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鍋爐,具體來說是涉及一種立式無煙熱水鍋爐。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的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各種各樣的熱水鍋爐也相繼出現,以滿足人們在生 產和生活中的需要。對于燃煤鍋爐來說,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高節(jié)能、高效率、無污染才 是符合長期發(fā)展的必然方向。然而現有的鍋爐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熱能轉換效率低、燃 料浪費多、尾氣排放污染環(huán)境的缺點,其主要是由于現有的鍋爐結構存在著不足,煙道短, 熱交換面小;爐壁單薄,爐體散熱快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燃煤無法充分燃燒,所產生 的熱能無法完全利用等,不能滿足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加熱效率高的新型立式無煙熱水鍋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新型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由鍋 爐加熱部分、鍋爐主體部分和排煙部分組成,所述的鍋爐加熱部分包括爐門,配風口,二次 進風口,檢查口,熱水出口,下節(jié)內層桶和下節(jié)外層桶;所述的鍋爐主體部分包括上下節(jié) 導水管,二次燃燒室內層桶,上節(jié)外層桶,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二次燃燒室單層直燒管, 三次進風管,三次燃燒煙火管,三次燃燒配風室,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防爆出氣孔,擴散 桶上頂封頭和外層桶上頂封頭;所述的排煙部分包括出煙管內層管,出煙管外水層套筒, 出煙管內芯,出煙內芯管外水層套筒和冷水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煙管內層管和位于 出煙管內層管外圍的出煙管外水層套筒均為正方形切面,分別與出煙管內芯和位于出煙管 內芯的外圍的出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相連通;所述的出煙管內層管另一端接于三次燃燒 室內層擴散筒,出煙管外水層套筒另一端下部接于位于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外圍的上節(jié) 外層桶;所述的擴散桶上頂封頭設置在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的上部,其外圍為與上節(jié)外 層桶相連接的外層桶上頂封頭,其上設置有防爆出氣孔;所述的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下 方中央位置設置為通過三次進風管與上節(jié)外層桶外部相連通的三次燃燒室配風室,其下方 側面設置為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與下節(jié)內層桶相連通,在三次燃燒室配風室周圍設置為 三次燃燒煙火管使得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與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層桶相連通;所述的上節(jié) 二次燃燒室內層桶內部設置有傾斜的二次燃燒室單層直流管,其下端接于下節(jié)內層桶;所 述的下節(jié)內層桶內設置有傾斜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其外圍上部設置有二次進風口,下節(jié) 爐內直燒水管最高端對應于下節(jié)外層桶外側位置設置為檢查口 ;所述的上節(jié)外層桶靠近出 煙管外水層套筒一側下方通過上下節(jié)導水管連接于下節(jié)外層桶;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出 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外側下部設置為冷水進口;所述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位于爐門上 方,爐門上方設置為配風口 ;所述的檢查口上方設置為熱水出口。使用這種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的優(yōu)勢在于設置的配風口、二次進風口和三次進風管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燒,達到無煙廢氣排放的標準;水流順次經過各個燃燒室和直燒管的 加熱,加熱效果明顯,加熱速度快,燃料利用率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一種新型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由鍋爐加熱部分26、鍋爐主體部分27和排煙部分28 組成,所述的鍋爐加熱部分26包括爐門23,配風口 24,二次進風口 25,檢查口 4,熱水出口 5,下節(jié)內層桶1和下節(jié)外層桶2,下節(jié)爐內直燒管3 ;所述的鍋爐主體部分27包括上下節(jié) 導水管6,二次燃燒室內層桶,上節(jié)外層桶,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9,二次燃燒室單層直燒 管10,三次進風管11,三次燃燒煙火管,三次燃燒配風室13,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防 爆出氣孔21,擴散桶上頂封頭15和外層桶上頂封頭16 ;所述的排煙部分28包括出煙管內 層管17,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出煙管內芯19,出煙內芯管外水層套筒20和冷水進口 2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煙管內層管17和位于出煙管內層管17外圍的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 均為正方形切面,分別與出煙管內芯19和位于出煙管內芯19的外圍的出煙管內芯管外水 層套筒20相連通;所述的出煙管內層管17另一端接于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筒14,出煙管 外水層套筒18另一端下部接于位于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外圍的上節(jié)外層桶2 ;所述 的擴散桶上頂封頭15設置在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的上部,其外圍為與上節(jié)外層桶相 連接的外層桶上頂封頭16,其上設置有防爆出氣孔21 ;所述的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下 方中央位置設置為通過三次進風管11與上節(jié)外層桶外部相連通的三次燃燒室配風室13, 其下方側面設置為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9與下節(jié)內層桶1相連通,在三次燃燒室配風室 13周圍設置為三次燃燒煙火管19使得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與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層桶 相連通;所述的下節(jié)內層桶2內設置有傾斜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其外圍上部設置有二次 進風口 25,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最高端對應于下節(jié)外層桶2外側位置設置為檢查口 26 ;其 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層桶內部設置為傾斜的二次燃燒室單層直流管10, 其下端接于下節(jié)內層桶2 ;所述的上節(jié)外層桶靠近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 —側下方通過上下 節(jié)導水管6連接于下節(jié)外層桶2 ;所述的出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20外側下部設置為冷水 進口 22 ;所述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位于爐門23上方,爐門23上方設置為配風口 24 ;所述 的檢查口 4上方設置為熱水出口 5。使用時,冷水從冷水進口 22進入后依次通過出煙管內芯19與出煙管內芯管外水 層套筒20之間的空間、出煙管內層管17與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之間的空間、三次燃燒室 內層擴散桶14和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層桶與上節(jié)外層桶2之間的空間進行加熱,一部分水到 達熱水出口 5排出,另一部分通過上下節(jié)導流管6后進入下節(jié)內層桶1和下節(jié)外層桶2之 間的空間,經過下節(jié)內層桶1內的首次燃燒的高溫煙氣和下節(jié)爐內直燒管3加熱。
權利要求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由鍋爐加熱部分(26),鍋爐主體部分(27)和排煙部分(28)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煙部分(28)的出煙管內層管(17)和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分別與出煙管內芯(19)和出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20)相連通;所述的出煙管內層管(17)另一端接于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筒(14),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另一端下部接于位于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外圍的上節(jié)外層桶(2);所述的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下方中央位置設置為通過三次進風管(11)與上節(jié)外層桶外部相連通的三次燃燒室配風室(13),其下方側面設置為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9)與下節(jié)內層桶(1)相連通,在三次燃燒室配風室(13)周圍設置為三次燃燒煙火管(19)使得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14)與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層桶相連通;所述的下節(jié)內層桶(2)內設置有傾斜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其外圍上部設置有二次進風口(25),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最高端對應于下節(jié)外層桶(2)外側位置設置為檢查口(26)。
2.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立式無煙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煙管外水層套筒 (18)位于出煙管內層管(17)外圍,其均為正方形切面;所述的出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 (20)位于出煙管內芯(19)的外圍。
3.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立式無煙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次燃燒室內層擴 散桶(14)的上部設置為擴散桶上頂封頭(15),擴散桶上頂封頭(15)外圍為與上節(jié)外層桶 相連接的外層桶上頂封頭(16),擴散桶上頂封頭(15)上方設置有防爆出氣孔(21)。
4.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立式無煙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節(jié)二次燃燒室內 層桶內部設置為傾斜的二次燃燒室單層直流管(10),其下端接與下節(jié)內層桶(2);所述的 上節(jié)外層桶靠近出煙管外水層套筒(18) —側下方通過上下節(jié)導水管(6)連接于下節(jié)外層 桶(2)。
5.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立式無煙熱水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煙管內芯管外水 層套筒(20)外側下部設置為冷水進口(22);所述的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3)位于爐門(23) 上方,爐門(23)上方設置為配風口(24);所述的檢查口(4)上方設置為熱水出口(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立式無煙熱水鍋爐,由鍋爐加熱部分、鍋爐主體部分和排煙部分組成,所述排煙部分的出煙管內層管和出煙管外水層套筒,分別與出煙管內芯和出煙管內芯管外水層套筒相連通;出煙管內層管另一端接與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筒,出煙管外水層套筒另一端下部接與上節(jié)外層桶;三次燃燒室內層擴散桶下方設置為三次燃燒室配風室,其下方側面設置為上節(jié)內周圍高溫煙火管與下節(jié)內層桶相連通;下節(jié)內層桶內設置有下節(jié)爐內直燒水管,其優(yōu)勢在于設置的配風口、二次進風口和三次進風管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燒,達到無煙廢氣排放的標準;水流順次經過各個燃燒室和直燒管的加熱,加熱效果明顯,加熱速度快,燃料利用率高。
文檔編號F24H1/44GK201582976SQ20092009100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常國恩 申請人:常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