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保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具有高溫(120-20(TC )廢氣、污泥排放環(huán)境的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人們在污水處理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對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的處理,因此污泥的處理設備和工藝相對滯后。傳統(tǒng)的污泥處理方法一是填埋,在填埋過程中還要付出相當的費用,而且也不能保證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焙燒這種方式更不科學,而且焙燒需要大量熱能,根本不符合節(jié)能的目的,也給周邊環(huán)境又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污泥處理的不科學,產生二次污染的事件不斷發(fā)生,一直困擾著企業(yè)和相關部門,顯然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考慮, 傳統(tǒng)處理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在研發(fā)中,我們發(fā)現,有些單位有自己的鍋爐,并且有自己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鍋爐排出的熱廢氣,溫度達到140-180°C;直接排放至大氣中,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熱能,另一方面熱廢氣中的微粒對環(huán)境會產生較大的污染。而污水處理會產生很多的有機污泥,處理起來,特別麻煩,直接填埋的話,土地資源緊張,無地可用。干燥再填埋的話,干燥過程需要較大的花費。并且我們發(fā)現,這些有機污泥干燥后,具有一定的熱值(1800-3500千卡/千克),且具有較高的黏性,可作為燃煤的 “添加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在具有熱廢氣排放和污泥場合下,能使“兩廢”變?yōu)椤皟衫钡臒釓U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熱廢氣送進裝置和污泥輸送裝置,還包括廢氣前除塵裝置和污泥烘干裝置;所述廢氣前除塵裝置包括除塵筒、設置在除塵筒上部一側的熱廢氣入口以及設置在除塵筒上部另一側的熱廢氣出口;所述污泥烘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中的輸料螺旋;在筒體的一端的上部設有污泥入口,所述污泥入口與所述污泥輸送裝置相連;在所述筒體的一端還設有熱廢氣進口,所述熱廢氣進口與所述熱廢氣出口相連;所述筒體另一端的下部設有干污泥出口 ;所述筒體另一端的上部設有排氣口。還包括除塵脫硫裝置,所述排氣口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相連。還包括旁路氣道,所述旁路氣道的進口與所述熱廢氣入口相連,所述旁路氣道的出口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相連。所述筒體的下部為與所述螺旋同軸的半圓柱體形;所述筒體的上部高度高于所述螺旋的半徑,使得筒體頂部內壁與螺旋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熱廢氣進口偏置一側地與設置在所述筒體一端的上部,并按所述螺旋的旋向傾斜,對所述螺旋的旋轉運動產生助力作用。本實用新型明將熱廢氣作為干燥熱源,對高含水量的污泥進行動態(tài)地干燥,使污泥在動態(tài)中揮發(fā)其中的水分。在此過程中,熱廢氣中的一些有害微粒、浮塵也能被濕污泥吸附;熱能在干燥過程中消耗殆盡。最終排除接近環(huán)境溫度的潔凈氣體。污泥在運動中,逐步干燥,為防止含水量降低后,流動性降低的問題,本發(fā)明將筒體設置成非圓柱形,上部截面呈“坑道”的形狀,這樣留下了污泥在筒內相互碰撞、攪碎的空間。最后,為了進一步降低本發(fā)明的能耗,將具有較高流速的熱廢氣進口對著螺旋的切向,對螺旋的運動產生助力作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熱廢氣,2是省煤器,3是旁路氣道的進口,4是旁路氣道,5是熱廢氣進口,6是污泥入口,7是污泥輸送裝置,8是除塵脫硫裝置的排氣口,9是旁路氣道的出口,10 是閥門,11是排氣口,12是除塵脫硫裝置,13是干污泥輸送裝置的出泥口,14是干污泥輸送裝置,15是干污泥出口,16是筒體,17是輸料螺旋,18是除塵筒,19是熱廢氣入口 ;圖2是本發(fā)明的工作流程圖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4是圖3中A-A剖視圖圖中20是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包括熱廢氣送進裝置和污泥輸送裝置7,還包括廢氣前除塵裝置和污泥烘干裝置;所述廢氣前除塵裝置包括除塵筒18、設置在除塵筒18上部一側的熱廢氣入口 19 以及設置在除塵筒18上部另一側的熱廢氣出口 ;所述污泥烘干裝置包括筒體16和設置在筒體16中的輸料螺旋17 ;在筒體16的一端的上部設有污泥入口 6,所述污泥入口 6與所述污泥輸送裝置7相連;在所述筒體16的一端還設有熱廢氣進口 5,所述熱廢氣進口 5與所述熱廢氣出口相連;所述筒體16另一端的下部設有干污泥出口 15 ;所述筒體16另一端的上部設有排氣口 11。還包括除塵脫硫裝置12,所述排氣口 11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12相連。除塵脫硫裝置12具有除塵脫硫裝置的排氣口 8,排出的是潔凈、溫度接近環(huán)境溫度的尾氣。還包括旁路氣道4,所述旁路氣道的進口 3與所述熱廢氣入口 5相連,所述旁路氣道的出口 9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12相連。在旁路氣道的進口 3、旁路氣道的出口 9、熱廢氣入口 5以及排氣口 11處均設置閥門10,以實現旁路氣道4與本發(fā)明中烘干裝置的切換。如圖3、4所示,筒體16的下部為與所述螺旋17同軸的半圓柱體形;所述筒體16 的上部高度高于所述螺旋17的半徑(截面呈坑道形狀),使得筒體16頂部內壁與螺旋17 之間具有間隙20。這樣污泥運動過程中,前濕、后干,但由于該間隙20,從而確保筒體16不堵塞。所述熱廢氣進口 5偏置一側地與設置在所述筒體16—端的上部,并按所述螺旋17 的旋向傾斜,對所述螺旋17的旋轉運動產生助力作用。[0027]此外,在干污泥出口 15下部還可以設置具有強制、進一步粉碎作用的干污泥輸送裝置14,它的干污泥輸送裝置的出泥口 13排出的是尺寸更小的顆粒狀的干污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圖1、2所示,圖1中虛線空心箭頭是熱廢氣,實線空心箭頭是潔凈尾氣,虛線箭頭是濕污泥,實線箭頭是干污泥。把經壓濾機,壓濾后的(含水量80%左右)污泥利用鍋爐煙道尾氣做烘干熱源對污泥進行動態(tài)烘干,烘干后的污泥含水量30%左右。由于烘干污泥的熱源利用鍋爐煙道尾氣余熱,不需增加烘干所需的熱能,達到節(jié)能綜合利用的目標。烘干后的污泥含水量30%左右,完全可以攪在鍋爐煤中參加鍋爐燃燒。 無廢氣、無異味、無污水、杜絕了二次污染。設備操作簡單,無需日常運行投入,而且節(jié)約因填埋和運輸所增加的大量費用。本發(fā)明以低成本,低能耗,無污染,操作簡單,是現階段污泥科學、綜合處理的最佳方法和途經。
權利要求1.一種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包括熱廢氣送進裝置和污泥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廢氣前除塵裝置和污泥烘干裝置;所述廢氣前除塵裝置包括除塵筒、設置在除塵筒上部一側的熱廢氣入口以及設置在除塵筒上部另一側的熱廢氣出口;所述污泥烘干裝置包括筒體和設置在筒體中的輸料螺旋;在筒體的一端的上部設有污泥入口,所述污泥入口與所述污泥輸送裝置相連;在所述筒體的一端還設有熱廢氣進口,所述熱廢氣進口與所述熱廢氣出口相連;所述筒體另一端的下部設有干污泥出口 ;所述筒體另一端的上部設有排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除塵脫硫裝置,所述排氣口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旁路氣道,所述旁路氣道的進口與所述熱廢氣入口相連,所述旁路氣道的出口與所述除塵脫硫裝置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下部為與所述螺旋同軸的半圓柱體形;所述筒體的上部高度高于所述螺旋的半徑,使得筒體頂部內壁與螺旋之間具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廢氣進口偏置一側地與設置在所述筒體一端的上部,并按所述螺旋的旋向傾斜,對所述螺旋的旋轉運動產生助力作用。
專利摘要熱廢氣、污泥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保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具有高溫(120-200℃)廢氣、污泥排放環(huán)境的協(xié)同處理系統(tǒng)。包括熱廢氣送進裝置和污泥輸送裝置,還包括廢氣前除塵裝置和污泥烘干裝置。本實用新型將熱廢氣作為干燥熱源,對高含水量的污泥進行動態(tài)地干燥,使污泥在動態(tài)中揮發(fā)其中的水分。在此過程中,熱廢氣中的一些有害微粒、浮塵也能被濕污泥吸附;熱能在干燥過程中消耗殆盡。最終排除接近環(huán)境溫度的潔凈氣體。污泥在運動中,逐步干燥,為防止含水量降低后,流動性降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將筒體設置成非圓柱形,上部截面呈“坑道”的形狀,這樣留下了污泥在筒內相互碰撞、攪碎的空間。最后,為了進一步降低本實用新型的能耗,將具有較高流速的熱廢氣進口對著螺旋的切向,對螺旋的運動產生助力作用。
文檔編號C02F11/12GK201932997SQ20102061166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徐開金 申請人:江都蘇能電氣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