿12就卡在攪拌軸11內,然后從第一螺紋桿21上取下蝶形螺母22,拔出第一螺紋桿21,并且通過握桿20向下移動升降桿18,當升降桿18的長度合適時,將第一螺紋桿21穿過攪拌桿12左壁上的小孔和升降桿18上與小孔最接近的通孔19,并且將蝶形螺母22重新旋在第一螺紋桿21上,這樣就能夠調節(jié)升降桿18的長度,從而調整攪拌葉片32的高度。然后按下機頭10上的打開開關31,機頭10內的電機帶動攪拌軸11、攪拌桿12和攪拌葉片32旋轉,從而攪拌攪拌桶7內的物料,當攪拌桶7內的物料攪拌均勻后,按下關閉開關31,縮短攪拌葉片32的高度,并且取下攪拌桿12,將攪拌桿12上的物料清理到攪拌桶7內,并且對攪拌桿12進行清洗,攪拌桿12可以進行拆卸能夠方便攪拌桿12的清洗和更換,保證物料不被其他物質污染。然后使移動板2、移動塊3和攪拌桶7向左運動,并且控制氣缸6縮短,攪拌桶7向左傾斜,這樣就可以方便使用人員將攪拌桶7內混合好的物料取出。
因為還包括有圓柱形磁塊28和環(huán)形電磁鐵29,攪拌桶7的前后兩壁上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圓柱形磁塊28,卡板9內側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環(huán)形電磁鐵29,環(huán)形電磁鐵29與圓柱形磁塊28配合,當攪拌桶7向右運動到卡板9之間時,圓柱形磁塊28與環(huán)形電磁鐵29接觸,此時給環(huán)形電磁鐵29通電,這樣圓柱形磁塊28與環(huán)形電磁鐵29相互吸引,這樣提高了攪拌桶7在攪拌時的穩(wěn)定性,使攪拌效果更好,并且也較少攪拌桶7的搖晃對其他零部件造成損壞,從而縮短該攪拌機的使用壽命。
因為還包括有輪子34,底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側均轉動式連接有輪子34,這樣更利于整個設備運動,提高該攪拌機的靈活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