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破碎和研磨雙重功能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用于處 理混凝土碎塊,使其回收利用。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鄉(xiāng)基本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建筑垃圾的產生的 數量也在快速增長。目前國內主要進行簡單的分檢,大部分進行填埋處理。建筑垃圾的增 加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環(huán)境,如何處理和利用越來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各級政府 部門、建筑垃圾產生和處理單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 將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碎塊,經過破碎、研磨作用,使混凝土中的石子、砂子從混凝土中剝 離出來,達到回收利用等優(yōu)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它包括筒體,在筒體中部設有進料罩,筒體至少一個 端部設有動力裝置,在筒體內設有破碎研磨裝置,該裝置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在筒體的兩 端還設有出料罩。所述破碎研磨裝置包括傳動軸、若干葉片和若干鋼球組成,傳動軸與動力裝置連 接,在傳動軸上傾斜的安裝有若干葉片,葉片上設有長孔和提升桿,同時在筒體內設有若干 鋼球,相鄰葉片間的空間為破磨倉。所述筒體下部設有鉸鏈蓋。所述筒體兩端均設有出料罩和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為液壓馬達。所述筒體為剖分式,通過油缸舉升上筒體。本實用新型工作時通過主軸兩端的液壓馬達驅動傳動軸旋轉,傳動軸中的鍵帶動 葉片轉動。經破碎后的物料從筒體上方的進料罩加入到筒體,旋轉的葉片上的提升桿攪動 物料和鋼球,物料受到鋼球的沖擊和傾斜葉片剪切破碎、擠壓研磨作用,破碎研磨后的物料 在料位差的推動下,透過傾斜葉片上的長孔進入下一個破磨倉,此過程雙向同時進行,從中 間的破磨倉流向兩端的破磨倉,經過幾個破磨倉的作用,混凝土中的石子、砂子、水泥被剝 離出來通過兩端的出料罩排出。再經過篩分過程達到回收利用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中間進料兩端排料,效率高。2.兩端液壓驅動,主軸受力好。3.破磨機筒體采用剖分式,可以通過油缸舉升上筒體,方便組裝和更換葉片。4.筒體下方設有鉸鏈蓋用于檢修時鋼球和物料的排放。[0017]5.葉片上新穎的提升桿結構,鋼球提升效果好,磨損比較厲害的提升桿拆卸方便, 便于更換。6.該設備結構簡單、緊湊,維修方便,使設備具有破碎、研磨、分選的功能,破磨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傳動軸,2.筒體,3.葉片,4.出料罩,5.液壓馬達,6.進料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1、圖2中,新型的建筑垃圾處理設備主要由傳動軸1、筒體2、葉片3、出料罩4、 液壓馬達5、進料罩6等部分組成。液壓馬達5裝在傳動軸1的兩端,帶動傳動軸1旋轉。 傳動軸1的端蓋與筒體2兩端的法蘭通過螺栓連接。筒體2為剖分式結構(即有兩部分組 成),可以通過油缸頂起上半部分,便于維修。在筒體2內傳動軸1上傾斜的裝有多個葉片 3,兩個相鄰葉片3之間形成一個破磨倉,葉片3與筒體2內的襯板之間留有一定空隙,空隙 小于鋼球直徑,這樣葉片3可以在筒體2內自由旋轉。進料罩6裝在筒體2的中間上方,兩 個出料罩4安裝在傳動軸1的端蓋上,端蓋的下方留有出料孔。物料從筒體2上方的進料 罩6進入,從兩端的出料罩4流出。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它包括筒體,在筒體中部設有進料罩,筒體至少一個端部設有動力裝置,在筒體內設有破碎研磨裝置,該裝置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在筒體的兩端還設有出料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破碎研磨裝置包括傳 動軸、若干葉片和若干鋼球組成,傳動軸與動力裝置連接,在傳動軸上傾斜的安裝有若干葉 片,葉片上設有長孔和提升桿,同時在筒體內設有若干鋼球,相鄰葉片間的空間為破磨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筒體下部設有鉸鏈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筒體兩端均設有出料 罩和動力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動力裝置為液壓馬達。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筒體為剖 分式,通過油缸舉升上筒體。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將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碎塊,經過破碎、研磨作用,使混凝土中的石子、砂子從混凝土中剝離出來,達到回收利用等優(yōu)點。其結構為它包括筒體,在筒體中部設有進料罩,筒體至少一個端部設有動力裝置,在筒體內設有破碎研磨裝置,該裝置與所述動力裝置連接,在筒體的兩端還設有出料罩。
文檔編號B09B3/00GK201659005SQ20102012297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4日
發(fā)明者張學齡, 白桂恒 申請人: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