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合成樹脂提手及具有該提手的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通過拉伸吹模法制造的一種合成樹脂瓶的合成樹脂提手,并且涉及具有該提手的瓶,該提手加在瓶的薄側部分的表面上。
提手與合成樹脂瓶側部整體成形在技術上是困難的,該瓶可由熱塑樹脂制成,例如聚乙烯對苯二酸脂、聚丙烯或聚碳酸脂,并且通過拉伸和吹塑由注模法制成的預塑模形成的,通過吹塑使它的側部變薄,這與由吹塑法形成的厚合成樹脂瓶不同。因此,在瓶子形成后,利用鑲裝塑模或使用一種接合裝置,把一獨立成形的提手加在合成樹脂瓶的側部。
因為合成樹脂瓶有一個附著的提手,所以在瓶主體的提手附著位置一定設置有凸起,通過安裝提手主體的附著接合凸起在凸起底部的接合凹槽內,使提手主體附著在瓶主體上。并且然后用一個鎖定固定板或鎖定固定元件使提手主體固定在瓶主體上。
利用提手底部的偏轉,通過設置的凸塊和凹槽之間的接合使提手附著于瓶上。所以,設置的凸塊安裝入接合槽內的深度不能比底部的偏轉更深,因此,這種接合不令人滿意。所以當具有重內容物的瓶子通過提手被抬起時,提手經常與瓶子分離因為它經不住瓶子的重量。當底部的偏移增加時,底部的偏移由瓶子的重量引起,設置的凸塊從凹槽部滑出。所以,對于底部的偏轉有一定的限制。
雖然上述鎖定固定板或類似器件的應用對于防止底部的偏轉是一種極端有效的方法,但是因為用于防止底部偏移的固定板或類似件的形成與提手分離,提手成形及瓶子生產對固定板的要求,使成形必須進行兩次,所以提高了生產成本。
為了附加提手在瓶上,需要設置固定板,它在把手的上部和底部傾斜,以便不與底部的安置發(fā)生干涉,為了防止固定板在提起時脫開必然為在固定板的兩端形成接合邊設置復雜的結構。因此,作為具有上述問題的容器瓶的生產成本提高了。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即通過接合把提手附加在瓶子主體的桶邊部分。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合成樹脂提手,它能牢固地安裝在合成樹脂瓶的側部凹口內,通過簡單、容易地裝配上下連接板,沒有設置固定板為連接形成在提手部分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向把手部分的里側延伸的板,因為固定板與把手整體成形,并且瓶子也同樣。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個合成樹脂提手,它包括把手部分,把手縱向長度足夠從瓶子側部凹口的上邊延伸到下邊,一個上連接板向里延伸并且從把手上端的固定部分底部向下斜著延伸,并且有一個接合部分向上延伸、與固定部分相對,還包括一個下連接板它形成在把手部分的底端,向里彎曲并斜向上方,并且具有一個接合部分在它的末端向下延伸。在此一個相連的臺階部分形成在下連接板的上端部分,并且固定板具有足夠長以致它的末端能達到相連臺階部分的里端,相連臺階部分通過彎曲它與上連接板的連接部分斜著向把手部分延伸。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個具有上述合成樹脂提手的瓶,提手固定在通過拉伸吹模法制成的合成樹脂瓶的主體上,并且它具有一個把提手加在它的薄側部分的表面的凹口并且接合凹槽水平方向長,形成在與上下連接板一體的凹口的上下壁里,所以接合是上下連接板嵌入到瓶子側部凹口的上下表面的接合部與在凹口的上下壁內之間的接合的接合凹槽在固定板與連接臺階部分(在下連接板的頂端部分)之間的接合。
瓶主體的原材料可采用熱塑樹脂例如聚乙烯對苯二酸脂,聚丙烯,聚碳酸脂,聚乙烯、聚乙烯萘等類似物,并且提手的原材料可以采用熱塑樹脂,它具有彈性和韌性,例如聚丙烯,聚乙烯,酰胺纖維等類似物。
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連同益處將通過下面對帶有附圖的最佳實施例的描述變得清晰。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合成樹脂提手的側視圖;圖2是合成樹脂提手的前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帶有合成樹脂提手的瓶的關鍵部分縱向側視圖;并且圖4是表示合成樹脂提手附著到瓶上的關鍵部分的縱向側視圖。
圖中,標記1是通過注模法制成的聚丙烯提手模型并且包括縱向長的長方形把手部分2,還包括從把手部分2的上端的固定部分3的底端向里延伸的上連接板4,和從把手部分2的下端延伸并向里彎曲的下連接板5。
提手部2具有H形橫截面并且在它的中部有連接板2a,并且輕微地向內彎曲。上連接板4和下連接板5以一種形式與把手2整體成形,即在把手2的里邊上連接板4斜向下,下連接板5斜向上。上連接板4和下連接板5具有與把手部分同樣的寬度,但它們的厚度不同以致產生了一定的偏轉角度。
接合部分6位于上連接板4的頂端并且與固定部分3以一種形式相對,即它向上延伸,一個接合部分7位于下連接板5的頂端的下表面上,它向下延伸。接合部分5的上頂端部8向里形成一厚塊并且形成一連接臺階部分10與固定板9的末端接合,固定板9從上連接板4延伸,連接臺階10形成在頂端部8的橫向端頭。
固定板9有一個連接部分,它從連接板4的接合部分6的下端向里彎曲很多,其向把手方向斜著延伸一個長度以便它的末端到達連接臺階部10的里端,并且具有反抗由它的連接部分彎曲產生的壓力回到原始位置的功能。接合部6和7通過具有U形截面的凸起部形成,并且在向外的方向為了防止在成形厚部時產生的凹痕具有一個孔。標記11和12是為分別防止在固定部分3和頂端部8形成凹痕的孔并且可以用作為加提手安裝夾具的孔。
上述結構的提手1加到合成樹脂瓶20上,瓶20具有薄桶形部分通過拉伸吹模法形成,通過凹口21安裝提手在瓶20的側部表面上,凹口21的上壁22是斜向下,下壁23是斜向上,并且橫向長的接合槽24和25形成在各自壁的表面內。
提手1可以如圖4雙點劃線所示預先安裝到凹口21內。即上連接板4首先被對角地裝入瓶側部凹口21內用豎直位置的把手2,下連接板5的頂端部8被強迫地壓入凹口21直到它接觸豎直壁26,此時接合部6被壓入上壁22的接合槽24內,然后接合部7裝入下壁23的接合槽25內。
因為接合部6和7僅通過抵抗偏轉的反作用力與接合槽24和25接合,反作用力由分別安裝時強行壓迫上下連接板4和5產生,并且這種預裝并不牢固,當外拉力作用于把手2時上下連接板4和5彎曲,接合部6和7分別從接合槽24和25中滑脫,提手1斷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預裝之后當固定板9的下部壓向瓶側部凹口21的最里部時,固定板9輕輕地彎曲當它滑過下連接板5的頂端部表面時,它的末端輕輕地向上從與連接板4的連接部彎曲,并且移動直到它接觸到豎直壁26。因為接合臺階部10在豎直壁26的底部是開口的,固定板9的末端通過偏轉落入接合臺階部10內并與之接合。當壓力移走后,固定板9返回初始位置的推斥力由固定板9通過彎曲連接部產生,在固定板9和連接臺階部10之間的接合沒有縫隙,并且如果固定板9不彎曲使固定板9與連接臺階部10非接合,固定板9不會斷開。
通過固定板9末端與連接臺階部10之間的接合,固定板9的功能作為上下連接板4、5之間的支桿,并且上下連接板4和5分別靠著上下壁22和23,使接合部6和7與接合槽24和25之間的接合牢固。因此,即使很大的拉力作用于把手部,上下連接板4和5經得住拉力,能夠防止提手1從瓶上脫開。
為了脫開提手1,一個薄板夾具裝在固定板9與豎直壁26之間,并且固定板9被強迫彎曲,它的末端從連接臺階部10中移開。
在提手1中,與連接板5頂端部8的連接臺階部10接合的固定板9從連接板4延伸,以一種形式安裝固定板9是不必要的,附加固定板9時固定板9不落在上下連接板4、5之間,這與固定板9與提手分開成形的情形不同,并且提手1是直接簡單地壓入使固定板的末端與連接臺階部接合。所以,提手1的附加工作是極為簡單的并且可以自動完成不需勞動力的幫助。
因為固定板9與提手1整體成形,對于固定板9的模具不需要了并且固定板9本身是從上連接板4延伸出來的。所以,提手的結構并不復雜并且提手僅一次成形,所以降低了模具成本。結果是提手以低成本制造。
權利要求
1.一種合成樹脂提手,包括一把手部分,它縱向足夠長從瓶側部凹口的上面到下面延伸,從固定部分的底端向里和斜向下方延伸的上連接板,固定部分位于把手部上端并且具有向上凸起與固定部相對的接合部,還包括下連接板,它形成在把手部下端,向里和斜向上彎曲并且具有一接合部,在它的末端向下凸起,其中,連接臺階部形成在下連接板的上端部,并且固定板具有足夠長度以致它的末端到達連接臺階部的里端,通過彎曲它與上連接板的連接部分固定板斜著向把手部延伸。
2.具有提手的瓶包括通過拉伸吹模法制成的合成樹脂瓶主體,并且在瓶的薄側部表面上有一附加提手的凹口,橫向長的接合槽形成在凹口的上下壁里;還包括一合成樹脂提手,它包括一長方形把手部,把手足夠長從瓶側部里的凹口的上面到下面延伸,一上連接板,它從位于把手部上端的固定部的底端向里和斜向下延伸并且具有一接合部,它向上延伸并與固定部相對,在它的上部形成一接合槽,還包括一下連接板它形成在把手部下端,向里和斜向上彎曲并有一接合部在它的末端向下延伸,其中一連接臺階部形成在下連接板的上端部,并且固定板具有足夠長度以致它的末端能到達連接臺階部的里面,固定板通過彎曲它與上連接板的連接部斜向把手部延伸,其中通過上下連接板安裝入瓶側部凹口的上下表面的接合部與凹口的上下壁里的接合槽之間的接合,以及固定板與下連接板的頂端部的連接臺階部之間的接合提手通過一體的上下連接板安裝到瓶的側部。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種提手,它包括把手部2,它縱向足夠長從瓶20的側部里的凹口21的上面到下面延伸,一上連接板4,它從把手的上端的固定部3的底端向里和斜向下延伸并且具有接合部6,它向上凸起并與固定部3相對,還包括一下連接板5,它形成于把手部下端,向里和斜向上彎曲并且具有接合部7在它的末端向下凸起。一連接臺階部10形成在下連接板5的上端部并且固定板9具有足夠長以致它的末端能到達連接臺階部10的里面,固定板通過彎曲它與上連接板4的相連部分斜向把手部延伸。因為固定板為了連接把手部上端和下端的板并向把手部里側延伸,固定板與把手部一體成型提手能牢固地安裝到合成樹脂瓶的側部的凹口內。
文檔編號B65D1/02GK1168851SQ9711356
公開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1997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前鳩正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青木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