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金屬化表層的取向高密度聚乙烯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熱塑薄膜,更具體地涉及具有金屬化表層的金屬化取向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所述的金屬化表層具有良好的金屬粘合性、良好的死褶性、可擰扭性、可印刷性,而且能在金屬化層和聚丙烯層間產(chǎn)生高的粘合強度,即擠出復合粘合強度或粘合強度。
本發(fā)明涉及涉及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死褶性、光學透明性、良好滑爽性和良好金屬化感受性(receptivity to metallizing)的薄膜。
本發(fā)明涉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在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基層的至少一面,較好兩面上具有共擠塑的表層樹脂、層壓薄膜或涂層。這種表層樹脂較好是可熱合表層樹脂。對于本發(fā)明的目的,這種可熱合表層樹脂在高密度聚乙烯基層薄膜的扭變溫度之下的最低熱合溫度時熱合。
本發(fā)明也涉及取向聚合物薄膜,這種薄膜包括a)處理過的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共擠塑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組成;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暴露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選自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全同立構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很低密度聚乙烯(V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的至少一種聚合物,所述的下表層(c)還含有選自i)粒狀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聚硅氧烷抗粘連劑和ii)硅油的組分。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多層薄膜結構,它包括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組成的處理過的上表層(a);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c)含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抗粘連組分的下表層(c),所述的抗粘連組分選自硅油和硅氧烷顆粒。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金屬化取向的聚合物薄膜,它包括a)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組成;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選自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全同立構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很低密度聚乙烯(V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的至少一種聚合物,所述的下表層(c)還含有選自i)粒狀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聚硅氧烷抗粘連劑和ii)硅油的組分。
本發(fā)明還涉及取向高密度聚乙烯薄膜,這種薄膜包括金屬化處理過的含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的表層,通過在處理和金屬化之前在表層中加入低密度聚乙烯,從而提高了所述表層與聚丙烯層間的粘合強度。
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種金屬化取向的聚合物薄膜,它包括a)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同張(extensively)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其中通過提供含5-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的上表層,以提高金屬化上表層(a)對聚丙烯的粘合強度,以所述上表層(a)的總重量為基準。
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造多層薄膜的方法,它包括i)共擠塑包括a)表層(a)和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的多層薄膜,所述的上表層(a)具有與基層(b)的表面相粘合的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ii)用電暈放電或火焰處理所述表層(a)的暴露表面,iii)使所述處理過的表層(a)金屬化,任選地iv)將所述金屬化處理過的表層(a)的金屬化表面粘合到聚丙烯層上。
基層基層(b)由非平衡雙軸取向的薄膜基層制成。這種薄膜基層主要,即至少由50%重量(按總基層計)的密度至少為0.96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適于制備本發(fā)明薄膜基層的高密度聚乙烯樹脂描述在美國專利4,870,122中。該專利參考結合于本發(fā)明中。該基層薄膜主要可由單組分高密度聚乙烯樹脂、高密度聚乙烯樹脂混合物或含有少量其它聚合物的高密度聚乙烯構成。這些高密度聚乙烯的熔體指數(shù)一般為0.5-10,較好為0.7-2。高密度聚乙烯樹脂通過減少擠塑機的扭矩在擠塑機中產(chǎn)生更好的加工性能。用高密度聚乙烯樹脂混合物制成的薄膜減少了薄膜的撕裂性(splittiness),這種性質表示薄膜在立式成型、填充和封合機(VFFS)上加工時橫向斷裂的傾向。
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的混合物可含有兩種或多種聚合物。所有這些聚合物的密度較好為0.96或更高。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的混合物較好主要含熔體指數(shù)為0.5-6的高密度聚乙烯和一種或多種具有不同熔體指數(shù)的聚合物。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三元混合物(terblend)是特別符合需要的。合適的三元混合物一般含有50-98重量百分數(shù),較好為84-96重量百分數(shù)密度為0.96或更高和熔體指數(shù)為0.5-1.0的高密度聚乙烯;1-25重量百分數(shù),較好為3-8重量百分數(shù)密度為0.96或更高和熔體指數(shù)為0.1-0.5的高密度聚乙烯;和1-25重量百分數(shù),較好為3-8重量百分數(shù)密度為0.96或更高和熔體指數(shù)為2-8的高密度聚乙烯。作為次要組分的第二和第三種聚合物的用量較好相同。用于本發(fā)明的合適高密度聚乙烯樹脂包括Fina BDM 94-25和oxychem M6211。
上表層本發(fā)明金屬化前的上表層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很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混合物含有3-3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較好為5-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
合適的三元共聚物包括含有3-5%重量乙烯和3-6%重量丁烯-1的三元共聚物。這些三元共聚物購自Chisso,商品名為Chisso 7700系列。其它合適的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包括含有0.5-3%重量乙烯和13-20%重量丁烯的三元共聚物。這些三元共聚物購自Chisso,商品名為Chisso 7800系列。
加入上表層的低密度聚乙烯可以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非線型聚乙烯。這些聚合物的熔體指數(shù)一般為1-12。這些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應為0.88-0.93,而線型材料的密度則可高達0.94,一般為0.90-0.94,如0.918-0.921,其熔體指數(shù)為1-10。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可由乙烯和其它高級共聚單體(如己烯-1或辛烯-1)制成。
為了提高它對金屬化處理的感受性,上表層(a)的外表面用電暈處理和火焰處理之類的已知常規(guī)技術進行處理,以提高表面能。這種處理較好在薄膜取向后進行。
下表層下表層(c)可含有乙烯-丙烯無規(guī)共聚物。這種無規(guī)共聚物可由乙烯和一種或多種共聚單體制成。這些無規(guī)共聚物中丙烯的含量一般為70-85%重量,更好為75-85%重量,余量為乙烯或丁烯之類的其它共聚單體。這類合適的共聚物是乙烯和丙烯的無規(guī)共聚物或乙烯、丙烯和丁烯-1的無規(guī)三元共聚物,特別是上表層(a)中所用的三元共聚物。
這類優(yōu)選的共聚物包括如下含2-10%重量乙烯,如3-7%重量乙烯的無規(guī)乙烯-丙烯共聚物;含1-5%重量乙烯、10-25%重量無規(guī)丁烯的乙烯-丙烯-丁烯-1無規(guī)三元共聚物。這些無規(guī)共聚物中乙烯和丁烯組分的用量一般共為10-25%(乙烯+丁烯)。這類典型的三元共聚物包括含1-5%乙烯和10-25%丁烯的三元共聚物。
這些共聚物的熔體流動速率一般為5-10,密度為0.9,熔點為115-130℃。
下表層(c)較好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在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下表層含有上述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其用量具有與上表層(a)中相同的范圍。當然,下表層樹脂聚合物組分可以與上表層中使用的樹脂聚合物組分相同。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薄膜具有含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混合物的上表層(a)和下表層(c)。例如,上表層和下表層可含有85-95%重量,比如90%重量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5-15%重量,比如1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然而不象處理過的上表層,不能金屬化的下表層也可含有抗粘連劑。因為抗粘連劑會妨礙金屬化能力,所以沒有將其加入上表層(a)或只加入很少的量。
在結合到薄膜中之前,即在擠塑前,可將下表層(c)與抗粘連有效量的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玻璃之類的抗粘連劑混合。這些抗粘連劑較好制成近似于球形顆粒。大部分(例如一半以上到高達90%重量或更高)顆粒的有效表面積(如10-70%)將露出表層(a)的暴露表面。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抗粘連劑含有粒狀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的聚硅氧烷抗粘連劑。特別優(yōu)選的粒狀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的聚硅氧烷抗粘連劑包括聚單烷基硅氧烷。最優(yōu)選的是平均粒度為0.5-20.0微米和具有三維硅氧烷鍵結構的不可熔聚單烷基硅氧烷。這種材料一般可購自Toshiba Silicone Co.Ltd.,在美國可購自General Electric Co.,銷售的商品名為Tospearl。也已知市場上現(xiàn)有其它相似的合適材料,如ShinEtsu X521186。在美國專利4,769,418中,這類材料還描述為不可熔交聯(lián)有機硅氧烷樹脂粉末。粒狀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的聚硅氧烷抗粘連劑的有效量為100-5000ppm,較好為1000-3000ppm,更好為2500-3000ppm,以用于制備上層(c)的樹脂加料量為基準。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下表層(c)含有硅油。硅油的粘度較好為350-100000厘沲,最好為10000-30000厘沲。合適硅油的例子是聚二烷基硅氧烷、聚烷基苯基硅氧烷、烯烴改性的硅油、烯烴/聚醚改性的硅油、環(huán)氧改性的硅油和醇改性的硅油。較好為烷基中含1-4個碳原子的聚二烷基硅氧烷,更好為聚二甲基硅氧烷。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使用上述硅油中的聚二烷基硅氧烷,特別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一般將分散體或乳液狀的硅油加入下表層(c)中,或涂在該層的暴露表面上作為不連續(xù)的微球。這些微球的平均粒徑通常為1-2微米。當硅油基本上均勻分散在表層(c)的暴露表面上時,硅油能減小該表面的摩擦系數(shù);而且當表層(c)和表層(a)的暴露表面相互接觸后,硅油轉移到表層(a)的暴露表面上時,如層壓薄膜繞在收卷芯上時發(fā)生的那樣,這種硅油也能減小表層(a)暴露表面的摩擦系數(shù)。
下表層(c)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其它硅油的用量為0.15-1.5%重量。一些硅油當然會存在于下表層(c)的暴露表面上。所選的用量在至少高達60℃時應足以使表層(a)和(c)產(chǎn)生0.4或更小,較好為0.25-0.3的摩擦系數(shù)(硅油微球轉移到后者上后)。
取向薄膜中適當?shù)娜∠驎a(chǎn)生所需的物理性質、以及良好的水蒸汽滲透速率(WVTR)和死褶性。例如,現(xiàn)已證明厚度為1.4-4密耳的薄膜具有小于0.2/密耳的可接受水蒸汽滲透速率(克-密耳/100英寸2/24小時-1大氣壓),而吹塑高密度聚乙烯薄膜達到相同的水蒸汽滲透速率需要大一點的厚度(1.5倍厚或更高)。這種減小水蒸汽滲透速率的優(yōu)點來源于在高密度聚乙烯熔點之下進行取向所獲得的改進。雖然用流延擠塑法(cast extrusion)可將密度為0.957或更高的高密度聚乙烯直接制成薄膜,但蜷曲、均勻性和平坦性、和高WVTR之類的問題仍未解決。因此,用取向法將流延擠塑厚度(cast gauge)為12-20密耳的薄膜減小至所需的厚度,然后用所得的取向薄膜獲得具有最佳平衡性質的0.8-1.5密耳薄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特別是用于VFFS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最終的薄膜厚度一般不超過2.5密耳。
在縱向(MD)上對表層施加1∶1-2∶1度,通常1.15∶1-1.50∶1度拉伸,在橫向(TD)上對表層施加6∶1-12∶1拉伸之前或之后,對高密度聚乙烯基膜(basefilm)進行取向。該薄膜具有改進的死褶性和其它物理性質。即使當薄膜的總厚度減少到0.025或0.05毫米(1或2密耳)以下,這些薄膜的死褶性和其它物理性質也明顯好于流延薄膜(cast film)和吹塑脹薄膜。當用下述的表層制備時,這些薄膜特別適用于包裝,尤其是干的食品。這些薄膜可用于許多包裝設備,包括立式成型、填充和封合(VFFS)、高速水平冷料(slug)包裝和扭折包裝機。
表層可用任何常規(guī)方法涂覆在高密度聚乙烯基膜上,例如在取向前后涂覆或共擠塑,或縱向取向和橫向取向操作后涂覆高密度聚乙烯。本發(fā)明薄膜的表層一般占50%重量以下,較好占15%重量以下,更好占10%重量,按薄膜總重量計。
這些薄膜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備和取向。當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一側或兩側上有表層時,一般用標準的擠塑輥和水浴體系進行流延擠塑。
在通常的方法中,將薄膜加熱到取向溫度,然后先在兩組夾輥間進行縱向取向,再以比第一次取向更大的速度進行第二次轉動,該速度等于所需的牽引比。然后通過加熱和在拉幅架上進行橫向拉伸對該薄膜進行橫向取向。一般縱向取向在60-120℃間進行,橫向取向一般在110-160℃間進行。
表層和/或基層可含有減少氧化或熱降解的穩(wěn)定劑和獲得各種功能的其它添加劑。這些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減少靜電、易于加工和油墨感受性等。
在上表層(a)三元共聚物中加入低密度聚乙烯比僅含三元共聚物的上表層(a)在金屬化時產(chǎn)生更高的金屬對表層的粘合性。所制得的金屬化薄膜也在粘合層壓和擠塑層壓時具有極好的粘合強度,特別是對于聚丙烯薄膜。用于金屬化基膜的其它所需性質是金屬化時顯示極好的阻氧氣性、光學透明性和金屬均勻性。它也保留金屬化取向薄膜的其它所需性質,如良好的阻水汽性。
據(jù)認為,含低密度聚乙烯的上表層一般適于粘合到蒸汽化的材料上,即蒸汽化的金屬和其它蒸汽化的材料,如玻璃、等離子體等。
如下將參照非限制性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如果沒有另作說明,這些實施例中的份數(shù)都按重量計。
實施例1(對比)用共擠塑法制備總厚度為1.15密耳的三層取向薄膜。
基層高密度聚乙烯(M6211,購自Oxychem of Houston,Texas)占薄膜總厚度的90%。
在基層一側的上表層占薄膜總厚度的5%,它是Chisso 7510或7563,購自Chisso Corp.ofJapan,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制成。對該上表層進行電暈放電處理。
在基層另一側的下表層(Chisso 7880,購自Chisso Corp.ofJapan)占薄膜總厚度的5%。它的樹脂組分是約含90%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的混合物,該下表層還含有3300ppm購自GE的Tospearl SR-344。
在標準擠塑輥系統(tǒng)中制備薄膜,然后在115℃縱向取向1.2倍,于110-160℃時在拉幅架上橫向取向9.0倍。然后對該薄膜進行電暈處理至表面能為42-45達因/厘米,再用鋁金屬化至光學密度為2.3±0.2。
然后將該薄膜層壓到取向聚丙烯薄膜上(70 SPW-L,購自Mobil ChemicalCo.),用Sutter試驗機測量其粘合強度(adhesive bond strength)和擠塑粘合強度。對該薄膜測量的擠塑粘合強度為13.8克/厘米(35克/英寸)。粘合強度為39.4克/厘米(100克/英寸)。實施例2除了將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購自Mobil Chemical Co.)與兩個表層所用的樹脂混合外,按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備總厚度為0.03毫米(1.15密耳)的三層雙軸取向薄膜。擠塑粘合強度顯著地提高到45.3克/厘米(115克/英寸)。這表明大大提高了金屬粘合性。加入低密度聚乙烯改善了薄膜接受和維持較高值表面能處理的能力。與實施例1相比,粘合強度提高到124克/厘米(315克/英寸)。實施例3除了將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購自Mobil Chemical Co.)與兩個表層所用的樹脂混合外,按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備總厚度為0.03毫米(1.15密耳)的三層雙軸取向薄膜。擠塑粘合強度顯著地提高到130克/厘米(330克/英寸)。與實施例1相比,粘合強度提高到108克/厘米(275克/英寸)。
含低密度聚乙烯的表層也提高了薄膜的熔體強度(用粘度測量),從而導致由于模頭到擠塑法中擠塑輥間更高的熔體強度改善了加工性。薄膜的外觀也減少了缺陷,如橫向霧化帶。實施例4除了在共擠塑前沒有將Tospearl SR-344與下表層所用的樹脂混合外,按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備總厚度為0.03毫米(1.15密耳)的三層雙軸取向薄膜。
實施例5按ASTMD 1894-78的步驟測量實施例2和4中薄膜的處理和未處理表層的動摩擦系數(shù)。
結果列于下表中。
表未處理表層的摩擦系數(shù)實施例2(3300ppm Tospearl) 0.30實施例4(0ppm Tospearl)0.75
由上述實施例可知,加入粒狀的聚硅氧烷將摩擦系數(shù)從0.75減少到0.3。較低摩擦系數(shù)最可能改善某些用途中這種金屬化取向高密度(OHD)薄膜的機械加工性。另外,當金屬化后重新纏繞時,這種抗粘連劑也不會擦傷金屬化的表面。因此,在未處理的表層配方中加入這種添加劑沒有觀察到對防滲性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層薄膜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組成的處理過的上表層(a);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c)含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抗粘連組分的下表層(c),所述的抗粘連組分選自硅油和聚硅氧烷顆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薄膜結構,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表層和下表層含有3-3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所述的抗粘連組分是聚硅氧烷顆粒。
3.一種金屬化取向的聚合物薄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組成;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選自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全同立構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很低密度聚乙烯(V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中的至少一種聚合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以及抗粘連有效量的抗粘連組分,所述的抗粘連組分選自i)粒狀聚硅氧烷和ii)硅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表層和下表層含有5-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所述的抗粘連組分是聚硅氧烷顆粒。
6.一種取向聚合物薄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處理過的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組成;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選自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全同立構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很低密度聚乙烯(V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中的至少一種聚合物,所述下表層(c)還含有選自i)粒狀聚硅氧烷和ii)硅油的抗粘連組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以及抗粘連有效量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聚硅氧烷。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上表層和下表層含有5-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
9.一種金屬化取向的聚合物薄膜,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上表層(a),它具有與基層(b)的上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金屬化處理過的外表面,所述的上表層(a)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它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c)下表層(c),它具有與基層(b)的下表面相粘合的內(nèi)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的下表層(c)含有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其中通過提供含5-2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的上表層,提高金屬化上表層(a)對聚丙烯的粘合強度,以所述上表層(a)的總重量為基準。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下表層(c)還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以及抗粘連有效量的交聯(lián)烴基取代聚硅氧烷。
11.一種制造多層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i)共擠塑包括a)表層(a)和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b)的多層薄膜,所述的表層(a)具有與基層(b)的表面相粘合的表面,所述的表層(a)主要由乙烯-丙烯-丁烯-1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組成;ii)用電暈放電或火焰處理所述表層(a)的暴露表面,iii)使所述處理過的表層(a)金屬化,以及任選地iv)將所述金屬化處理過的表層(a)的金屬化表面粘合到聚丙烯層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高粘合強度的金屬化多層薄膜結構,其包括a)火焰或電暈放電處理過的上表層(a),它基本上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組成;b)含高密度聚乙烯的基層;和c)含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和抗粘連組分的下表層(c),所述的抗粘連組分選自硅油和硅氧烷顆粒。
文檔編號B29L9/00GK1185768SQ96194242
公開日1998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5月31日
發(fā)明者M·J·巴德, J·J·奧布賴恩, K·L·里德爾 申請人:美孚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