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氣體余熱回收利用領域,具體為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茶葉烘干是茶葉加工的質(zhì)量保證,也是加工過程中耗能最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據(jù)統(tǒng)計,在茶葉加工中,烘干機的熱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其中廢氣帶走的熱量約占茶葉加工總耗能的5(Γ70%,能源損失大。經(jīng)測量,茶葉烘干后排放的氣體余熱溫度約為8(T90°C左右,熱能回收價值大。然而,在茶葉加工過程中,氣體余熱的回收利用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目前,應用于茶葉烘干過程中余熱回收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利用 管殼式換熱器回收利用茶葉烘干余熱,如中國專利CN 201740425 U公開了一種余熱回收裝置,余熱氣體走管外,冷空氣走管內(nèi),熱量通過金屬管傳遞,管外余熱氣體的溫度降低,管內(nèi)冷空氣的溫度升高,冷空氣被加熱,被加熱后的冷空氣流向熱風爐,提高了熱風爐加熱空氣的初始溫度,節(jié)約了能源。但是,換熱管的長度較短,熱交換不充分,余熱回收效果有限。另一種方式是利用板式換熱器回收利用茶葉烘干余熱,如中國專利CN 201718396 U公開了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交換室,在余熱交換室內(nèi)設置一系列帶孔的換熱板,余熱氣體從換熱板間流過,其熱量被換熱板吸收,冷空氣從板孔內(nèi)流過,吸收了儲存在換熱板內(nèi)的熱量,冷空氣溫度升高,達到回收余熱的目的。但被加熱后的空氣濕度較大,溫度較低,熱回收效果不佳。在其他行業(yè)中,氣體余熱資源得到了較好的回收利用,應用較多的余熱回收方式為利用管板式換熱器進行余熱回收。如中國專利CN 1904191A公開了一種利用板殼式換熱器回收余熱的裝置,將平板金屬彎曲成鋸齒形,形成余熱氣體通道,切斷該流道的部分表面,形成一定傾斜角度的擾流板,增加余熱氣體的擾動,提高換熱效率。該種換熱器結構簡單,換熱效果好。但換熱板的強度較低,當管道較多時,結構的穩(wěn)定性不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利用金屬薄板折成方形換熱管殼體,在其內(nèi)部安裝折流板和擾流片,折流板用以改變空氣流向,延長熱交換時間;擾流片可以增強空氣擾動,破壞邊界層,增強換熱效果。余熱氣體在換熱管外,冷空氣在換熱管內(nèi),經(jīng)過換熱后的冷空氣,由換熱管的出口端經(jīng)導熱管進入熱風爐,提高了熱風爐加熱空氣的初始溫度,達到了余熱回收利用的目的。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主要由上下敞開的柜體、柜體內(nèi)設置的支撐板、通過支撐板間隔、平行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多根方形換熱管和設置在柜體外部與換熱管連通的導熱管組成。所述換熱管一端端口封閉,另一端端口中部設有一塊擋板,擋板之上的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與導熱管的大端端口相通,擋板之下的端口為冷空氣入口 ;管體內(nèi)設置有改變空氣流動方向的多塊折流板和增強空氣擾動的多塊擾流片。所述折流板與換熱管底部呈1° 2。的傾斜角度固定,折流板上下之間平行排列;在最上和最下的折流板上分別固定有擾流片,擾流片與折流板之間呈30° 45°的傾斜角度固定,擾流片的長度根據(jù)流道的高度來調(diào)節(jié)。所述導熱管為喇叭形結構,其大端端口與換熱管的冷空氣出口相通,小端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與熱風爐相通。使用時,將裝置安裝在茶葉烘干機頂部,其中的換熱管吸收了從茶葉烘干機頂部排出的氣體余熱,熱量被儲存在換熱管的殼體內(nèi);冷空氣在換熱管內(nèi)流動時帶走了儲存在換熱管殼體的熱量,冷空氣被加熱,流向熱風爐,提高了熱風爐內(nèi)加熱空氣的初始溫度,節(jié)約了能源消耗,達到了余熱回收利用的目的。本發(fā)明換熱管內(nèi)部通道是由多塊折流板間隔、平行布置形成的U型通道,增加了 氣體在換熱管內(nèi)流動的管程,延長了熱交換時間。折流板與換熱管底部呈傾斜固定,減小了氣體在管內(nèi)的流動阻力;折流板之間為平行布置。在最上和最下兩條折流板上分別固定的擾流片,增加了流體的擾動,強化了傳熱效果;冷空氣由換熱管的下端端口流進,被預熱的空氣從上端端口流出,經(jīng)導熱管送入熱風爐。茶葉烘干所需的熱空氣,經(jīng)烘干機入口的導熱管進入烘干機時,導熱管外圍的空氣被加熱,被加熱后的空氣,由換熱管的下端入口流進,提高了進入換熱管的冷空氣溫度,冷空氣溫度得到一次升高;隨后在換熱管內(nèi)流動換熱,冷空氣的溫度得到了二次提升,熱量回收效果好。本發(fā)明余熱回收裝置安裝方便,占地面積小,熱回收效率高。
圖I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換熱管內(nèi)部中截面剖視3為換熱管內(nèi)部折流板與擾流片的安裝示意4為換熱管內(nèi)部折流板與擾流片的安裝示意圖的局部放大中1.換熱管2.支撐板3.框體4.導熱管5.被預熱的空氣出口 6.冷空氣入口 7.鉚釘孔11.擾流片12.折流板13.殼體14.擋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說明。參看附圖1,一種茶葉烘干機余熱回收裝置,包括框體3、換熱管I和導熱管4??蝮w3為上下敞開的結構,余熱氣體從框體3的下端流進,上端流出,熱量被換熱管I吸收儲存,框體3安裝在茶葉烘干機的頂部。在框體3內(nèi),通過支撐板2間隔、平行的設有結構相同的多根方形換熱管I。換熱管I的一端端口封閉,另一端端口中部固定有一塊擋板14,擋板14之上的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 5與導熱管4的大端相通,擋板14之下的端口為冷空氣入口 6。導熱管4為喇叭形結構,固定在框體3的外部一側,其大端端口與換熱管I的冷空氣出口相通,小端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與熱風爐相通。所述換熱管I的殼體13由金屬薄板折成方形管體后,在折邊處用鉚釘鉚接,其內(nèi)安裝有改變空氣流動方向的多塊折流板12和增強空氣擾動的多塊擾流片11,折流板12與換熱管I底部呈1°夾角傾斜固定,折流板12上下之間平行排列;在最上和最下的折流板12上分別固定有擾流片11,擾流片與折流板之間呈30°夾角傾斜固定,擾流片11的長度根據(jù)流道的高度設置??諝鈴膿Q熱管I的空氣入口 6流進,在管內(nèi)流動時,帶走了儲存在換熱管殼體內(nèi)的熱量??諝庠谡哿靼?2的作用下,流向不斷改變,折流板12為傾斜固定,有利于減小空氣的流動阻力??諝庠跀_流片11的作用下,邊界層被破壞,增加了空氣的擾動,強化了傳熱效果。在換熱管I內(nèi)的空氣被預熱后,從導熱管4的被預熱的空氣出口 5流出,流 向熱風爐。被預熱后的冷空氣送入到熱風爐中,提高了熱風爐加熱空氣的初始溫度,節(jié)約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茶葉烘干的成本,經(jīng)濟效益顯著。雖然本發(fā)明已通過參考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yè)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可作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各樣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主要由上下敞開的柜體、柜體內(nèi)設置的支撐板、通過支撐板間隔、平行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多根方形換熱管和設置在柜體外部與換熱管連通的導熱管組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換熱管一端端口封閉,另一端端口中部設有一塊擋板,擋板之上的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與導熱管的大端端口相通,擋板之下的端口為冷空氣入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換熱管管體內(nèi)設置有改變空氣流動方向的多塊折流板和增強空氣擾動的多塊擾流片。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折流板上下之間平行排列;在最上和最下的折流板上分別固定有擾流片。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折流板與換熱管底部呈1° 2。的傾斜角度固定。
6.根據(jù)權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擾流片與折流板之間呈30° ^45°的傾斜角度固定。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導熱管為喇叭形結構,其大端端口與換熱管的冷空氣出口相通,小端端口為被預熱的空氣出口,與熱風爐相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茶葉烘干機的余熱回收裝置,它主要由上下敞開的柜體、柜體內(nèi)設置的支撐板、通過支撐板間隔、平行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多根方形換熱管和設置在柜體外部與換熱管連通的導熱管組成。這種結構的余熱回收裝置安裝方便,占地面積小,熱回收效率高。
文檔編號F28D20/00GK102940059SQ2012104869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楊連發(fā), 陶中南, 王寧華, 吳春蕾, 胡竹林 申請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