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
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結構,屬于電廠排煙及通風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燃煤火力發(fā)電廠項目中鍋爐第一排柱到煙囪中心線的距離是重要的占地指標之一,煙氣系統(tǒng)大部分設備都布置在爐后,而鍋爐房框架、前煙道和除塵器布置相對比較固定,對爐后布置的優(yōu)化主要集中在除塵器后。對除塵器后煙風系統(tǒng)的結構形式,國內(nèi)外主要結構形式基本都是采用各設備順列布置結構,即在除塵器1-1之后布置引風機1-2,引風機
1-2后布置脫硫吸收塔1-3、濕式電除塵器1-4和煙囪1-5。如圖1所示,具有四出口的除塵器1-1出口之后的各設備采用順列布置,引風機1-2布置在除塵器1-1出口和脫硫吸收塔1-3之間,引風機出口連接脫硫吸收塔1-3入口,與脫硫吸收塔1-3中心線呈錯開布置結構,濕式電除塵器1-4和引風機1-2布置位置較遠。
[0003]傳統(tǒng)除塵器后的煙道布置拉大了除塵器出口至煙囪中心線的縱向距離,增加了占地面積和煙道的材料消耗;而采用矩形煙道布置,煙道的阻力和材料耗量將會進一步增加,使得廠用電耗增大,且脫硫吸收塔入口前有水平90°彎頭,流場分布不均,影響進入脫硫吸收塔內(nèi)煙氣均勻性。
[0004]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除塵器后布置方案中,不管引風機是橫向或縱向布置,均會由于拉開除塵器和脫硫吸收塔之間的縱向距離,而產(chǎn)生除塵器后的布置占地大、煙道長、煙道阻力大等問題,而且還增加煙道阻力和煙道材料消耗量。無形中增加了燃煤火力發(fā)電廠占地面積和煙道造價,增加初投資成本,同時也由于煙道的阻力增加,也直接影響著發(fā)電廠的運行經(jīng)濟性。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燃煤火力發(fā)電廠除塵器后設備的布置方式占地大、煙道長、煙道阻力大等技術問題,提供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7]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結構,包括四個除塵器出口、引風機結構、脫硫吸收塔、濕式電除塵器和煙囪,其結構特征是:引風機結構由二臺引風機構成雙列引風機結構,每二個除塵器出口連接一臺引風機的進風口 ;所述二臺引風機的出風口連接脫硫吸收塔的一個進風口,脫硫吸收塔的出風口通過濕式電除塵器連接煙囪的進風口 ;脫硫吸收塔為立式結構,脫硫吸收塔的進風口設置在側壁下部、出風口設置在頂部;引風機結構和四個除塵器出口設置在脫硫吸收塔與煙囪之間,引風機結構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的下方,濕式電除塵器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的上方,濕式電除塵器結構位于引風機結構正上方,所述除塵器出口呈水平設置,引風機結構的進風口呈垂直設置、出風口呈水平設置;形成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除塵器后煙風系統(tǒng)的縱、橫、垂直三維立體聯(lián)合布置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9]進一步的,濕式電除塵器安裝在連接脫硫吸收塔與煙囪的煙道上,所述引風機機構的引風機位于脫硫吸收塔與煙囪之間的中心線上,所述引風機并列安裝在濕式電除塵器正下方,該引風機的出風口正對脫硫吸收塔的進風口,使引風機與脫硫吸收塔的煙道形成直通煙道,所述除塵器出口設在引風機一側,每兩個除塵器出口通過煙道接入一臺引風機。
[0010]進一步的,所述引風機結構與脫硫吸收塔連接的煙道呈弧形緩沖過渡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二臺引風機之間保留有檢修距離,引風機的出風口通過并列煙道與脫硫吸收塔的進風口相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四個除塵器出口,每二個除塵器出口通過匯流管之一與一引風機的進風口相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脫硫吸收塔通過二條并列的輸出煙道接入濕式電除塵器,濕式電除塵器的輸出煙道通過匯流管之二接入煙囪內(nèi)。
[0014]進一步的,所述各煙道的轉彎處采用圓形緩轉彎頭連接。
[0015]進一步的,所述引風機入口設有0-180°轉角的接入頭。
[001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7]1、本實用新型由于脫硫吸收塔為立式結構,脫硫吸收塔的進風口設置在側壁下部、出風口設置在頂部;引風機結構和四個除塵器出口設置在脫硫吸收塔與煙囪之間,引風機結構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的下方,濕式電除塵器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的上方,所述除塵器出口呈水平設置,引風機結構的進風口呈垂直設置、出風口呈水平設置;形成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除塵器后煙風系統(tǒng)的縱、橫、垂直三維立體聯(lián)合布置結構;因此能有效利用脫硫吸收塔和煙囪之間的橫向和垂直空間,具有節(jié)約用地、降低土建成本、縮短除塵器出口和煙囪直線距離大幅減少了煙道的材料量、降低煙氣系統(tǒng)壓損、減少廠用電耗、提高機組運tx經(jīng)濟性和提尚脫硫效率等有益效果。
[0018]2、本實用新型引風機和濕式電除塵器設在脫硫吸收塔與煙囪之間,位于脫硫吸收塔與煙囪的中心線上,呈上下式分布,引風機出風口正對脫硫吸收塔,使引風機與脫硫吸收塔的煙道形成直通煙道,具有占地小、煙道材料少、阻力小和煙氣流場均勻,可降低初投資成本等優(yōu)點。
[0019]3、本實用新型的引風機的出風口正對脫硫吸收塔,且引風機與脫硫吸收塔連接的煙道呈弧形緩沖過渡連接。有效的減少引風機的排放阻力,使煙氣分布均勻,提高脫硫效率,從而提高發(fā)電廠的運行經(jīng)濟性。
[0020]4、本實用新型的除塵器出口可分布在引風機的一側,布置可多樣合理化。且多個除塵器出口通過匯流管一與引風機的進風口相接,兩個濕式電除塵器入風口分別通過并列的通風管與脫硫吸收塔相接,出風口通過匯流管二與煙囪出風通道相通。由此可有效的減低通風管道的通風阻力,提高引風設備和煙道的運行效率。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圖1的俯視圖。
[0024]圖4為圖1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6]參照圖2至圖4,本實施例所示電廠用除塵器四出口和雙列引風機的后煙風系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結構,包括四個除塵器出口 1、引風機結構2)、脫硫吸收塔3、濕式電除塵器4和煙囪5,引風機結構2由二臺引風機構成雙列引風機結構,每二個除塵器出口 I連接一臺引風機的進風口 ;所述二臺引風機的出風口各連接脫硫吸收塔3的一個進風口,脫硫吸收塔3的出風口通過濕式電除塵器4連接煙囪5的進風口 ;脫硫吸收塔3為立式結構,脫硫吸收塔3的進風口設置在側壁下部、出風口設置在頂部;引風機結構2和四個除塵器出口 I設置在脫硫吸收塔3與煙囪5之間,引風機結構2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 I的下方,濕式電除塵器4位于四個除塵器出口 I的上方,所述除塵器出口 I呈水平設置,引風機結構2的進風口呈垂直設置、出風口呈水平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