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及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水處理及物料膜分離領域,尤其是適用于液一液,液一固、液一液一固、氣一液一固等多相態(tài)物料的膜分離凈化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業(yè)污水處理及物料分離領域中,現(xiàn)有的處理技術及裝置對高濁度水、含油廢水、電鍍廢水等工業(yè)污水的處理及物料分離對有效成分的收率都難以滿足不斷提高的環(huán)保政策要求及企業(yè)的要求,大部分設備需要添加絮凝劑做藥劑,而物料分離過程中采用的膜技術或樹脂吸附技術很容易產(chǎn)生堵塞及有效成分流失嚴重等問題。雖然近年來膜技術在水處理及物料分離領域的普及率 越來越高,但使用中膜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由此帶來的膜管堵塞問題也給使用相關企業(yè)造成很多不便。作為高端過濾的膜技術,處理精度一般在IOnm-1iim之間,在這樣的精度下水體或待處理物料中的雜質很容易堵塞、粘附膜孔道或由于過濾中出現(xiàn)的濃度梯度造成濃差極化使膜技術處理能力下降。污水處理與物料膜分離凈化領域中,處理物料多為液一液,液一固、液一液一固、氣一液一固等高濃度的多相態(tài)物料,處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膜污染速度快等問題,使得膜在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因為被污染物堵塞膜表面造成處理量下降及膜設備停止運行,而現(xiàn)有膜污染控制技術在這些問題上沒有有效的解決手段,不僅使膜技術及膜設備的應用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影響生產(chǎn)的正常運行。在工業(yè)污水處理過程中普遍存在雜質去除率低、無法達標排放、回收率低等一系列問題,物料分離過程中有效成分收率低、膜堵塞嚴重等問題也十分突出,而傳統(tǒng)的處理方法及現(xiàn)有的膜技術在這些問題上,沒有有效的解決手段,這些都會對環(huán)境、經(jīng)濟效益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具有耐污性能的膜處理工藝是工業(yè)、水處理領域的迫切要求。以煤礦礦井水處理為例,目前生產(chǎn)中最普遍的混凝沉淀工藝,添加絮凝劑后需要3 4個小時的絮凝過程,保證不容易過濾的懸浮小顆粒在絮凝劑的作用下粘結在一起變大、吸附共沉,然后再通過過濾裝置將達到過濾范圍的膠體去除,之后還需經(jīng)過精度更高的過濾設備將殘余的微小雜質去除。而對于膜技術10nnT500nm的過濾精度,煤礦礦井水中的雜質顆粒遠遠大于膜孔徑,經(jīng)膜設備過濾出水的相應雜質含量可以達到要求,但是膜技術面臨的主要問題則是過濾的主要部件一膜的污染問題。膜污染主要有雜質附著在膜的表面阻擋污水通過膜孔道、雜質顆粒進入膜孔道形成鑲嵌阻擋水分透過、水中雜質在膜表面形成濃差極化效應膜表面濃度最高的雜質形成凝膠層阻擋水分透過,等等。雖然膜技術在國內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但是除了反滲透外一直沒有在工業(yè)上大規(guī)模的投入使用,主要原因就是膜的污染控制問題,因此研究膜的污染控制是膜技術的關鍵。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可解決現(xiàn)有工業(yè)污水處理中絮凝劑使用過多,處理流程過長等一系列問題以及膜技術處理污水或物料分離時,膜組件在使用中遇到的膜易污堵等問題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以及一種有效持續(xù)控制膜污染、解決膜堵塞等問題的新工藝,可使膜組件可以長時間穩(wěn)定的進行物料濃縮分離或者水處理。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包括循環(huán)槽、循環(huán)泵和外壓式膜組件,外壓式膜組件包括殼體和殼體內設置的膜絲管,殼體設有進料口、濃液出口以及清水出口,膜絲管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膜絲管的開口端為固定在殼體內的固定端,膜絲管的封閉端為自由端,膜絲管的開口端與清水出口對應連通設置,濃液出口位于殼體的一側,清水出口、進料口和膜絲管開口端三者為同側設置且均位于殼體另一側,供料槽的出口通過供料管與膜組件的進料口連接,供料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濃液出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槽的進口連接。膜組件豎向設置或者橫向設置,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兩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側面上。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底側面上。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清水出口與濃液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頂側面上。所述濃液出口包括濃液側出口和濃液端出口,進料口位于殼體側表面上,管路包括濃液輸送管和側輸送管,濃液端出口通過濃液輸送管與循環(huán)槽的進口連接,濃液側出口通過側輸送管與濃液輸送管連接,所述側輸送管上設有調節(jié)閥,濃液輸送管上設有濃水閥,側輸送管接入濃液輸送管的連接處位于濃水閥與濃液端出口之間。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先制備上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膜組件豎向設置或者橫向設置,料液從循環(huán)槽流出并通過供料管由循環(huán)泵注入膜組件殼體的進料口,膜絲管管身隨料液流向擺動,未經(jīng)過膜絲管過濾的料液從濃液出口回流入循環(huán)槽內,料液滲入膜絲管內部后過濾出的清水從清水出口流出。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濃液端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底側面,膜絲管的開口端為底端、封閉端為頂端,料液在膜組件內流向為從下至上,膜絲管封閉端為順流向上漂浮狀。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清水出口與濃液端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頂側面,膜絲管的開口端為頂端、封閉端為底端,料液在膜組件內流向為從上至下,膜絲管封閉端為順流向下垂懸狀。本發(fā)明所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及其實現(xiàn)的膜過濾工藝,多相態(tài)指氣態(tài),液態(tài),固體顆粒物的任意混合流體,同相流指多相態(tài)流體朝同一方向流動。對于不同的污水或物料,根據(jù)雜質性質,選擇性地選取懸式或浮式處理方式1.對于雜質多為顆粒性物質的廢水或物料,采取膜絲管懸垂外壓處理方式,中控纖維膜膜絲管下端封閉,封閉端自由懸垂朝下,污水或物料從膜組件上方的側進料口進入,從下方濃液端出口或者濃液側出口流出,在壓力作用下濾液進入膜絲管,然后從上方出口流出。
2.對于含油、膠體等雜質的廢水或物料分離,采取漂浮式外壓處理方式,中空纖維膜絲管下端固定,即開口端固定,上端的封閉端自由漂浮,污水或物料從膜元件下方側進料口進入,上方濃液側出口或者濃液端出口流出,在壓力作用下濾液進入膜絲管,然后從下方的清水出口流出。兩種處理方式都利用流體力學原理,在順著流體運動的方向下,膜絲管的封閉端在流體流速變化作用下不斷擺動,既克服了膜過濾分離過程中的濃差極化問題,并在料液流體流速變化與流體的沖刷下,膜絲管通過晃動以及相互碰撞、摩擦,將附著在膜絲管上的污染物質脫落,達到降低膜污染、降低膜堵塞的效果。本發(fā)明所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及其實現(xiàn)的膜過濾工藝,可根據(jù)水中雜質或物料中有效成分的情況,選擇是順流懸垂式或者順流漂浮式的處理方式,待處理液進入膜組件后,在循環(huán)泵的壓力作用下一部分被過濾,透過膜表面,形成清水濾液;另一部分沒有被膜過濾,再次由管路回到循環(huán)槽內,使料液流體在膜組件與循環(huán)槽之間循環(huán)流動。本發(fā)明特別適用于高濁度水的凈化處理。高濁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包括均質調節(jié)與雜質的去除。其中均質調節(jié)為對采用高濁度水膜處理工藝的污水進行適當?shù)奶幚?,使粒?gt; 2mm的雜質顆粒(可自然沉降的顆粒)被去除;其中雜質的去除為采用膜技術對高濁度污水進行超濾處理,使處理后的污水的參數(shù)為濁度< 0. 5,SDI < 3。本發(fā)明工藝流程短,可完成高濁度水的直接、快速、高效處理,最終使高濁度水達標處理。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處理效果好、速度快、工藝流程短、出水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工業(yè)污水處理、物料分離的裝置與工藝。使用一端堵死的有機膜,采用特殊循環(huán)結構,分為懸式與浮式兩種處理方式,達到降低膜污染、自動清潔的作用。本工藝對于高濁度水、電鍍廢水、含油水以及物料分離提高收率,都有很好的處理效果。本發(fā)明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運用“順流垂懸方式”或者“順流垂懸方式”無需絮凝劑,解決了現(xiàn)有工業(yè)污水處理中絮凝劑使用過多,處理流程過長等一系列問題,以及膜技術處理污水或物料分離時,膜組件在使用中遇到的膜易污堵等問題,并提供了一種有效持續(xù)控制膜污染、解決膜堵塞等問題的新工藝,可使膜組件長時間穩(wěn)定地進行物料濃縮分離或者水處理。當然,本發(fā)明的膜組件也可平放設置或者傾斜設置均可,將膜絲管的自由端均為沿料液順流方向擺動,均可達到發(fā)明目的。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3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4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
由圖1所示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包括循環(huán)槽1、循環(huán)泵3和外壓式膜組件12,外壓式膜組件12為豎直設置,外壓式膜組件12包括豎直的柱狀殼體18和殼體18內設置的若干膜絲管9。膜絲管9為一端堵死的有機超濾膜。殼體18設有進料口 19、濃液出口以及清水出口 4,濃液出口包括濃液側出口 17和濃液端出口 11,膜絲管9 一端為開口端6、另一端為封閉端10,膜絲管9的開口端6為固定在殼體18內的固定端,膜絲管9的封閉端10為自由端,膜絲管9的開口端6與清水出口 4對應設置,膜絲管9的開口端6與清水出口 4連通。濃液出口——濃液端出口 11與濃液側出口 17均位于殼體18頂側,清水出口 4、進料口 19和膜絲管9的開口端6三者為同側設置均位于殼體18的底側,并且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 4分別位于膜組件12殼體18的頂、底端,其中濃液端出口 11為殼體18的頂端口,濃液側出口 17和進料口 19分別位于殼體18的頂側面、底側面,濃液側出口 17位于臨近濃液端出口 11的下側位置,進料口 19位于臨近清水出口 4的上側位置。此時,膜絲管9的開口端6為膜絲管底端、封閉端10為膜絲管頂端。供料槽的底端出口通過供料管2與膜組件12的進料口 19連接,供料管2上設有循環(huán)泵3,濃液出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槽I的進口連接,管路包括濃液輸送管14和側輸送管16,其中濃液端出口 11通過濃液輸送管14與循環(huán)槽I的頂端進口連接,濃液側出口 17通過側輸送管16與濃液輸送管14連接。所述側輸送管16上設有調節(jié)閥15,濃液輸送管14上設有濃水閥13,側輸送管16接入濃液輸送管14的連接處位于濃水閥13與濃液端出口 11之間。清水出口 4連接清水輸送管5。濃水閥13為濃水回流閥。殼體18連接有用于向殼體18內通氣以對料液進行氣浮的曝氣裝置7,曝氣裝置7的出氣口 8設置在殼體18壁上,曝氣裝置7的出氣口 8與殼體18進料口 19同側設置,曝氣裝置7的出氣口 8位于殼體18的底側面、與進料口 19相對的臨近清水出口 4的上側位置。曝氣裝置7為現(xiàn)有技術,故不詳細敘述。實施例2:
由圖2所示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包括循環(huán)槽1、循環(huán)泵3和外壓式膜組件12,外壓式膜組件12為豎直設置,外壓式膜組件12包括豎直的柱狀殼體18和殼體18內設置的若干膜絲管9。膜絲管9為一端堵死的有機超濾膜。殼體18設有進料口 19、濃液出口以及清水出口 4,濃液出口包括濃液側出口 17和濃液端出口 11,膜絲管9 一端為開口端6、另一端為封閉端10,膜絲管9的開口端6為固定在殼體18內的固定端,膜絲管9的封閉端10為自由端,膜絲管9的開口端6與清水出口 4對應設置,膜絲管9的開口端6與清水出口 4連通。濃液出口——濃液端出口 11與濃液側出口 17均位于殼體18底側,清水出口 4、進料口 19和膜絲管9的開口端6三者為同側設置均位于殼體18的頂側,并且所述清水出口 4與濃液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12殼體18的頂、底端,其中濃液端出口 11為殼體18的底端口,濃液側出口 17和進料口 19分別位于殼體18的底側面、頂側面,濃液側出口 17位于臨近濃液端出口 11的上側位置,進料口 19位于臨近清水出口 4的下側位置。此時,膜絲管9的開口端6為膜絲管9頂端、封閉端10為膜絲管9底端。供料槽的底端出口通過供料管2與膜組件12的進料口 19連接,供料管2上設有循環(huán)泵3,濃液出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槽I的進口連接,管路包括濃液輸送管14和側輸送管16,其中濃液端出口 11通過濃液輸送管14與循環(huán)槽I的頂端進口連接,濃液側出口 17通過側輸送管16與濃液輸送管14連接。所述側輸送管16上設有調節(jié)閥15,濃液輸送管14上設有濃水閥13,側輸送管16接入濃液輸送管14的連接處位于濃水閥13與濃液端出口 11之間。清水出口 4連接清水輸送管5。
實施例3
由圖1所示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先制備實施例1所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料液從循環(huán)槽I底端出口流出并通過供料管2由循環(huán)泵3注入膜組件12殼體18的進料口 19,料液在膜組件12的殼體18內流向為從下至上,未經(jīng)過膜絲管9過濾的料液從濃液出口回流入循環(huán)槽I內,料液滲入膜絲管9內部后過濾出的清水經(jīng)膜絲管9開口端6從清水出口 4流出并經(jīng)過清水輸送管5送出,膜絲管9管身隨料液流向擺動,膜絲管9封閉端10為順流向上漂浮狀,同時,曝氣裝置7產(chǎn)生的氣泡順料液流向向上漂浮并清理膜絲管9外壁,氣泡可粘附膜絲管9外壁上的污物并向上帶走流回循環(huán)槽I。在正常工作時,濃水閥13可調節(jié)管路的壓力和流速,料液通過濃液輸送管14回流入循環(huán)槽1,調節(jié)閥15將側輸送管16關閉,側輸送管16可作為備用時使用。當然,濃液輸送管14和側輸送管16也可同時開啟使用。由實施例1、3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及工藝,是將“順流漂浮方式”和“氣浮技術”相結合使用,尤其適用于對含油、膠體等雜質的廢水或物料分離,采取的處理方式為膜絲外壓漂浮式,中空纖維膜絲管9下端——開口端6固定,上端的封閉端10自由漂浮,污水或物料從膜組件12下方側進料口 19進入,上方濃液側出口 17和/或濃液端出口11流出,在壓力作用下濾液進入膜絲管9過濾為清水,然后從下方的清水出口 4流出。實施例4
由圖2所示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先制備實施例2所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料液從循環(huán)槽I底端出口流出并通過供料管2由循環(huán)泵3注入膜組件12殼體18的進料口 19,料液在膜組件12的殼體18內流向為從上至下,未經(jīng)過膜絲管9過濾的料液從濃液出口回流入循環(huán)槽I內,料液滲入膜絲管9內部后過濾出的清水經(jīng)膜絲管9開口端6從清水出口 4流出并經(jīng)過清水輸送管5送出,膜絲管9管身隨料液流向擺動,膜絲管9封閉端10為順流向下垂懸狀。在正常工作時,濃水閥13可調節(jié)管路的壓力和流速,料液通過濃液輸送管14回流入循環(huán)槽1,調節(jié)閥15將側輸送管16關閉,側輸送管16可作為備用時使用。當然,濃液輸送管14和側輸送管16也可同時開啟使用。由實施例2、4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及工藝,尤其適用于對于雜質多為顆粒性物質的廢水或物料的分離,采取的處理方式為膜絲懸垂外壓式,中控纖維膜膜絲管9下端封閉,封閉端10自由懸垂朝下,污水或物料從膜組件12上方的進料口 19進入,從下方濃液端出口 11或者濃液側出口 17流出,在壓力作用下濾液進入膜絲管9,然后從上方出口流出。上述的兩種處理方式一順流漂浮式和懸垂外壓式,都利用流體力學原理,在順著料液流體運動的方向下,膜絲管9的封閉端10在流體流速變化作用下不斷擺動,既克服了膜過濾分離過程中的濃差極化問題,并在料液流體流速變化與流體的沖刷下,膜絲管9通過晃動以及相互碰撞、摩擦,將附著在膜絲管9上的污染物質脫落,達到降低膜污染、降低膜堵塞的效果。實施例5:
由圖3所示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膜組件12為橫向水平設置,即殼體18為水平平放設置,濃液出口——濃液端出口 11與濃液側出口 17均位于殼體左側,清水出口 4、進料口 19和膜絲管9的開口端6三者為同側設置均位于殼體18的右側,并且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 4分別位于膜組件12殼體18的左、右兩端,其中濃液端出口 11為殼體18的左側端口,濃液側出口 17和進料口 19分別位于殼體18的左側面、右側面,濃液側出口 17位于臨近濃液端出口 11的右側位置,進料口 19位于臨近清水出口 4的左側位置。此時,膜絲管9的開口端6為膜絲管右端、封閉端10為膜絲管左端?;趯嵤├?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其原理與實施例3相同料液從循環(huán)槽I底端出口流出并通過供料管2由循環(huán)泵3注入膜組件12殼體18的進料口 19,料液在膜組件12的殼體18內流向為從右至左,未經(jīng)過膜絲管9過濾的料液從濃液出口回流入循環(huán)槽I內,料液滲入膜絲管9內部后過濾出的清水經(jīng)膜絲管9開口端6從清水出口 4流出并經(jīng)過清水輸送管5送出,膜絲管9管身隨料液流向擺動,膜絲管9封閉端10為順流向左漂浮狀,同時,曝氣裝置7產(chǎn)生的氣泡順料液流向向左漂浮并清理膜絲管9外壁,氣泡可粘附膜絲管9外壁上的污物并向上帶走流回循環(huán)槽I。當然,本發(fā)明不拘泥于上述形式,膜組件12還可任意角度傾斜設置,使膜絲管9的自由端均為沿料液順流方向擺動,均可達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所述的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及工藝,特別適用于高濁度水的凈化處理。高濁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包括均質調節(jié)與雜質的去除。其中均質調節(jié)為對采用高濁度水膜處理工藝的污水進行適當?shù)奶幚?,使粒?gt; 2mm的雜質顆粒(可自然沉降的顆粒)被去除;其中雜質的去除為采用膜技術對高濁度污水進行超濾處理,使處理后的污水的參數(shù)為濁度< O. 5,SDI < 3。本發(fā)明工藝流程短,可完成高濁度水的直接、快速、高效處理,最終使高濁度水達標處理。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可采用單個膜組件12或者多個膜組件12并聯(lián)的方式,由一臺循環(huán)泵3供料,利用符合流體力學原理的順流方式,在氣浮的輔助下,達到減輕膜污染的效果,達到提高了膜裝置工作效率的目的。膜組件12的清洗方式為負壓(反洗時膜組件12內的壓力低于大氣)反洗,膜組件12為高精度的膜一微濾、超濾、納濾及反滲透膜,其運行方式主要為錯流方式,從清水出口 4向殼體18內輸入清水并從濃液出口排出。相比其它的膜技術設備,可以通過控制膜組件12的運行、反洗時間,處理各種濃度的物料和污水,可以保障設備長時間穩(wěn)定連續(xù)運行,投資、運行費用低,維護簡便,可廣泛應用于物料的濃縮分離及污水凈化領域,也可用于低濃度物料(如清水)的死端過濾。本發(fā)明可以達到“定時排污”,將堵塞膜管的污染物及時排出系統(tǒng),使膜組件12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只一臺循環(huán)泵3便可完成清洗時的負壓的形成,從而減少了設備的投入。本發(fā)明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及工藝,膜污染控制可以從結構、工作壓力、流速、進水方式、過濾方式等多種手段進行,目的都是為了防止污染物堵塞膜孔道或附著在膜表面。利用特定的進水、結構、工作方式等一系列工作組合,配合我們要求的工作參數(shù),可以達到破除濃差極化影響、膜堵塞等膜技術關鍵問題。本發(fā)明的關鍵在于以符合流體力學原理的膜絲、水流方向,造成膜絲的晃動與相互摩擦,使附著在膜表面的雜質脫落,以及濃差極化形成的濃度梯度在晃動的同時被打破,組織凝膠層的形成。針對”液-液”物料時,可以以乳化液廢水為例,乳化液廢水是水與油的混合溶液,相態(tài)穩(wěn)定,一般只能采用生化處理,不僅處理速度慢,而且費用很高。本工藝可以利用水中油滴大于O. 5μπι的特點,直接對其進行過濾,能夠將油水分離,提高處理效率。針對的”液-固”物料時,是普遍的待分離物料的狀態(tài),煤礦礦井水、浮選尾水、化學處理后的重金屬廢水等等,本工藝可以帶來提高處理效果、縮短處理流程、減少基建投入的結果?!耙?液-固”是更復雜的物料相態(tài),本工藝可以通過調整系統(tǒng)處理參數(shù),如壓力、 流速、溫度等,將固體分離出,后將液體分離開來。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包括循環(huán)槽、循環(huán)泵和外壓式膜組件,外壓式膜組件包括殼體和殼體內設置的膜絲管,殼體設有進料口、濃液出口以及清水出口,其特征在于 膜絲管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膜絲管的開口端為固定在殼體內的固定端,膜絲管的封閉端為自由端,膜絲管的開口端與清水出口對應連通設置,濃液出口位于殼體的一側, 清水出口、進料口和膜絲管開口端三者為同側設置且均位于殼體另一側,供料槽的出口通過供料管與膜組件的進料口連接,供料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濃液出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槽的進口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膜組件豎向設置或者橫向設置,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兩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側面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濃液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底側面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清水出口與濃液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頂側面上。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濃液出口包括濃液側出口和濃液端出口,進料口位于殼體側表面上,管路包括濃液輸送管和側輸送管,濃液端出口通過濃液輸送管與循環(huán)槽的進口連接,濃液側出口通過側輸送管與濃液輸送管連接,所述側輸送管上設有調節(jié)閥,濃液輸送管上設有濃水閥,側輸送管接入濃液輸送管的連接處位于濃水閥與濃液端出口之間。
6.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其特征在于先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順流懸浮式膜過濾裝置,膜組件豎向設置或者橫向設置,料液從循環(huán)槽流出并通過供料管由循環(huán)泵注入膜組件殼體的進料口,膜絲管管身隨料液流向擺動,未經(jīng)過膜絲管過濾的料液從濃液出口回流入循環(huán)槽內,料液滲入膜絲管內部后過濾出的清水從清水出口流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其特征在于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濃液端出口與清水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底側面,膜絲管的開口端為底端、封閉端為頂端,料液在膜組件內流向為從下至上,膜絲管封閉端為順流向上漂浮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其特征在于膜組件豎直設置,所述清水出口與濃液端出口分別位于膜組件殼體的頂、底端,進料口位于殼體的頂側面,膜絲管的開口端為頂端、封閉端為底端,料液在膜組件內流向為從上至下,膜絲管封閉端為順流向下垂懸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包括循環(huán)槽、循環(huán)泵和外壓式膜組件,外壓式膜組件包括殼體和殼體內設置的膜絲管,殼體設有進料口、濃液出口以及清水出口,膜絲管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膜絲管的開口端為固定在殼體內的固定端,膜絲管的封閉端為自由端,膜絲管的開口端與清水出口對應連通設置,濃液出口位于殼體的一側,清水出口、進料口和膜絲管開口端三者為同側設置且均位于殼體另一側,供料槽的出口通過供料管與膜組件的進料口連接,供料管上設有循環(huán)泵,濃液出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槽的進口連接。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工藝是基于多相態(tài)同向流膜分離裝置的工藝,本發(fā)明解決了膜技術處理污水時膜易污堵等問題。
文檔編號B01D61/00GK103007754SQ2012105616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2日
發(fā)明者王建剛 申請人:鄭州銀科爾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