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膠凝法制備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了一種外膠凝法(INET流程)制備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藝。主要用于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燃料元件核芯二氧化鈾陶瓷微球的制備。
背景技術:
UO2陶瓷微球的成型工藝有兩種干法和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因為很難避免嚴重的粉塵污染而不再使用,溶膠-凝膠法以其獨特優(yōu)勢,成為國內外制備球形UO2、PuO2、ThO2陶瓷燃料顆粒研究與開發(fā)的焦點。這種工藝是20世紀6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根據凝膠時誘發(fā)膠凝因素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外膠凝、內膠凝和全膠凝三種。
內膠凝方法,首先在低溫下(5℃)將固體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HMTA)溶解于硝酸鈾酰(UO2(NO3)2)溶液中配成溶膠,然后分散成滴并在熱石蠟油中(93℃)固化,再依次經過洗滌、干燥、焙燒、還原和燒結等工序得到致密的UO2陶瓷微球。內膠凝工藝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控制條件苛刻,不宜大規(guī)模生產。從溶膠的配置到分散到石蠟油之前,必須嚴格控制系統(tǒng)溫度在5℃以下,否則六次甲基四胺的分解放氨導致發(fā)生內膠凝反應,引起管道堵塞。(2)分散介質為高溫石蠟油或其它載熱油(如四氯乙烯等),其易燃性帶來安全隱患,并且隨后的洗滌工藝較為復雜,加大了廢液處理的難度。
國際上目前多采用外膠凝工藝。意大利專利No.727301;No.778786對外膠凝工藝做了描述。工藝過程為將硝酸鈾酰溶液與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四氫糠醇混合均勻,然后振動分散到氨水中實現自外而內的固化,接著經過陳化、洗滌、干燥、焙燒、還原和燒結得到UO2陶瓷微球。這一工藝流程的缺點是膠液的鈾含量低,所能得到的微球尺寸小。德國NUKEM流程(H.Huschka et al,IAEA-161,37-47,Vienna(1974))是用氨氣預中和硝酸鈾酰溶液,加入聚乙烯醇PVA溶液配制成溶膠,通過振動分散形成液滴,液滴先經過氨氣發(fā)生表面固化,然后收集在氨水中進一步固化。此工藝因為膠液的鈾含量低,微球在干燥、焙燒等過程收縮較大。
在我國10兆瓦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生產期間,采用全膠凝工藝制備UO2陶瓷微球(徐志昌等,中國專利CN 1029578C)。全膠凝工藝流程為將尿素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硝酸鈾酰溶液中,加熱至85℃左右進行煮膠,然后將聚乙烯醇、四氫糠醇混合溶液加入到溶膠中,再通過冷卻系統(tǒng)控制溶膠溫度不高于15℃,后續(xù)工藝和NUKEM流程相同。因為六次甲基四胺在15℃同樣不穩(wěn)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溶膠的黏度增加,工藝的可控性變差,產品的成品降低,生產規(guī)模難以擴大。
技術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膠凝制備UO2陶瓷微球的工藝(我們稱為INET流程),主要目標是膠液的配制方便,鈾含量高且膠液穩(wěn)定,設備簡單可操作性強,適于大規(guī)模生產;二是凝膠球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熱處理性能;三是操作安全,能夠生產出符合高溫氣冷核反應堆設計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
本發(fā)明是通過將尿素和硝酸氨加入到硝酸鈾酰溶液中,通過煮膠、配膠、分散、陳化、洗滌、干燥、焙燒、還原和燒結等工藝過程,最終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高溫氣冷核反應堆設計要求的致密UO2陶瓷微球。工藝為1、將尿素和硝酸銨加入到硝酸鈾酰溶液中,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水解反應。其中鈾∶尿素∶硝酸銨=1∶1.5~4∶0.8~2.5(摩爾比)。所得水解液的pH=1.8±0.2,然后在20~35℃時加入由高分子聚合物和四氫糠醇組成的混合液中,所得的膠液pH=2.0±0.2,黏度室溫穩(wěn)定性好。將膠液靜置0.5-4小時消除氣泡。
2、采用電磁振動噴嘴,對控制參數進行設計和計算,主要控制參數為振動頻率100-300S-1;噴嘴孔徑0.3~0.9mm,孔深2~15mm;膠液壓力0.01~0.1MPa,溫度為20~35℃,流量0.8~1.4kg/h。
3、膠液分散成液滴之后,首先進入氨氣區(qū)預固化,然后進入氨水區(qū)實現由表及里的固化過程。氨氣區(qū)的氨氣流量為0.5~1升/小時,氨水濃度為5-7摩爾/升。
4、將凝膠球置于濃氨水中(5-7摩爾/升),加熱到60~90℃,恒溫0.5~2小時進行陳化。
5、用稀氨水(1次)及去離子水(2~3次)對陳化球進行洗滌,氨水濃度為濃氨水∶去離子水=1∶5~9(體積比),微球和洗液的比例1∶1.5~2(體積比)。
6、本發(fā)明給出的干燥工藝為在可旋轉的密閉容器里進行,溫度控制在60~80℃,真空度為0.6~0.9bar,恒溫4~6小時。
7、干燥的微球在空氣爐中進行焙燒。升溫制度為室溫~200℃,3~5℃/分;200~400℃,1~2℃/分;400~600℃,3~5℃/分;450~600℃保溫2~4小時。
8、還原和燒結在H2氣保護下進行。升溫制度為室溫~500℃,5~10℃/分;500~700,1~2℃/分,700℃保溫1~2小時;700~1650℃,5~7℃/分,1500~1650℃保溫2~4小時,自然降溫或水冷降溫。
其中,步驟1膠液的配制和步驟2可恒溫在20~35℃進行操作。步驟1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為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或其他具有增稠作用的水溶性增稠劑的1~3種。步驟5洗液的溫度為30~70℃。步驟6中的真空度為0.6~0.9bar。
上述制備凝膠微球的方法涉及的裝置包括放置膠液的壓力罐、分散噴嘴、電磁振動器及其信號發(fā)生和控制裝置、氨氣回路、氨水柱等。
本發(fā)明的主要優(yōu)點包括1、以外膠凝工藝為基礎,引入尿素,通過尿素的水解和絡合反應,有效的提高了膠液的鈾含量,減小微球制備過程中的尺寸收縮,從而減小開裂傾向;2、硝酸銨的加入給系統(tǒng)提供了NH4+緩沖離子,使膠液處于較低的pH值下,這樣在凝膠反應發(fā)生時生成凝膠而非沉淀出結晶態(tài),凝膠球均勻,有利于提高凝膠球的機械強度和熱處理性能。大大提高了微球球形度和表面光潔度。
3、氨氣回路設計保證了氨氣區(qū)足夠的高度,負壓區(qū)避免了氨氣的外泄造成對噴嘴液流的影響,另外氨氣通入氨水中,有效提高了氨水的濃度,降低了外膠凝反應對氨水的消耗,降低了廢液量,減少了廢液處理的部分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
4、干燥溫度和氣壓的設定有利于微球的均勻干燥,所得干燥微球幾乎沒有破損。
5、所配膠液避免了六次甲基四胺的使用,在室溫下(20~35℃)膠液穩(wěn)定時間長于24小時,有利于膠液中氣泡的充分排出,膠液均勻。而且由于不采用制冷設備,大幅度降低設備費用。
6、所得產品均勻致密,球形度高,成品率可達90%以上。各工藝步驟可操作性強,有利于降低成本,適于大規(guī)模生產。
具體實現方式實施例1,膠液的配制。
量取硝酸鈾酰溶液3kg,(密度1.65g/ml,鈾含量0.46g/ml),稱取固體尿素380g,硝酸銨320g,水解后,在攪拌的情況下加入到增稠劑和四氫糠醇的混合液中(PVA518g,四氫糠醇500ml,甲基纖維素50g)。攪拌充分后轉移至壓力罐[1]中靜置除氣2小時后分散。
實施例2,膠液分散。
開通氨氣回路,通過[2]膠液流量計示數調節(jié)加于壓力罐膠液上的壓力為0.02MPa,膠液依次經過噴嘴、氨氣區(qū)、氨水柱。負壓區(qū)的氣壓為0.6MPa;振動頻率為120S-1,膠液流量為1kg/h.溫度為室溫。在上述參數控制條件下,可以獲得均勻分散的凝膠微球,單噴嘴的分散生產能力為250~300g鈾/小時。
實施例3,陳化、洗滌、干燥過程將實施例2中所得凝膠球轉移至真空旋轉干燥爐中,加入7mol/l的氨水201,升溫至60℃,恒溫1小時進行陳化,經洗滌并干燥后,得到1050g/干球。
實施例4 焙燒將干球轉移到馬弗爐中,從室溫以5℃/分的升溫速率升至200℃,200~400℃間升溫速率為2℃/分,400~500℃間升溫速率為5℃/分,500℃保溫3小時。得到980g棗紅色UO3微球。其密度為5.7g/cm3。
實施例5,還原和燒結將UO3微球轉移至鎢盤內,(500g/盤×2),接通氣路系統(tǒng)。升溫制度為室溫~500℃,5℃/分;500~700,2℃/分,700℃保溫1小時;700~1550℃,7℃/分,1550℃保溫4小時,自然降溫。得到密度為10.71g/cm3的小球920g,經分選,得到成品球873g,按最初投入鈾與最終產品鈾的比率,成品率為91%(按成品球與燒結球的比率,成品率為95%)。
權利要求
1.一種外膠凝法制備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為(1)、將尿素和硝酸銨加入到硝酸鈾酰溶液中,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水解反應,其中鈾尿素硝酸銨的摩爾比=1∶1.5~4∶0~2.5;所得水解液的pH=1.8±0.2,然后在20~35℃下加入由高分子聚合物和四氫糠醇組成的混合液中,所得的膠液pH=2.0±0.2,將膠液靜置0.5~4小時消除氣泡;(2)、采用電磁振動噴嘴,對控制參數進行設計和計算,控制參數為振動頻率100-300S-1;噴嘴孔徑0.3~0.9mm,孔深2~15mm;膠液壓力0.01~0.1MPa,溫度室溫,流量0.8~1.4kg/h;(3)、膠液分散成液滴之后,首先進入氨氣區(qū)預固化,然后進入氨水區(qū)實現由表及里的固化過程;氨氣區(qū)的氨氣流量為0.5~1升/小時,氨水濃度為5-7摩爾/升;(4)、將凝膠球置于5~7摩爾/升的濃氨水中,加熱到60~90℃,恒溫0.5~2小時進行陳化;(5)、用稀氨水(1次)及去離子水(2~3次)對陳化球進行洗滌,氨水濃度為濃氨水去離子水的體積比=1∶5~9,微球和洗液的比例1∶1.5~2;(6)、干燥,工藝為在旋轉的密閉容器里進行,溫度控制在60~80℃,抽真空,恒溫4~6小時;(7)、干燥的微球在空氣爐中進行焙燒,升溫制度為室溫~200℃,3~5℃/分;200~400℃,1~2℃/分;400~600℃,3~5℃/分;450~600℃保溫2~4小時。(8)、還原和燒結在H2氣保護下進行,升溫制度為室溫~500℃,5~10℃/分;500~700,1~2℃/分,700℃保溫1~2小時;700~1650℃,5~7℃/分,1500~1650℃保溫2~4小時,自然降溫或水冷降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膠液的配制和步驟(2)恒溫在25~35℃進行操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的高分子聚合物為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或其他具有增稠作用的水溶性增稠劑的1~3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5)洗液的溫度為30~7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的真空度為0.6~0.9bar。
全文摘要
一種外膠凝法制備核燃料元件核芯的工藝,屬于核燃料元件的制造技術領域。通過將尿素和硝酸氨加入到硝酸鈾酰溶液中,通過煮膠、配膠、分散、陳化、洗滌、干燥、焙燒、還原和燒結等工藝過程,最終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高溫氣冷核反應堆設計要求的致密UO
文檔編號B01J2/08GK1937097SQ20061011378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梁彤祥, 郭文利, 趙興宇, 郝少昌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