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在諸如液壓挖掘機或起重車的建筑機器上的配重的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配重安裝在諸如液壓挖掘機或起重車的建筑機器上用于機身在作業(yè)期間的防墜落和振動抑制、改善重負載期間的靜態(tài)穩(wěn)定性等目的。例如在建筑機器的運輸期間和在安裝在機身上的作業(yè)裝置的更換期間,該配重附接至機身并從其拆卸。為了便于配重的附接和拆卸,有時在建筑機器中提供使配重在地面與機身的高度(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升降)的移動裝置。
作為用于配重的移動裝置,已經知道了包括升降機構(連桿機構)的移動裝置,該升降機構包括臂構件和用于升降的汽缸。例如,專利文獻1的裝置包括:轉向臂(臂構件),其一端用銷聯(lián)接至回轉框架(機身框架)的后端側;以及用于升降的汽缸,其使轉向臂在垂直方向上轉向。該裝置使汽缸延伸和縮回以進行升降,由此轉向轉向臂并且將懸掛在轉向臂的另一端的配重以弧形形狀移動。
順便提及,配置成可拆卸地附接的配重通過將螺栓緊固到附接表面(例如,專利文獻1的鄰接板)而安裝(固定)在機身上,該附接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在機身框架的后端部處延伸、在水平方向上從機身的背面朝機身前面延伸。此時,當配重僅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螺栓支撐時,配重的總負載在剪切方向上作用在螺栓上。因此,對強度存在有擔憂。作為防止這種擔憂的措施,已經提出了這樣一種配置:其中用于從向下的方向支撐安裝在機身框架上的配重的部分設置在機身框架側上,并且配重的負載也是由除了螺栓以外的部分支撐(參見例如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ptl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文件第h07-268908號
[ptl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文件第h08-319637號
[ptl3]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文件第2012-057299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技術問題]
在上述專利文獻2和3中,在移動裝置包括從向下的方向支撐配重的支撐部分的情況下,用于避免配重和支撐部分在配重的附接和拆卸期間的干擾的部件是必要的。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作為用于懸掛配重的位置的第三銷設置成在機身向前方向上比分別在液壓汽缸和連桿(臂構件)的轉向中心處的第一銷和第二銷的位置更遠,從而避免對車身框架(支撐部分)的干擾。在專利文獻3中,除了上述升降機構之外,還提供了一種相對于轉向型支撐構件(臂構件)提升配重的升降汽缸。也就是說,在專利文獻3的裝置中,使用兩個汽缸(即,用于轉向臂構件的汽缸和用于提升配重的升降汽缸)來避免對鞍狀支撐(支撐部分)配重的干擾。
然而,在專利文獻2的裝置中,液壓汽缸和連桿的轉向中心需要設置成在機身向后方向上比配重的懸掛位置更遠。因此,有必要確保配重中寬敞的空間。在車身框架上也需要寬敞的空間。在專利文獻3的裝置中,由于使用了兩個液壓缸,因此,部件數(shù)量增加,導致成本上升,并且裝置的結構也復雜化。
本發(fā)明是考慮到這些問題而設計的,涉及一種用于配重的移動裝置,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將配重以安裝狀態(tài)放置在機身框架上的的支撐表面上,并在以簡單的配置避免配重和支撐表面的干擾的同時移動配重。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實現(xiàn)通過下面描述的用于實施如下所說明的本發(fā)明的形式的配置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即相關技術未獲得的作用和效果。
[問題的解決方案]
(1)一種用于配重的移動裝置,該移動裝置在機身框架的安裝位置和地面之間移動配重,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固定至機身框架的附接構件;支撐構件,其固定至機身框架并包括支撐表面,配重在安裝好的狀態(tài)下放置在該支撐表面上;以及連桿機構,其附接至所述附接構件并配置成移動所述配重。
連桿機構包括臂構件,其一端由附接構件軸向支撐,并且其另一端在配重的前表面上的凹陷位置中軸向支撐在向上方向上。連桿機構包括轉向缸,其一端由附接構件軸向支撐,另一端在凹陷位置軸向支撐在向上方向上。轉向缸被設置成可伸縮并且圍繞臂構件的一端使臂構件轉向。此外,在安裝狀態(tài)下與支撐表面接觸的配重側上的接觸表面形成為基于在配重移動期間繪制的弧形軌跡的形狀。
(2)優(yōu)選地,接觸表面形成為與支撐表面的形狀相同的形狀,并且在安裝狀態(tài)下與支撐表面進行表面接觸。
(3)優(yōu)選地,支撐表面是通過線性近似軌跡來獲得的傾斜表面。
(4)或者,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表面是沿著所述軌跡延伸的彎曲表面。
(5)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表面具有基于當與所述配重的移動方向相反的一側上的所述接觸表面上的邊緣部分在安裝狀態(tài)下的位置和邊緣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與在移動方向一側上的支撐表面上的邊緣部分重疊的位置之間移動時的軌跡的形狀。
(6)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部分件配置成能夠從所述機身框架拆卸。
(7)優(yōu)選地,移動裝置包括用于在安裝配重期間調節(jié)配重的上下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也就是說,調節(jié)機構在垂直方向上調節(jié)配重的安裝位置。
(8)優(yōu)選地,連桿機構大致設置在機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一對支撐構件分別設置在連桿機構的左右兩側上。要注意的是,“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不一定是左右方向中心位置,并意味著允許一定程度的誤差。也就是說,連桿機構可以設置在從機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稍微向左或向右偏移的位置。
[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在所公開的用于配重的移動裝置中,從向下方向來支撐配重的支撐表面形成基于由接觸表面繪制的弧形軌跡的形狀。因此,由于連桿機構具有提供將臂構件轉向的一個轉向缸的簡單配置,所以可以在避免配重的接觸表面和機身框架側上的支撐表面的干擾的同時移動(升降)配重。要注意的是,可以通過簡化配置來降低制造成本和產品成本。
在所公開的配重的移動裝置中,配重在配重的安裝狀態(tài)下被放置在支撐表面上。因此,也可以用支撐表面來支撐配重的負載??梢詼p小作用在用于固定配重的螺栓上的負載。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一個實施例的針對配重應用移動裝置的建筑機器的立體圖。
圖2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說明移動裝置的連桿機構的立體圖(圖3的a-a箭頭橫截面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說明由移動裝置進行的配重的移動期間的軌跡的縱截面圖(圖2的b-b箭頭橫截面視圖)。
圖4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說明移動裝置的支撐表面的示意圖,其中(a)是放大的橫截面視圖(圖2的c-c箭頭橫截面視圖)、(b)是支撐塊的立體圖、(c)是示出支撐塊的固定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5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于說明移動裝置的調節(jié)機構的示意圖,其中(a)是調節(jié)機構及其周邊的縱截面圖(圖2的d-d箭頭橫截面視圖),以及(b)是示出調節(jié)塊和螺母的立體圖。
圖6是根據一個變型的示出支撐塊的固定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7是根據一個變型的示出調節(jié)塊和螺栓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說明根據一個實施例的用于配重的移動裝置。下述實施例僅僅是說明性的,并不意味著排除下述的實施例未明確指出的技術的各種修改和應用。該實施例的配置可以在不脫離配置的要點的范圍內進行各種修改和實施,并且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或者可以適當?shù)亟M合。
[1.配置]
在圖1中,示出了安裝有本實施例的配重的移動裝置的建筑機器(作業(yè)機器)。在本實施例中,示出了用作建筑機器的液壓挖掘機9。在下面的說明中,將液壓挖掘機9的行進方向設定為向前方向,將相反方向設定為向后方向。左右根據向前方向設置。重力方向設定為向下方向,并且相反方向設定為向上方向。為了說明安裝在機身上的裝置和部件,基于將裝置和部件安裝在機身上的狀態(tài)來設定垂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液壓挖掘機9包括履帶式下行進體2和設置成能夠在下行進體2的向上方向上旋轉的上旋轉體3。在上旋轉體3中,進行各種作業(yè)的作業(yè)裝置4和作為駕駛員操作室的駕駛室5安裝在上旋轉體3的前部。諸如發(fā)動機和液壓泵、燃料箱、液壓油箱等的動力單元(在圖中未示出)都安裝在上旋轉體3的后部。此外,配重10安裝在上旋轉體3的最后部。要注意的是,在作業(yè)裝置4中,諸如鏟斗和液壓破碎機等各種附件6安裝在作業(yè)裝置4的最前端部。
上旋轉體3包括形成上旋轉體3的下表面的機身框架7。機身框架7是液壓挖掘機9的框架構件,由具有高強度的底板、側板、加強板等構成。工作裝置4、駕駛室5、動力單元等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的預定位置處。機身框架7包括在大致位于機身框架7的后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左右方向和垂直方向延伸的固定部分7a和朝向固定部分7a的后表面的下部的機身向后方向突出的兩個突出部分7b。固定部分7a是固定配重10的部分。固定部分7a被配置成使得固定部分7a的下邊緣部不比機身框架7的下表面在向下方向上突出得更遠。突出部分7b是作為從向下方向支撐配重10的支撐部分的零件。兩個突出部分7b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并且相對于左右方向中心線對稱設置。
配重10是在工作期間保持機身的重量平衡的重負載。配重10可以附接至本實施例的液壓挖掘機9并從其拆卸。也就是說,在液壓挖掘機9中,放置在地面g上的配重10能夠被抬起并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的配重10可以被拆卸并降低到地面g。在液壓挖掘機9中,設置了當配重10被安裝和拆卸時在垂直方向上移動(升降)配重10的移動裝置1。
要注意的是,配重10在其上表面上包括朝向上方向突出的兩個鎖定部分11。兩個鎖定部分11在配重10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并相對于左右方向中心線對稱設置的狀態(tài)下,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鎖定部分11是形成為平坦形狀的零件。在鎖定部分11中,在其中心鉆有用于抓鉤的孔部分。當通過未示出的起重設備(起重機)將配重10從地面g吊起時,鉤被鎖定到鎖定部分11。
在下面的說明中,詳細說明附接至機身框架7并從其拆卸的配重10的配置,并參照圖2至圖5詳細說明移動裝置1的配置。
圖2是從機身向前方向觀察的配重10的重物前表面10a的立體圖(圖3的a-a箭頭橫截面視圖)。要注意的是,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重物前表面10a是面向機身向前方向的表面。圖3是液壓挖掘機9的機身后部的縱截面圖(圖2的b-b箭頭橫截面視圖)。在圖3中,用實線表示配重10下降到地面g的狀態(tài)。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由交替的長虛線和兩條短虛線表示。
如圖2和3所示,本實施例的配重10包括在重物前表面10a的左右方向上大體在中心的垂直方向上凹陷的凹陷位置12,以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部分中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臺階部分13。凹陷位置12是容納有移動裝置1的下述的連桿機構30的空間。凹陷位置12朝機身向前方向打開。要注意的是,凹陷位置12的向上方向被設置成可由未示出的螺栓拆卸的平坦部分16封閉。然而,凹陷位置12的向下方向是開放的。
凹陷位置12包括在垂直方向中間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臺階表面12a。凹陷位置12形成為使得臺階表面12a的向上方向上的左右方向長度大于臺階表面12a的向下方向上的左右方向長度。凹陷位置12在前視圖中形成為t形。在臺階表面12a中,形成分別在臺階表面12a的左右方向中心側的兩個拐角直立的平坦懸掛板14。在懸掛板14的上部,孔部分14h中插入下述的銷37并在其中設置有下述的調節(jié)塊51。
在臺階部分13的前表面13a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朝向機身向前方向和向下方向敞開的兩個中空部分1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并形成為相對于左右方向中心線對稱。在臺階部分13的前表面13a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朝向機身向前方向和向下方向敞開的兩個中空部分1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并形成為相對于左右方向中心線對稱。中空部分15是容納設置在機身框架7中的突出部分7b的空間。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和機身框架7側的部件彼此接觸。本實施例的中空部分15包括朝向上表面15a的前部中的向下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15b。突出部分15b的下表面(上表面15a的前部)與機身框架7側(本實施例中,下述的支撐塊40的支撐表面40a)上的構件接觸。在下面的說明中,與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中的機身框架7側接觸的表面被稱為接觸表面15c。
移動裝置1包括固定至機身框架7的固定部分7a的附接構件20、用于移動配重10的連桿機構30、固定至機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的支撐塊40(支撐構件),以及用于在安裝配重10期間在垂直方向上調節(jié)位置(安裝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50。附接構件20和連桿機構30大致位于機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支撐塊40分別設置在附接構件20和連桿機構30的左右兩側。要注意的是,“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不一定是左右方向中心位置,并意味著允許一定程度的誤差。也就是說,附接構件20和連桿機構30可以設置在從機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稍微向左或向右方向偏移的位置。
如圖2和圖3所示,附接構件20包括沿著固定部分7a的后表面設置的基板21和相對于基板21在垂直方向上直立的一對軸承托架22。在附接構件20中,基板21螺栓緊固到固定部分7a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由此軸承托架22從基板21朝向機身的向后方向延伸。分別在一對軸承托架22的上部和下部鉆孔。上部的軸孔在機身向前方向上設置得比下部的軸孔更遠。下述第一基軸31穿過上部的軸孔插入。下述第二基軸32穿過下部的軸孔插入。
連桿機構30包括一對臂構件34和一個使配重10轉向的轉向缸35、第一基座軸31和第二基軸32用作臂構件34和轉向缸35的轉向中心以及當配重10吊起時用作懸掛位置的支撐軸33。
臂構件34是具有縱向方向的扁平薄板構件。一對臂構件34在左右方向上以其中法線方向是左右方向并且被設置為相對于左右方向中心線對稱的姿勢彼此間隔開。
臂構件34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34a由附接構件20軸向支撐。臂構件34的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34b在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中軸向支撐在向上方向上。另一端34b側圍繞一端34a轉向。在下面的說明中,臂構件34的一端34a被稱為臂近端34a,以及另一端34b被稱為臂遠端34b。在臂近端34a處鉆出第一基軸31穿過而插入的孔部分。在臂遠端34b處鉆出支撐軸33穿過而插入的孔部分。臂構件34由分別穿過在兩端鉆出的孔部分而插入的第一基軸31和支撐軸33可轉向地支撐。
具體地,一對臂構件34的臂近端34a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重疊在一對軸承托架22的上部中鉆出的軸孔。兩個第一底座軸31分別穿過臂近端34a的孔部分和軸承托架22的軸孔而插入,由此臂構件34相對于軸承托架22可轉向地設置(銷接合)。
另一方面,在凹陷位置12中的向上方向上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一個支撐軸33穿過該對臂構件34的臂遠端34b而插入。支撐軸33的兩端經由一對聯(lián)接工具36和一對銷37相對于設置在凹陷位置12的臺階表面12a上的懸掛板14可轉向地支撐。支撐軸33固定至聯(lián)接工具36的上部。穿過懸掛板14的孔部分14h而插入的銷37穿過聯(lián)接工具36的下部而插入并銷接到聯(lián)接工具36的下部。因此,臂構件34相對于懸掛板14可轉向地設置。要注意的是,在聯(lián)接工具36的下端部設有調節(jié)調節(jié)聯(lián)動工具36相對于懸掛板14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動的突出部36a。
轉向缸35是用于使臂構件34轉向的致動器。設置在桿35d的一端的活塞可滑動地插入并配合在管35c的內部。桿35d的另一端突出到管35c的外部。轉向缸35例如是由安裝在上旋轉體3上的液壓泵供給的液壓致動的液壓缸。轉向缸35設置成可伸縮。轉向缸35大致位于機身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并位于一對臂構件34之間。
轉向缸35的一端35a由附接構件20軸向支撐。轉向缸35的另一端部35b在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中軸向支撐在向上方向上。另一端35b側圍繞一端35a轉向。在下面的說明中,將轉向缸35的一端35a稱為汽缸近端35a。轉向缸35的另一端35b稱為汽缸遠端35b。汽缸近端35a是在與管35c的桿35d相對的一側上的端部。汽缸遠端35b是桿35d的遠端。
一個第二基軸32穿過汽缸近端35a而插入。第二基軸32的兩端分別穿過在一對軸承托架22的下部鉆出的軸孔而插入。因此,轉向缸35相對于軸承托架22可轉向地設置(銷接合)。另一方面,支撐軸33穿過汽缸遠端35b而插入。也就是說,汽缸遠端35b沿支撐軸33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而插入。臂遠端34b穿過支撐軸33的兩側而插入。此外,聯(lián)接工具36固定至支撐軸33的兩側。因此,轉向缸35的缸體的另一端35b相對于懸掛板14可轉向地設置。
如圖3所示,配重10通過如上所述而配置的連桿機構30在地面g與機身框架7的安裝位置之間移動。具體地,如圖中的實線所示,一對聯(lián)接工具36分別通過銷37連接到放置在地面g上的配重10的一對懸掛板14。轉向缸35被操作和延伸以使臂構件34圍繞臂近端34a轉向,使得臂遠端34b在向上方向上移動。因此,配重10被吊起。如圖中的交替的長虛線和短虛線所示,配重10移動到配重10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的安裝位置。
要注意的是,當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的配重10拆卸并降低到地面g時,執(zhí)行與提升對重10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也就是說,轉向缸35被操作和縮回以使臂構件34圍繞臂近端34a轉向,使得臂遠端34b在向下方向上移動。在配重10的這種移動期間由臂遠端34b繪制的軌跡l用交替的長短劃線表示。軌跡l形成為以支撐臂基端部34a的第一基座31的中心線(點p)為中心的弧形形狀,并且具有與從中心線(點p)到作為半徑的支撐軸33的中心線(圖中的點m)的距離。配重10沿軌跡l移動。
如圖3和圖4(a)至(c)所示,支撐塊40是在將配重10安裝在機身框架7上的安裝狀態(tài)下從向下方向支撐配重10的構件。要注意的是,圖4(a)是表示配重10由突出部7b和支撐塊40支撐的狀態(tài)的縱截面圖(圖2的c-c箭頭橫截面視圖)。圖4(b)是支撐塊40的立體圖。圖4(c)是示出支撐塊40的固定狀態(tài)的側視圖。
支撐塊40形成為通過傾斜地切割沿矩形平行六面體塊的縱向方向延伸的一個拐角而獲得的形狀。支撐塊40以由切割面形成的平坦的傾斜表面面向向上方向和向后方向(傾斜表面的法線傾斜延伸向后向上方向)的姿勢固定至機身框架7。也就是說,傾斜表面朝向機身向后方向在向下方向上傾斜。傾斜表面是與配重10接觸并從向下方向支撐配合10的表面。在下面的說明中,傾斜表面被稱為支撐表面40a。支撐表面40a與設置在配重10的突出部分15b的下表面上的接觸表面15c接觸。
如圖4(a)所示,在配重10的移動期間由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繪制的軌跡由交替的長短虛線l'表示。軌跡l'與通過平移由臂遠端34b繪制的軌跡l而獲得的軌跡重合,使得點m與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和支撐塊40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彼此接觸的位置(點e)重疊。也就是說,軌跡l'是具有與圖3所示的軌跡l的半徑相同的半徑的相同的弧。
支撐塊40的支撐表面40a形成為基于由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繪制的弧形軌跡l'的形狀。也就是說,支撐表面40a形成為接近軌跡l'的形狀并且不干擾軌跡l'。本實施例的支撐表面40a設置為通過線性近似軌跡l'獲得的平坦傾斜表面。作為線性近似軌跡l'的方法,例如,如圖圖4(a)所示,存在將軌跡l'近似為連接支撐塊40與配重10的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彼此接觸的點e與支撐塊40的后邊緣部分和軌跡l'在垂直方向上重疊的點f的直線。支撐表面40a被設置為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至少具有比相對于連接點e和點f的直線的水平方向的傾斜更大的傾斜。
本實施例的支撐表面40a基于當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在配重10(即,點e)的安裝狀態(tài)的位置與軌跡l'在垂直方向上與支撐表面40a的后邊緣部分(配重10的移動方向側上的邊緣部分)(即,點f)重疊的位置之間移動時的軌跡l'形成一種形狀。也就是說,在當軌跡l'中的與配重10的移動方向相反的一側上的接觸表面15c上的邊緣部分在e點和f點之間移動時,基于軌跡l'形成支撐表面40a。由于支撐表面40a以這種方式形成為基于軌跡l'的形狀,因此在配重10的移動期間,接觸表面15c和支撐表面40a不會彼此交叉(干涉)。要注意的是,由于軌跡l和軌跡l'是與上述相同的弧,支撐表面40a也被認為是具有基于軌跡l的形狀。
支撐塊40放置在突出部分7b的上表面上并且螺栓緊固并固定至突出部分7b。如圖4(b)所示,在支撐表面40a上形成有凹陷以彼此間隔開的兩個圓柱形槽部分41。圓柱形槽部分41在頂視圖中形成為圓形。如圖4(c)所示,圓柱形槽部分41形成為防止螺栓42的頭部突出到支撐表面40a的深度,并且形成為使得圓柱形槽部分41的底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圓柱形槽部分41的底面用作螺栓42的承坐表面。在底面上形成有貫穿向下方向的孔部分。在突出部分7b中形成有排放孔。穿過支撐塊40的孔部分而插入的螺栓42被固定至突出部分7b的排放孔上。因此,支撐塊40固定至突出部分7b。
要注意的是,支撐塊40可以通過拆卸螺栓42而從突出部分7b拆卸。也就是說,支撐塊40配置成可從機身框架7拆卸。
另一方面,配重10的接觸表面15c形成為與支撐表面40a的形狀相同的形狀。也就是說,接觸表面15c被設置為具有與支撐表面40a的傾斜相同的傾斜的平坦的傾斜表面。因此,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接觸表面15c和支撐表面40a彼此進行表面接觸。
如上所述,當配重10被吊起到配重10安裝在機身框架7的安裝位置(圖3中的交替的長短兩條劃線的位置)時,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位于機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的向上方向上。中空部分15的接觸表面15c與固定至突出部分7b的支撐塊40的支撐表面40a進行表面接觸。配重10由支撐塊40和突出部分7b支撐。
根據連桿機構30的齒隙、尺寸公差等,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有時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的精密位置調節(jié)。因此,本實施例的移動裝置1包括用于在安裝配重10期間調節(jié)上下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50。如圖5(a)和(b)所示,本實施例的調節(jié)機構50包括形成在懸掛板14中的排放孔14k、一體地設有螺紋部分52的調節(jié)塊51,和擰緊螺紋部分52的螺母53。要注意的是,圖5(a)是用于說明調節(jié)機構50的縱截面圖(圖2的d-d箭頭橫截面視圖)。圖5(b)是示出調節(jié)機構50的結構的立體圖。
如上所述,懸掛板14包括在上部鉆出的孔部分14h。在側視圖中,孔部分14h形成為通過組合矩形孔下方的長孔而獲得的形狀。排放孔14k是從懸掛板14的上表面穿過至孔部分14h而形成的螺紋槽被切割的孔部分。調節(jié)塊51在矩形平行六面體塊的下表面上包括凹陷成弧形形狀的彎曲表面部分51a,并且在彎曲表面部分51a相對的一側上的表面(上表面)上包括垂直直立的螺紋部分52。
調節(jié)塊51設置在懸掛板14的孔部分14h的矩形部分中。螺紋部分52從孔部分14h一側擰入排放孔14k。螺母53與從懸掛板14的上表面突出的螺紋部分52一起旋擰。銷37的圓柱形表面設置成與調節(jié)塊51的彎曲表面部分51a接觸。因此,通過旋轉調節(jié)塊51并相對于懸掛板14的排放孔14k來調節(jié)螺紋部分52從而調節(jié)銷37的上下位置。銷37穿過聯(lián)接工具36的下部而插入。因此,當調節(jié)銷37的上下位置時,聯(lián)接工具36的上下位置,即支撐軸33的上下位置被調節(jié)。因此,由于在垂直方向上調節(jié)配重10的懸掛位置,所以接觸表面15c和支撐表面40a可靠地設定為彼此表面接觸。
要注意的是,在當配重10被吊起到安裝位置的狀態(tài)下,將配重10安裝(固定)在機身框架7上,多個螺栓(圖中未示出)穿過從配重10的后表面向機身向前方向行進而插入,并且螺栓固定在固定部分7a上。當配重10下降到地面g時,在螺栓拆卸之后,執(zhí)行上述操作。
[2.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從向下方向支撐配重10的支撐表面40a形成為基于由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繪制的弧形軌跡l'的形狀。因此,由于連桿機構具有提供將臂構件34轉向的一個轉向缸35的簡單配置,所以可以在避免配重10的接觸表面和機身框架7側上的支撐表面40a的干擾的同時移動配重10。要注意的是,可以通過簡化配置來降低制造成本和產品成本。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配重10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被放置在支撐表面40a上。因此,配重10的負載也可以由支撐表面40a支撐??梢詼p小作用在用于固定配重10的螺栓上的負載。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設計支撐配重10的支撐表面40a的形狀,以避免對配重10和支撐表面40a的干涉。因此,例如,與上述專利文獻2不同,不需要將第一基軸31和第二基軸32的中心配置在機身的向后方向上比支撐軸33的中心更遠,避免在配重10的運動期間的干擾。因此,通過上述移動裝置1,不需要增加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的尺寸。不必在機身框架7的后端部設置用于避免運動期間的干擾的寬敞的空間。也就是說,利用上述移動裝置1,可以實現(xiàn)節(jié)省空間。可以增加上旋轉體3的布局的自由度。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設置在配重10中的接觸表面15c形成為與支撐表面40a的形狀相同的形狀。接觸表面15c在配重10的安裝狀態(tài)下與支撐表面40a進行表面接觸。因此,配重10的負荷并不集中地作用在支撐表面40a的一部分上??梢杂弥伪砻?0a穩(wěn)定地支撐配重10。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支撐表面40a設置為通過線性近似軌跡l'獲得的傾斜表面。因此,能夠簡化移動裝置1的結構。也可以容易地進行支承面40a的加工。
本實施例的支撐表面40a基于當接觸表面15c的前邊緣部分在配重10(即,點e)的安裝狀態(tài)的位置與軌跡l'在垂直方向(即,點f)上與支撐表面40a的后邊緣部分重疊的位置之間移動時的軌跡l'形成一種形狀。因此,可以進一步避免在配重10移動期間的接觸表面15c和支撐表面40a的干擾。由于支撐表面40a相對于水平方向的傾斜角度減小,因此能夠更穩(wěn)定地支撐配重10。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包括支撐表面40a的支撐塊40可拆卸地附接至機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上。因此,無論移動裝置1的安裝狀態(tài)如何,都可以使機身框架7的配置相同。也就是說,也可以將本實施例的移動裝置1應用于現(xiàn)有的機身框架7。
上述移動裝置1包括用于在安裝配重10期間調節(jié)上下位置的調節(jié)機構50。因此,即使存在連桿機構30的齒隙、尺寸誤差等,也可以將配重10設置為牢固地與支撐表面40a接觸。可以用支撐表面40a穩(wěn)定地支撐配重10。
在上述移動裝置1中,連桿機構30大致位于機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支撐塊40分別設置在連桿機構30的左右兩側。因此,可以在良好的平衡下移動配重10??梢苑€(wěn)定地支撐配重10。
[3.其他]
上述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范圍內進行各種修改。
上述支撐表面40a的配置是一個實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如圖6所示,支撐表面40a'可以是沿軌跡l'延伸的彎曲表面。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在避免配重10移動期間的接觸表面15c和支撐表面40a的干擾的同時來支撐配重10。要注意的是,支撐表面40a可以與機身框架7一體地設置。也就是說,支撐塊40可以例如使用突出部分7b的上表面作為支撐表面,而不是設置為單獨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突出部7b用作支撐構件。
配重10的形狀不限于上述形狀。例如,配重10可以不具有臺階部分13。重物前表面10a可以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表面。與支撐表面40a接觸的接觸表面15c可以不設置為上述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的一部分。例如,當支撐構件的位置設置為沿著機身框架7的下端面延伸時,可以通過切割重物前表面10a的下端部來形成接觸表面?;蛘撸斨螛嫾葯C身框架7的下端面向下方向突出得更遠時,接觸表面也可以設置在配重10的下端面上。要注意的是,接觸表面15c形成為與支撐表面40a的形狀相同的形狀。例如,接觸表面和支撐表面40a可以是具有相同傾斜度并且形成為具有不同尺寸的平面的平面。當支撐表面40'是如圖6所示的彎曲表面時,接觸表面可以是具有與支撐表面40'的半徑相同的半徑的彎曲表面,并且朝向上方向形成凸起。
上述調節(jié)機構50的配置是一個實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如圖7所示,調節(jié)機構可以包括調節(jié)塊54以及擰入兩個排放孔14k和54h中的螺栓55,在該調節(jié)機構中,除了形成圖5(a)所示的懸掛板14中的排放孔14k之外還形成有排放孔54h。調節(jié)塊54設置在懸掛板14的孔部分14h的矩形部分中。在另一方面,螺栓55從懸掛板14的向上方向擰入排放孔14k、54h。銷37的圓柱形表面設置成與調節(jié)塊54的彎曲表面部分54a接觸。
在這種調節(jié)機構中,通過旋轉螺栓55并調節(jié)螺栓55相對于調節(jié)塊54的排放孔54h的旋擰長度來調節(jié)銷37的上下位置。因此,即使在這樣的調節(jié)機構中,也可以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設置調節(jié)機構50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調節(jié)機構50僅需要設置在配重10安裝時的配重10與機身框架7或支撐表面40a之間的垂直方向的位置關系改變(可以調節(jié))處的位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示出了移動液壓挖掘機9的配重10的移動裝置1。然而,施加有移動裝置1的建筑機器不限于液壓挖掘機9。移動裝置1可以應用于各種建筑機器。
[參考標號列表]
1移動裝置
7機身框架
10配重
10a重物前表面(前表面)
12凹陷位置
15c接觸表面
16平坦部分
20附接構件
30連桿機構
34臂構件
34a臂近端(一端)
34b臂遠端(另一端)
35轉向缸
35a汽缸近端(一端)
35b汽缸遠端(另一端)
40支撐塊(支撐構件)
40a支撐表面
50調節(jié)機構
g地面
l、l'軌跡