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輸送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屬于機械工裝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回火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熱處理加工技術中,棱形工件的輸送是工廠加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一,如果采用普通的輸送帶的形式進行輸送可能會造成工件的損壞和偏離輸送軌跡,故而對于異形的工件往往都是分別設計夾緊工裝進行輸送,以此滿足不同型號工件的要求,但是此種做法不僅浪費加工時間,還會大大增加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旨在提出回火輸送裝置,以解決滿足對不同棱形工件型號均可進行夾緊輸送的目的。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回火輸送裝置,其包括底座、工作臺和夾緊機構;
[0006]所述底座上開有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nèi)插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一端與所述工作臺底面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螺紋孔螺合;
[0007]所述工作臺的臺面與底座的底面平行;
[0008]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所述第一滑動桿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一夾緊桿,所述第二滑動桿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二夾緊桿,所述第一夾緊桿和第二夾緊桿交叉設立,在所述工作臺的臺面上還開有第一彎形滑槽和第二彎形滑槽,且兩個彎形滑槽的弧形彎度相反設立,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一彎形滑動槽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動桿與所述第二彎形滑動槽滑動配合;
[0009]在所述第一彎形滑槽的槽壁上開有第一緊固孔,所述第二彎形滑槽的槽壁上開有第二緊固孔,所述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上均開有串接孔,本裝置還包括第一彎形桿和第二彎形桿,所述第一彎形桿的彎曲弧度與第一彎形滑槽配合,第二彎形桿的彎曲弧度與第二彎形滑槽配合,所述第一彎形桿穿過第一滑動桿的串接孔而插于第一緊固孔內(nèi),且第一滑動桿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一彎形桿固定,所述第二彎形桿穿過第二滑動桿的串接孔而插于第二緊固孔內(nèi),且第二滑動桿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二彎形桿固定。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一夾緊桿以及第二滑動桿與第二夾緊桿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
[0011]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述的可變角度夾緊工件的回火輸送裝置具有以下優(yōu)勢:
[0012]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述的可變角度夾緊工件的回火輸送裝置提高了夾持異性工件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方便運輸,同時此裝置的制造成本也低,原理簡單、結構緊湊,一次投入,經(jīng)久耐用,生產(chǎn)成本低,節(jié)省人力資源,解決了異性家的熱處理加工運輸難題,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3]構成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4]圖1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施例所述的回火輸送裝置的等軸測視圖;
[0015]圖2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施例所述的回火輸送裝置的俯視圖;
[0016]圖3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實施例所述的回火輸送裝置的右視圖。
[0017]附圖標記說明:
[0018]1-底座,2-螺紋桿,3-工作臺,4-第二夾緊桿,5-第一滑動桿,6-第二滑動桿,7-第一夾緊桿,8-第一彎形滑動槽,9-第二彎形滑動槽,10-第一彎形桿,11-第二滑動桿的串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0]回火輸送裝置,其包括底座1、工作臺3和夾緊機構;
[0021]所述底座I上開有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nèi)插有螺紋桿2,所述螺紋桿2的一端與所述工作臺3底面連接;
[0022]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所述第一滑動桿5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一夾緊桿7,所述第二滑動桿6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二夾緊桿4,所述第一夾緊桿7和第二夾緊桿4交叉設立,在所述工作臺3的臺面上還開有第一彎形滑槽8和第二彎形滑槽9,且兩個彎形滑槽的弧形彎度相反設立,所述第一滑動桿5與所述第一彎形滑動槽8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動桿6與所述第二彎形滑動槽9滑動配合;
[0023]在所述第一彎形滑槽8的槽壁上開有第一緊固孔,所述第二彎形滑槽的槽壁上開有第二緊固孔,所述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上均開有串接孔,本裝置還包括第一彎形桿10和第二彎形桿,所述第一彎形桿10的彎曲弧度與第一彎形滑槽8配合,第二彎形桿的彎曲弧度與第二彎形滑槽9配合,所述第一彎形桿10穿過第一滑動桿5的串接孔而插于第一緊固孔內(nèi),且第一滑動桿5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一彎形桿10固定,所述第二彎形桿穿過第二滑動桿的串接孔11而插于第二緊固孔內(nèi),且第二滑動桿6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二彎形桿固定。
[0024]所述第一滑動桿5與所述第一夾緊桿7以及第二滑動桿6與第二夾緊桿4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
[0025]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
[0026]將異形工件放置在第一夾緊桿7和第二夾緊桿4之間,移動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以此調(diào)整兩個夾緊桿之間的夾緊角度,從而調(diào)整兩者所提供的夾緊力,然后通過第一彎形桿10和第二彎形桿將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的位置固定即可;
[0027]然后把整個裝置通過吊裝進行吊送即可實現(xiàn)回火輸送的目的。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凡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回火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工作臺(3)和夾緊機構; 所述底座(I)上開有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nèi)插有螺紋桿(2),所述螺紋桿(2)的一端與所述工作臺(3)底面連接; 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所述第一滑動桿(5)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一夾緊桿(7),所述第二滑動桿(6)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二夾緊桿(4),所述第一夾緊桿(7)和第二夾緊桿(4)交叉設立,在所述工作臺(3)的臺面上還開有第一彎形滑槽(8)和第二彎形滑槽(9),且兩個彎形滑槽的弧形彎度相反設立,所述第一滑動桿(5)與所述第一彎形滑動槽(8)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動桿(6)與所述第二彎形滑動槽(9)滑動配合; 在所述第一彎形滑槽(8)的槽壁上開有第一緊固孔,所述第二彎形滑槽的槽壁上開有第二緊固孔,所述第一滑動桿(5)和第二滑動桿(6)上均開有串接孔,本裝置還包括第一彎形桿(10)和第二彎形桿,所述第一彎形桿(10)的彎曲弧度與第一彎形滑槽(8)配合,第二彎形桿的彎曲弧度與第二彎形滑槽(9)配合,所述第一彎形桿(10)穿過第一滑動桿(5)的串接孔而插于第一緊固孔內(nèi),且第一滑動桿(5)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一彎形桿(10)固定,所述第二彎形桿穿過第二滑動桿的串接孔(11)而插于第二緊固孔內(nèi),且第二滑動桿(6)通過緊固螺母與所述第二彎形桿固定。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火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桿(5)與所述第一夾緊桿(7)以及第二滑動桿(6)與第二夾緊桿(4)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供了一種回火輸送裝置,其包括底座、工作臺和夾緊機構;所述底座上開有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內(nèi)插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一端與所述工作臺底面連接;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滑動桿和第二滑動桿,所述第一滑動桿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一夾緊桿,所述第二滑動桿上固定與其垂直的第二夾緊桿,所述第一夾緊桿和第二夾緊桿交叉設立,在所述工作臺的臺面上還開有第一彎形滑槽和第二彎形滑槽,且兩個彎形滑槽的弧形彎度相反設立,所述第一滑動桿與所述第一彎形滑動槽滑動配合,所述第二滑動桿與所述第二彎形滑動槽滑動配合。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述的可變角度夾緊工件的回火輸送裝置提高了夾持工件的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方便運輸,降低生產(chǎn)成本。
【IPC分類】B66C1/10
【公開號】CN10521743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75507
【發(fā)明人】王寶平, 曹家興, 龐寶龍
【申請人】天津市熱處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